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
方法:选取已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人48例,其中梗阻型18例,非梗阻型30例,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或病理性Q波。
结论:重视心电图改变与超声心动图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尤其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7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12-01
肥厚型心肌病(HCM)指心室壁异常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病因多数未明确,可能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一种原发性病变,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及年龄差异,病程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可长期存活,也可出现猝死、心率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事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肥厚型心肌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75%有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晕厥,另25%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中发现。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必要的可加做V7、V8、V9及R3、R4导联;超声心动图主要检查左室长轴、二尖瓣及乳头肌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察室壁增厚的部位和厚度、二尖瓣活动度,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注意左室流出道宽度以及二尖瓣前叶CD段有无前向运动(SAM),频谱多普勒看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是否加快。
2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2.1 心电图特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改变为ST-T压低和左室肥厚,可出现异常Q波,异常Q波的特点是Q波深而不宽,持久不变,而且同一导联的T波常是直立的,多见于Ⅱ、Ⅲ、aVF、Ⅰ、aVL或V4、V5导联,部分患者胸前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个别患者可伴有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
2.2 超声心动图表现:室间隔非对称肥厚,心腔变小,左室收缩期内径缩小,甚至闭塞,心肌回声紊乱、粗糙、呈毛玻璃样,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内径之比>1.3~1.5或室间隔厚度>15mm,当室间隔厚度至少是后壁厚度的1.3倍时,即为不对称室间隔肥厚。室间隔的厚度变化极大,从轻度肥厚13mm到重度肥厚30mm不等,室间隔肥厚心肌凸向左室流出道造成左室流出道狭窄,即为梗阻型肥厚心肌病。梗阻型肥厚心肌病在M型上会出现二尖瓣收缩期前移(SAM),但SAM征不是梗阻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表现。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左室流出道的收缩期射流束,根据肥厚部位不同可起至不同的水平,在左室流出道狭窄处连续多普勒频谱曲线呈单峰匕首状,占据收缩期,峰值流速加快,一般为2m/s左右,多数超过4m/s。
3 结论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具有分辨率高和无已知危害两种特性已广泛用作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价工具,而心电图是心内科临床常用的一项简单、快捷的检查手段;两者结合起来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上会更加方便准确,尤其对一些临床症状为胸疼、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一过性晕厥的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T波改变,或有异常Q波,而心电图无动态演变,与临床上心肌酶改变不符,首先要考虑肥厚型心肌病,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尤其对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心电图提示胸导深倒置T波,更应注重对左室心尖部扫查,看是否存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曹林生.心肌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7~1181
[2] 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7:873~879
方法:选取已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人48例,其中梗阻型18例,非梗阻型30例,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或病理性Q波。
结论:重视心电图改变与超声心动图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尤其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7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12-01
肥厚型心肌病(HCM)指心室壁异常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病因多数未明确,可能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一种原发性病变,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及年龄差异,病程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可长期存活,也可出现猝死、心率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事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肥厚型心肌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75%有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晕厥,另25%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中发现。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必要的可加做V7、V8、V9及R3、R4导联;超声心动图主要检查左室长轴、二尖瓣及乳头肌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察室壁增厚的部位和厚度、二尖瓣活动度,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注意左室流出道宽度以及二尖瓣前叶CD段有无前向运动(SAM),频谱多普勒看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是否加快。
2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2.1 心电图特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改变为ST-T压低和左室肥厚,可出现异常Q波,异常Q波的特点是Q波深而不宽,持久不变,而且同一导联的T波常是直立的,多见于Ⅱ、Ⅲ、aVF、Ⅰ、aVL或V4、V5导联,部分患者胸前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个别患者可伴有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
2.2 超声心动图表现:室间隔非对称肥厚,心腔变小,左室收缩期内径缩小,甚至闭塞,心肌回声紊乱、粗糙、呈毛玻璃样,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内径之比>1.3~1.5或室间隔厚度>15mm,当室间隔厚度至少是后壁厚度的1.3倍时,即为不对称室间隔肥厚。室间隔的厚度变化极大,从轻度肥厚13mm到重度肥厚30mm不等,室间隔肥厚心肌凸向左室流出道造成左室流出道狭窄,即为梗阻型肥厚心肌病。梗阻型肥厚心肌病在M型上会出现二尖瓣收缩期前移(SAM),但SAM征不是梗阻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表现。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左室流出道的收缩期射流束,根据肥厚部位不同可起至不同的水平,在左室流出道狭窄处连续多普勒频谱曲线呈单峰匕首状,占据收缩期,峰值流速加快,一般为2m/s左右,多数超过4m/s。
3 结论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具有分辨率高和无已知危害两种特性已广泛用作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价工具,而心电图是心内科临床常用的一项简单、快捷的检查手段;两者结合起来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上会更加方便准确,尤其对一些临床症状为胸疼、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一过性晕厥的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T波改变,或有异常Q波,而心电图无动态演变,与临床上心肌酶改变不符,首先要考虑肥厚型心肌病,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尤其对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心电图提示胸导深倒置T波,更应注重对左室心尖部扫查,看是否存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曹林生.心肌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7~1181
[2] 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7:87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