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时展先生逝世10周年座谈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10日,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时展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他为中国会计事业做出的粲然卓异的贡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于10月10日下午举行了杨时展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暨杨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会,缅怀杨先生的卓越贡献,研讨杨先生的学术思想。
  审计署原驻武汉特派员余秉立、湖北省审计厅原副厅长彭世泽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徐敦楷教授、党委副书记刘可风教授、副校长张中华教授、李汉昌教授、校长助理齐文远教授以及学校有关部门领导等出席了座谈会,杨时展先生的女儿杨季音女士等家属代表,《财会通讯》、《财会月刊》、《审计月刊》等专业杂志的代表,浙江财经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的专家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师生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徐敦楷教授代表学校首先讲话。徐书记高度评价了杨时展先生对我国会计学术与教育的贡献,深情缅怀了杨先生的丰功伟绩。他说,今天举行这场座谈会,虽然简朴,但意义深刻。“杨先生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杨时展先生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人之模范”。“杨先生是著名的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会计思想家,是我校乃至全国的会计学科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为我校会计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复兴与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必将载入我校校史和中国会计学史”。徐敦楷书记还以生动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杨先生学问高深、治学严谨、人品崇高、捐资助学的精神,号召全校师生进一步发扬其学术思想,学习和继承杨时展先生做事、做人、做学问的崇高品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学校发展的新成就缅怀杨老先生。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郭道扬教授以《伟大的人格,卓越的贡献》为题,深刻缅怀了杨先生“严谨、求实、认真”的治学精神,系统总结和评价了杨先生的会计学术思想和贡献。“先生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为士者之楷模。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为世人之典范。先生五十余年一贯忠诚于中国的会计教育事业,培育英才,传道授业,尽职尽责,诚信处世,刚正修身,为人师表”。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以及会计、审计等方面均有着深厚的功底。“先生平生锦文宏论甚丰,华章灿然似锦。可谓万里追索探源流,皓首穷经话沧桑。挥毫泼墨钟神秀,文采飘逸走龙神”。郭教授从创立“受托责任学说”、创立“现代会计控制学说”、审计民主学说、经济效益学说、能动“节用学说”、成本控制学说、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应用、唯物主义的会计历史观等八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杨时展教授的学术贡献,并重点分析了杨时展教授“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这句名言的深刻涵义,认为这句话是杨先生谙熟历史、洞察古今总结的至理名言,“可谓史家之绝唱,文豪之妙笔。其语言精美,用意精当,哲理深邃,含义包容高远”,被海内外大量引用,成为会计界最为响亮的名人名言。郭道扬教授号召和勉励会计学人特别是青年学子,学习杨先生关于知识分子如何做人与做学问的精辟诠释,深刻领会杨先生的“会计上,资不抵债要破产;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奉献不抵享受,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破了产的没有价值的人”的金玉良言,以杨先生为楷模,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知识分子,永远成为先生所要求、所期待的学生。
  审计署原驻武汉特派员余秉立、湖北省审计厅原副厅长彭世泽等,缅怀了杨先生对审计事业的卓越理论贡献和对地方及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所发挥的启蒙性作用。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与学院廖洪教授、《财会通讯》社长程瑞川总编、武汉理工大学廖联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高子宏教授等也从不同角度缅怀了杨先生的从教治学事迹和精神。
  杨时展先生的女儿杨季音女士在发言中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会计学院举办纪念会表示感谢,希望大家继承和发扬杨先生的精神,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科推上一个新高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前主编屈演文教授结合首次公开发表的杨时展教授1957年的“万言书”底稿,深情缅怀了杨先生作为一位富有良知、富有正义感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爱国爱党之忧和对今日国家建设仍很有借鉴价值的真知灼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人事部部长邹秉国回顾了他在会计学院求学期间受到杨先生言传身教的经历,表示学校要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必须加强高水平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批批像杨先生这样学问高深、人品高尚的老师。他也高度评价了杨先生在统战工作上的贡献。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汪祥耀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罗飞教授、会计学院副院长张龙平教授等杨先生的学生,深情回顾了师从杨先生的学习经历,深切缅怀了杨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忧国忧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表示将继承杨先生的遗志,建设好会计学科,推进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2007年10月27日,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和浙江财经学院将在杨时展先生的故乡浙江绍兴举办全国性的杨时展先生学术研讨会,进一步缅怀杨先生的崇高精神,弘扬和学习先生的学术思想。●
其他文献
“拼了命來追求的,却是永远也到不了手的……”从隔壁的座位传来带着哭泣声音的女人这样说。  像火车车厢间一样的咖啡座,是老式的房子改装的。坐在自己的座位,既看不见前座的顾客,也看不到后座的客人。因此只能以声音辨认男女。那个女人说话的哽咽声令原本手拎着咖啡杯的我,放下手中的杯,轻轻地叹息。  她说的,是每个人的命运。  我们永远追求那些永远无法到手的梦想和期待。  而那些梦想中的美好,到不了手的人与事
火型山温泉,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到地壳深处,受高热、压力作用后,循裂缝上升涌出地表时,温度仍高于人体体温,即形成所谓温泉。其涌出的形态很多,有默默无声缓缓涌出,也有隆隆巨喷而出,还有一些是热水和着泥浆、天然气一起涌出。  非火山型温泉,包括深城岩温泉、变质岩温泉、沉积岩温泉。即通过物理探测、地质分析,推算出因地热产生的含水层深度,从而在有温泉开发可能性的地热地区进行钻探,从深层断裂带打出温泉水
我今年40岁,两年前与前夫离异。最近,我又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对现在的爱情,我是非常珍惜的,对丈夫我也疼爱有加。可婚后在与丈夫过性生活时,我总没法获得以前那种欲醉的性高潮。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南海 陈小玲  陈小玲读者:  女性再婚,重组家庭,乃是一大喜事。但是,有些中年再婚女性在性生活中却出现性高潮不足,令人不快、不安。当然,这种情况并非是性功能减退所致,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中年女性再
随着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启动,势必有符合条件的家庭将生育二胎,这样也会激发80后甚至70后的再生育欲望,使高龄产妇的人数随之增多。但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高龄产妇增多,必然也会使生育风险增加,所以有必要给高龄产妇敲敲警钟。  有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妊娠与分娩的危险系数会升高,妊娠成功率下降。产妇年龄大,也会危及婴儿的健康。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高龄产妇所生的孩子中畸形发病率比
现代性医学专家研究认为,有规律的性生活对人的健康有益,但是夫妻在冬季过性生活时应注重保健。  《内经》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说的是冬季气候严寒,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而性生活会消耗人较多的能量。人们在过性生活时,假如不把握分寸,确实易影响身体健康。  1.身体暖和再开始  冬季性爱要面临寒冷干燥的考验,保暖工作不做好,激情过后小心感冒“偷袭”。冬季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而性生活会消耗人较多
生活中,每对夫妻都像在爬楼梯。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为件小事发生争吵,后来,竟吵到要离婚的程度,离就离,谁怕谁?我怒道。  在去办离婚手续的路上,我们谁也不说话。到了民政局,办完了手续,我和她一前一后走出了民政局的大门。  一起吃顿饭吧!这句话鬼使神差地从我口中蹦出。她望了望我,点点头。这顿饭,菜不可口,饭也不对味,我和她却吃到很晚。餐厅里有一种少有的寂静,我们吃得很落寞。我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她一
摘要:本文就“产学结合”的启示以及内涵提出质疑,揭示“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主体不能完成的办学要求,进而阐明“岗位”课堂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院校回归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产学结合;岗位课堂;政策;产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要求。然而,以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规律看待“产学结合”,我们会发现“产学结合”具有别样的内涵。    1 “产
【摘要】《政风行风热线》作为六安人广播电台的一个热线栏目,重策划、勤追踪,排民忧、解民难,成为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关键词】热线栏目 《政风行风热线》 行风建设    《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是六安市市委、市政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扩大政府工作透明度,实现与群众之间平等交流、公共对话搭建的一个新平台。市纠风办、市广电局经过共同调研和紧
戒烟良方    医生问病人:“您抽烟吗?”  “不,不抽烟。”病人回答。  “那太遗憾了!如果您抽烟并且现在把烟戒了,一定会对治好您的病有帮助。”    请别担心    医生:“坦率地说,你的病真叫我们伤脑筋。不过请放心,我们会在尸体解剖时查明是什么病的。”    转个方位    一位医生正在给病人看病,护士闯了进来:“对不起,医生,您刚治完的那个男人,一出门就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我们该怎么办?”
红豆亦称“小豆”、“赤小豆”,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的正式名称均为“赤小豆”,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  红豆性甘、平,无毒,在传统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行水(例如治水肿)、利气(例如去脚气)、健脾等,即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所以,汉代《神农本草经》阐述其功能:“红豆通小肠、利小便、消肿排脓、消热解毒、治泻痢脚气、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因此,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才会有利用红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