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和智慧。然而,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令人震惊。历史教学出现了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束缚和影响;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有很大的难度;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是一大瓶颈;对新教材的编排存在认识上误区。应对这一危机,要把教学的生动性与学生主体性结合起来,突出突出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教学;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57-01
1 历史课堂教学危机之成因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琐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智慧,历史是生动的。然而,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令人震惊。历史课出现了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
1.1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束缚和影响
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始终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在这种历史课堂教学下,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2 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有很大的难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就造成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际环境不够理想。尽管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但是教师受各方面制约的因素很多。新课改理念在推进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事实上的和潜在的阻力。此外,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他们是否具有新课程改革的意识,能否构建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新的评价机制,也是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是一大瓶颈
由于受目前教学课程资源的限制,我国在新课改实施的地区课程资源的匮乏依然是较为棘手的通病:如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仍然严重不足,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很难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只有少数同学唱主角而多数同学滥竽充数。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成为了公开课的花瓶。因此,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是一大瓶颈。
1.4 对新教材的编排存在认识上误区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很多教师认为新编教材过于简单且缺乏体系,有些知识点过于简单,而且初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配套,从而加重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难度。这无形中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起到负面影响。
2 历史教学危机的应对策略
这种局面是与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极不相符的。既然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了。所以,我们必须摆脱这一危机,让历史教学走出低谷。笔者对这一问题做了如下探索。
2.1 实现教学生动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
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许多种,但我认为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无疑是造成今天危机形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然而历史是已飘逝了的人物事件,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遗迹遗物。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要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娴熟的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如,在学《宋代的城市生活》一课时,我运用图片和资料,创设开封城的情景,让学生接触宋代的城市生活,从而组织学生归纳宋代城市生活的特点。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给学生以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2 突出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动性教学使学生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欲望,是历史教学的生命,那么同时学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要亲临一下那壮阔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学生主体性又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一改往常的教学观,不要以为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就能永远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接收器已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教育观,同时也不符合新环境下自我意识渐增的学生心态。只有把生动的历史教学与学生主动的参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法国大革命这一章节中关于拿破仑第一帝国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大胆尝试生动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先以生动性的语言简述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然后提供关于拿破仑的历史活动事件。例如合理补充关于研究拿破仑的专家认为拿破仑三次不合常理的行动:一是1799年在埃及“弃军而逃”:二次是1812年兵败莫斯科后只身回到巴黎;三是被囚在厄尔巴岛后出现的历史罕见的奇迹——他逃离小岛,渡过大海,在法国南部海岸登陆,不费一枪一弹而赢得了整个法兰西,再次成为皇帝,演出了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一幕。这样一补充,学生对这个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立即感到极大的兴趣,想去感知他、透视他。随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强烈意识,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以“我心目中的拿破仑”为主题上一节辩论会式的历史课。这样不仅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下悬念:拿破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促使学生去积极收集资料。此教学方式一提出,学生表现出格外的兴奋,收集有关资料之详实让我颇感意外。而辩论课中学生更是个个跃跃欲试,讨论中高潮迭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全面论证拿破仑一生的历史活动,客观地评价了其历史功过,这样一来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历史问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且对历史课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其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就有一种学习的动力。
总之,历史教学出现的危机形势迫使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学者都不容忽视。在使历史课具有生动性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构筑新时代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新模式,使历史走出低谷,走出危机形势,让历史课重现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我想这是我们所有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着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教学;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57-01
1 历史课堂教学危机之成因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琐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智慧,历史是生动的。然而,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令人震惊。历史课出现了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
1.1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束缚和影响
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始终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在这种历史课堂教学下,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2 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有很大的难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就造成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际环境不够理想。尽管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但是教师受各方面制约的因素很多。新课改理念在推进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事实上的和潜在的阻力。此外,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他们是否具有新课程改革的意识,能否构建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新的评价机制,也是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是一大瓶颈
由于受目前教学课程资源的限制,我国在新课改实施的地区课程资源的匮乏依然是较为棘手的通病:如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仍然严重不足,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很难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只有少数同学唱主角而多数同学滥竽充数。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成为了公开课的花瓶。因此,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是一大瓶颈。
1.4 对新教材的编排存在认识上误区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很多教师认为新编教材过于简单且缺乏体系,有些知识点过于简单,而且初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配套,从而加重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难度。这无形中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起到负面影响。
2 历史教学危机的应对策略
这种局面是与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极不相符的。既然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了。所以,我们必须摆脱这一危机,让历史教学走出低谷。笔者对这一问题做了如下探索。
2.1 实现教学生动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
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许多种,但我认为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无疑是造成今天危机形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然而历史是已飘逝了的人物事件,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遗迹遗物。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要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娴熟的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如,在学《宋代的城市生活》一课时,我运用图片和资料,创设开封城的情景,让学生接触宋代的城市生活,从而组织学生归纳宋代城市生活的特点。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给学生以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2 突出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动性教学使学生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欲望,是历史教学的生命,那么同时学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要亲临一下那壮阔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学生主体性又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一改往常的教学观,不要以为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就能永远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接收器已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教育观,同时也不符合新环境下自我意识渐增的学生心态。只有把生动的历史教学与学生主动的参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法国大革命这一章节中关于拿破仑第一帝国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大胆尝试生动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先以生动性的语言简述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然后提供关于拿破仑的历史活动事件。例如合理补充关于研究拿破仑的专家认为拿破仑三次不合常理的行动:一是1799年在埃及“弃军而逃”:二次是1812年兵败莫斯科后只身回到巴黎;三是被囚在厄尔巴岛后出现的历史罕见的奇迹——他逃离小岛,渡过大海,在法国南部海岸登陆,不费一枪一弹而赢得了整个法兰西,再次成为皇帝,演出了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一幕。这样一补充,学生对这个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立即感到极大的兴趣,想去感知他、透视他。随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强烈意识,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以“我心目中的拿破仑”为主题上一节辩论会式的历史课。这样不仅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下悬念:拿破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促使学生去积极收集资料。此教学方式一提出,学生表现出格外的兴奋,收集有关资料之详实让我颇感意外。而辩论课中学生更是个个跃跃欲试,讨论中高潮迭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全面论证拿破仑一生的历史活动,客观地评价了其历史功过,这样一来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历史问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且对历史课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其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就有一种学习的动力。
总之,历史教学出现的危机形势迫使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学者都不容忽视。在使历史课具有生动性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构筑新时代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新模式,使历史走出低谷,走出危机形势,让历史课重现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我想这是我们所有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着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