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习惯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b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记者走访发现,各地在大力推进“舌尖上的节约”上正在形成热潮,各餐饮协会发起倡议,餐饮企业张贴标语、海报,鼓励节俭节约,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学校、社区、网络平台,都积极加强引导,一个良性的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社会氛围正在全民参与下日趋浓烈。

新风入人心


  夜幕降临,近百名客人在长春一家自助餐厅就餐,广播中不时响起“勤拿少取,杜绝浪费”的提示。“大家自觉勤拿少取,浪费现象明显减少了。”餐厅经理张瑞说。
  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以及美团点评联合向全国餐饮行业发起倡议书,提出当下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手段,将倡导文明风尚、厉行节约的行动推向深入。全国多地有关部门、餐饮协会等相继发出倡议,提出引导理性科学消费,推动绿色厨房创建,打造新时代节约型、数据型与标准型餐饮等内容。
  记者走进全国十余个省(区、市)餐饮机构,“不剩菜,不剩饭,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等海报、标语被张贴在饭店最显眼的位置,像“反对浪费,对得起胃”“光盘子,真‘面子’”“啃得光,才更香”等新式标语入脑入心。
  提醒客人科学点餐和餐后打包,实行分餐制、“N-1”点餐模式和小份菜模式,为实现光盘的客人赠送礼品等创新服务方式,已在各地推行。“您可以少点两盘菜,如果不够您再喊我,我保证再点的菜15分钟内上桌。”山西饭店餐饮部副经理王红云对一桌客人说。
  “大胃王”吃播,吃了吐,吐了吃;使用手机App点外卖时,为凑单打折多点一份菜……网络平台也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坚决禁止在直播中出现假吃、催吐、猎奇、暴饮暴食以及其他铺张浪费的行为。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表态,对有浪费粮食行为、宣扬量大多吃的“吃播”内容将严肃处理。

人人都有责


  “打卡第三天。晚餐特意控制了菜量,一家四口实现了光盘。”长春市民王维林发了一条朋友圈,还配了一张“光盘”图片,获得不少点赞。“我会一直响应‘光盘行动’,也会带动身边人一起践行。”他说。
  对餐饮浪费说“不”,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企事业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都在行动之列。
  墙上粘贴公益标语、餐桌设置提示牌……午餐时间,在国家电网长春供电公司食堂里,员工们有序排队打饭。“麻烦请少给我打一点饭菜,如果不够我再来添。”员工王倾城说。吃完饭后,作为“光盘”的奖励,他还获得了一盒酸奶。
  对浙江省乐清市行政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光盘行动”早已潜移默化于心中。自2013年起,食堂平均每年都会举行一到两次文明就餐活动。食堂负责人说,过去中午平均有三四桶剩饭剩菜需要处理,近年来浪费现象明显减少。
  全国各地的社区也在积极行动。近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惠敏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奔走,发放倡议书,也将厉行节约的精神及时传达给住户。“全社区2360户家庭,每户都要传达到位。”王惠敏说。
  农村地区也刮起节俭新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腾和村两委干部要求,全村50多名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挨家走访进行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全村婚丧嫁娶没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村民节俭意识得到提高。”马腾说。

机制保实效


  当前全社会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热潮,但一些地方仍存在餐饮浪费现象。比如,在热情好客的东北,由于饮食文化讲究“大气”“实惠”,即便是两三个人用餐,依然用大盘子、大砂锅装菜,餐后剩下饭菜的现象时有发生。“东北人吃饭喜欢用大盘子、大砂锅,是受东北的气候、地理等环境影响。如何让地方风俗习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值得全社会深思。”民俗专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
  “厉行节约是大势所趋,我们提倡餐饮企业加快转型,通过将大盘菜改成小份菜,或者分餐位上菜等形式适应时代需求。”吉林省饭店餐饮烹饪协会会长生明宇说。
  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栋认为,集体性聚餐也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包括婚宴、会议餐、自助餐、团餐、商务性接待等。他認为,餐饮企业要重新设计菜品结构和食材搭配,调整菜品分量,创新计费方法,提升对节约的服务引导,努力制止餐饮浪费现象,让行业主体成为餐桌文明的自觉推动者。
  在浙江温州,文成县周壤镇项山村的周有坤和叶晓敏刚举办了简约的婚礼,不剩菜、不浪费。一场婚礼办下来,至少减少成本6万元。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的陋习,当地将移风易俗纳入《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村规民约》,创新“德法双治”,推动婚丧礼俗节约简办蔚然成风。
  无论是餐饮协会,还是在饭店,都在陆续形成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在四川眉山开元禧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提醒顾客科学点餐、劝导顾客打包,已被列入对员工的基本考核项目,形成常态化。
  上海市有关部门也表示,未来将着手建立关于餐饮浪费行为的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等机制;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将“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餐厅、放心餐厅、绿色餐厅评选指标体系,探索设立餐饮企业“红黑榜”名单。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讯。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参与记者:何伟、王俊禄、魏飚、马晓媛、李倩薇、董小红、李继伟、邓瑞璇、于也童、杨喆、盖博铭、金津秀、李典)
其他文献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四川北部最大的地震伤者与灾民安置点。    突如其来的强震侵袭,让绵阳的天空、大地失去了往日美丽,也让绵阳的日常生活改变了色彩。  绵阳,在此次汶川地震中,以宽阔与悲悯的胸襟,接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  绵阳人说,我们都是北川人。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四川北部最大的地震伤者与灾民安置点。记者奔波在北川南下绵阳的路途中,随处可见满身尘土的灾民,成群结队地,从北川、江油、平武等附近受灾
苏教版九语(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被人们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首有代表性的豪放词。这首词借行猎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作者当时不过四十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然而却自称“老夫”,颇有意味。  “老夫”是德高望重的年长男子的谦虚自称。现代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三四十岁就算半老,因为古时医疗保健条件极差,人们的寿命比较短.七十便已古稀。但仅仅一个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在思想、内容上堪称典范。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无论从当前的语文课程目标还是从课程内容看,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主要锁定“领悟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诵读”、“背诵”等目标。基本停留在强调识记的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而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技能、策略层面的要素却被教者甚至编者淡化了。  与散文、小说等文体一样,古诗词同样具有很强的“经典
學校江苏省盐城市葛武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孙洁
贾平凹的《月迹》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美文。阅读后,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贾平凹先生笔下所流露出来的朴实。这种朴实犹如夏夜饭后在院子里与邻居那个不善言辞大哥闲谈中聊起的那些童年旧事。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激情的演说,也没有勾人的悬念,有的只是难忘的记忆与平和中淡淡的向往。  一、朴实中的生动  朴实的语言并非苍白无力。《月迹》中无论写景还是状物,处处透露着逼人的灵动。他人写月不是对乡土和亲人的怀念,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脍炙人口,历来被视为其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写照。本文要探讨的是其中“归去”二字。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
听觉王国,精细而又幽深。镫骨,是人体中最小的一块骨头,可一旦它出现了故障,人就会顿时陷入无声的渊薮。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耳硬化导致镫骨不能振动,造成传导性耳聋。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除镫骨,植入一根肉眼难以看清的人工镫骨。可是,植入人工镫骨后,患者虽然恢复了听觉,却时常会感到头昏眼花、天旋地转,走路、骑车也摇摇晃晃。患者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  面对这种情形,上海市眼耳鼻喉科医院耳外科专家王正敏教授陷
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委刘一兵教授“开房收钱”丑闻撕开了广为诟病的职称评审体系的遮羞布。鉴于刘一兵在湖南省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中有违纪违规行为,湖南省教育厅已经停止其评审资格,目前刘一兵已被所属的湖南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   对湖南省高校系统的多数教师而言,这个丑闻的曝出可谓大快人心,此事更再次引发改革职称评审体系的呼声。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已派员到达湖南督办此案,而据《新民周刊
即使是住在地下室,我们都应该给自己画出一扇窗户,让心灵照射到梦想的阳光。  “和你同龄的军子,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呢,”父亲坐在灶头抽旱烟,一直皱着眉头,半天才说:“你还是不要复读了。”听到父亲的话,他没言语,点点头,泪水不争气地掉落。  进城里打工,什么手艺也不会。看到一个小吃店要洗碗工,他就去了。每天干到半夜,洗不完的油腻腻的碗盘。回到那间只有7平方米的地下室,他累得趴在床上起不来。  干了一个
一、教学设想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以活动体验为重点,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来学习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品味、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而“一花一世界”这一板块则更注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去品读,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散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