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爬”的乐趣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头疼和困惑的难点之一。由于高中课时紧张及高考应试的压力,语文教师俨然成为作文“八股文”的绝对倡导者。就连学生也功利地希望高中的作文课能对自己的写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这样的作文教学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作文教学?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张玉新教授有关高中作文的“说法”和“做法”,的确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很大的启示。张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如何写得新颖》,朴素、自然、原生态。他“化无形为有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享受“爬”作文的快乐。这是一个有效、有用的作文指导课。作为“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我不得不佩服张老师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睿智的应变能力。在佩服的同时,张老师的做法确实是一种有用、有益的教学尝试。我认为,这堂作文指导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教学理念:超越应试,重视思维
  张玉新老师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讲,张老师认为“作文评改课”比“作文知识传授课”有用、有效。高一和高二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而不应把应试当作最严峻的任务。张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尤其如此。一篇200多字的“三无”作品,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最后修改成一篇有标题、有内容且蕴含哲理的散文诗。正是因为教师并非绝对为应试而教,学生才能真正写出充满灵性的好作品。在教學实录中,学生有关作文功利的提问和张老师率真机智的回答,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学生的功利离不开教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就这一点来说,张老师走出了作文教学创新的一大步。
  此外,张老师很重视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单纯的作文知识讲授无法形成学生的作文能力。张老师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通过修改题目,揣摩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含义,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篇新颖的哲理小诗。这个修改的过程难道不是理性思维的完美诠释吗?学生懂了,并可以付诸实践,这才是作文教学最不功利的做法。这种作文指导是最见效、最有用的作文教学之道。
  二、教学目标:精准定位,操作性强
  张玉新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精准。首先,这个教学目标必须可以检验。学习写得新颖,这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根本无法完成的教学目标。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目标,有几个是可以课后得到检验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张老师很机智地把这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努力写得新颖”。在师生共同“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师生正在逐步贴近教学目标。最后作文的修改、定型就意味着师生已经顺利完成这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才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堂。
  当然,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途径有很多种。张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有一个教学起点的问题。从众多的已交作文中,张老师挑选一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细致评改。这种作文评改课是可操作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师生共同体验作文修改的写作尝试。
  三、教学过程:学法指导,以生为本
  修改作文,无论是对语文教师还是目前的高中生,都是一个相对熟悉的过程。古时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修改文章的高手。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张玉新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对于他教授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有用的学法指导。我们应先熟悉文章的大致内容,找到文章核心的词语,艺术地修改标题,然后逐句逐段修改文章。先整体,再部分,最后再整体。师生共同“爬”的过程就是一个修改作文的良好范例。学生当场体会修改的乐趣,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本身就是令学生终身受益的治学方法。
  此外,张老师强大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不仅没有成为学生课堂上的压力,相反,张老师尊重学生,时刻以学生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叹服。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会有很多课堂预设,虽然我们希望课堂完全按照课堂预设的流程走,但真正的课堂是动态的,我们无法预知课堂内的任何意外,张老师的课堂也不例外。一个完全不和张老师站在“统一战线”的“原作者”(学生),一个个总是试图把张老师问倒的学生们,最终都被张老师的谦逊所折服。甚至,课堂中有个关于“脚印”和“足印”的争辩,张老师也没有强加“民意”,而是“顺从”了学生的意见。张老师能够如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课堂上的灵性,这是难能可贵的做法,也是我们日后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细节问题。
  四、教学方法:动态生成,教学相长
  高中语文的板书是很特殊的。它们往往没有理科那种动态的生成效果,学生的思维也很难连成线,形成系统。张玉新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采用实物投影和动态课件的方式,把师生共同修改的成果直观地显现出来,这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曾经采用这种动态课件的方式,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我一直觉得我们语文教师是“博采众长”的,我们需要学习和尝试其他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我还深刻地感觉到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就连张老师也谦虚地说,这是师生共同“爬”出来的作品。这堂作文指导课,张老师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点滴收获。这是宝贵的教学尝试,对于学生也是终身受益的。他们开始学会合作和倾听,他们明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作文写得新颖,这就够了。
  这是一堂有价值的作文指导课,师生共同“爬”出精彩。每一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就这堂作文指导课,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还想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一)“一起爬”和“教学生如何爬”能否同时进行
  师生一起享受“爬”的乐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当学生已经开始自发地撰写作文,教师能否适时给学生一些有用的作文指导:教师自己撰写“下水文”的经验和体悟能否和学生分享:教师在评改作文的同时能否带领学生一起简单归纳一些有用、有效的作文方法。努力写得新颖,包括文体的新颖、立意的新颖、语句运用的新颖、标点符号运用的新颖等,这些教学细节能否有机地融合在这堂作文指导课里?教师要“化有形为无形”,更要“化无形为有形”,收放自如,学生才能“爬”得更稳、更高。
  (二)如何达成“一起爬”到“自己爬”的完美蜕变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修改别人作文和修改自己作文的关系?现在有的高中生往往喜欢妄加修改别人的作文,而认为自己的作文完美得无可挑剔。教师如何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练习,能否预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修改后可和别人交流、评改,我相信众人的智慧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自己爬”的作文尝试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张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是完整的、有价值的。作文教学如何有效甚至高效,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的。如何把高中作文教学系统化、有序化,如何把作文教学的理性思维和感性体悟融合在一起,我想这才是所有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践行的。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从挖掘与整合教材中可用材料、根据学段特点分段进行教学、活用生活资源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让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学生生活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生活;培养;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黎咏梅,女,一级教师。当前,大量的信
期刊
【摘要】当前高中政治教师虽都清楚在教学中为什么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在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重视与恰当融入,不清楚该怎么有效操作,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笼统化、脱节化、空洞化等偏差,教育效果不显著。本教案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的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学情,在讲授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教材内容
期刊
【摘要】“识字5”《动物儿歌》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识字课文,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学写7个汉字,在识字写字的同时,发现汉字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同时向学生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语言材料运用;识字教学;汉字文化  “识字5”《动物儿歌》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识字课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沉默现象时常出现。笔者结合心理咨询中关于沉默的相关论述,将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分为六类,即怀疑型沉默、茫然型沉默、思考型沉默、情绪型沉默、反抗型沉默、内向型沉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学语文课堂沉默的表现进行一定的阐述。在中学语文课堂沉默的应对方面,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能够乐观地认识并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思考型沉默、怀疑型沉默这两类积极性沉默,以这类沉默作为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期刊
【摘要】“六何”提问链包括从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有何六个方面,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思维上的“工具”和“脚手架”。以《认识余数》课堂教学片段为例,教师利用“从何”优化提问,激活学生记忆,引发思考;利用“是何”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新知;利用“如何”精选例题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六何”提问链能够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体悟思想方法,实
期刊
【摘要】数学公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数学公式的高度抽象性常常成为教学的“疑难杂症”。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数学公式的运用而忽略对数学公式特征的多元理解,这是造成学生难以深度理解数学公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优化数学公式类微课或创课等问题亟待探究。承接前面的创课设计,研究者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以“平方差公式的解释”的教学片段为例,尝试探讨优化数学公式类创课的设计。  【关键词】数学
期刊
[摘要]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数学中许多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是运用类比思想提出的。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类比思想无处不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课本已有的类比资源,积极开发类比推理能力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平时注重类比方法的归纳、总结,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让学生从学会类比、善用类比再到用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教师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预设有度。只有目标设定显高度、教材挖掘求深度、课程资源有广度、价值追求彰信度,教学方案才能有效。二是过程有度,这就是情境之契合度、主体之参与度、内容之深广度、节奏之疏密度。只有教学过程有度,课堂教学才会高效。三是延伸有度,即预习有度、训练有度、探究有度,课后延伸才有实效。  【关键词】教学之道;思想政治课;预设有度;
期刊
“你要教别人爬,就爬给他看。”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教作文,基本上都要表现“站”得潇洒、“跑”得漂亮、“飞”得高雅的姿态,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显得比他们“略高一筹”,才觉得对得起老师的身份。可是,张玉新老师则不然,他是和学生一起“爬”,而且“爬”得愉快,“爬”得精彩,“爬”得有尊严。  “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尊重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科学态度。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能独立确定写作的
期刊
近日,我拜读了张玉新老师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附中执教的一节作文课课堂实录,原本张老师受邀讲“如何写得新颖”一课,但基于张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他执意把此课改为“努力写得新颖”。张老师领著孩子们一起“爬”了一个多小时,学生们收获了一首小诗、一次难得的写作体验、一份美好的写作回忆。此文也引发了我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受益良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语文老师对此感到无从下手,虽然投入很多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