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断纬” 民艺奇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家族有一种精细的棉质“ 布”,这种做工精细的棉布又被称为“兰干细布”,堪称纯手工艺品中的民艺一绝;唐朝又称其为“溪峒布”。直至宋代,日渐成熟的土家族纺织技艺除了纺织一般的土布之外,还有用青丝棉织造的织锦,被称为是“西兰卡普”。由于这种纹饰图案拥有显著的生活特点,色彩绚烂,造型纯朴,造型图案体现了丰富的生活情趣,实可谓是民族图案艺术的奇葩。因在《溪蛮丛笑》中描绘它“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因此,它又以民众喜爱的“土花铺盖”而享誉天下。
  关键词:西兰卡普 土家族 织锦 图案艺术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位于中国西南的土家族,其传统艺术十分重视色彩的对比和反衬,曾经有位叫“西兰”的姑娘设计了一种艳而不俗、媚而不庸的艺术图案,即“西兰卡普”图案。“西兰卡普”图案一半用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色彩对比强烈;另一半用蓝色或黑色纱线为底纱,织成各种精美的纹饰。 “西兰卡普”图案艺术造型的抽象意义和可视性质,使它成为一种承载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间艺术和民间传说的文化载体。“西兰卡普”图案通过一种写实和抽象造型相结合的夸张手法进行生活气息的创造,融入了本土语言释义,土家语语境里,“西兰”有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合在一起的“西兰卡普”指的就是土家族人的花铺盖。西兰卡普的民族个性和乡土传统正是唤起现代人情感的主要原因。最近几年设计中充分运用了民族风格的时装得到市场的认同和世界服装专家的认可,究其原因是世界对东方文化精髓的认同,是衣着行为上追求个性意识和民族情感的一种体现。在此,对其织锦图案的内容特点、图案文化性与艺术特性等分析如下:
   一 图案的象征意义
   象征性是某一种形式内容对另外一种抽象意义的代表作用,通常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具有普遍性。西兰卡普图案来自土家人的生活习俗,该图案的造型及用色都凸显了土家族丰富的生活文化信息和古代文化事象。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传统图案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艺术,或多或少的变成了一种历史阶段文化、生活的象征体。构图清新的西兰卡普不仅装饰意味强烈,而且还寓意着土家人传统文化习俗和对物寄予的情怀。
   西兰卡普图案表现的情景内容多是反映普通百姓的食、衣、行、住和土家族人的民族习俗的。图案描述反映了土家先民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也蕴含着民间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古老的文化事象。人类之所以对装饰纹样赋予这样的象征意义是普遍、曲折而又深邃的。构图清新的西兰卡普不仅装饰意味浓烈,同时还象征着土家人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寄予的希望情怀。作为我国西南土家的少数民族,能够在作息生活之余创作出,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实属不易。
   在传统美学领域,民族特点和本土习俗是图案内在的精神支柱。西兰卡普图案中以花形为美好的象征,以“万”字图形为吉祥标志。如马毕花造型,以吉祥“万”字填充在主题纹样马造型锦面空白处,万字纹在传统图案中表示万寿万福,民间图案也经常使用它来传达这一美好的愿望。龙凤呈祥图形在民间象征着高贵,同时也体现着爱情。又如:双凤牡丹图案是两只凤凰造型,二维图形虽是直线构成,但也不失飘逸的姿态;龙凤花图案根据反面两头观赏的需要,再装饰一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以祥龙与瑞凤构成互为相背的主题形象,龙在腾云,动势生动,凤在牡丹花枝中穿飞,动作柔美。在大红底上配以粉红、粉紫、橙黄、淡绿等色,使西兰卡普充分传达出吉祥、富贵、喜庆的地域气息和淳朴的风格。“梭罗丫纹”图案也是一种变形纹样,纹样造型独特,富含诗意。其中的“梭罗丫”,意指月亮中梭罗树上的小枝丫花,类似图案中的角隅纹样,近似一种童话般的想象。作为土家织锦中别具风韵的一种图案,主要是采用了吉祥的“万”字符号和锯齿纹为框架,以散朵梭罗丫花纹为填充。藤藤花图形则在图案设计构成中采用浪漫主义风格,繁茂的花朵犹如闪烁的星空,引起无限的遐想,花朵并蒂、连理而生,充分体现了织锦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西兰卡普中的吉祥图案为题材还涉及鸳鸯采莲、二龙抢宝、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等。由此可见,“西兰卡普”图案从题材的选用上就与土家人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多角度、全方位的体现着土家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抽象性特征
   抽象性特点正是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创始之初凸显图形本身的原生态,其图案风格的形成:既是受山区人们生活的影响,使用纯手工劳作使图案产生了纯朴的审美趣味;又是受织锦工艺制作手段的影响,技术手法洗练,制作工艺简单。因为,土家织锦是以棉线为经线,纬线用多股棉纱或绒线交织,再利用手工织机加固,通过线条的错落形成斜纹组织,使其图案形成了斜线成阶台状斜进和在一定的经纬密度范围内,曲线很难圆满表现,只能组成由无数阶台连接成的近似曲线的图形。因此,土家织锦都比较豪放和粗犷,自然界里变化丰富、线条生动优美的物体轮廓,在这里,为了适应工艺的要求都变化成以直线和斜线为主的较抽象的几何形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形象,都被提炼、概括的用于抽象形象,大多是在织锦中变为一种夸张的几何符号。
   在动物图形凸显的归纳,概括当中,山地民族更喜欢用简单的线形几何符号,生活中最亲近的动物牛、羊、猪、马,在图案表现中,动物的头、体、尾曲线都被直线和斜线取代了,既抽象又简练。传统的“船船花”纹样,以直线、矩形构成了造型简洁明快的几何纹风格;“阳雀花”中的阳雀,整个造型由相互分割的几何图形组合,鸟的头眼基本都是菱形,鸟翅则是四个距离相等然后排列起来的复合几何形,鸟腿则变成由多种色彩排列成的“>”形。
   最为常见的“蛇花”图形以规则的正方形、小三角形块排列,表现蛇的弯曲形态,形成不同的秩序感,并由单边勾、万字流水边连接构成,装饰感强烈。所有“西兰卡普”图案完全用水平线和垂直线来表现物体的造型,这是它在设计构成上的特点,无论是三角形、菱形、矩形,都是由无数个阶梯和台阶连接而成的,呈整体的递进关系,造型充满了秩序感,经过这样变形夸张的图形轮廓,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图案的这种特异性,构成了在图案艺术交响乐上所体现科不可思议的魅力。独具的形式感达到了二维造型和平面构成设计的简约巅峰。特别是八勾纹、十六勾纹、二十四勾纹,可以说是最具抽象装饰风格的代表纹样。这些纹样是土家人民在长期织锦实践和图案造型创作中,对自然物美化和取舍的审美意识体现,是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直至艺术形态的形成,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它作为西兰卡普代表性纹样造型,将以更加凝练的形式生存和发展下去。
   三 图案程式化
   由于历史、社会和工艺技术等原因,民间艺术中普遍存在着“程式化”的倾向,图案也集中地反映了这种程式化的形式。艺术形式的程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是一套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语汇。也是构成“西兰卡普”图案的基本要素和表现语言。它的形成受民族和地区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的制约。完美的程式语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规律性。在民族继承和民间交流中体现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和发展,不断地丰富,以创造出新的程式化语言,同时,这也是土家少数民族传承人所应当承担起的历史责任。在“西兰卡普”图案里特别是八勾纹、十六勾纹、二十四勾纹,可以说是最具图像构成程式化的代表纹样。这种构成形式迎合了人类追求进步、阶阶高升的愿望。究其历史原因,被后代人所认可。正所谓“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由于传承原因,图案在构成技巧和构成规律上,先人已将固定的成型图案创作成了固定造型,传承人只需按照上辈人形成的制作样版或制作口令完成创作即可,在图案的个别题材、历史故事、生活小品中也彰显程式化的迹象,因此,在这里“西兰卡普”图案也最具原生态历史特征。民间这种程式化的内容符合民间心理意识,为民间所熟悉和默认。土家姑娘大约在十来岁时就开始学织锦,在基本造型、象征意义和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是基本认同的。同时,这也是“西兰卡普”图案所具备的艺术局限性所在。
   “西兰卡普”图案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纹样,传承着传统土家民族的审美喜好,饱含着现代人的构成设计方法,是展现民族审美标准和民族风格的一种程式规范。浸润着土家民间特有的审美思想的土家织锦,其形式美的构成法是反映民族构图的审美意愿和欣赏的尺度;同时,在民间诸多的艺术形式中也寄托着土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四 装饰性色彩
   装饰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叫色彩归纳,装饰色彩体现在民族艺术领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在“西兰卡普”图案中也有较多体现,同时它与一般的常规性写生色彩有所区别,存在独特的色彩语言,它也是写实性绘画的延伸或转化。装饰色彩的造型原则是不停留在对客观自然色彩或者形态的客观再现性的“实对”,而应该是突破客观自然色彩和形态的约束,更着重与主观对色彩的主观领悟。西兰卡普的色彩运用,给人以明快、活泼和生机。由于红色为暖色,代表生命与光明,黑色象征着庄重,故西兰卡普以红色为主,辅以黑色,间或点缀以古艳厚重的黄、蓝、白色。在多彩中彰显斑斓,在对比中揉以调和,素雅中蕴含幽雅,装饰色彩着重研究固有色的色相、色度和明度之间对比和规律,研究人们对色彩的感情联想以及色彩的象征,研究各地区,各民族对色彩的欣赏习惯。装饰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意足不求颜色似”就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种关系。装饰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绝不等于随便臆造,闭门造车。装饰色彩来源于生活实践,也需要从客观环境中汲取营养。例如,在“西兰卡普”图案设计中,人们常常从蝴蝶、花朵、彩霞等自然景象中受到启发,从而创造出丰富绚丽的装饰色彩。自然界其实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宝库。色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经验产生了某些联想,也就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了。在不同的人笔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又十分贴切地说明了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冷色具有冷意,暖色具有暖意,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活跃,灰调子的色彩使人感到安静,这些冷暖动静的感觉,更突出其装饰性,是属于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包括心理因素,当然还有生理因素。
   土家织锦工艺应用色彩原料多采用毛绒线、各色丝线和自染棉纱线。在用色上,属于装饰色彩范围,基本上不考虑对象的固有色,主要根据装饰效果和自我感觉配色,一般多是冷暖色并置,并采用补色关系配置色块。土家织锦图案充分利用独特的工艺技术使色彩宽容范围扩大,所用颜色色彩的高饱和形成了它独有的一套艺术风格,比起广西壮锦、云南傣锦、海南黎锦,土家织锦具有色彩更丰富,层次众多,视觉效果效果更粗犷的特点。正是西兰卡普的平面性、抽象性、世俗性、装饰性的特征,打破了视觉语言的限定和跨越历史空间,从而有力地张扬了土家人的感官满足和物质欲望。西兰卡普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结构,也成为一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织锦的新的视觉符号系统。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由直线、横线、几何形体构成的“西兰卡普”图案,以其造型的独有形式,和“在垂直线和水平线的交叉处,有宇宙的定理和秩序”,表现出非常敏锐而深刻的“形和色”。而正是这“通经断纬”的原生民族工艺,以简练抽象的表现语言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形式,使独特民间意味的“西兰卡普”成为启动人们具象思维和寄情于形色之中的个性符号。
  
   参考文献:
   [1]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68年版。
   [2] 《装潢设计》编辑委员会:《装潢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3] 雷圭元:《图案基础》,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4] 徐万邦:《少数民族工艺》,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5] 华梅:《服饰民俗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
   [6] 胡炳章:《土家族文化精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马柯,男,1977—,河南漯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支柱之一,也是其分析文学艺术的基础,由此形成弗洛伊德较为系统的白日梦文艺观。具体体现为:艺术家是白日梦的润饰者;观众和读者是白日梦的享受者;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的载体;文学批评就是进行梦的解析的工作。白日梦文艺观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文艺现象的一个新颖的视角,带来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弗洛伊德 白日梦 文艺观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金瓶梅》和《群音类选》中的戏曲材料相互印证式的分析,对《金瓶梅》的成书年代、折子戏的流行年代、北杂剧的衰落过程等文学史或戏曲史上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和现象进行了论证和印证。  关键词:《金瓶梅》 《群音类选》 折子戏 北杂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金瓶梅》是成于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的长篇人情市井小说,《群音类选》则是刊于万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三言二拍”中婚恋题材作品与日本近世文学家井原西鹤“好色物”的比较研究,展示近世中日市民阶层婚恋行为的诸类型和婚恋观,从中透视两种文化迥异的素质与风格,从而呈现两个民族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特质。  关键词:“三言二拍” “好色物” 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性爱观与性爱行为、婚恋观与婚姻制度,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存在方式,它们
期刊
摘要 《玉簪记》创作于女性与自然均深受荼毒的晚明时期,剧作家高濂却能运用自然意象将摆脱礼教束缚、张扬生命本能的主人公陈妙常刻画为德貌双馨的女性,并让她的美具有激发亲近感、距离感和倾慕感的特质,令该剧充满独特的气韵与肯定人性解放的精神,反映出了明代道教自然观对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玉簪记》 女性美 自然意象 道教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极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讨论《三国演义》思想倾向和它的悲剧精神,小说中拥刘反曹的主旨思想倾向是贯穿作品的主线,也与作品的悲剧精神紧密联系,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确立为整部小说奠定了悲剧基础。“美好事物的毁灭”,这是《三国演义》悲剧性的最生动写照。  关键词:《三国演义》 思想倾向 悲剧精神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 明代徽州墨商方于鲁以精湛的制墨技艺为人所知,而其在明代徽州文学界的地位却少有人发掘。本文将其文学创作与身世、交游相互关联,加以探讨,以其兼具商人与作家两者身份的特殊性,揭示了明代中后期经济背景下徽州商贾与文人群体融合的事实。  关键词:徽州 方于鲁 商人 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徽州制墨有长久的历史,据明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出于
期刊
摘要 朱熹的代表性山水诗《武夷棹歌》传入韩国之后,影响了整个朝鲜朝并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九曲文化。不同于过分强调文本义理内涵的同时期众士林,奇大升心目中的《武夷棹歌》是写景和抒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一组山水诗。  关键词:《武夷棹歌》 解读 奇大升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韩国各地处处可见的“九曲文化”,就是以朱熹的《武夷棹歌》作为范本形成的文化现象,主要由
期刊
摘要 孙颖先生编创的古典舞《谢公屐》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境界与审美情态,以谢公屐这个形象隐喻中国文人的气度风骨,给观者带来了无限广阔的意蕴和意境。该作品以一幅风格浓郁的山水画作为创作背景,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游山乐水、吟诗谈玄的生活。在舞蹈中通过诗词的借喻来展现魏晋时期哲学重新解放、人文精神觉醒、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思想转变的时代特征,以此为《谢公屐》创作的主体精神,并把这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知识社会学和形式分析方法,以视觉修辞为视角,考察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在创作以鲁迅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时,如何在政治意识形态限定的范围内运用各种修辞方式,以达到不同形态的鲁迅形象的建构。  关键词:鲁迅美术形象 视觉修辞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视觉修辞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图像修辞学,最早的论著是罗兰·巴特1961年和
期刊
摘要 石涛主张绘画要面向生活,师法自然,反对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陈法,才能创造出大量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作品,在对绘画技法的变新上,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不囿于传统精神的束缚。石涛独特的创新视角影响了明清绘画泥古不化的现实,对当今绘画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石涛的创新视角可以启发绘画的创造性思维,启示我们在时代创新中要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一画 笔墨 似与不似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