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25日,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题画诗。画上原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所描述的梅花,是墨梅,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是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习总书记在此引用这句诗浓缩了中华梅文化的精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底气和风骨,彰显了中国人民人格的卓立与浩大,昭示了共产党人的自信、从容和对初心的坚持。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凌寒怒放的梅花,千百年来一直盛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当冬的沉寂还未苏醒,当春的生机还未莅临,茫茫大地,千花萎谢,万木凋零,然而,只有梅花,傲霜雪,凌寒风,独自开放。点点红梅,一似殷红之血,片片白朵,犹如圣洁之粉。在这大千世界中,唯此皎皎,不谓霜雪,孤高自傲。一派君子气派。无怪乎人们赞梅、颂梅,尊敬地称他为君子了。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梅花居于四君子之首,可见中国人爱梅之深。松、竹、梅,三者又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中国人爱梅早有传统。梅花本是野生,我国人民将它驯化植养,成为花中珍品,成为我国的名花。现在的梅花已经遍及全国,处处能见,甚至做成盆景,搁置几上,举目就能欣赏。中国人爱梅之情还可以从书画、诗词中略见端倪,梅花一直是艺术中表现、讴歌的形象。人们爱梅不无来由,梅花的美姿,对人们就很有诱惑力,这是它的自然美;它还有精神象征的美,它的不畏严寒的属性,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坚强自傲的精神象征。梅花的自然美姿,别有一种情韵凡神。老干秀花,铁骨红心,奇姿怪态,疏疏密密,横横斜斜。
梅花的品种极多,各省市有二百多个。品种不一,花色也不同。红梅的花呈粉红色,杏梅的花红色,白梅、绿萼梅、冰梅的花白色,还有细梅的花,竟然呈绿色。梅花开花时,没有生叶,加之花梗又短,好像花就生在枝上。还是梅花的一奇。当梅花盛开时,成林的梅花更为壮观,成堆成片,如火如雪;落英缤纷,花开锦地,人行其中,惶若仙境。犹其万朵梅花齐放,香气袭人,数里之外熏人欲醉。在这样的时节,人们常结伴前往观赏。只有身临其境,方能领略其美的气势。人们赞美这样的境界为“香雪梅”,确是名副其实。其花香花色,不知感动多少文人写下多少佳句名篇。苏轼写《红梅》,就有“酒晕无端上玉肌”之句,梅花的色泽俨然是一副醉美人的丰韵。刘后村的《汉宫春》写梅花更入骨三分:“冰层雪积,独伊点绛凝脂;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本不贪娇艳,惟赏幽姿”。梅花竟然如此娇羞孤傲,情趣盎然。梅也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梅还有独特的枝干之美。林逋的《山园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认为是咏梅的最佳句。这诗句不仅概括了梅花的美和习性、情趣和境界,难得的是诗意地表现了梅的枝干,所以他的诗句高人一筹。梅的枝干“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磐曲、偏斜、疏放为美,这样的梅才姿态出众,景致不凡。古梅和老梅,枝干都屈曲横陈,姿态古雅,老干疏花,苍苔旧节,且与花蕾清秀、嫩红鲜瓣形成鲜明的对照。梅是花木中的寿星,一般的生长期在三五百年,更长者达千年以上,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朝梅,千年前的唐代梅,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杭州超山的宋梅,传说是苏东坡亲手所栽。“以古为美”,这更是梅的一奇。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中国画中梅的意象,形神兼备,更富于特征。梅的美被夸张,强化:体态古怪,磐曲如龙,老干奇特,粗细横斜,枝梢清健,如剑似弋,羽飞箭发,遍体龙鳞老斑,节节疤疤,有如鹤膝屈揭,花花明媚,蕾蕾清香,仰俯收放,百態千姿。梅的美提高了它在花木中的观赏价值。在名胜和公园里,多有植梅的,或沿溪造林,或山石旁点缀,甚至以它为主而建梅园,在家院小庭中,窗前篱边横斜倚侧,枝枝屈折,自成情趣。或作梅花盆景,散红数点,置诸案头,亦高雅脱俗。梅之美,还在含苞欲放之时,及至开足,花枝烂漫,反而失去风韵。尤其是红梅,含苞为美,一开足即减色了。
梅独立严寒,抗拒霜雪,笑傲群花,正象征着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逆境中不屈不挠、巍然独处的美德。它先春而放,一花独开,报春而不媚春,当万紫千红、春回大地时,她却悄然隐容。这是一种崇高的品德,自傲而不狂妄,高贵而不俗,有追求而不霸道,有操守,含而不露。中国人爱梅既是欣赏自然美,又是抒发自我的怀抱,爱梅而赞赏它的人,也常以此自表高洁,咏梅诗文中,常能窥见诗人的心灵。在爱梅的古人中,陆游也是突出的一个。他最爱梅花,并以梅花自比。“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他曾写过许多首梅花绝句,《卜算子·咏梅》最能体现他的操守,流传很广。其词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孤寂凄凉之情,直露言表。毛泽东针对陆游这首词“反其意而用之”,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情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首词,一首刻画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一首描绘的是先烂漫山花,迎冰雪而报春的丛中一员;一首表现了壮志未酬古代诗人的气质,一首抒发了革命领袖的气概和豪情。中国人爱梅之情深,历代都不乏这方面的佳话趣事。广为传说的还是写咏梅佳句的北宋处士林逋,有“梅妻鹤子”之誉,他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在自己的宅居旁遍种梅花,蓄养仙鹤。人奇自然诗句也奇,终得咏梅魁首。梅开正是严寒时节,古人常以踏雪寻梅,当成赏鉴生活美的一种雅事。不少诗人还将雪、梅并写。王安石《梅花》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确,雪因梅而衬其洁,梅因雪而显其香。宋代诗人卢梅坡曾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有时梅花晚开,诗人竟然携带卧具,梅下坐候。朱熹探梅诗句中就记载了他这样的心情和活动:“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独晚开?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著诗催;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绿杯;珍重南邻诸酒伴,又寻江路探香来。”唐代王维有一首诗反映了一般人的爱梅之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虽毫不经意,但爱梅情真,梅成了游子心中压倒一切的眷念。梅花还有一奇,虽然不畏严寒,却生性又喜爱温暖,所以著名的赏梅花胜地多在南方。比如:杭州西湖孤山,武昌东湖梅岭,苏州邓尉的香雪海,无锡的梅园。梅花盛开时,远近游人都争相前往观赏。何时,我们也不妨到梅林去探问梅花信息,流连遣兴,陶冶情怀?!
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文化为中国人民贡献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以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以不争春的从容、不畏寒的定力,坚定自信,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作乾坤万里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题画诗。画上原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所描述的梅花,是墨梅,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是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习总书记在此引用这句诗浓缩了中华梅文化的精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底气和风骨,彰显了中国人民人格的卓立与浩大,昭示了共产党人的自信、从容和对初心的坚持。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凌寒怒放的梅花,千百年来一直盛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当冬的沉寂还未苏醒,当春的生机还未莅临,茫茫大地,千花萎谢,万木凋零,然而,只有梅花,傲霜雪,凌寒风,独自开放。点点红梅,一似殷红之血,片片白朵,犹如圣洁之粉。在这大千世界中,唯此皎皎,不谓霜雪,孤高自傲。一派君子气派。无怪乎人们赞梅、颂梅,尊敬地称他为君子了。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梅花居于四君子之首,可见中国人爱梅之深。松、竹、梅,三者又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中国人爱梅早有传统。梅花本是野生,我国人民将它驯化植养,成为花中珍品,成为我国的名花。现在的梅花已经遍及全国,处处能见,甚至做成盆景,搁置几上,举目就能欣赏。中国人爱梅之情还可以从书画、诗词中略见端倪,梅花一直是艺术中表现、讴歌的形象。人们爱梅不无来由,梅花的美姿,对人们就很有诱惑力,这是它的自然美;它还有精神象征的美,它的不畏严寒的属性,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坚强自傲的精神象征。梅花的自然美姿,别有一种情韵凡神。老干秀花,铁骨红心,奇姿怪态,疏疏密密,横横斜斜。
梅花的品种极多,各省市有二百多个。品种不一,花色也不同。红梅的花呈粉红色,杏梅的花红色,白梅、绿萼梅、冰梅的花白色,还有细梅的花,竟然呈绿色。梅花开花时,没有生叶,加之花梗又短,好像花就生在枝上。还是梅花的一奇。当梅花盛开时,成林的梅花更为壮观,成堆成片,如火如雪;落英缤纷,花开锦地,人行其中,惶若仙境。犹其万朵梅花齐放,香气袭人,数里之外熏人欲醉。在这样的时节,人们常结伴前往观赏。只有身临其境,方能领略其美的气势。人们赞美这样的境界为“香雪梅”,确是名副其实。其花香花色,不知感动多少文人写下多少佳句名篇。苏轼写《红梅》,就有“酒晕无端上玉肌”之句,梅花的色泽俨然是一副醉美人的丰韵。刘后村的《汉宫春》写梅花更入骨三分:“冰层雪积,独伊点绛凝脂;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本不贪娇艳,惟赏幽姿”。梅花竟然如此娇羞孤傲,情趣盎然。梅也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梅还有独特的枝干之美。林逋的《山园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认为是咏梅的最佳句。这诗句不仅概括了梅花的美和习性、情趣和境界,难得的是诗意地表现了梅的枝干,所以他的诗句高人一筹。梅的枝干“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磐曲、偏斜、疏放为美,这样的梅才姿态出众,景致不凡。古梅和老梅,枝干都屈曲横陈,姿态古雅,老干疏花,苍苔旧节,且与花蕾清秀、嫩红鲜瓣形成鲜明的对照。梅是花木中的寿星,一般的生长期在三五百年,更长者达千年以上,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朝梅,千年前的唐代梅,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杭州超山的宋梅,传说是苏东坡亲手所栽。“以古为美”,这更是梅的一奇。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中国画中梅的意象,形神兼备,更富于特征。梅的美被夸张,强化:体态古怪,磐曲如龙,老干奇特,粗细横斜,枝梢清健,如剑似弋,羽飞箭发,遍体龙鳞老斑,节节疤疤,有如鹤膝屈揭,花花明媚,蕾蕾清香,仰俯收放,百態千姿。梅的美提高了它在花木中的观赏价值。在名胜和公园里,多有植梅的,或沿溪造林,或山石旁点缀,甚至以它为主而建梅园,在家院小庭中,窗前篱边横斜倚侧,枝枝屈折,自成情趣。或作梅花盆景,散红数点,置诸案头,亦高雅脱俗。梅之美,还在含苞欲放之时,及至开足,花枝烂漫,反而失去风韵。尤其是红梅,含苞为美,一开足即减色了。
梅独立严寒,抗拒霜雪,笑傲群花,正象征着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逆境中不屈不挠、巍然独处的美德。它先春而放,一花独开,报春而不媚春,当万紫千红、春回大地时,她却悄然隐容。这是一种崇高的品德,自傲而不狂妄,高贵而不俗,有追求而不霸道,有操守,含而不露。中国人爱梅既是欣赏自然美,又是抒发自我的怀抱,爱梅而赞赏它的人,也常以此自表高洁,咏梅诗文中,常能窥见诗人的心灵。在爱梅的古人中,陆游也是突出的一个。他最爱梅花,并以梅花自比。“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他曾写过许多首梅花绝句,《卜算子·咏梅》最能体现他的操守,流传很广。其词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孤寂凄凉之情,直露言表。毛泽东针对陆游这首词“反其意而用之”,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情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首词,一首刻画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一首描绘的是先烂漫山花,迎冰雪而报春的丛中一员;一首表现了壮志未酬古代诗人的气质,一首抒发了革命领袖的气概和豪情。中国人爱梅之情深,历代都不乏这方面的佳话趣事。广为传说的还是写咏梅佳句的北宋处士林逋,有“梅妻鹤子”之誉,他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在自己的宅居旁遍种梅花,蓄养仙鹤。人奇自然诗句也奇,终得咏梅魁首。梅开正是严寒时节,古人常以踏雪寻梅,当成赏鉴生活美的一种雅事。不少诗人还将雪、梅并写。王安石《梅花》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确,雪因梅而衬其洁,梅因雪而显其香。宋代诗人卢梅坡曾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有时梅花晚开,诗人竟然携带卧具,梅下坐候。朱熹探梅诗句中就记载了他这样的心情和活动:“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独晚开?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著诗催;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绿杯;珍重南邻诸酒伴,又寻江路探香来。”唐代王维有一首诗反映了一般人的爱梅之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虽毫不经意,但爱梅情真,梅成了游子心中压倒一切的眷念。梅花还有一奇,虽然不畏严寒,却生性又喜爱温暖,所以著名的赏梅花胜地多在南方。比如:杭州西湖孤山,武昌东湖梅岭,苏州邓尉的香雪海,无锡的梅园。梅花盛开时,远近游人都争相前往观赏。何时,我们也不妨到梅林去探问梅花信息,流连遣兴,陶冶情怀?!
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文化为中国人民贡献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以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以不争春的从容、不畏寒的定力,坚定自信,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作乾坤万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