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有“物”?有“法”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看考场作文,仍有不少模板化、程式化的“高考体”文章,或为情感虚假的空言泛语体,或为无病呻吟的小资美文体,或为东拼西凑的龙头凤尾体……这些文章自然无法令阅卷老师过目不忘。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要以“先乎情”的文章激起阅卷老师的同频共振。具体说,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中有“我”,立体对话——我的地盘我做主
  作品中的“我”往往可以直接发表见解、抒发情感,因此,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貌似“冷静、公允、客观”描写对象,而应树立“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识,把自己“介入”写作对象之中,对相关写作对象进行整合加工,用第一人称,使“我”成为文中的参与者、目击者、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等,与写作对象进行对话,与阅卷老师进行对话,谈谈“我”的观察、体验、见闻、认识,引领读者临其境、见其景,从而构筑“我”、写作对象、阅卷老师立体对话的流程,这样,“我”便是文中的代言人或见证人,能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示以好恶,表达爱憎,更好地促使读者(阅卷老师)与作品产生“心电感应”,同频共振,一起分享体验的离合悲欢,一起共享情感的起伏跌宕,共同构建一种精神、一种生命。总之,如果有了“自我”,文章就像一泓清水,流进你我心中,灵动飞扬。如《忧与爱》(江苏优秀作文):
  我又一次来到沈园,这几年,我已多次来这里看你了,表妹。冬风瑟瑟,我在幽径上孑孓独行,你那哀怨的眼神、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永远印在我心。“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如今,我也老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但往日旧梦还深深印在心间,我要把犀利的诗词化作锋锐的长戟、飞驰的利箭、坚硬的盾牌,一齐抛向北方的天空!也许我快走了,但我会对儿子说: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往往都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现象对接起来。这里,作者化身为陆游,叙述角度由“他视”变为“我顾”,着力表现“我”的内心情感世界,显现“我”的行为举止,从而把“忧与爱”的复杂而独特的情感表现得震撼人心。
  二、笔下有“物”,借象传意——望帝春心托杜鹃
  情感的宣泄无外乎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抒情(上面“介入自我”即是),一是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即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情、景物等作为“凭借物”、“承载体”来抒发感情,这一“凭借物”、“承载体”就是意象。“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借“明月”意象传达思念之愁;“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辛弃疾借“落日”等意象来表达愤懑之愁;“望帝春心托杜鹃”(“托”即“寄托”之意),李商隐托“杜鹃”意象表现望帝美好的心灵。事实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往往与我们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它们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形态、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类,都具有特殊意义,给我们特定的情感冲击,如四季的变幻给我们带来了特定的情绪(“春”带来希望和重生的快乐,“夏”带来热情和奔放的旋律,“秋”带来哀思和丰收的喜悦,“冬”带来了宁静和死亡的凄凉)。因此,要善于借象传意,与自然对象“心有灵犀一点通”,用特定的审美体验、思想情感去点染客观对象,使它们也融入我们的人格与情趣,成为我们的“形象代言人”,从而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艺术天地,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如《矮纸斜行闲作草》(浙江优秀作文):
  我自爱北国那烈烈狂风,揭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自爱那万绿丛中一蕊殷红,一枝独秀,留万世之芳。只是更爱如水的江南,淡静的溪流浣出的香雅女子,梆梆的摇橹小调中,婉转的细润歌喉。……
  我打江南走过,是一蓑烟雨的深静浸润了这画一般宁静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长,不追求那远远闪烁的荣光。
  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匐匍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欣鼓掌。
  作者借“一席矮草”这一意象,运用对比法,将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移入客观物象之中,形象鲜明,神与物游,形成物我一体的情感流动美,表达“坐在路边的鼓掌者”的独特认知,情感真挚而浓郁。
  三、手里有“法”,情动辞发——豪华落尽见真淳
  要使文章感情真挚,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手里有“法”,匠心独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善于捕捉“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即牵动了你情愫的人、事、物,她可能是自然界的一排大雁、一条小河、一间老屋,可能是人世间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话语,还可能是人际交往中一件小事、一滴泪珠、一组镜头……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智慧。二是准确表现“动情点”,具体方法就是进行细节描写。英国作家康拉德说:“天下没有一个光明的地方或黑暗的角落不值得投以惊羡和同情的一瞥,哪怕是匆匆一瞥也罢。”这就要求我们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捕捉生活亮点,采撷真情花朵,抓住人物、事物最传神的典型细节,或浓墨重彩,精描细刻,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出哲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三是多方渲染“动情点”,或创设情境,情景交融,娓娓道来,凸现感人画面,或烘云托月,层层推进,反复“蓄势”,突出感人因子,或灵动组合,纵横捭阖,对比传神,强化感人魅力。如《生于此岸,心无岸》(广东优秀作文):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你,著名作家熊召政,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你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你千年的酒友,陪你把酒言欢,与你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你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我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作者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巧妙地抓住“动情点”精雕细刻,或白描,或工笔,或点染,描摹“动情”的内容,渲染“动情”的氛围,暗示“动情”的启迪(坚守本真),运用第二人物进行对话,更情透纸背,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其他文献
在高中英语中有几种特殊用法,那就是活用。具有这种特点的词,已经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在句子中起连词的作用,引导状语从句,现归纳如下。  一、 the moment, the minute , the second , the instant等,即定冠词与瞬间名词连用时,相当于as soon as, 表示“一……就……”  例1The moment he reached the country, he
期刊
It is+ time +clause是英语中一个常用句型,也是高考必须把握的热点和难点,现归纳如下:  一、用在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中, 其功能相当于一个由并列连词连接的分句   例 It was October the thirty-first when we went to Beijing.=It was October the thirty-first and on that day w
期刊
with独立主格结构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句法现象,在句子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多年来也一直是命题的热点、重点,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with引导的独立主格结构非常活跃,虽然它在句子中只作状语,但是可以表示伴随、方式、原因、结果等各种复杂的情况。  现将with引导的独立主格结构总结如下。  一、句法结构   【结构一】 with +名词(代词)+介词短语  例1 He sat
期刊
毫无疑问,法国是浪漫的。闻名遐迩的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旁边的咖啡店,被雨果青睐的圣母院,还有抓住全世界眼球的埃菲尔铁塔和林荫大道。先不去理会那些小情调的温柔浪漫,暂且把目光转向法国的东南部,去看看和地中海挤在一起的普罗旺斯吧!  如何形容普罗旺斯呢?粗砺,狂野,温婉,自由?  地中海风顺势进攻着普罗旺斯,日光疯狂向人们投射自己的热情。普罗旺斯的气候,不细腻也不温柔,无法和整个法国的优雅相媲美。如果刚
期刊
2005年高考全国卷I的单项填空有较高水准。它在考查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较简单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时,通过设置情景,将知识的考查与语言意义的考查有机结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综合测试的目标。它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偏、难、怪题几乎没有,且覆盖面广,主要的词法和句法基本都有涉及。单项填空15个小题涉及了交际用语(21、31)、时态语态(28、33、34)、情态动词(26)、非谓语动词(3
期刊
高三复习备考时,应该加强一些常见词的固定表达、习惯用语的复习,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由by构成的习惯用语,现与大家共同分享,变化多,内涵丰富,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用心体会,细加区别:  1. by all means   ①尽一切办法;一定,务必   例1 This plan must be realized by all means. 这计划一定要实现。  ②(表示答应)好的,当然可以  例
期刊
《考试说明》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要理解具体事实细节,也要理解抽象的含义;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既要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NMET中,推理判断题的考查每年都占阅读理解试题的一半左右。推理判断试题属于高层次阅读理解题,很多考生对此类题型的解答感到很吃力,没有把握。下面笔者结合
期刊
when是中学英语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词,其意义丰富,用法灵活,不易被大家掌握。高考试题经常涉及对when的考查。请看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单项填空第26题:  We were swimming in the lake ______ suddenly the storm started.  A. whenB. while  C. until D. before  此题考查的就是when的用法,从语境可
期刊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它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章的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知识,借助语法基础知识,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短文结构完整、意思通顺、自然连贯。  今年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题总体上比去年容易,大多数考生感到做起来比较顺手。短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被侦探误以为是嫌疑人而被盯梢到饭店并遭遇窥视,最后被饭店人员证实自己是无辜的而险些陷入
期刊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了,英国媒体转引本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此评价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最好的伦敦,也是最坏的伦敦!”  今年恰逢狄更斯诞辰200周年,借着奥运热,2012重读狄更斯。  ◆点击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特别注重描写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为英国批判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