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探索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自主质疑;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双边活动的教学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减少学生上课的盲目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可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②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③勤于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二、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自主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既能培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预习“自疑”、课始“激疑”、课中“辩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课文里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提出疑问。我没有解答,而是指导学生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使学生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质疑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并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
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去自主探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发表见解,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思维的积极运转,才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在实处。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不做具体讲解,只是留下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当时“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在自学“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接着,我又让学生自己细读课文,回答:在这生死关头,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而且受到感染。
四、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要长期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其最佳手段是科学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作出反馈与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坚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的形式来开展。
在教学《荷花》时,我巧妙运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师:现在请大家把第二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最美!(生1朗读)
师:你的声音真优美、真好听,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我从“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以联想电视上看到的一大片绿荷叶,白荷花星星点点在微风中摇摆的样子!那景色,很美!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我一直幻想著有一天,能到那样一个地方去亲眼看看。可惜我的家里没有……
生3:我还要补充一点,“白荷花冒出来”好像荷花是活的一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作者采用了比喻。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事物的美。刚才那位同学读的特别好,那谁再来读一读,用语气语调读出荷花的美呢?(生3朗读)
众生:鼓掌,你真棒!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教学片断,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活动,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双边活动的教学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减少学生上课的盲目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可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②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③勤于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二、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自主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既能培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预习“自疑”、课始“激疑”、课中“辩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课文里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提出疑问。我没有解答,而是指导学生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使学生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质疑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并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
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去自主探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发表见解,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思维的积极运转,才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在实处。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不做具体讲解,只是留下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当时“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在自学“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接着,我又让学生自己细读课文,回答:在这生死关头,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而且受到感染。
四、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要长期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其最佳手段是科学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作出反馈与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坚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的形式来开展。
在教学《荷花》时,我巧妙运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师:现在请大家把第二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最美!(生1朗读)
师:你的声音真优美、真好听,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我从“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以联想电视上看到的一大片绿荷叶,白荷花星星点点在微风中摇摆的样子!那景色,很美!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我一直幻想著有一天,能到那样一个地方去亲眼看看。可惜我的家里没有……
生3:我还要补充一点,“白荷花冒出来”好像荷花是活的一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作者采用了比喻。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事物的美。刚才那位同学读的特别好,那谁再来读一读,用语气语调读出荷花的美呢?(生3朗读)
众生:鼓掌,你真棒!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教学片断,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活动,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