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看分数“一卷定乾坤”,为此,“考试”这个词在学生眼里就像一个可怕的魔鬼,难吃的苦果。如何转变评价态度和评价内容就成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余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分项考核平时记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分项考核就是将字、词、句、篇等语文教学内容单项考核。(这是除笔试之外的平时考核项目)例如一年级只考四项:拼音、识字、抄写、朗诵。二年级五项:朗读、识字、抄写、查字典、作文。三年级以上全面考核,重点是阅读和作文。以我所教的三年级为例,在期末测试卷中平时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阅读量占50%,其中朗读15分,背诵10分,阅读量15分,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占10分。这50分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同学们在知道考试要求之后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平时就能自己找书看,说给同学听,背给老师听,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那种“先松后紧再松”的学习方式。这种平时记录的考核方式督促了学生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这样到期末卷面上的那50%也就比较容易得到,在平时已经逐步形成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比较轻松了。同时,这种考核评价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足一目了然,知道哪项为孩子的弱项,应该在哪一项上多下功夫。
二、多次测试,成为一种激励手段
多次测试是根据学生的要求,考后再复习,再测试,自到学生满意为止。在我进行一次考试之后,本想给那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一次让自己满意让家长满意的机会,出乎我意料的是,参加第二次、第三次考试的不仅仅是成绩差的学生,有许多第一次考核就是“良好”“优秀”的学生也踊跃的加入其中。有的第一次为良好,他不满意,第二次考了个优秀才肯罢休;有的学生第一次就考了个优秀,但他的目的是得到优+,经过几次这样的考核,成绩优良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难得的现象,學生有那么强烈的好学想学的欲望,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我们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最关键的是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比我们生硬的说上一万遍“你要好好学习,好好考”有用得多。
三、等级评定和鼓励性评语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等级评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按正确率来分,“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这样的等级评价再加上鼓励性的评语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在评语中一定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的原则,多提优点,学生知道老师是怎样看待他的,即使是稍差一点的学生,我们也要挖掘他的闪光点,在老师鼓励中前行。在本学期的评价中我书面谈话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结合一些名人名言来鼓励启发学生。
例如对那些考试取得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样写到:首先祝贺你在这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但老师还要用巴斯德的一句名言来告诉提醒你,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做的事。
再如,对那些成绩不突出,而且在班级里还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孩子我又这样写到:虽然你在这次测试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但是你别灰心,从失败中总结原因,吸取教训,老师还要告诉你一句话,只要世界还存在就会有错误,如果没有人反叛,这些错误将永远存在下去(达罗语)。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很有用,孩子们和家长们用不同的方法反馈着消息,有的是用同样的方法回给我一张纸条,有的是趁人少的时候凑到我身边悄悄地说:“老师,你对我们真了解。”还有的同学会精心制作卡片给你写上祝福的话……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学生对老师不再那么惧怕,变得愿意和我交流。
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的弊端,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我们还需继续走在前方,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我们的教学更出色,让我们的学生更出色。
一、分项考核平时记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分项考核就是将字、词、句、篇等语文教学内容单项考核。(这是除笔试之外的平时考核项目)例如一年级只考四项:拼音、识字、抄写、朗诵。二年级五项:朗读、识字、抄写、查字典、作文。三年级以上全面考核,重点是阅读和作文。以我所教的三年级为例,在期末测试卷中平时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阅读量占50%,其中朗读15分,背诵10分,阅读量15分,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占10分。这50分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同学们在知道考试要求之后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平时就能自己找书看,说给同学听,背给老师听,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那种“先松后紧再松”的学习方式。这种平时记录的考核方式督促了学生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这样到期末卷面上的那50%也就比较容易得到,在平时已经逐步形成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比较轻松了。同时,这种考核评价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足一目了然,知道哪项为孩子的弱项,应该在哪一项上多下功夫。
二、多次测试,成为一种激励手段
多次测试是根据学生的要求,考后再复习,再测试,自到学生满意为止。在我进行一次考试之后,本想给那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一次让自己满意让家长满意的机会,出乎我意料的是,参加第二次、第三次考试的不仅仅是成绩差的学生,有许多第一次考核就是“良好”“优秀”的学生也踊跃的加入其中。有的第一次为良好,他不满意,第二次考了个优秀才肯罢休;有的学生第一次就考了个优秀,但他的目的是得到优+,经过几次这样的考核,成绩优良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难得的现象,學生有那么强烈的好学想学的欲望,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我们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最关键的是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比我们生硬的说上一万遍“你要好好学习,好好考”有用得多。
三、等级评定和鼓励性评语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等级评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按正确率来分,“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这样的等级评价再加上鼓励性的评语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在评语中一定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的原则,多提优点,学生知道老师是怎样看待他的,即使是稍差一点的学生,我们也要挖掘他的闪光点,在老师鼓励中前行。在本学期的评价中我书面谈话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结合一些名人名言来鼓励启发学生。
例如对那些考试取得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样写到:首先祝贺你在这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但老师还要用巴斯德的一句名言来告诉提醒你,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做的事。
再如,对那些成绩不突出,而且在班级里还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孩子我又这样写到:虽然你在这次测试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但是你别灰心,从失败中总结原因,吸取教训,老师还要告诉你一句话,只要世界还存在就会有错误,如果没有人反叛,这些错误将永远存在下去(达罗语)。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很有用,孩子们和家长们用不同的方法反馈着消息,有的是用同样的方法回给我一张纸条,有的是趁人少的时候凑到我身边悄悄地说:“老师,你对我们真了解。”还有的同学会精心制作卡片给你写上祝福的话……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学生对老师不再那么惧怕,变得愿意和我交流。
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的弊端,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我们还需继续走在前方,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我们的教学更出色,让我们的学生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