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快传统核心商圈业态模式创新,引导商业综合体错位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继北京、上海成为全国首批离境退税城市后,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又面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和G20峰会后效应释放等重大战略机遇。杭州要抢抓这些机遇,为申报国家消费中心城市抢占先机。
国内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
主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深圳将着力在拓展国际化消费空间、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打造国际时尚消费目的地等三个方面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目前,深圳市以罗湖区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依托保税区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同时,实施“离境退税”政策,成为国内第三批实行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
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化商都转型、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同时,广州高度重视“地下商业”建设,推进国际化购物,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5年,成都制定出台《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购物天堂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的远期目标,到2020年,国际一线品牌的引进率要达到90%,推进在机场、旅游景区和中心城区设立离境退税商店。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力争形成以会展、休闲和消费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街商圈和品牌活动,实现在武汉“买全国”和“买全球”,打造中部时尚购物中心。武汉积极建设免税店,东湖综合保税区目前已形成“一中心多门店”的发展格局。
杭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短板
杭州虽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但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上,与国外相近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知名度不高。杭州知名度主要体现在东亚文化圈,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还不高。目前,杭州共有10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0家外资金融机构,22条国际航线(不含港澳台),1.5万常住外籍人口。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此数据差距甚远,也不及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目前,杭州仅有2家国际学校,国际性医疗机构、国际化社区建设刚刚兴起,国际组织总部和地区代表处比较缺乏。
二是产业国际化程度偏低。互联网经济对杭州经济的支撑力较强,杭州电子商务在全球已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集聚于此。但总体来看,杭州产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类型较为单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中介配套、制度配套、国际金融机构缺乏,导致金融交易成本增大,阻碍金融市场的运行,产业国际商业环境较弱。与硅谷科技加速器、欧盟创新驿站、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等相比,杭州缺乏深度的科技中介服务供给,无法使科研项目在有深度专业技术背景的中介机构中实现中期孵化、应用开发方案优化和充分的供需对接、股权价值放大功能。
三是消费外流形式较为严峻。“携程”跟团游、自由行数据显示,杭州已成为2016年出境旅游出发城市排行榜(以人次数为考评标准)中排到了第五位,仅次于沪京深广。“挖财”发布的《2016新一线VS一线城市信用报告》显示,在人均持卡量、人均刷卡金额、境外消费金额、授信使用率、分期使用率等指标上,“新一线城市”在多个指标上均超越一线城市。其中,杭州人在境外消费刷卡金额和旅游出行人均金额均位于全国第一,消费外流形势不容小觑。
杭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
对策建议
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杭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产业集群优势和商业环境氛围,拥有发展高端消费的良好沃土。“两区两会”的获批、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等,为杭州消费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利于集聚海内外大量消费人群。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在加快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的政策带动和各兄弟城市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热潮的推动下,杭州要抓紧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抢占先机,变规划为行动,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是重点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制定“后峰会”效应在集聚人才、吸引消费等方面的落地性政策,提升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企业集群,加强会展功能区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会展中心。建立旅游业、会展业、商贸业统一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平台。鼓励会展与旅游、商贸企业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如杭州旅游企业与上海会展企业的合作、杭州会展企业与上海旅游企业的合作。
二是完善本地政策配套。用好免签政策,在过境免签政策城市之间建立互联互动机制,争取实现“此进彼出、互惠互利”的联动效应;落实离境退税政策,尽可能使政策内退税商品范围从种类和数量上均超过海南、上海等地;加强对国际化街区改造与打造的扶持力度,从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大力推動特色商业街区科学、有序发展。
三是优化消费环境体验功能。以武林、湖滨两大核心商圈为主体,从空间、功能、形态融合上进行高品位规划设计,带动周边主干道的国际化品牌街区。发挥好杭州女装优势,做好时尚产业文章,让时尚活动氛围在杭州更加浓厚。健全相关机制,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对传统中心商圈,要予以升级提升,结合街区特色,打造融合艺术、设计、人文、娱乐的跨界生活美学街区。
四是抓紧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明确实施主体。把握优势条件,抓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申报,变规划为行动,明确实施主体,积极组织实施。建议形成“前期申报以杭州市发改委为主、中期建设以杭州市商务委为主、后期监督跟进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方式。落实消费政策。用好免签政策,在过境免签政策城市之间建立互联互动机制,使免签区域得到延伸,争取实现“此进彼出、互惠互利”的联动效应。
(作者单位:杭州市经济信息研究院)
继北京、上海成为全国首批离境退税城市后,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又面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和G20峰会后效应释放等重大战略机遇。杭州要抢抓这些机遇,为申报国家消费中心城市抢占先机。
国内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
主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深圳将着力在拓展国际化消费空间、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打造国际时尚消费目的地等三个方面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目前,深圳市以罗湖区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依托保税区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同时,实施“离境退税”政策,成为国内第三批实行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
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化商都转型、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同时,广州高度重视“地下商业”建设,推进国际化购物,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5年,成都制定出台《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购物天堂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的远期目标,到2020年,国际一线品牌的引进率要达到90%,推进在机场、旅游景区和中心城区设立离境退税商店。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力争形成以会展、休闲和消费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街商圈和品牌活动,实现在武汉“买全国”和“买全球”,打造中部时尚购物中心。武汉积极建设免税店,东湖综合保税区目前已形成“一中心多门店”的发展格局。
杭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短板
杭州虽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但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上,与国外相近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知名度不高。杭州知名度主要体现在东亚文化圈,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还不高。目前,杭州共有10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0家外资金融机构,22条国际航线(不含港澳台),1.5万常住外籍人口。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此数据差距甚远,也不及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目前,杭州仅有2家国际学校,国际性医疗机构、国际化社区建设刚刚兴起,国际组织总部和地区代表处比较缺乏。
二是产业国际化程度偏低。互联网经济对杭州经济的支撑力较强,杭州电子商务在全球已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集聚于此。但总体来看,杭州产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类型较为单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中介配套、制度配套、国际金融机构缺乏,导致金融交易成本增大,阻碍金融市场的运行,产业国际商业环境较弱。与硅谷科技加速器、欧盟创新驿站、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等相比,杭州缺乏深度的科技中介服务供给,无法使科研项目在有深度专业技术背景的中介机构中实现中期孵化、应用开发方案优化和充分的供需对接、股权价值放大功能。
三是消费外流形式较为严峻。“携程”跟团游、自由行数据显示,杭州已成为2016年出境旅游出发城市排行榜(以人次数为考评标准)中排到了第五位,仅次于沪京深广。“挖财”发布的《2016新一线VS一线城市信用报告》显示,在人均持卡量、人均刷卡金额、境外消费金额、授信使用率、分期使用率等指标上,“新一线城市”在多个指标上均超越一线城市。其中,杭州人在境外消费刷卡金额和旅游出行人均金额均位于全国第一,消费外流形势不容小觑。
杭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
对策建议
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杭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产业集群优势和商业环境氛围,拥有发展高端消费的良好沃土。“两区两会”的获批、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等,为杭州消费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利于集聚海内外大量消费人群。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在加快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的政策带动和各兄弟城市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热潮的推动下,杭州要抓紧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抢占先机,变规划为行动,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是重点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制定“后峰会”效应在集聚人才、吸引消费等方面的落地性政策,提升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企业集群,加强会展功能区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会展中心。建立旅游业、会展业、商贸业统一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平台。鼓励会展与旅游、商贸企业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如杭州旅游企业与上海会展企业的合作、杭州会展企业与上海旅游企业的合作。
二是完善本地政策配套。用好免签政策,在过境免签政策城市之间建立互联互动机制,争取实现“此进彼出、互惠互利”的联动效应;落实离境退税政策,尽可能使政策内退税商品范围从种类和数量上均超过海南、上海等地;加强对国际化街区改造与打造的扶持力度,从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大力推動特色商业街区科学、有序发展。
三是优化消费环境体验功能。以武林、湖滨两大核心商圈为主体,从空间、功能、形态融合上进行高品位规划设计,带动周边主干道的国际化品牌街区。发挥好杭州女装优势,做好时尚产业文章,让时尚活动氛围在杭州更加浓厚。健全相关机制,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对传统中心商圈,要予以升级提升,结合街区特色,打造融合艺术、设计、人文、娱乐的跨界生活美学街区。
四是抓紧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明确实施主体。把握优势条件,抓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申报,变规划为行动,明确实施主体,积极组织实施。建议形成“前期申报以杭州市发改委为主、中期建设以杭州市商务委为主、后期监督跟进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方式。落实消费政策。用好免签政策,在过境免签政策城市之间建立互联互动机制,使免签区域得到延伸,争取实现“此进彼出、互惠互利”的联动效应。
(作者单位:杭州市经济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