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性”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刘步春,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人语】
  “擂台”是我国旧时代武术家比武的一种形式。台,台子,是武术家比武的场所。擂,打击,是武术散手叫板参与比赛的形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主办者(桩主)摆擂台,能武之士皆可上台与之较量,称为“打擂”;二是由主办者设台,比武者按报名程序上台较量,取胜者留在台上,最后决出武艺最高强者,称为擂台赛。“作文擂台”是想借擂台赛的形式,来增加刊物与社会、编辑与读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从而激发同学们阅读和写作兴趣。
  本期作文擂台的规则是:一、请嘉宾出示作文题目,各位选手独立思考,限时完成作文;二、作文完成后请嘉宾逐一点评,再交由广大读者评议,最后由我们编辑部进行综合打分,评出本期擂主。
  下面我们邀请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的刘步春老师为特邀嘉宾,请刘老师出题。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内向的人,我们要求他开朗一些,而对活泼的人,我们又劝他沉稳一些;对善于表现自己的人,我们觉得他骄傲有余谦逊不足,而对有才干而不露声色的人,我们又认为他埋没了自己,太不会自我推销。于是,有人感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有没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标准?我们为什么劝导别人改变性格?性格要不要改变?…… 对这些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作文。
  【主持人语】
  “个性”是生活中最为熟悉的话题,我们或许会经常思考:人要不要有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比较好?刘老师出的这道作文题没有明确提出文体要求,可见大家可以尽量放开限制,发挥想象,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形式表达出来。现在擂鼓开赛。
  【佳作展示】
  Story 1
  生命因个性而鲜活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王进军
  我们是一个有着“大一统”传统的民族,我们有太多的禁忌,也有太多的规范。我们有“克己复礼”“杀身成仁”的古训,我们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我们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戒律;我们有四书五经,我们有八股文,我们有清一色的蓝布中山装,我们有全国上下一句话的过去……我们的模式太多太多。
  先人在条条框框中生活。那些条条框框,固然是引导民族走向的岸,但也是压迫生命的山,是人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山。焦仲卿自挂东南枝,陆游也只能惋叹“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就连以普渡众生为业的老法海也做出了棒打鸳鸯的事来。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我们的生命是何等的苍白啊!
  春风吹过,神州大地千奇百艳,生命,开始展露自己的本色。有人把迷你裙穿到街上,有人唱起了摇滚乐,有人堂堂正正地以模特为职业,有人公开树起了单身主义的旗帜……人们开始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活出自己,活出个性,成了许多人的追求。
  多美啊!五彩缤纷的服饰,各式各样的发型,欢快自由的音乐,光怪陆离的灯光,千奇百怪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充满个性的生活,真好!
  马克思批评普鲁士政府:“你们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也不能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有一种存在形式。”个性是生命的标志,没有个性,你会被人群的统一色彩淹没;没有个性,你也难以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没有个性,你只能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然后慢慢死去。张扬你的个性,也许你会发现,你其实极有魅力;张扬你的个性,也许你会看到,你正是辉煌的成功者。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是否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和寻梦的足迹,是否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是否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社会因个性而丰富多彩,生活因个性而有滋有味,生命因个性而鲜活,民族因个性而强健。
  【嘉宾点评】
  “充满个性的生活真好”是基本观点。文章从批判民族痼疾起笔,把张扬个性与振作民族精神、强化生命表现相联系,指出个性是生命的本质,张扬个性是丰富生活、鲜活生命、强健民族的需要,感情真挚,立意深刻,说服力强。比喻、排比、诗文引用,增强文章的意蕴,显示作者的文化素养。
  Story 2
  不做平庸的雕刻家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刘越
  有人问,张扬的个性要不要改变。我说,人为地改变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就如同把一座雕刻精美的玉塔打磨成毫无棱角的玩物,你就成了平庸的雕刻家。
  “韩寒”的个性算是张扬吧,你是否打算改造他,将他改造成只会做题应试而毫无个性特长的学生?没有个性特长,松江二中就不会有那个叫韩寒的男孩,你就看不到《三重门》《零下一度》这样优秀的作品。
  个性即天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用浪漫的歌喉唱响诗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用现实的诗行引领千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我物”,苏轼用他的豪放征骚人墨客;“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她的婉约打动痴男怨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用杜甫来规范李白,用苏轼来改造李清照,诗歌大国还会有如此璀璨的星空吗?
  个性是丰富多彩的,我爱它的刚毅,也不排斥它的温柔;我喜欢它的甜美,也不怨恨它的苦涩。有人喜欢评头论足,企图改变别人个性,那么我要问他:你能不能给我们规定一个性格标准,让我们对照效仿,以免迷失?再者,你的性格又如何?如果别人说你爱管闲事,你要不要改变自己,万事不开口,做好好先生?改变吧,心藏真理而不能言,岂不痛苦?不改变吧,依然故我,又将成为众矢之的。
  我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属于哪一类,我也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类性格,是活泼开朗,还是沉稳寡言型?我想选择活泼开朗,可是怕别人说我沉稳不足,放荡有余;我想选择沉稳寡言,可是我怕人说我虚伪做作假深沉。我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人,难怪哈姆雷特要说生存还是死亡真成了问题,也难怪中世纪的诗人但丁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大海的浪花有澎湃的时候,群峰的走势有起伏的时候,为什么个性就必须遵守那人为的束缚? 走在繁华的闹市之中,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大厦,全是一个模式,你是否感到单调?生活在人群里,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只是一种表情,一律板着面孔,抑或一律嘻嘻哈哈,你是否会感到悲哀?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尊重独特的个性,我们不做平庸的雕刻家。
  【嘉宾点评】
  本文阐述个性需要张扬的观点,论证有力。列举事例典型,内容较为丰富,且能用浅显的比喻来论述比较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为人所接受。语言也很有特色,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理,用语准确,亦有文采。
  Story 3
  个性不应是天马行空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张友胜
  个性是美丽的彩虹。
  海鸥亮丽自己的个性,终会在浪头起落的大海洒下搏击的浩歌;蜻蜓亮丽自己的个性,终会把轻盈的翅膀幻化成小溪边优美的弧线;萤火虫亮丽自己的个性,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放出不惜用生命点燃的一丝火光。
  李白的个性落拓不羁,他的诗瑰丽和神奇;杜甫的个性忧国忧民,他的诗报国和伤时;毛泽东的个性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的诗有惊天的气魄和豪情。
  个性源于自身性情和专长爱好,它因人而异。但是,个性并不是天马行空的独来独往,它只能是共性支配下的个性,脱离共性无个性。君不见那些被人歌颂被人称赞的竹梅兰菊,虽然品格各异,但也能成长于每一个国度,让不同民族在相聚时有了共同的话题;君不见那些古代文人骚客及其作品虽然风貌有差,但都能因其精神的博大和精深而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君不见身边那些红遍全球的球星歌星,虽然各具个性,但是他们都能给人给人欢乐、给人享受。试想,假如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些个性还有什么价值呢?
  许多人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也有人常常为没有个性而苦恼。这些人所追求、所希望的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设法将自己从同类里突显出来,至于以什么模样、用什么方法突显,那是不重要的。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个性绝不是简单的“超群”,更不是“怪异”,它是同社会需要紧密相关的。
  一个人无论个性怎样突出,如果他只为了自己,从不考虑社会需要,那他充其量不过是一棵墙头草,站不稳且风一吹就会倒。马加爵该有个性吧,“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几句玩话而怒杀四位同窗好友。胡长清该有个性吧,身为高官,养情人,包二奶,无视党纪国法。但这是怎样一种个性呢?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浩瀚的海,个性是干涸的河,个性是沉稳的山,个性是流动的水,个性是李白的洒脱,个性是杜甫的忧思,个性是毛泽东的豪迈,个性是马加爵的凶残,个性是胡长清的腐败。山有高低,水有长短,个性亦有优劣之别,只有那些认同普遍规则的个性才是社会需要的。
  将个性融入到社会需要中去,让个性和社会同行,明天会更好。
  【嘉宾点评】
  在大多数同学尽情讴歌个性的时候,作者独辟蹊径,提出“个性要服从社会需要”的观点,指出个性不是天马行空的独来独往,见解深刻,发人深省。语言也很有特色,大量运用排比句,使文章增色不少。
  Story 4
  愿个性多点崇高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李沛然
  我们曾经有过崇高时代,但后来崇高逐渐演变成伪圣,于是有人高呼:躲避崇高!于是,有人高叫:我是痞子我怕谁!于是,平庸和低俗裸体登场,招摇过市。
  然而我说,伪圣要不得,崇高不可少,让我们的个性里多点崇高吧。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在贪官眼中,袁隆平,是一个“傻子”,可是这正是他的个性。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她的名字叫李丽,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面对多舛的命运,她选择传播爱心之路,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和监狱,义务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使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
  李丽永远坐在轮椅上,但是,她高高地耸立在我们的心头。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那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大城市他走进了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困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一个人的力量也许还不能让孩子眼睛充满阳光,但徐本禹点亮了我们的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徐本禹的个性是完美的,崇高的。在东西部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需要用我们更多的爱关注西部,关注那里的人们,尤其是祖国的未来,徐本禹的个性就显得特别的崇高。
  人有向善之心源自生活和心灵的需求,而追求崇高则是感情的激扬和飞跃,虽然生命的个体可能平庸一生,但是,内心的纯净和明亮乃至崇高则并非只属于一个少数的群体,普通的人生在崇高与平庸之间行走,愿我们的个性多点崇高。
  【嘉宾点评】
  开篇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概述崇尚平庸的现实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然后提出“让个性里多点崇高”的主张,再以诗样的语言,歌颂袁隆平、李丽和徐本禹崇高的个性,最后指出崇高并非少数人专利,普通人生活在崇高和平庸之间,我们应当少点平庸,多点崇高。议论简洁深刻,富有哲理。
  【主持人语】
  个性是什么?个性就是人的个人性格特点。应当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有个性好不好?似乎不好回答,因为,性格是把双刃剑。有人因性格特点突出而遭受苦难甚至失去生命,而有人却因性格特点突出而获得人生事业的巨大成功。   然而正是这把双刃剑却一直悬挂在我们的头上,于是“性格决定命运”就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当然也成了家长教育子女的口头禅。看过一则材料,说某村有个叫二狗的人头脑灵活,善于钻营,胆量又大,什么违法不违法的只要有利可图的事他都敢做,结果发了大财,威风得不得了啊!此时村里的父母教导孩子说:你看人家二狗,敢想敢干,头脑灵活,都发了大财。你们做人可不要太老实了,老实老实,终须乞食!这叫什么知道吗?——“性格决定命运”,你们也要敢想敢干啊!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没过多久,二狗因为组织人贩毒给警察抓了,判了死刑。这时村里的父母又教导孩子说:你看那个二狗,胆子太大,竟然连违法的事他都敢做,这不被判了死刑。这叫“性格决定命运!”。
  正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个性是把双刃剑”这一点,所以参赛作文大都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一是要不要有个性,二是要有什么样的个性。本期展示的四篇是其中优秀之作,相信他们的文笔会激发我们去做进一步思考,从而获得生活的启迪和人生的激励。感谢同学们深邃的思考和流畅的文笔,也感谢刘老师精彩点评。
  关于个性,同学们的作文真可谓议论精当,文采飞扬,持论严密,令人信服。《生命因个性而鲜活》从感叹模式太多、批判条条框框入笔,先破后立,从社会到生活,从生命鲜活到民族精神,强调了张扬个性的重大意义,思路开阔,说理充分。《不做平庸的雕刻家》列举典型事例,运用连续设问,深入思考了关于要不要保持“张扬的个性”的问题,但丁的话成了文章旗帜鲜明的观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议论深刻,感情真挚。《个性不应是天马行空》运用事例和比喻充分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脱离共性,个性也会失去光彩;个性不适应社会需要,也将没有价值:个性与社会同行,明天更美好。《愿个性多点崇高》列举典型事例,雄辩而有力呼吁:“伪圣要不得,崇高不可少,让我们的个性里多点崇高吧。”四篇文章虽然都是议论文,但或雄辩,或含情,或生动,或细腻,或事实胜于雄辩,或环环紧密相连,视角不同,独辟蹊径,议论风生,各具特色,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为之一新。我国古代大评论家刘協说:“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又说:“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以此来看,我们说古人讲出了议论文的核心要义,而这四篇文章恕我夸张地说,似乎正好印证了古人的理论。
  当然,四篇文章只能是关于“个性”问题思考的大海之一瓢,刘老师的用意亦十分明确,以此话题作为引领,让更多的人思考并正确对待“个性”的诸多问题,学会把握自我,张扬个性,实现人生理想,突显人生价值。
  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张扬个性,参与擂台,阐发真理,抒发真情,书写真我。
  【互动】
  是否对本次擂台赛的作品有所评价和建议呢?欢迎大家在《考试》杂志官方微博留言,地址:http://weibo.com/gmkaoshi,也可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它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章的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知识,借助语法基础知识,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短文结构完整、意思通顺、自然连贯。  今年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题总体上比去年容易,大多数考生感到做起来比较顺手。短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被侦探误以为是嫌疑人而被盯梢到饭店并遭遇窥视,最后被饭店人员证实自己是无辜的而险些陷入
期刊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了,英国媒体转引本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此评价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最好的伦敦,也是最坏的伦敦!”  今年恰逢狄更斯诞辰200周年,借着奥运热,2012重读狄更斯。  ◆点击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特别注重描写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为英国批判现实
期刊
翻看考场作文,仍有不少模板化、程式化的“高考体”文章,或为情感虚假的空言泛语体,或为无病呻吟的小资美文体,或为东拼西凑的龙头凤尾体……这些文章自然无法令阅卷老师过目不忘。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要以“先乎情”的文章激起阅卷老师的同频共振。具体说,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中有“我”,立体对话——我的地盘我做主  作品中的“我”往往可以直接发表见解、抒发情感,因此,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貌似“冷静、
期刊
在北京宽阔得不可思议的街道上,汽车不断地驶过,犹如波涛拍岸。车轮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晚上入睡时,这声音还不断地在梦境里回响。   北方的风刮起来虽然无形,却仿佛有结实的体积与质感。这风撼动着道旁的杨树,树的顶端像做早操似的大幅度弯曲,几乎要折断了。树叶交错着、摩擦着,发出一片簌簌的声音。这声音在别处很难听到,别处没有北京那样密集的杨树,也没有那样强劲的风。   听北京人说话是很
期刊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战争往往是悲壮的,它独有的悲壮铸就了一个个英雄,在血争残阳里孤傲地站立着,传诵千古。   而三国时的战争太纷繁,如东逝的滚滚长江之水,淘尽了英雄,却来不及悲壮。   战争是罪恶的,所以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却是一个历史的昏暗期。   来不及悲壮。   东汉末年,势力割据,尔征我伐,狼烟四起。金戈铁马是独有的色彩,驰骋沙场是豪迈亦是无奈。   请告诉我,人民呢?百姓在哪儿
期刊
☆孔融让梨   一次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大叉,该学生却坚信没有答错。这一事件引起公众热议。   【议一议】   为什么写“不会让梨”,小朋友的解释是“只有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只有4岁。”你如何看待“孔融让梨”呢?   【点拨】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是道
期刊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足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采用提示型命题作文的形式。   先说提示语。   提示语用三个分号,层清意明又多元开放。举例说:“满足于”既可说是“骄傲自满”之意,取其贬;还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可供我们羡慕的人太多了,这个人,出身豪门,不必为钱所困,享尽世间荣华富贵;这个人,天生奇才,凭借异于常人的头脑,屡获国际殊荣;这个人,骨格清奇,经过不懈努力,打开了通往奥运圣殿的大门。我们对这些人的名字指指点点,满眼都是羡慕,只觉得被他们如同明月一般的光芒晃花了眼,越发显得我们普通辰星的黯淡。   这些情绪,就像是平凡无奇的我们,放在心上的一把枷锁,那沉重的锁链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比
期刊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   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老人并没有发现这
期刊
人生中总有许多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忆,释不了的怀,放不下的心。   在很小的时候,每天的夜晚,我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在其他伙伴家里来回穿梭。因为父母去了自己认为很遥远的地方干活,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自己只得在如此偏僻的村庄“招摇”。幼小的心灵不想拥有那样的孤独,不想在未来的岁月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然而不知不觉中,自己在这种孤独中成长起来。每当父母回家,自己已然是兴奋不已,面带笑容,可是在他们来到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