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提出建设“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工科专业知识也在快速的更新,作为理论基础課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新工科的要求有很多差距。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从构建立体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立“一专多能型”实验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服务学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新型产业技术对当今高校工程教育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教育部召开三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达成一系列共识,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新工科”讨论热潮。“新工科”建设是着眼于培育新人才所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也是对工科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内容的升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公共课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近代科学及时的了解和掌握都有很深远的意义。大学物理实验是诸多工科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公共课,如何更好地支撑工程认证,如何更好地支撑工科学生的发展,成了物理实验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拟从OBE教学理念出发,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改革思路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举措。
1.构建立体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普及,现有的实验项目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培养的需要。陆续补充和更新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设更多的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进一步提高课程挑战度。教学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开展基础知识培训、演示实验、仿真实验以及学生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等方式,加强兴趣驱动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对待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以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为主线,课下动员和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实验技术研究、物理类学科竞赛、仪器研发等,全方位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立“一专多能型”实验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教研活动,教材编写,撰写教改论文,主持各级教改项目,参加实践教学竞赛和教学评价奖励评选等方式,凝练实验教师队伍的教学专长。通过主持物理实验教改项目,开发教学仪器设备,承办学科竞赛,指导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研发等多种方式培养实验教师队伍的多种特长。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采用与指导老师“一帮一”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改革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
采用OBE教育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完成预习学习和测验题目,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问题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学校在线课程(SPOC)、学习通、雨课堂等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思考交流等,实现老师和学生及时地沟通。为了使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实验考核中成绩更加突出,将物理创新引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将在物理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按照获奖的层次,以较为合理的分值附加在实验课程的成绩上。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参加物理创新实践竞赛的热情,也促进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服务学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作为实验教学课程要适应新形势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抓手,更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验内容上既要突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又要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链条的完整性,顺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适应行业需求。同时,不断强化与校外实践教育环节的衔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适应性。并逐步建立起以成果导向教育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立体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服务学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车宇.物理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通报,2020(S1):104-105.
[2]王海燕,王伶俐.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成效
[3]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76-81.
[4]杨晓,惠扬,张怡.诺丁斯关怀伦理视域下亲-师关系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81-88.
[5]周文娟.“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向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62-70.
作者简介:王伶俐,1986年出生,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师,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
致谢:本工作受到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和郑州轻工业大学第十二批教改项目的资助。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新型产业技术对当今高校工程教育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教育部召开三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达成一系列共识,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新工科”讨论热潮。“新工科”建设是着眼于培育新人才所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也是对工科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内容的升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公共课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近代科学及时的了解和掌握都有很深远的意义。大学物理实验是诸多工科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公共课,如何更好地支撑工程认证,如何更好地支撑工科学生的发展,成了物理实验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拟从OBE教学理念出发,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改革思路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举措。
1.构建立体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普及,现有的实验项目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培养的需要。陆续补充和更新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设更多的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进一步提高课程挑战度。教学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开展基础知识培训、演示实验、仿真实验以及学生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等方式,加强兴趣驱动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对待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以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为主线,课下动员和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实验技术研究、物理类学科竞赛、仪器研发等,全方位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立“一专多能型”实验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教研活动,教材编写,撰写教改论文,主持各级教改项目,参加实践教学竞赛和教学评价奖励评选等方式,凝练实验教师队伍的教学专长。通过主持物理实验教改项目,开发教学仪器设备,承办学科竞赛,指导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研发等多种方式培养实验教师队伍的多种特长。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采用与指导老师“一帮一”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改革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
采用OBE教育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完成预习学习和测验题目,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问题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学校在线课程(SPOC)、学习通、雨课堂等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思考交流等,实现老师和学生及时地沟通。为了使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实验考核中成绩更加突出,将物理创新引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将在物理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按照获奖的层次,以较为合理的分值附加在实验课程的成绩上。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参加物理创新实践竞赛的热情,也促进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服务学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作为实验教学课程要适应新形势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抓手,更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验内容上既要突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又要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链条的完整性,顺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适应行业需求。同时,不断强化与校外实践教育环节的衔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适应性。并逐步建立起以成果导向教育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立体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服务学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车宇.物理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通报,2020(S1):104-105.
[2]王海燕,王伶俐.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成效
[3]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76-81.
[4]杨晓,惠扬,张怡.诺丁斯关怀伦理视域下亲-师关系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81-88.
[5]周文娟.“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向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62-70.
作者简介:王伶俐,1986年出生,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师,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
致谢:本工作受到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和郑州轻工业大学第十二批教改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