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色现代农业透析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泱泱海上丝路,千年流转不息。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伴海而生,拓海而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其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情况被概括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也是保持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福建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着力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福建省已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朝着经济、生态、科技示范、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转变,走在了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省在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方面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经统计,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50元,比上年增长10.9%。预计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1.9亿元,比增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1元,比增9.5%。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众所周知,福建省素有“南方水果之乡”和“茶树品种王国”的美誉,茶、菜、果、菌等园艺作物均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福建省优化提升园艺、畜牧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烤烟、中药材等主导农产品,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初步建立了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为主体,以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为引领,以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龙头,以粮食、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油料、畜禽、种业等基地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空间格局。
  经过多年努力,福建省园艺和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特别是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日益凸显。毛茶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快速发展,产量位居全国榜首,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
  除此之外,福建还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以休闲农业组团开发为重点,打造农业文化创意及示范点创建工程,打造了一批“休闲农场”、“休闲茶庄”、“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品牌,让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村民由外出务工变为就近创业。
  诸多的农业特色产业、特色品牌成为了福建省农业对外的形象名片,一批又一批如“琯溪蜜柚”“建宁建莲系列”、“海旸”、“光阳”、“圣农”等中国驰名商标正在崛起。
  对于福建农业的未来发展,记者了解到,福建省将力争到“十三五”末,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全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这一目标,福建将大力发展精致型、集约型、外向型、高附加值型农业,推广优良品种、培育知名品牌,引导特色种养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发展。
  探索“园区+设施”模式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相隔,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凭借着区位优势,在借鉴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2012年12月,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省级农民创业园,由此形成“一区两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福建农民创业园)的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架构。
  据了解,目前9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 “洼地”效应,集聚了一大批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其中,漳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到漳州全市;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引进533家台资农业企业,引进台资9.5亿美元,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均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台商在福建省投资创业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标杆;全省建设的9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和64个示范基地,实现了涉农县(市、区)全覆盖,所建的大部分项目规模和科技含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成了一批设施蔬菜、食用菌、畜牧、休闲农业等集中区,已成为吸引农业投资、推广农业科技、探索发展模式、展示农业成就、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高效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据测算,10倍是设施农业高于传统农业效率的量化数据,因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成为福建省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福建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2亿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发展蔬果温室和智能温控大棚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畜禽标准化养殖等设施农业项目,积极推进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设施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全省新建、改扩建设施农业重点项目900个,完成投资56.17亿元,设施种植业面积达到16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的设施蔬果基地达到75个。如今,一大批颠覆传统的设施农业及其升级版工厂化农业正在福建全面开花。2015年福建省设施蔬果基地将达到175万亩,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年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新建花卉智能温室20万平方米。在福清,大栏养猪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在南平延平区的“福建一春”原种猪场,通过创新舍外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新技术,实现了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零排放清洁生产。更重要的是,触发了智能温室、设施养猪、设施养鱼、设施养鸭等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逐步构建起现代设施农业样板工程系统。
  科技助力农业腾飞
  据介绍,持续深化的农业“五新”推广(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福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6%。在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福建省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但解决了农民“三弯腰”问题,还将效率提高20倍以上。而正在批量生产的适合福建省丘陵山区生产条件的农机设备,让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到40%、50%。“电话、电脑、手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推广,不但推动了农业信息服务和农技服务深度融合,也建立起了“村级信息员、乡镇农技员、农业专家”三支服务队伍,显著提升了12316农业信息服务水平。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让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精准管理,2014年在优势产业中认定了70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紧跟时代潮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让一大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入驻淘宝网、天猫和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平台发展线上交易,福建农产品在淘宝网(含天猫)平台上的销售额位居全国前列。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关系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更关系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福建省组织30个县(市、区)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抓好农药监管,以“农资打假保春耕、夏季百日行动、秋冬季农资打假保安全专项行动”为载体,加强农资执法巡查的同时,在26个茶叶主产县建设农药监管信息平台,实行农药购、销、用全程监管,并开展农药企业门店经营场所规范化改造;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将全省涉及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等产业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生产的300多种食用农产品纳入平台管理,为食用农产品贴上“身份证”;提升监管能力,让科学仪器为监管保驾护航,为全省所有乡镇配备了流动监测车辆和检测设备,并确定了1974名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监管员,每个乡镇平均2名以上,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创建标准,只有标准化示范,才能让安全有章可循,福建省制修订900多项省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占全省各类产品省级标准总量的50%以上,有效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一山连着一山,满眼都是绿色,手里攥着全国最“绿”这张生态名片,福建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舞得是风生水起。据介绍,福建省在抓好特色种养业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推进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文化展示相结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伸做长产业链条,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格局,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扶持建设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热风烘房、多功能烘干等设施设备,增加农产品产后效益。在南平、三明、龙岩、宁德4个山区市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促进山区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让农民在加工环节分享更多的收益。
  二是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在继续抓好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创新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现代流通新业态,特别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和支持县市加强与淘宝、京东、赶街网等电商平台的对接与合作,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空间。
  三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组织开展部、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俗、人文特点的乡村旅游品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形成农村三个产业联动发展的局面。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在今年6月13日召开的第七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休闲农业对接会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郑兰荪表示,福建迎来设立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系列新政利好,当前正致力于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全面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将大力支持台胞来闽发展休闲农业。
  福建作为现代农业践行者,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虽先天不足,却凭借后天努力成功逆袭”的典范。
其他文献
10月25日上午10时许,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粮食局、吉林省新闻办、吉林省驻京办承办;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松粮集团协办的吉林大米2015新米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隆重召开。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吉林省政府副省长隋忠诚、北京市粮食局局长李广禄及国家粮食局、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中纺油脂有限公司、中航国际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北京市商委、北京市粮食局、京粮集团、
期刊
近年来,福州市多措并举,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创新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4年福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常年居全省首位,金额高达731亿元,比去年增长4.7%。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0%以
期刊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于2015年11月7日-10日在福建省省会福州市举行。经过连续三年申报,并与全国多个省份激烈角逐,福建终于摘得我国国家级农交会举办地的桂冠。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的前沿阵地和自贸区经济的新热点,举办农交会具有特殊意义。  组展招展、布展设计、奖项评审、经销商组织等,在农业部指导下,在福建省有力推动下,福建省发挥各级组织力量,全力做好农交会——
期刊
10月29日-11月1日,以“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主题的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古城西安开幕。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陕西副省长冯新柱,西安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春雁,西安市副市长卢凯出席开幕式。  本届绿博会首次在西北地区举办,展会总面积达到28000平方米,全国有35个展团参展,展位914个,参展企业超过2000家,创历届规模之最。展出的产品,除传统的“三品一标”产品外,增加
期刊
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传统农业形态?在农业的沃土上撒下互联网的种子一定能有沉甸甸的收获吗?在互联网热度正盛的当口,2015“互联网+农业”(上海)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成功举行。论坛以“互联网+农业”为主题,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上海发表真知灼见,解析“互联网+农业”的政策措施、发展环境及美好前景,研讨国内外“互联网+农业”的成功案例,回应了“互联网+农业”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
期刊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后,各种以青蒿素为名目的保健品和食品也搭上了诺贝尔奖的便车,打出了“抗癌杀虫”等很有诱惑力的旗号,在网上热卖。这种情况不仅出现于国内市场,在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境外代购市场上,境外一些厂商生产的青蒿素保健品和食品也在通过个人邮递等途径进入国内。  从青蒿中提炼出的青蒿素具有显著的抗疟、退热作用,中国科学家的这一重大发现对热带、亚热带地区民众的防病保健发挥了重
期刊
在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河南展区,记者见到了河南省绿色食品中心主任陈丛梅,对于她的故事,记者在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许多工作人员那里已经听到了很多。而在展会期间能有一次与她促膝长谈的机会实属不易,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总是有企业过来向她请教问题。  理关系 建体系  创出一片新天地  2005年初,37岁的陈丛梅从别的处室调入刚成立的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下简称“质检中心”),参与单位组建。那时
期刊
从全国来讲,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地研究和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从“互联网+”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互联网+”为未来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是当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我理解有四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就是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催促农业的四个创新。  要以“互联网+”催促农业发展观念创新,现在非常紧迫的就是,农业的
期刊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一手抓生产创品牌,一手抓营销拓市场,通过搭建各种农产品销售平台、大力推介福建绿色农产品,积极为农产品产销衔接、品牌培育提供服务,有效地促进了闽牌农产品对外销售,有力地推进了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  产业育品牌 品牌拓市场  福建省发挥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品牌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
期刊
以前,11月初对于北方人来说就意味着要冬储白菜、大葱,再腌上一坛雪里蕻或者是芥菜疙瘩,有了这几样无论外面的天气是大风还是大雪就都不怕了。尤其腌雪里蕻,浇上辣椒油和味精一拌,更是餐餐少不了的一碟小菜,如果用它和肉末加上黄豆炒更好吃了。  现在的人们过冬已经不再储存大白菜,因为有了蔬菜大棚和南方菜,冬季蔬菜品种是相当丰富,基本已经不再指着大白菜过冬了,吃一棵买一棵不但新鲜,还省去了捣腾的功夫。但咸菜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