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对语文的特别的感悟就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把握语文学习的实质,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语文的文化精神和学科内涵,故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语文教学由以往的重点关注学生的语文分数转变为现在的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的能力也是评价语文学习成果的更为合理的标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侧重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增加课外知识积累,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学科,教科书仅仅是选取了一部分能够体现语文精神的经典作品,要想使得学生真正的把握语文学习的实质,仅仅通过教科书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故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的语文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语文学习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小学阶段,语言的学习尤其重要,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需要提高语文素养,增加语文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明明已经掌握写作所需要的字词却难以把这些语言组织成能够表达自己意思的段落,显而易见,这就是学生缺乏语文素养的表现。教师应当合理的使用课外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优秀的习作中逐渐的提高语言素养,由模仿佳作到创作佳作。在表达课《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述教科书中所提供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节选故事以外,也需要拓展课外的名著故事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来增加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此之外,针对一个人物形象,教师也要学会用一个人物的不同事迹来表达人物的丰富性格,让学生明白语文不是单一的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而是将一个真正的生活化的人扮演进了小说中,从而使得学生在表达课的时候不至于千篇一律,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表达的选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能够逐渐的认识语文的实质,积累起基础的文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改变语文教学方式,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师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将语文教材进行分裂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并且往往对那些无关考试却又同样存在价值的语文内容视而不见,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小学生语文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好多语文获得了高分的学生,在自由命题或者改变考试方式以后往往就会在考试中失利,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语文教师忽视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错误的将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肢解的灌输。所以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课本之外还要学会利用教学道具,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教师在《红楼梦》节选故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古风服装等道具,组织学生编排一个舞台剧,让学生参与进来,选择人物进行演出。因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人物错综复杂的古典故事,小学生刚一接触很难明白其中的人物关系,但是通过舞台剧的演出,学生在琢磨自身的角色以及与其他角色的搭档演出的过程中,能够对《红楼梦》的人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明白文学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整个时代的背景,这种学习体验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当更为重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使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形成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使语文素养的培养深入学生生活
语文是和实际紧密相连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应当和小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来就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甚至会觉得不应该在这种收效甚微的教学中浪费时间。而事实上,由于语文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并且反映生活的,语文素养自然可以投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辅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養,亦或者是将教学成果应运于生活之中,验证学生的学习程度。比如在《综合学习活动:家乡人说普通话的调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探访,让学生生实际的和家乡人进行交谈,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普通话和收集到的家乡人说普通话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形成一个小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认知和感悟,让学生明白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包括将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且使得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掘语文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将在教科书中受到的精神启迪具化到日常生活中去,因为人文素养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让学生将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的人文感悟加以具化,势必也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母亲的账单》教学完成时,教师可根据这个母爱主题为学生留下家庭作业,帮父母洗脚、或者帮父母做家务等,这样一来虚化的精神化为实际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母爱的内涵,自然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语文精神的语文探索者。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认真的去执行,推动语文教学活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高松.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语感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6-68.
[2]殷寄明.六书的语源学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55-157.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语文教学由以往的重点关注学生的语文分数转变为现在的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的能力也是评价语文学习成果的更为合理的标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侧重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增加课外知识积累,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学科,教科书仅仅是选取了一部分能够体现语文精神的经典作品,要想使得学生真正的把握语文学习的实质,仅仅通过教科书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故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的语文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语文学习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小学阶段,语言的学习尤其重要,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需要提高语文素养,增加语文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明明已经掌握写作所需要的字词却难以把这些语言组织成能够表达自己意思的段落,显而易见,这就是学生缺乏语文素养的表现。教师应当合理的使用课外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优秀的习作中逐渐的提高语言素养,由模仿佳作到创作佳作。在表达课《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述教科书中所提供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节选故事以外,也需要拓展课外的名著故事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来增加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此之外,针对一个人物形象,教师也要学会用一个人物的不同事迹来表达人物的丰富性格,让学生明白语文不是单一的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而是将一个真正的生活化的人扮演进了小说中,从而使得学生在表达课的时候不至于千篇一律,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表达的选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能够逐渐的认识语文的实质,积累起基础的文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改变语文教学方式,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师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将语文教材进行分裂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并且往往对那些无关考试却又同样存在价值的语文内容视而不见,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小学生语文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好多语文获得了高分的学生,在自由命题或者改变考试方式以后往往就会在考试中失利,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语文教师忽视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错误的将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肢解的灌输。所以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课本之外还要学会利用教学道具,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教师在《红楼梦》节选故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古风服装等道具,组织学生编排一个舞台剧,让学生参与进来,选择人物进行演出。因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人物错综复杂的古典故事,小学生刚一接触很难明白其中的人物关系,但是通过舞台剧的演出,学生在琢磨自身的角色以及与其他角色的搭档演出的过程中,能够对《红楼梦》的人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明白文学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整个时代的背景,这种学习体验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当更为重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使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形成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使语文素养的培养深入学生生活
语文是和实际紧密相连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应当和小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来就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甚至会觉得不应该在这种收效甚微的教学中浪费时间。而事实上,由于语文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并且反映生活的,语文素养自然可以投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辅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養,亦或者是将教学成果应运于生活之中,验证学生的学习程度。比如在《综合学习活动:家乡人说普通话的调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探访,让学生生实际的和家乡人进行交谈,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普通话和收集到的家乡人说普通话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形成一个小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认知和感悟,让学生明白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包括将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且使得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掘语文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将在教科书中受到的精神启迪具化到日常生活中去,因为人文素养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让学生将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的人文感悟加以具化,势必也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母亲的账单》教学完成时,教师可根据这个母爱主题为学生留下家庭作业,帮父母洗脚、或者帮父母做家务等,这样一来虚化的精神化为实际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母爱的内涵,自然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语文精神的语文探索者。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认真的去执行,推动语文教学活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高松.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语感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6-68.
[2]殷寄明.六书的语源学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