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显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支撑、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发展重要途径。然而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和核心,就要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而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必然会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农业机械化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提高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二、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硬件支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符合我国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的大政方针。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农业机械无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纵观世界各国,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环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都要比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前20~30年。从我国来看,在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机的科技贡献率已占到20%左右的份额。
(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关键。“生活宽裕”是关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大计,尤其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依旧贫困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生活宽裕更是我国各级政府的终极目标。农民富裕有各种各样的出路,但其前提是需要把现有的土地经营好,这是农民敢于走出家园的基础。没有土地,农民就失去了依靠。如今,农民种地已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的高效功能,体现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作业收入等各方面,成为农民生活宽裕的好帮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靠经营农机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90年代形成的跨区作业就是农机产业化、规模化的佐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经营的领域逐步扩大化,农机经营的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加工、运输流通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同时,突破了传统农业单纯依赖畜力、受农时制约的局限,帮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享受生活和发展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三)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村村容整洁。“村容整洁”需要农业机械化提高设施水平农业机械设施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比如,整齐有序的机耕道、配备完善的机电堤灌设施、标准化节水灌溉是新农村风貌的重要标志,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秸秆粉碎还田、机收打捆、菌基培养、秸秆揉丝通过家畜等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实现了变废为宝,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秸秆污染,对村容整洁将起到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突破了传统的焚烧秸秆的习惯,培肥了地力,抑制了沙尘,涵养了水源,促进了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村容整洁”目标的实现。
三、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一般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农业机械,而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也有困难,只有依靠农机经营组织自身的不断积累,扩大农机装备,去服务千家万户,因此,只有实施农机服务产业化,才能实施有效的农机更新换代,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没有农机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把农机服务产业化作为新形势下的新兴产业,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村要实现小康,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转变生产方式,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因此,作为农机工作者任重道远,要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扩大视野,树立“大农机”和“大农业”的思想。在今后一个时期,只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才能促进农机推广与应用工作的发展,依照不同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特点、种植制度等实际情况,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农民积极性高的乡村和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化。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发展重要途径。然而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和核心,就要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而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必然会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农业机械化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提高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二、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硬件支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符合我国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的大政方针。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农业机械无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纵观世界各国,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环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都要比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前20~30年。从我国来看,在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机的科技贡献率已占到20%左右的份额。
(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关键。“生活宽裕”是关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大计,尤其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依旧贫困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生活宽裕更是我国各级政府的终极目标。农民富裕有各种各样的出路,但其前提是需要把现有的土地经营好,这是农民敢于走出家园的基础。没有土地,农民就失去了依靠。如今,农民种地已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的高效功能,体现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作业收入等各方面,成为农民生活宽裕的好帮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靠经营农机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90年代形成的跨区作业就是农机产业化、规模化的佐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经营的领域逐步扩大化,农机经营的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加工、运输流通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同时,突破了传统农业单纯依赖畜力、受农时制约的局限,帮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享受生活和发展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三)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村村容整洁。“村容整洁”需要农业机械化提高设施水平农业机械设施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比如,整齐有序的机耕道、配备完善的机电堤灌设施、标准化节水灌溉是新农村风貌的重要标志,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秸秆粉碎还田、机收打捆、菌基培养、秸秆揉丝通过家畜等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实现了变废为宝,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秸秆污染,对村容整洁将起到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突破了传统的焚烧秸秆的习惯,培肥了地力,抑制了沙尘,涵养了水源,促进了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村容整洁”目标的实现。
三、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一般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农业机械,而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也有困难,只有依靠农机经营组织自身的不断积累,扩大农机装备,去服务千家万户,因此,只有实施农机服务产业化,才能实施有效的农机更新换代,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没有农机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把农机服务产业化作为新形势下的新兴产业,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村要实现小康,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转变生产方式,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因此,作为农机工作者任重道远,要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扩大视野,树立“大农机”和“大农业”的思想。在今后一个时期,只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才能促进农机推广与应用工作的发展,依照不同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特点、种植制度等实际情况,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农民积极性高的乡村和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化。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