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e063006300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与国情息息相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大家进行参考研究。
  关键词:法治建设;成就;主要问题;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法治政务建设持续稳健推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经过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努力,我国法治政务建设的成绩已经成就斐然。
  1、法治政务的制度体系已经具备雏形。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法治政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即对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为、救济与监督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完善和齐备。我国现阶段法治政务的制度体系已经具备雏形趋于完善和制度合理科学化。
  2、行政权力的运行得到规范和约束。
  在法治强大力度约束下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运行最大限度得到规范和制约,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更加公正公开公平透明,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法方式也更加规范、文明,最为突出的就是城管执法,由恶劣粗暴财产抢夺式干预执法转变为文明人性化规劝式执法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我国政府各级行政部门对行政权监督监管和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已经总体形成,我国行政权监督监管和问责机制正在逐步朝着科学制度化、法治常态化、法规规范化方向进行可持续良性发展。
  3、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尤其是各级职能部门的领导管理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和增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各级行政机关都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来应对和管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应急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类应急预案为骨干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依法应对突发自然灾难灾害险情、突发公共集体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识显著提高。
  (二)社会公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近年来,各种普法讲座、普法会议、普法进校园、普法进乡村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这种普法宣传,让全体公民在心中自觉树立起了法律的权威,形成了积极学法、自觉尊法、严格守法、科学灵活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及办事有法依、遇事找法用法、用法解决化解问题的良性循环的和谐法治社会生活环境。同时,法治也帮助中国公民的思想观念形成了深刻而久远的拓展,和法治如影随行的公平、公正、公开、民主、自由、正义、人权等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从而促使我国全社会范围内的公民法治意识持续显著增强。
  二、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十九大之所以作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当代中国法治道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集中于法治发展的不平衡和法治发展的不充分两个方面。
  (一)区域法治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也表现在法治水平上。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连续5年对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建设水平进行评估,每年都要以“法治政府蓝皮书”形式发布“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目前,评估指标体系由9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72项三级指标构成,总分为1000分。从蓝皮书中可以看出,2014年以来,我国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水平呈现出持续进步态势(见下表),但是东中西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差距非常大,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二)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发展不平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搞好国内法治建设,而且要积极参与国际法治。在国际法治方面,我们的话语权还比较弱,国际法治还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在立法方面,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国际法治思维未完全确立,中国的对外法治援助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不利于提升中国崇尚法治的国际形象。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够大,“中国声音”还不够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不充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五个子体系构成的庞大系统。法治体系的第一个子体系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首先,法律规范体系发展仍不充分,比如,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科学性不够;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全面反映人民意愿,民主性不强;立法体制机制不完善,党规与国法的协同化水平亟待提高。其次,法治实施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实施效率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有发生;二是法治实施合力尚未形成。法治实施并非仅仅是执法和司法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合力。再次,法治监督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制度设计不合理。有的制度原则性太强,无法实施,成为“稻草人”,有的制度之间相互打架,配套衔接做得不好。
  三、中国法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从重点领域先行向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升级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法治建设也是采取分领域、分步骤渐进式推进路径。但是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进入法治新时代后,这一路径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使法治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状态。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致使我国法治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法治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针对新时代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下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拓展的方向,就是法治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为此,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使法治从重点领域先行向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升级,从法律体系建设向法治体系建设提升,进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坚持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相结合
  在全球治理的趋势下,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搞好国内法治建设,还要逐步树立国际法治思维,推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均衡发展。第一,要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树立国际法治思维,要加快涉外法规的立法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在法学教育中加强国际法治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第二,实施对外法治援助战略。中国的对外援助,除继续推进经济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援助外,还应加快实施对外法治援助战略,开展法治外交,为受援国贡献中国法治智慧和法治方案;第三,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设立国际法治智库项目,加强对国际组织相关规则的研究,适时向相关国际组织提供书面建议案,在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提升国家话语权。
  (三)从建设法律体系向建设法治体系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有法可依总体上得以实现。针对法治体系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从建设法律体系向建设法治体系的提升,实现法治体系的充分发展。建设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国若善治,须先有良法,习近平指出:“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核心,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实现良法善治。
  参考文献
  [1]李林.中国的法治道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季衛东.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M].北京:法制出版社,2014.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9.
  [4]潘伟杰.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研究[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公丕祥.当代中国的法治现代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6]沈国明等.法治中国道路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7]黄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应有品格——对当前法治理论之反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04):43-49.
  [8]李燕奇.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的关系[A].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七辑)[C].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2014:3.
  [9]杜艳艳.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战略发展现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10-16.
  [10]杜宴林,彭军.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变迁与法理学研究转型升级——以“中国的”法理学如何可能为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20(03):80-96.
  [11]雷磊.探寻法治的中国之道——中国法治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26(06):5-30.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现实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代孕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的亲子关系认定模式。司法实践中对已出现的案例并没有统一的判决结果,学术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笔者在借鉴现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初步进行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通过对代孕行为的不同分类,采用不同的亲子关系认定标准,力求符合实际,适应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稳定社会伦理基础。  关键词:代孕;代孕子女;亲子关系  自从某女星代
期刊
摘要:如今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虽然为广大受众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对舆情的处理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舆论的导向对烟草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维护烟草企业的社会形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针对阐述舆情的概念、融媒时代的特点及基层烟草企业的应对现状与管理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融媒体;烟草舆情;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新旧媒体交融的时代已经
期刊
摘要:校园暴力的出现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危害,并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防控,成为各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从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危害分析入手,结合相关措施的提出来加强校园暴力防控。  关键词:成因;校园暴力;危害;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诸多校园暴力事件逐渐走进民众的视野。受到学校、家庭依据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不仅危害到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在分析宅基地制度沿革的基础上,明晰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脉络和体现的价值。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指出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存在的困境,即概念之间的模糊性、宅基地价值之间的冲突、宅基地所有权主体的长期缺位等。从明晰概念、落实宅基地所有权、坚持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基础地位等方面,突破其困境,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  关键
期刊
摘要: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婚姻一直以来都是庄严而神圣的。一定意义上,婚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反映着特定时期的作为经济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并且影响着家庭乃至国家社会的稳定。中国古代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对婚姻制度十分重视。从婚姻的缔结到婚姻关系的解除,都有所体现,只是不同的朝代具体规定有所差异。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西周时期和唐朝的婚姻制度,通过具体的制度,结合《民法典》,对比两者的差异。  关键字:结婚
期刊
摘要:筹资风险,它指的是一家公司失去偿还债务能力的可能性和利润的可变性。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所在,而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因为多方面要素影响,会给企业财务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基于筹资风险形成原因,根据大部分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目标于防范筹资风险,促进企业加强筹资风险方面的管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筹资风险;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期刊
摘要:在金融领域,混合担保是目前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之一,金融机构会利用混合担保以确保其债权的实现。对于混合担保内,各担保人的责任承担、追偿权的行使,成为近些年物权法领域争议的焦点。在各种学说影响下《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物权法》适用规则、最高院发布的《九民会议纪要》、《民法典》针对实务界存在的有关追偿权的争议、分歧,进一步明确了已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追偿权的行使。对相关适用规则再行梳理,以促视角更
期刊
摘要: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官员职务犯罪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危害社会稳定的顽疾。官吏作为一种特殊主体,肩负着社会管理的重任,是统治者维护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官员的励精图治和勤政为民对于皇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反,官吏对百姓的压迫,也是政权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历代统治者不断的通过完善法律来预防和遏制官员的渎职行为。  关键词:封建社会;官吏;职务犯罪;渎职  一、
期刊
摘要:马克思的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了前人所提出的交往理论后,经过充分理性思考,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交往理论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来源;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来源  1. 法国功利主义交往观点  十八世纪的法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如火如荼,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逐渐受
期刊
摘要:《防兔篱笆》是澳大利亚土著作家多丽丝·皮金顿对澳大利亚“被偷走的一代”的历史见证的产物。,讲述了三个土著女孩因政府政策而与家庭分离,为了摧毁澳大利亚黑人种族的存在。她们奋起反抗沿着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没有断过的围栏线跑回家的故事。本文将对《防兔篱笆》的三个女孩对英国殖民文化的反抗进行文化现象的解读。  关键词:《防兔篱笆》;文化反抗;现象解读  1.引言  在澳大利亚文学中,文化身份这一个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