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既是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探究、体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从枯燥乏味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回到生活,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真正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法制思想教育;活动形式
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一堂有效的法制教育知识课,从内容到形式选择与预设,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夯实课堂这一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实践中,我采用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小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潜入脑海、深入人心。
一、我做小法官
在每一课我们学习完一些法律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学当小法官学法用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发现教学效果特别的明显。如我们在教学了八年级教材中关于名誉权的相关法律知识后,就组织了我当小法官活动。
先让学生搜集并选取案例,探究案例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设计布置模拟法庭,确定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人选。原告方、被告方要写好起诉书和答辩状,还有准备相关证据。接下来就是法庭审判的简单过程,在小法官引经据典时,我发现我们教学的法律知识都被小法官及时地运用到判案中去了,而且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民事诉讼与审判的基本程序,知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小小辩论会
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再如辩论课“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之前,我先让同学们观看有关辩论的电视录相,然后再让他们推荐辩手、主持人、计时员、评审员,各人做好精心准备,其他同学也不闲着,有人要布置场地,美化黑板,所有的人要做好被主持人点名谈看法的准备。这场辩论活动人人投入,个个紧张,准备的过程即研究探索的过程,活动的过程即认识深化的过程。通过这场辩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法律的基本特征,知道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三、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形式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我给他们创设的情景下,自排自演小品,热情很高,由于是学生自演的节目,当然对学生来说一是有兴趣,二是有说服力,我觉得效果很好。如八年级下册《依法维护消费权益》时,运用小品《倒霉的“上帝”》,讲了一个男孩买了一雙所谓的“名牌”运动鞋,第二天就断胶了,面对这种情况,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解决?当学生讲到某一具体途径时,同学进行模拟表演,比如怎么去跟商家协商和解,向消协投诉时如何拨打电话,向法院起诉时应阐明的诉讼理由等。用小品融入课堂后,课堂的内容在小品中“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想品德是很实际的、很有用的,激发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或者通过唤起学生以往的记忆表象来实施教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体验性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个亲身体验的故事情境,缩小他们与案例中主人翁的心理距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来当“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在亲身实践亲身躬行的过程中得到感悟,接受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
四、知识竞赛
讲完九年级第六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学生已知道宪法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我又因势利导,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设计的竞赛题目有: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年通过的,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等等。
为了保证竞赛质量,我提前做了准备,与学生一起查资料,与班委一起协商,购买奖品和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五、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案说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案说法,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了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遵循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也会促使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八年级政治(上)第八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2课时的教学中,情境导入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录像片段:一个两周岁的小男孩,生病去医院打针,被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导致药物性耳聋……看完录像,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使学生在上课初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开展,扣住了学生的心,增强了法律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懂得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好公民的道理。我们思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法制教育的思品课堂生动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法制思想教育;活动形式
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一堂有效的法制教育知识课,从内容到形式选择与预设,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夯实课堂这一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实践中,我采用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小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潜入脑海、深入人心。
一、我做小法官
在每一课我们学习完一些法律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学当小法官学法用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发现教学效果特别的明显。如我们在教学了八年级教材中关于名誉权的相关法律知识后,就组织了我当小法官活动。
先让学生搜集并选取案例,探究案例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设计布置模拟法庭,确定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人选。原告方、被告方要写好起诉书和答辩状,还有准备相关证据。接下来就是法庭审判的简单过程,在小法官引经据典时,我发现我们教学的法律知识都被小法官及时地运用到判案中去了,而且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民事诉讼与审判的基本程序,知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小小辩论会
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再如辩论课“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之前,我先让同学们观看有关辩论的电视录相,然后再让他们推荐辩手、主持人、计时员、评审员,各人做好精心准备,其他同学也不闲着,有人要布置场地,美化黑板,所有的人要做好被主持人点名谈看法的准备。这场辩论活动人人投入,个个紧张,准备的过程即研究探索的过程,活动的过程即认识深化的过程。通过这场辩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法律的基本特征,知道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三、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形式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我给他们创设的情景下,自排自演小品,热情很高,由于是学生自演的节目,当然对学生来说一是有兴趣,二是有说服力,我觉得效果很好。如八年级下册《依法维护消费权益》时,运用小品《倒霉的“上帝”》,讲了一个男孩买了一雙所谓的“名牌”运动鞋,第二天就断胶了,面对这种情况,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解决?当学生讲到某一具体途径时,同学进行模拟表演,比如怎么去跟商家协商和解,向消协投诉时如何拨打电话,向法院起诉时应阐明的诉讼理由等。用小品融入课堂后,课堂的内容在小品中“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想品德是很实际的、很有用的,激发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或者通过唤起学生以往的记忆表象来实施教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体验性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个亲身体验的故事情境,缩小他们与案例中主人翁的心理距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来当“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在亲身实践亲身躬行的过程中得到感悟,接受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
四、知识竞赛
讲完九年级第六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学生已知道宪法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我又因势利导,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设计的竞赛题目有: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年通过的,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等等。
为了保证竞赛质量,我提前做了准备,与学生一起查资料,与班委一起协商,购买奖品和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五、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案说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案说法,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了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遵循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也会促使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八年级政治(上)第八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2课时的教学中,情境导入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录像片段:一个两周岁的小男孩,生病去医院打针,被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导致药物性耳聋……看完录像,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使学生在上课初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开展,扣住了学生的心,增强了法律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懂得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好公民的道理。我们思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法制教育的思品课堂生动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