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汉字密码,启迪儿童智慧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5”《动物儿歌》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识字课文,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学写7个汉字,在识字写字的同时,发现汉字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同时向学生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语言材料运用;识字教学;汉字文化
  “识字5”《动物儿歌》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识字课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学写7个汉字,并在识字写字的同时,进一步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帮助学生识字,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儿歌,文辞优美、韵律和谐,易于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应怎样恰当地运用好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笔者在教学中获得一些体会。
  一、处理好语言材料和识字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我们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只有将一个个字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辨析其意义,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也才能使汉字真正成为重要的书面交际工具。识字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本课给学生提供一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儿歌,旨在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认识生字,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识字的热情。在进行教学处理时,教师不能抛开语言材料去独立教识字,机械地割裂开识字与语言环境的联系。教师眼中不仅要有汉字,更要有语言。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儿歌,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熟,然后从儿歌中抽出生字引导学生强化认读和识记,最后把生字还原到儿歌中诵读。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识字课主要以呈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主。本课通过展示各种有“虫”字旁的动物名称,帮助学生继续体会这一规律。请看下面的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读熟了儿歌。现在,小动物宝宝从儿歌里跳了出来,离开课文了,你还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后,将词卡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生(齐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你们真棒!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它们都是小动物的名字。
  师:是呀,小动物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呢!
  生:它们都有“虫”字旁。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竟然发现它们都有同样的偏旁部首——“虫”字旁。
  (师出示“虫”字旁的卡片)
  师:请同学们再动脑筋思考思考,这些字都有“虫”字旁,它们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虫”字旁都和虫子有关系。
  师:是的,大多数带有“虫”字旁的字跟昆虫有关系。有些字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偏旁,知道它跟什么有关系,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汉字。这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呢!
  师:来继续开动脑筋,看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生沉默,观察,思考)
  师:老师来帮帮忙。老师用黑板上的这些字变个小魔术。看“蜻”这个字,把它的“虫”字旁去掉,变成了什么字,怎么讀?
  (师出示教具,“虫”字旁可以去掉的字卡“蜻”“蚂”“蚁”“蜘”“蛛”)
  生(齐读):青。
  生:老师,我发现“蜻”的右边的字读成“青”(qīng),加了“虫”字旁还读“蜻”(qīng)。
  师(竖大拇指):你真聪明!
  (师继续“变魔术”,生读)
  师:大家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神奇啊!有的汉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就叫作——形声字。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些字。
  生(齐读):蜻、蚂、蚁、蜘、蛛。
  师: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有许多这样的形声字,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字。
  以上教学中,笔者本着“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原则展开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开展“变魔术”的小游戏,一步一步地精心引导,学生一点一滴地逐步观察和思考。正是有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思考后,形声字的规律才被揭示出来。
  三、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思想,适时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教育。
  比如,教学“藏”字时,笔者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喜欢玩捉迷藏游戏吗?这里有一个“藏”字,它的笔画好多啊!我们把它拆开来看:躲藏,可以藏在草丛中,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这个“臣”字,其实是“眼目”的“目”字的变形,表示竖起来的眼睛,因为人们躲藏时需要弯腰,或者侧身,眼睛好像竖起来了。左边这个字是指把树木劈开变成的木板,经过木匠的加工,就做成了床,躲藏也可以躲在床底下。一个草,一张床,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它们一起组成了“捉迷藏”的“藏”。
  又如,教学“网”字时,笔者这样引导:
  师(出示“网”字字卡):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网”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里面的小叉叉就像一张网。
  师:你的方法真有意思,用联想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了,真好!
  师:请大家看看大屏幕,“网”就更有意思了。我们先看一幅图片(师出示图片)。这是一张古代渔网的复原图,我们的祖先特别聪明,根据网的样子创造出一个像图画一样的“网”字,外面的框表示“网”的边,里面交叉的部分就是人们织的网。后来经过很多变化,“网”字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同学们,原来汉字还会变呢,多神奇啊!   古老的汉字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字理图和古文字图,将具体的画面演变为神奇的汉字过程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将形象的画面与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教师不仅教识字,还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神奇。
  【教学点评】
  (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向爱平点评)
  刘鑫老师的识字课《动物儿歌》教学,体现了以下识字教学的思想。
  第一,识字教学要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识字写字教学,理应担当此任。刘鑫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把识字教学局限于单纯地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而是将识字与学生的个性习惯、情感态度、文化启蒙、心理发展、能力培养以及智力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识字教学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这是识字教学的重大突破。
  第二,识字教学要做到心中有“人”,为师生的和谐共生、共同成长而教。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也是识字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失去了这个“人”字,我们的教学就会囿于机械;反之,激活了这个“人”字,我们的课堂就能生动活泼起来。这里的“人”字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了学生,我们就会一切从学生需要与发展出发思考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关注全体学生;其二,指教师自我,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要做到心中有自我,心中有了自我,我们就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识字教学实际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一旦师生双方都充分地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识字课堂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汉字,更是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与成长。刘鑫老师的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识字教学要整合“三维”目标。掌握汉字虽然是识字教学的主要目标,但不是识字教学的唯一目标。识字教学需要教师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科学制定识字教学的目标,使之相互渗透融合,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刘鑫老师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三维”目标得以整合的理想效果,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历识字活动的过程。在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还获得了识字方法,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得到了汉字的文化启蒙教育,发展了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识字兴趣浓厚,他们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汉字,喜欢上了识字,学习个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第四,识字教学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在“三维”目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与“知識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即学生在一定的过程中探索方法,在实践中用方法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对“过程与方法”地位的认识将直接影响识字教学的效果。刘老师没有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预设,使识字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和亲历亲为的探究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往过程,成为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在关注方法方面,刘老师深谙“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方法性知识”之道,教学注意唤起学生已知的经验与方法,让他们用这些方法展开学习,在认识新字的过程中,再去发现新的方法,进而把识字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教学“过程与方法观”。
  第五,识字教学要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我们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只有将一个个字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辨析其意义,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也才能使汉字真正成为重要的书面交际工具,识字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识字编排思路上,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科学思想。教材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组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旨在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认识生字,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识字的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抛开教材去教识字,机械地割裂了识字与语言环境的联系。而刘老师的做法则告诉我们,教师眼中不仅要有学生,要有汉字,更要有语言、有教材。刘老师先让学生读动物儿歌,再从中抽出生字引导学生认读和识记,发现形声字的规律,最后再把生字还原到儿歌中诵读。这种做法遵循了“字不离境(语境)”的原则,做到了读中有识,识中有读,读识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从读者角度来看,阅读主要有普通阅读、教学阅读与文本解读三种存在形态。普通阅读主要是面向普通大众,以获取文本内容为目的;教学阅读主要面向中小学师生,以正确认识文本价值、学习作者创作手法为旨归;文本解读主要面向科研或学术研究者,以多元理解并建构文本意义为指向。我们厘清上述三者的关系与界限,有助于纠偏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乱象,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到应然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普通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活动作文是写作教学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以多元的活动、新颖的模式吸引着众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想象文是中小学写作教学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部分,常见的命题类型——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都与想象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从学生思维的角度看,想象文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并培养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立足于活动作文的特点以及想象文的文体特点,结合课例谈谈“探寻自我”的方式在想象文活动作文中的教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及其与考试竞争的关系,杨启亮教授做了简明扼要的概念澄清与鞭辟入里的价值判断。他的报告从宏观上描绘了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又从微观层面对长期以来困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基本概念、具体目标及相互关系做了深入分析,这对当前正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考试竞争  在一次市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
期刊
【摘要】抽象概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本质的基本方式。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借助教学改进课题,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核心内容的教学为例,对课堂中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的教学建议及改进方案。教学改进效果表明,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促进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抽象概括;数学理解;教学改进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应充分彰显民族数学文化,将民族数学文化引进数学课堂,利用民族数学文化辅助数学教育。为了创设基于民族数学文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内容的呈现贴近民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文化适应性,让已经存在于民族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数学结论,让民族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数学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本教
期刊
【摘要】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内化概念,以“情境”为抓手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出发,创设情境,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类比和联想,完成动能定理公式的推演,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最后再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问题情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教
期刊
【摘要】在人教版《数学》“解决问题”板块教学中,“分析与解答”作为其中重点的思考步骤,是教师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教师要读懂“数形结合”在课本中呈现的意图,通过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将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考过程从书本静态转为学习动态,让学生内化的思维方式借助图形和语言表达
期刊
【摘要】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数学表达是一种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走得更远的实践范式。构建数学表达课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重组教材,让学生看得懂,初步整体感知数学表达;互动交往,让学生讲得出,学会用言语进行数学表达;实践探索,让学生会应用,学会用行动进行数学表达;总结提炼,让学生善反思,学会用结构进行数学表达;拓展延伸,让学生勤联想,学会用智慧进行数学表达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从挖掘与整合教材中可用材料、根据学段特点分段进行教学、活用生活资源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让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学生生活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生活;培养;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黎咏梅,女,一级教师。当前,大量的信
期刊
【摘要】当前高中政治教师虽都清楚在教学中为什么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在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重视与恰当融入,不清楚该怎么有效操作,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笼统化、脱节化、空洞化等偏差,教育效果不显著。本教案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的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学情,在讲授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教材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