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知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
  笔者觉得《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教授所使用的讲述方式和选择历史的细节、角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什么的困惑与怎么教的难题,所以在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中进行了尝试。
  一、精选历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易中天在讲述历史时,对于内容进行了精选,并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观众感觉不到历史有多么遥远,似乎就近在咫尺。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注意精选历史,找准儿童的兴奋点,巧设悬念,激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编选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这些历史片段承载着鲜活的生命表达和生动的细节描述。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精彩的故事与画面,引领学生走近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历史情境,还原故事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时,课堂伊始,笔者引用“秦王批阅奏折”的传说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知识相传的难度。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大家兴趣盎然。笔者接着又拿出一张普通的学生作业本中的纸张,指着这张纸发出追问:“那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了纸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由于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传说故事,并且拿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作业纸,让原本神秘的故事平添了几分亲切感,便很自然地激发了其探究历史的兴趣。
  历史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点”状呈现给学生的探究留有广阔空间。教学中的巧妙设问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教学《圆明园在哭泣》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现了圆明园的精美图片,并配以生动的讲解。当学生目睹了圆明园之美,感受了祖国文化内蕴之丰富时,课件出示:“这样美丽的圆明园却被一帮自称来自文明世界的强盗给抢夺一空,为了掩人耳目,还一把火给烧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质疑启迪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挖掘了教材的隐性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
  二、创设历史情境,神入历史人物内心世界
  易教授在讲品三国时,通过他独特的语言魅力,营造了许多历史情境,让听众身临其境,真正让每一个听众解读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说的“神入”。
  “神入”(Empatrly)一词是从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的,意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他们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把古与今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投入地思考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信仰,思考他们行为的后果。
  在执教了《了不起,家乡名人》一课后,笔者根据学生崇拜偶像的特点,在班级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家乡历史明星”活动。首先引导孩子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偶像,再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心中的家乡历史明星,然后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在排练过程中,学生自觉查阅了很多书籍,对人物的语言精雕细琢,力求合乎时代和人物身份。为了制作道具,他们找来有插图的历史连环画亲自动手模仿制作。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想象,他们仔细揣摩了历史人物的心理和行为,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环境,收到了让历史再现之效。角色扮演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置身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理解历史人物,从而触摸伟人们高贵的灵魂,学习他们济世忧民的精神,受到心灵的洗礼,增强了爱国情怀。
  在教学《悲愤的吼声》一课时,学生对于日本鬼子的残暴深感痛恨。随后笔者又告诉大家:近期,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他们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还把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所有近代侵华战争都归咎于中国,肆意歪曲历史事实……还没等笔者说完,学生就已气愤不已了。于是,笔者趁机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想一想:了解了这些,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你们该怎样运用历史事实去进行反驳呢?同时笔者提出下节课要召开一个班级新闻发布会。于是,学生开始关注这段历史,他们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等途径搜集证据,课余主动与老师探讨。新闻发布会上,大家慷慨陈词,一一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种种罪行,诉说着内心的愤怒。学生有的用“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作为结束语,有的反复强调“历史是不能改写的”……透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采用多种方式,让历史与现实对接
  易中天品三国除了易教授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之外,还采用了多种手段,让原本没有生气、没有质感的历史在电视这种多媒体载体上焕发神采。笔者在教学中也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历史与现实对接。
  对学生来说,历史既遥远又陌生,而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体验,能使他们走进历史,获得一定的历史感受,从而使其道德情感得到升华。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四大发明的深远意义,笔者让学生进行了动手体验。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用毛笔在棉布上写字。经过亲自实践后,他们发现在布料上写字容易起皱,而且字也会显得模糊,从而在对比体验中感受到了纸的方便。在教学印刷术时,笔者先让学生用土豆、彩泥或肥皂做材料,动手制作一枚印章,结果学生要么无从下手,要么笔刻断了,要么字刻反了。从失败的动手体验中,他们感受到了古老印刷术的费时、费力、费材等弊端。此时,笔者再拿出为学生精心选择的“人”“中”“国”“我”“是”“爱”这六个铅字,要求学生分组活动,用这些铅字进行排列组合,组成词语或句子。比起先前的刻字,这“排”字活动真是既新鲜又有趣,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感悟。课堂上的几次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中国古代的文明与辉煌,内心涌动着对祖先的敬佩,为之而骄傲。原本枯燥的历史教学在动手体验中变得灵活生动起来。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并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教学《圆明园在哭泣》时,其中的一些片段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师:请自读《英国偷运鸦片到中国》一文,思考:英国为什么要把鸦片偷运到中国?(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说:同学们,在“每周新闻交流会”上,不少同学都提到了这样一则报道:“美将巨额贸易逆差归咎中国 欲逼人民币再升值。”还记得我们当时分析的“贸易逆差”“贸易顺差”吗? 当时的清政府与英国之间,谁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学生回答:英国政府。老师接着问:偷运鸦片之后呢?学生回答:清政府。老师跟问:这是一点点贸易逆差吗?不,是巨额贸易逆差,中国每年出口的全部货物都抵偿不了进口的鸦片,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面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巧妙地将中美贸易摩擦引入教材的学习,并且就“开放与封闭”的话题进行了辩论。
  历史发展的长河,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教学中,我们将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能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盎然,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教育的功能。
其他文献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万里羌塘的边缘,也就是俗称的阿里大北线上,散落着一系列的大湖,如昂拉仁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色林错、纳木错等等。这里是令无数旅友心生向往的西藏高原湖泊最为密集的地带,风光明媚,也是至今难以穿越的一条越野旅行线路。这之中的当惹雍错,作为西藏的第三大湖泊,像一条流动的蓝丝带,异常瑰丽,如若身临其境,会让人们对藏北大湖的想象得到完美印证。  本期杂志重点关注
冈仁波齐神山,不仅是四大宗教的神山,更是四大江的源头。这四大江分别是流向东方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雅鲁藏布绕着南迦巴瓦做了一个大拐弯之后,掉头南下流向印度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南方的孔雀河,是恒河的源头;流向西方的象泉河,是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而流向北方的狮泉河,则是印度河的源头,所以冈仁波齐也被称为“印度洋的水塔”。  从冈仁波齐冰川融化汇集而成的潺潺溪水,流过广袤的高原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从江孜县城出发,行走70多公里后,就可以看到卡若拉冰川。在这里,当地政府设立了一个旅游点,有很多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一般的游客站在这里,一番唏嘘和惊叹之后,拍几张照片,也就匆匆地走了。留给他们的除了震撼,就是惊奇,还有对冰川和西藏的怀念。  旅游点的海拔为5400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卡若拉冰川的全貌。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到林芝旅游的日本游客,发现当地老百姓都用松茸待客,这让日本游客大为惊叹,他们认为这样太“奢侈”了,因为在他们眼中,松茸这种可以抗击核辐射的物种是极其珍贵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袭击后,两地最早生长出的的植物只有松茸,因此松茸也被誉为“可以抗击核辐射的物种”。然而时至今日,即便是极度喜爱松茸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科技的日本,也没能完成人工培植松茸的梦想。由于
《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的一部奇书,作者是民国一代“湘西王”陈渠珍。书中不仅记录了一百年前青藏高原的人文地理和风俗民情,更记录了陈渠珍与藏族少女西原生死相依的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故事。  一百年后,根据《艽野尘梦》的故事设计和创作的陈渠珍、西原塑像,历经4200多公里,最终沿着当年他们离开西藏时的道路,回到了西原的故乡——林芝。  在西原与陈渠珍爱情故事的映衬下,林芝的桃花成了爱情的桃花,寻找西原的故里
【摘 要】要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须关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可以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趣味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设计作业情境,巩固学生的语用能力等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方面入手,落实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情境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人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从青藏高原上最具地表形态特色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即可知道——冰川正在加速退缩,湖泊正在普遍扩张。    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面积49873平方公里,冰储量4561立方公里,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和81.6%,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
众所周知,任何一堂课都是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的。只有各个环节在上课过程中做到扎实到位,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圆满达成。既然环节如此重要,那么环节该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环节的定位应包括内容定位、方式定位和目标定位。内容定位指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到每一个环节中去,方式定位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组织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指这个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下面,笔者就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新教
(导语)  在保护羌塘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湿地鸟类动态监测。需要了解它们什么时间到来、什么时间离开,在哪里繁衍生息,如果水鸟们的既定规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就要十分注意了:是不是羌塘的水域发生了变化,什么原因,该怎么制定控制和保护方案。  赶路,车外烟尘漫天,车窗紧闭。几近傍晚,太阳滑落到天边上一尺,强光无情地刺穿挡风玻璃,明晃晃的摆在眼前,我只能若有所思斜视窗外,表情凝重。
编者按:  最近百度或者酷狗上输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地平线文化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你会看到几千上万条信息。该片2008年3月在BBC播出后英国媒体如此评价:《卫报》,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泰晤士报》,轻扬如飞雪,深远如禅宗,见证了一个真实的神秘藏地。《每日电讯》,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让人真正走入西藏。《星期日独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