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有责任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师生沟通融洽了,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良好的探究状态,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数学课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当中实施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只管讲,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顾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学生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气氛沉闷不已,沉闷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只有从学生学习认知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好学、乐学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认识1立方米”这一课时,讲完“1立方米就是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后,为了加深学生对1立方米的真正理解,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做个小游戏:我拿出三根1米长的小竹竿对着教室的一个墙角搭好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然后让几个学生蹲在这个正方体里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我故意找一些后进生和我共同完成这个小游戏,同时表扬了一起游戏的学生,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也要参加游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二、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境。通过师生合作创设出的许多情境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三、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
数学新课程标准阐述了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表演不仅是渲染课堂气氛的需要,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等有个实质性理解,我请学生上台演示,这样既直观,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又如在讲《比的应用》一课时,请学生表演把12支铅笔按1∶1、1∶2、1∶3、1∶5等比例进行分配。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也使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照例题讲例题,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意,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请所谓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回答得稍有不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就全盘否定,也不探究错误的根源,生怕影响教学的节奏,弄得学生不敢举手、不敢回答问题,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思维天才。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对老师的错误允许当场指出,然后师生进行认真讨论,如果确实犯错了,教师也要向学生认错。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学习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五、语言幽默风趣活络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人想听、耐听,听得仔细、听得有趣。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数学知识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传授,一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互化》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百分数想到小数家去玩,一道小河拦住了它的去路,对岸的小数一看不是自家人,不让它过河,请你们来帮个忙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过河去小数家去玩怎么样。”学生入神地听着这个故事,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认真地思考起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只有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责编 黄春香)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只管讲,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顾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学生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气氛沉闷不已,沉闷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只有从学生学习认知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好学、乐学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认识1立方米”这一课时,讲完“1立方米就是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后,为了加深学生对1立方米的真正理解,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做个小游戏:我拿出三根1米长的小竹竿对着教室的一个墙角搭好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然后让几个学生蹲在这个正方体里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我故意找一些后进生和我共同完成这个小游戏,同时表扬了一起游戏的学生,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也要参加游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二、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境。通过师生合作创设出的许多情境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三、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
数学新课程标准阐述了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表演不仅是渲染课堂气氛的需要,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等有个实质性理解,我请学生上台演示,这样既直观,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又如在讲《比的应用》一课时,请学生表演把12支铅笔按1∶1、1∶2、1∶3、1∶5等比例进行分配。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也使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照例题讲例题,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意,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请所谓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回答得稍有不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就全盘否定,也不探究错误的根源,生怕影响教学的节奏,弄得学生不敢举手、不敢回答问题,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思维天才。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对老师的错误允许当场指出,然后师生进行认真讨论,如果确实犯错了,教师也要向学生认错。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学习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五、语言幽默风趣活络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人想听、耐听,听得仔细、听得有趣。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数学知识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传授,一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互化》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百分数想到小数家去玩,一道小河拦住了它的去路,对岸的小数一看不是自家人,不让它过河,请你们来帮个忙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过河去小数家去玩怎么样。”学生入神地听着这个故事,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认真地思考起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只有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