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1996—2012年月度数据建立VECM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对投资及消费的刺激作用存在非对称性,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比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强很多。(2)货币和信贷都可以对消费发挥积极作用,信贷的作用稍强,货币对投资的刺激作用几乎为零,而信贷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很明显。(3)利率对投资和消费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拉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进一步分析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发现当前应着力于扩大消费需求,而且目前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比货币政策有效。
关键词:货币政策;投资;消费;VECM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0-0011-05
一、引言
如何扩大内需是近几年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焦点话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受损,扩大内需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尤为重要,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在世界经济低迷趋势难以迅速扭转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最有效的手段。投资和消费是扩大总产出的两大途径,探讨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可以衡量货币政策在刺激内需上的有效性,为政策提供指导。
对于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研究,文献大多是基于传导渠道来进行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熊鹏,2005)。杨子晖(2008)用DAG技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以信贷传导渠道为主,但是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对私人投资的作用不明显,而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具有相对有效性。马春雨(2012)以货币供应量M1和M2为货币政策代表变量建立居民消费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对刺激消费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张和万(Zhang和Wan,2002)通过利率渠道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发现通胀率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比名义利率更大。科伊武(Koivu,2012)用SVAR模型通过财富效应渠道研究了1998—2008年间中国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的放松能够提高资产价格、提高消费水平。严太华和黄华良(2005)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非对称影响的形成机理。梁云芳、刘金叶(2011)基于受约束的VECM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的非对称性影响,长期货币政策正负冲击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负向冲击大于正向冲击;短期不存在非对称性。王文静(2012)发现长期内货币冲击对消费和投资影响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对投资影响的非对称性显著。
现有文献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没有系统全面的分析,各研究成果间也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将运用VECM模型讨论货币政策从不同的传导渠道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还将进一步在分析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当前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
二、基于VECM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本文选取的变量如下:
1. 货币政策代表变量。我国自1996年明确宣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1可以较好地反映经济的周期运行,所以选择M1作为货币渠道代表变量。由于我国仍然是间接金融占主导,所以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月末数作为信贷渠道的代表变量。由于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本文选取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月度数据作为利率代表变量。
2. 内需代表变量。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代表投资和消费。居民消费支出缺乏月度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近似代表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缺乏1月份数据,为排除奇异值,本文参照许涤龙和李庭辉(2010)的方法将2月40%的数据分摊到1月。
3. 货币政策目标代理变量。本文选择用工业增加值增速作为产出代表变量,用CPI同比指数反映物价水平。
表1:变量表示
[变量表示\&含义\&M1\&狭义货币供应量\&CR\&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R\&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I\&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CS\&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年同月=100)\&Y\&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
本文的样本期间为1996年1月—2012年12月,共204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对原始数据做如下处理:(1)将M1、CR、I、CS换算成同比增长率;(2)运用X12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本文的实证检验采用Eviews6.0为计量分析软件。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ADF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所有变量皆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设,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三)基于VECM的实证分析
1. 模型简介。VECM可以写作:
LR检验显示χ2统计量为1.67,P值为0.196,表明施加约束是合理的。将b11、b21、b31设定为1,是对消费进行正规化约束;第一个方程是所有变量对消费的混合影响,第二个方程是产出和通胀对消费产生的影响,第三个方程是货币供应量、信贷余额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同理,对投资也进行正规化,但是其余变量施加约束条件的LR检验拒绝了约束的存在性,所以对于其余变量不施加约束条件。
2. 建立VECM。权衡不同滞后期长度准则对滞后阶数的选择,消费的VECM模型选择的滞后阶数为2,投资的VECM滞后阶数为1。表4和表5分别是满足假设条件的消费和投资的协整方程,CointEq1等是(2)式中的误差修正项ECM。 反映投资和消费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模型为(3)式和(4)式,括号内是t统计量。投资和消费的短期波动由两个部分的因素组成:第一个方面是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投资和消费自身及其他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在两个方程中,调整系数都是显著的。消费自身的短期波动和货币供应量M1对当期消费波动的影响显著,CR、R和Y的短期波动对投资的影响相对显著。
三、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着重分析货币政策代表变量M1、CR和R对消费和投资的冲击。图1和图2分别是消费和投资的脉冲响应图。
从图1可知,M1和CR对消费的影响较大,R对消费的影响较小,影响保持长期不消失。利率R的影响明显为负,头几个月稍有波动以后基本稳定在
-0.2%的水平;M1一开始的影响高于CR,二者还表现出一定同步性,但是CR的影响从最开始的负影响不断上升,在15个月左右的时候,CR的影响超过M1,并保持这一关系。M1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大概稳定在0.2%,CR是0.4%。
从图2可以得到货币政策变量对投资的影响,与消费不同的是,CR对投资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占据着绝对优势,从大约7%的高位下降,随后稳定在略低于4%的水平。而M1只有很微弱的作用。利率R的影响同样是负的,比M1的影响强度稍微大一些,但是与CR的影响相比也是很微弱的。投资的增长主要是靠信贷来驱动的。
从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并不相同,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对内需作用的非对称性。首先,从整体影响强度上来说,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明显大于消费,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最高位置大概在0.6%,但是对投资的最大影响大约在7%,说明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作用力度远远高于消费。其次,从货币政策不同渠道来看,利率渠道的差别不明显,投资明显是通过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消费则同时受到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的影响。综上,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传导的,并且信贷主要是投向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
货币政策拉动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与科伊武(2012)的分析结果类似,2012年前三季度消费对内需的巨大贡献可归因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但是货币政策不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发挥作用,而是通过银行信贷,并且主要是政府带动的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总之,货币政策主要是依靠信贷渠道刺激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为什么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会存在这种不对称呢?单独研究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会发现有积极作用,但是从相对量来看,相较于投资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国现阶段还处于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由于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中占有绝对比重,当货币当局实施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影响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使借款人减少或增加投资支出,这种影响是相当直接的。所以,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力度较大。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资产价格使居民的财富发生变化,影响具有间接性,居民持有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价格作用主要是房地产价格的作用,但作用有限,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不发达,财富效应渠道的作用十分微弱,所以货币政策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上的作用很弱。
四、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及政策效果
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其实存在一定合理关系。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来看,由于资本边际报酬率递减,经济体中通过过度积累资本、压低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偏离资本黄金律水平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储蓄率和投资水平较高,资本存量大于黄金律水平,人均消费低;二是储蓄率和投资率较低,资本存量小于黄金律水平,人均消费在短期内会较高。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实现稳定的人均消费最大化。国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表明我国处于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状态(邹卫星和房林,2008;袁乐平,2008;吴先满等,2006),我国的经济增长偏离了黄金律水平,所以现阶段需要保持合理的投资水平,努力刺激消费,使经济增长回归到黄金律水平。
消费和投资可以相互促进,但是消费最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投资所带来的产品增加和GDP增长可能转化为消费,但也可能没有转化为消费,没有消费支撑的投资会成为无效投资,无效投资往往造成产能过剩、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债务风险增加等,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所以从长期来看,投资必须依赖于消费,我国经济多年来一直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所以在启动内需的时候必须以消费为落脚点,在制度安排上要多向消费倾斜。
基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很弱,所以我们可推测对消费扩大起主要作用的是财政政策,这和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以及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有较大关系。扩大消费需求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类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控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比较直接,偏重于调整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则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间接调控。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也属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财政政策更加直接有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低利率以及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来影响经济,但是如果实体经济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没有提高,货币政策不能刺激消费增长。财政政策行政性指导色彩很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性更强的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政策的作用,而应该是两者相互协调。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也比较弱,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上的责任会多一些。
五、结论及建议
基于1996—2012年的月度数据,本文通过建立VECM模型从实证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并不对称,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消费,而且差距比较大。货币供应量对投资几乎没有影响,利率稍强,信贷的作用相当显著,并保持长期影响,反映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刺激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投资作用明显,但没有有效拉动消费,消费的扩大主要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这也反映了货币政策没有通过财富效应渠道有效作用于居民消费。通过进一步分析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应主要通过刺激消费来扩大内需;而且现阶段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需求上的效果比货币政策更有效更直接,所以目前对消费的刺激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但货币政策也需积极配合。 基于上述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以提高财富效应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提高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这样可以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第二,基于当前消费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财政政策应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第三,当前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信贷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了转变经济结构,信贷支持方向和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提升。
第四,利率在刺激投资和消费中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因此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升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oivu T.2012.Monetary policy,asset prices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J].Economic Systems,36.
[2]Zhang.Y,Wan G.H.2012.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13.
[3]Mojon.B,Smets.F,2002.Vermeulen.P.Investment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uro area[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2,26.
[4]马春雨.中国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2,(36).
[5]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1).
[6]杨子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应用分析[J].经济研究,2008,(5).
[7]许涤龙,李庭辉.基于匹配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质量评估研究[J].经济纵横,2010,(6).
[8]陈小五.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变化[J].西南金融,2012,(7).
[9]严太华,黄华良.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8).
[10]梁云芳,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J]. 财经问题研究,2011,(3).
[11]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4).
[12]袁乐平.消费与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的整合[J].消费经济,2008,24(4).
[13]邹卫星,房林.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投资消费失衡?[J].管理世界,2008,(12).
[14]吴先满等.中外投资、消费关系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
(特约编辑 齐稚平;校对 YT,GX)
关键词:货币政策;投资;消费;VECM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0-0011-05
一、引言
如何扩大内需是近几年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焦点话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受损,扩大内需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尤为重要,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在世界经济低迷趋势难以迅速扭转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最有效的手段。投资和消费是扩大总产出的两大途径,探讨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可以衡量货币政策在刺激内需上的有效性,为政策提供指导。
对于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研究,文献大多是基于传导渠道来进行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熊鹏,2005)。杨子晖(2008)用DAG技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以信贷传导渠道为主,但是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对私人投资的作用不明显,而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具有相对有效性。马春雨(2012)以货币供应量M1和M2为货币政策代表变量建立居民消费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对刺激消费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张和万(Zhang和Wan,2002)通过利率渠道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发现通胀率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比名义利率更大。科伊武(Koivu,2012)用SVAR模型通过财富效应渠道研究了1998—2008年间中国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的放松能够提高资产价格、提高消费水平。严太华和黄华良(2005)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非对称影响的形成机理。梁云芳、刘金叶(2011)基于受约束的VECM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的非对称性影响,长期货币政策正负冲击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负向冲击大于正向冲击;短期不存在非对称性。王文静(2012)发现长期内货币冲击对消费和投资影响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对投资影响的非对称性显著。
现有文献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没有系统全面的分析,各研究成果间也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将运用VECM模型讨论货币政策从不同的传导渠道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还将进一步在分析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当前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
二、基于VECM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本文选取的变量如下:
1. 货币政策代表变量。我国自1996年明确宣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1可以较好地反映经济的周期运行,所以选择M1作为货币渠道代表变量。由于我国仍然是间接金融占主导,所以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月末数作为信贷渠道的代表变量。由于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本文选取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月度数据作为利率代表变量。
2. 内需代表变量。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代表投资和消费。居民消费支出缺乏月度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近似代表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缺乏1月份数据,为排除奇异值,本文参照许涤龙和李庭辉(2010)的方法将2月40%的数据分摊到1月。
3. 货币政策目标代理变量。本文选择用工业增加值增速作为产出代表变量,用CPI同比指数反映物价水平。
表1:变量表示
[变量表示\&含义\&M1\&狭义货币供应量\&CR\&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R\&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I\&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CS\&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年同月=100)\&Y\&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
本文的样本期间为1996年1月—2012年12月,共204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对原始数据做如下处理:(1)将M1、CR、I、CS换算成同比增长率;(2)运用X12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本文的实证检验采用Eviews6.0为计量分析软件。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ADF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所有变量皆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设,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三)基于VECM的实证分析
1. 模型简介。VECM可以写作:
LR检验显示χ2统计量为1.67,P值为0.196,表明施加约束是合理的。将b11、b21、b31设定为1,是对消费进行正规化约束;第一个方程是所有变量对消费的混合影响,第二个方程是产出和通胀对消费产生的影响,第三个方程是货币供应量、信贷余额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同理,对投资也进行正规化,但是其余变量施加约束条件的LR检验拒绝了约束的存在性,所以对于其余变量不施加约束条件。
2. 建立VECM。权衡不同滞后期长度准则对滞后阶数的选择,消费的VECM模型选择的滞后阶数为2,投资的VECM滞后阶数为1。表4和表5分别是满足假设条件的消费和投资的协整方程,CointEq1等是(2)式中的误差修正项ECM。 反映投资和消费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模型为(3)式和(4)式,括号内是t统计量。投资和消费的短期波动由两个部分的因素组成:第一个方面是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投资和消费自身及其他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在两个方程中,调整系数都是显著的。消费自身的短期波动和货币供应量M1对当期消费波动的影响显著,CR、R和Y的短期波动对投资的影响相对显著。
三、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着重分析货币政策代表变量M1、CR和R对消费和投资的冲击。图1和图2分别是消费和投资的脉冲响应图。
从图1可知,M1和CR对消费的影响较大,R对消费的影响较小,影响保持长期不消失。利率R的影响明显为负,头几个月稍有波动以后基本稳定在
-0.2%的水平;M1一开始的影响高于CR,二者还表现出一定同步性,但是CR的影响从最开始的负影响不断上升,在15个月左右的时候,CR的影响超过M1,并保持这一关系。M1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大概稳定在0.2%,CR是0.4%。
从图2可以得到货币政策变量对投资的影响,与消费不同的是,CR对投资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占据着绝对优势,从大约7%的高位下降,随后稳定在略低于4%的水平。而M1只有很微弱的作用。利率R的影响同样是负的,比M1的影响强度稍微大一些,但是与CR的影响相比也是很微弱的。投资的增长主要是靠信贷来驱动的。
从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并不相同,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对内需作用的非对称性。首先,从整体影响强度上来说,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明显大于消费,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最高位置大概在0.6%,但是对投资的最大影响大约在7%,说明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作用力度远远高于消费。其次,从货币政策不同渠道来看,利率渠道的差别不明显,投资明显是通过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消费则同时受到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的影响。综上,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传导的,并且信贷主要是投向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
货币政策拉动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与科伊武(2012)的分析结果类似,2012年前三季度消费对内需的巨大贡献可归因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但是货币政策不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发挥作用,而是通过银行信贷,并且主要是政府带动的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总之,货币政策主要是依靠信贷渠道刺激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为什么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会存在这种不对称呢?单独研究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会发现有积极作用,但是从相对量来看,相较于投资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国现阶段还处于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由于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中占有绝对比重,当货币当局实施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影响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使借款人减少或增加投资支出,这种影响是相当直接的。所以,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力度较大。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资产价格使居民的财富发生变化,影响具有间接性,居民持有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价格作用主要是房地产价格的作用,但作用有限,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不发达,财富效应渠道的作用十分微弱,所以货币政策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上的作用很弱。
四、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及政策效果
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其实存在一定合理关系。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来看,由于资本边际报酬率递减,经济体中通过过度积累资本、压低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偏离资本黄金律水平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储蓄率和投资水平较高,资本存量大于黄金律水平,人均消费低;二是储蓄率和投资率较低,资本存量小于黄金律水平,人均消费在短期内会较高。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实现稳定的人均消费最大化。国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表明我国处于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状态(邹卫星和房林,2008;袁乐平,2008;吴先满等,2006),我国的经济增长偏离了黄金律水平,所以现阶段需要保持合理的投资水平,努力刺激消费,使经济增长回归到黄金律水平。
消费和投资可以相互促进,但是消费最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投资所带来的产品增加和GDP增长可能转化为消费,但也可能没有转化为消费,没有消费支撑的投资会成为无效投资,无效投资往往造成产能过剩、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债务风险增加等,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所以从长期来看,投资必须依赖于消费,我国经济多年来一直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所以在启动内需的时候必须以消费为落脚点,在制度安排上要多向消费倾斜。
基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很弱,所以我们可推测对消费扩大起主要作用的是财政政策,这和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以及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有较大关系。扩大消费需求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类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控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比较直接,偏重于调整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则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间接调控。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也属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财政政策更加直接有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低利率以及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来影响经济,但是如果实体经济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没有提高,货币政策不能刺激消费增长。财政政策行政性指导色彩很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性更强的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政策的作用,而应该是两者相互协调。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也比较弱,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上的责任会多一些。
五、结论及建议
基于1996—2012年的月度数据,本文通过建立VECM模型从实证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并不对称,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消费,而且差距比较大。货币供应量对投资几乎没有影响,利率稍强,信贷的作用相当显著,并保持长期影响,反映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刺激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投资作用明显,但没有有效拉动消费,消费的扩大主要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这也反映了货币政策没有通过财富效应渠道有效作用于居民消费。通过进一步分析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应主要通过刺激消费来扩大内需;而且现阶段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需求上的效果比货币政策更有效更直接,所以目前对消费的刺激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但货币政策也需积极配合。 基于上述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以提高财富效应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提高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这样可以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第二,基于当前消费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财政政策应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第三,当前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信贷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了转变经济结构,信贷支持方向和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提升。
第四,利率在刺激投资和消费中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因此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升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oivu T.2012.Monetary policy,asset prices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J].Economic Systems,36.
[2]Zhang.Y,Wan G.H.2012.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13.
[3]Mojon.B,Smets.F,2002.Vermeulen.P.Investment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uro area[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2,26.
[4]马春雨.中国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2,(36).
[5]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1).
[6]杨子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应用分析[J].经济研究,2008,(5).
[7]许涤龙,李庭辉.基于匹配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质量评估研究[J].经济纵横,2010,(6).
[8]陈小五.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变化[J].西南金融,2012,(7).
[9]严太华,黄华良.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8).
[10]梁云芳,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J]. 财经问题研究,2011,(3).
[11]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4).
[12]袁乐平.消费与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的整合[J].消费经济,2008,24(4).
[13]邹卫星,房林.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投资消费失衡?[J].管理世界,2008,(12).
[14]吴先满等.中外投资、消费关系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
(特约编辑 齐稚平;校对 YT,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