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党的方针、政策与利用外资的实践相结合,考察延边利用外资的基本历史进程和现状,结合长吉图规划深入分析延边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努力消除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实现延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长吉图规划顺利实施。
【关键词】长吉图规划;延边;外资;经济增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开放模式,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利用外资的道路上曲折前进,《长吉图规划纲要》明确了完善吸引外资特别是国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促进图们江地区产业提升的战略目标,正式实施三年来,延边地区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引言
1984年~1991年的八年时间里延边地区外商投资项目总计只有65个,合同金额为230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2.1万美元,资金到位率为21.4%,可以看作是延边地区利用外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延边利用外资的速度太慢,签约合同的项目不多,实际办成的项目甚少,基本上都是小型项目,而且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项目,缺少大型项目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外资到位率和投产开业率低。
1992年以后,延边利用外资工作逐步呈现出了良好态势。1992年~1995年间,延边地区利用外资项目数激增,四年合计801户,与过去八年的总和相比,增长12倍,表现出项目投资规模逐渐增大、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等特点。1996年~1997年间,延边地区利用外资有了质的发展。这个阶段外资到位率和投产开业率与过去相比大幅提高:外资到位率为67.2%,投产开业率为61.6%;其次,外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再次,外商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与第一、二产业利用外资相比,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增加。
延边利用外资在1998年~2000年出现了明显下滑,这种下滑主要是由于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波及全球经济。韩国的经济在此期间受到了严重影响。过去一直过度注重利用韩国投资的延边地区招商引资规模急剧下降,而且延边地区已批办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下降,延边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下滑,这使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能力大大减弱。
二、延边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分析
“十五”期间,延边利用外资的到位率逐年提高。2001年外资到位率只有28.9%,但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外资到位率分别为39.5%,42.5%,43.0%,40.1%,外资到位率已经超过40%。延边各县市利用外资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外资过多的集中在了延吉市、珲春市、龙井市,合同项目数分别占总数的30%、22%、18%。其余五个县市各占合同总数的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是珲春市,占外方出资总额的25.3%,其次为延吉市,占18.0%。而“十五”期间延边经济增长势头也非常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7%。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7.3∶43∶39.7调整到2005年的14.1∶40.6∶45.3,第一产业下降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5.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延边利用外资经历了强劲——疲软——强劲的波动,始于2007的美国次贷危机,后来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是这个拐点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延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十一五”期末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9:47.5:42.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7.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4.9和2.8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外资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重要影响。
《长吉图规划纲要》正式实施三年来,延边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2%。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4%。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9%。
资金短缺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着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要打破这个障碍,扩大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利用外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延边经济建设资金。延边应该在高效率利用国内资金的基础上,确立扩大利用外资来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发展道路。首先,利用外资促进延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延边的产业结构更能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且带来最佳效益。通过利用大量外资,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延边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适用技术和设备,许多行业通过零部件技术转移,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技术的水平。其次,利用外资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扩展对外贸易。
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国外大企业来延边投资,延边地区必须切实从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入手,可以通过扩展本地市场、对急需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优厚待遇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增大利用外资。其次,引导外资流向的直接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延边地区的经济实力与之前相比较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与我国大中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家在支持延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给予了相当多的政策照顾,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西部大开发政策、长吉图国家战略、珲春边境贸易区建设等等,延边地区应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势。最后,延边地区资源丰富,森林面积为3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79.6%,总储量3.52亿立方米。林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经济植物达146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800多种;有野生动物550多种,境内盛产的人参、鹿茸、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延边的大米、烟叶、苹果梨、黄牛等也驰名中外,已发现50多种金属矿产和40多种非金属矿产。黄金储量与产量在吉林省占有重要地位,石灰石储量达9800多万吨,居吉林省第一位,煤炭储量6.67亿吨,现在年产量309万吨,石油储量经航磁测定在1亿吨以上。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林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对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扶持生态农业以及文化产业建设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地区影响力,进而扩大利用外资。 三、消除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因素的对策
一方面,延边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盲目的引进外资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阻碍作用。
第一,解决资金“瓶颈”,不仅要依靠外资的补充,更要注重本地区、省内、国内发达地区资金的充分利用。第二,如果对外资的产业投向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会产生很多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对经济增长来说是国内国外“两败俱伤”。第三,对于外国的技术,不能单纯的引进,不能丧失创新能力。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地民族工商业的冲击以及外资企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延边应充分发扬大局意识,把“长吉图”看做整体,与长、吉一道进行通盘考虑,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设备改造以及森工企业、林副产品开发、纺织、化工、旅游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使“长吉图”以及延边工业布局更趋合理,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加强,农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注释
[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人口218.6万,其中,朝鲜族人口79.8万,占总人口的36.5%,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全州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为延吉市。
[2]延边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1)
[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4)
参考文献
[1]沈万根著.图们江地区开发中延边利用外资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
[2]张国平著.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8)
[3]王毅.延边州利用外资的启示[J].中国民族.2010(12):61
[4]郝红梅.外资政策正常化与未来增长前景[J].国际贸易.2012(2):52
[5]廉晓梅.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0(6):96
[6]刘一欧.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8):108
[7]陈辉民,徐运保.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11(2):143
[8]孙文刚.FDI对延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11(5):23
[9]刘向春.利用外资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外资.2012(5):2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100)。
【关键词】长吉图规划;延边;外资;经济增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开放模式,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利用外资的道路上曲折前进,《长吉图规划纲要》明确了完善吸引外资特别是国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促进图们江地区产业提升的战略目标,正式实施三年来,延边地区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引言
1984年~1991年的八年时间里延边地区外商投资项目总计只有65个,合同金额为230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2.1万美元,资金到位率为21.4%,可以看作是延边地区利用外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延边利用外资的速度太慢,签约合同的项目不多,实际办成的项目甚少,基本上都是小型项目,而且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项目,缺少大型项目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外资到位率和投产开业率低。
1992年以后,延边利用外资工作逐步呈现出了良好态势。1992年~1995年间,延边地区利用外资项目数激增,四年合计801户,与过去八年的总和相比,增长12倍,表现出项目投资规模逐渐增大、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等特点。1996年~1997年间,延边地区利用外资有了质的发展。这个阶段外资到位率和投产开业率与过去相比大幅提高:外资到位率为67.2%,投产开业率为61.6%;其次,外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再次,外商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与第一、二产业利用外资相比,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增加。
延边利用外资在1998年~2000年出现了明显下滑,这种下滑主要是由于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波及全球经济。韩国的经济在此期间受到了严重影响。过去一直过度注重利用韩国投资的延边地区招商引资规模急剧下降,而且延边地区已批办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下降,延边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下滑,这使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能力大大减弱。
二、延边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分析
“十五”期间,延边利用外资的到位率逐年提高。2001年外资到位率只有28.9%,但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外资到位率分别为39.5%,42.5%,43.0%,40.1%,外资到位率已经超过40%。延边各县市利用外资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外资过多的集中在了延吉市、珲春市、龙井市,合同项目数分别占总数的30%、22%、18%。其余五个县市各占合同总数的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是珲春市,占外方出资总额的25.3%,其次为延吉市,占18.0%。而“十五”期间延边经济增长势头也非常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7%。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7.3∶43∶39.7调整到2005年的14.1∶40.6∶45.3,第一产业下降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5.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延边利用外资经历了强劲——疲软——强劲的波动,始于2007的美国次贷危机,后来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是这个拐点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延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十一五”期末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9:47.5:42.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7.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4.9和2.8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外资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重要影响。
《长吉图规划纲要》正式实施三年来,延边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2%。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4%。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9%。
资金短缺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着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要打破这个障碍,扩大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利用外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延边经济建设资金。延边应该在高效率利用国内资金的基础上,确立扩大利用外资来增加经济建设资金的发展道路。首先,利用外资促进延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延边的产业结构更能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且带来最佳效益。通过利用大量外资,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延边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适用技术和设备,许多行业通过零部件技术转移,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技术的水平。其次,利用外资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扩展对外贸易。
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国外大企业来延边投资,延边地区必须切实从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入手,可以通过扩展本地市场、对急需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优厚待遇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增大利用外资。其次,引导外资流向的直接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延边地区的经济实力与之前相比较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与我国大中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家在支持延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给予了相当多的政策照顾,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西部大开发政策、长吉图国家战略、珲春边境贸易区建设等等,延边地区应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势。最后,延边地区资源丰富,森林面积为3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79.6%,总储量3.52亿立方米。林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经济植物达146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800多种;有野生动物550多种,境内盛产的人参、鹿茸、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延边的大米、烟叶、苹果梨、黄牛等也驰名中外,已发现50多种金属矿产和40多种非金属矿产。黄金储量与产量在吉林省占有重要地位,石灰石储量达9800多万吨,居吉林省第一位,煤炭储量6.67亿吨,现在年产量309万吨,石油储量经航磁测定在1亿吨以上。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林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对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扶持生态农业以及文化产业建设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地区影响力,进而扩大利用外资。 三、消除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因素的对策
一方面,延边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盲目的引进外资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阻碍作用。
第一,解决资金“瓶颈”,不仅要依靠外资的补充,更要注重本地区、省内、国内发达地区资金的充分利用。第二,如果对外资的产业投向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会产生很多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对经济增长来说是国内国外“两败俱伤”。第三,对于外国的技术,不能单纯的引进,不能丧失创新能力。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地民族工商业的冲击以及外资企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延边应充分发扬大局意识,把“长吉图”看做整体,与长、吉一道进行通盘考虑,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设备改造以及森工企业、林副产品开发、纺织、化工、旅游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使“长吉图”以及延边工业布局更趋合理,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加强,农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注释
[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人口218.6万,其中,朝鲜族人口79.8万,占总人口的36.5%,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全州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为延吉市。
[2]延边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1)
[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4)
参考文献
[1]沈万根著.图们江地区开发中延边利用外资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
[2]张国平著.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8)
[3]王毅.延边州利用外资的启示[J].中国民族.2010(12):61
[4]郝红梅.外资政策正常化与未来增长前景[J].国际贸易.2012(2):52
[5]廉晓梅.长吉图先导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0(6):96
[6]刘一欧.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8):108
[7]陈辉民,徐运保.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11(2):143
[8]孙文刚.FDI对延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11(5):23
[9]刘向春.利用外资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外资.2012(5):2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