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等待戈多》的时间与等待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8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等待戈多》整部戏剧中,时间对于荒诞人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便是对过去的否定,以及对将来的不加以定义,于是,人的存在只能收缩到现在。也是由于此,而使人面临的处境便是:身后靠的是一堵厚铁墙,而前方面对的是茫茫黑夜,于是在前后都无法行进之时,等待成为了人存在的唯一明智选择。
  关键词:《等待戈多》 时间性特征 等待
  回顾往昔,当众人被存在主义的虚无观击中,而渴求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寻回生活的意义时,却不曾想过,贝克特的这部戏剧,只是对现代人状态的一种呈现,而生活的意义在这部戏剧中依然被加以破解。
  一.荒诞人的“过去”与等待
  整部戏剧中对过去的描绘是很深刻的,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一旦事情发生过后,对于这件事曾经存在与否确定不了了。比如在剧中,当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谈到昨天是不是也来过此地时,他们俩越是讨论越是确定不了到底有没有来过。到了后面,就在波卓和幸运儿走后不久,他们俩对于认不认识这对主仆又产生了疑惑。似乎事情一发生过后,就被忘掉了。
  一切曾经存在过的事情,一旦发生,成为过去中的一部分,就会被忘掉。这样的时间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就是一个荒诞人典型的标志。因为作为一个荒诞人,他认识到了人的理性对于把控事物的无效性,也就是尼采所说的:“本是熟悉的世界,却被剥夺了幻觉与光明”[1]。
  那么这种否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最直接结果就是时间的延续性被打断了。过去就在事情完成的那一霎那完结了,不再会对接下来的时间段,即现在,产生任何影响了。而这就是所谓的立足于当下,过去的全然消解。
  二.荒诞人的“将来”与等待
  将来这个时间段,在《等待戈多》中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呢?我们首先来看看戏剧中涉及将来的具体内容——在戏剧开始后不久,当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确定要等戈多时,爱斯特拉冈提出了疑问:“万一他不来呢?”然后弗拉基米尔非常坚定地说:“咱们明天再来”,接着的对话就是“然后,后天再来”“老这样下去”“直等到他来了为止”。毫无疑问,戏剧里的明天成为了将来的代名词。由此便可分析将来的特征了。
  首先,由上面第一点的分析可以知道,在这部戏剧中,由于过去的全然消解而使时间失去了它的过去性,所以,当立足于此刻的这天过去,到达原本许以的明天时,对过去的忘记使他又站在了另一个此刻中,而明天又是一个夜晚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说的:“而将来,则是现在朝着它超越的可能,它永远在人的前方,等待他去实现。”[2]由此便可以知,将来将一直绵延而呈现出无限性。
  而无限性的背后便意味着,一切许以明天的东西,将不确定会不会在你所期望的那个时间点出现。将来变得不可加以预想,前途是一片不可知的黑暗。
  三.荒诞人的“现在”与等待
  对于现在时间的呈现,在整部戏剧中,也表现出了不确定性。在第一幕中第二节的开头,爱斯特拉冈就不断在独白:“今天是不是星期六?今天难道不可能是星期天!或者星期一?或者星期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贝克特给出的现在的定义也是不确定的。同样,这也是因为荒诞人认识到了人类所获得的所有认知,包括今天是星期几,都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身,一切的“自以为是”都变成了虚无。所以现在的时刻可以是星期一,星期二,甚至是任何的日期。
  那么,整部戏剧对待现在的态度是否也像过去那般是全部否定,或是像对待将来那样无比无奈呢?答案当然不是的。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否定掉的只是人给予现在这个时间的外衣而已,也就是人们用以量化的表现形式,即具体的星期几或者日期。但是对于现在本身,即原始真实、客观存在着的,不需要人加以认识的现在这种世间状态是加以肯定的。因为,纵观全剧可以看到,贝克特极力呈现的动作和场景都只发生在此刻,就如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不确定到底是星期几时,仍决定要等待戈多,他们要做的只是于此刻等待,而不是去关注于时间的外在变现形式。
  纵观《等待戈多》整部戏剧,时间对于荒诞人来说就是对过去的否定,以及对将来的不加以定义,于是,人的存在只能收缩到现在。也是由于此,而使人面临的处境便是:身后靠的是一堵厚铁墙,而前方面对的是茫茫黑夜,于是在前后都无法行进之时,等待成为了人存在的唯一明智选择。而这,正如英国人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对《等待戈多》的评价:“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53.
  [2](法)萨特.《存在于虚无》[M],陈宜良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172-173.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作为道路桥梁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寿命周期、维修费用以及质量安全。本文对道路桥梁施工阶段的计划、技术、质量、成本的管理试做探讨,重点分析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内容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前人大多从杜甫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性对其分析,很少单独从他诗歌的民本性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杜甫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本”思想,去浅析杜甫对孟子“民本”思想的“涵摄”与“发扬”。  关键词:杜甫 孟子 民本思想  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序》有一总结:“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明人之论诗者
内容摘要:魏晋时期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的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及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了转折。本文将从对人格独立的追求,自由思想的向往,对情感的执着这些方面来简要分析魏晋时期士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魏晋名士 个体意识 独立人格 自由思想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中国过去的两三千年中,有三个时代特别显现出
以《辽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为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覆盖本科、专科教学流程,通过构建铁岭师专升本过渡期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结合实践工作中屡屡体
内容摘要:司汤达的《红与黑》,通过维里埃尔市、贝桑松神学院、拉莫尔侯爵府三个地理空间的转换,展示了主人公于连的身世沉浮。地理意象凸显了于连的人生追求和命运起伏,强化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红与黑》 地理意象 审美意蕴  自问世以来,《红与黑》一直受到读者与评论界的广泛关注。高尔基、马丁·脱涅尔、张伟航、孟昕、张连桥等人对其思想内容、社会批判意义、青年人生成长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则是
由于地块开发的时序不同,为避免对路面的破坏或污染,同时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率,目前不少片区内的道路都采用路面分期实施的办法,沥青砼顶面层往往在周边开发建设基本完成
期刊
内容摘要:追梦赤子心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影片。被认为是真挚感人的好片子。影片记述了鲁迪为梦想而奋斗最终获得至高荣誉的全过程。影片不仅是讲述故事,更多的是传递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它传递的是勇于追求梦想的美国梦文化,倔强不服输的精神和勇于奋斗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价值观。文章详细探讨了影片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美国文化和价值观,此外,文章还对鲁迪为梦想的付出是否值得进行了深刻反思。  关键词:梦想 追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给出了一些教改思想与实践,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