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大学生运动量普遍偏低,面对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埋头汲取知识的同时,精神需求已经远远不能被满足,身体素质也已大不如从前。为此,我们做了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和消费情况以及大学生余暇健身类型,并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做出简要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健身;课余时间安排;消费情况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06130)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肩负着时代与国家给予的重任,所以我们自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且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但是,面对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埋头汲取知识的同时,精神需求已经远远不能被满足,身体素质也已大不如从前。这就需要身心得到充分释放,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发展自身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完善自我、实现人生理想等。
由此引出余暇健身的概念:剩下闲暇的时间强健身体,即业余闲暇时间内以提高身体素质、满足精神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发展自身个性为主要目的的自发性活动。
1.2.研究方向及创新点
余暇健身不同于以往关于余暇体育的研究,本课题研究范围更小、更具针对性。例如,李宇明在“吉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从校园体育文化的视角探究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着重强调余暇体育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巨大空间环境与活动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来实现活动主体的价值。然而众所周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并非易事,它是一项从计划到实验再到实施再到逐渐完善的庞大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全面配合,而大学生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与国家希望的寄托者不能总是被動接受与等待,这就需要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带动社会的积极运转。
本课题——大学生余暇健身教育探究与设计则是作为余暇体育的一个方面,简单应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重点探索余暇健身行为主体的重要性,通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观察学习来实现行为主体的效益最大化,使大学生在更新知识储备的同时充分体验健身乐趣、享受当下生活、倡导新风正气、引领时代风尚,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源源不断的力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方便研究的进一步进行,同时由于地域、气候等方面的限制,本课题主要以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七所天津高校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期间,本小组通过去天津图书馆、天津图书大厦查询、借阅和购买相关书籍,以及在中国知网下载大量文献期刊资料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北京体育学院学报》、《运动人体科学》等。
2.2.2.问卷调查法
本小组对上述高校各年级大学生在网络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45份,经整理后回收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2.2.3.个人访谈法
在发放调查问卷前,本小组首先走访天津部分高校附近十余家健身房,了解大学生余暇健身状况及所占人群比重;咨询本校三位体育教师,了解目前本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2.4.数据分析法
针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及访谈得到的资料,本小组运用EXCEL和SPSS19.0软件进行多次统计、分析和检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余暇健身的状况与特点
3.1.1.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及日常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7.09%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刷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64.4%的大学生选择看电视剧或电影,55.11%大学生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去健身房或操场锻炼的大学生仅占35.91%,参加社团或学生会活动的人占32.51%,其它还包括旅游、社交、创业等方面的大学生占23.84%。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占大学生消费金额比重最大的是饮食,为55.83%,其次是娱乐占16.56%,化妆品占8.28%,书籍占6.44%,健身占4.29%,仅为娱乐的四分之一、饮食的十四分之一。
分析表明:在余暇时间安排方面,随着中国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手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如“低头族”、“微博控”等手机不离手的人群数量急剧增加,这无疑对大学生身体姿态、表达能力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经济消费方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当其得到满足,便开始着眼于精神需求——娱乐、书籍,其次是外在形象——女生表现在妆容和身体线条,男生表现在肌肉发达的程度。这就更要求大学生利用余暇时间主动健身,矫正身体形态、放松身心,提升整体形象、充分接触大自然,合理安排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3.1.2.大学生余暇健身的活动类型
大学生进行余暇健身活动的主要类型依次有长跑(48.61%),羽毛球、排球、乒乓球(41.1%)、跳绳(32.18%),足球、篮球、网球(25.15%),瑜伽、形体、普拉提(19.02%),游泳(15.03%),登山(14.02%),俯卧撑、引体向上(13.5%),健美操、哑铃操(10.12%),旱冰(8.59%),哑铃、杠铃(6.75%),臂力器、健腹轮(4.6%)、漫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3.99%),高强度间歇训练(2.76%)。
分析表明:大学生余暇健身的活动类型大多倾向于无健身器械的长跑、跳绳以及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轻体力球类运动,而类似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无氧运动则不太受欢迎。以上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大学生余暇健身多以愉悦身心、轻微缓解压力为目的,但不愿意真正付诸努力和汗水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充分展示了加强大学生余暇健身教育的必要性。
4.结论
综上对大学生余暇健身状况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大学生余暇健身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家庭经济状况,而是大学生本身对运动的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因此,本小组对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参与余暇健身以完善自身;以宿舍或班级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集体长跑或趣味健身,并开展余暇健身座谈会——在掌握健身知识较丰富的同学对其余同学进行指导与鼓励;制定日常生活与余暇健身计划,或三五人结组互相督促并通过完成效果对自己采取一定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毅明.中美大学校园体育的异同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报,2014.4.
环,耿志明,李军.自我效能感在高校女生体育健身行为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228.
关键词:大学生;健身;课余时间安排;消费情况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06130)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肩负着时代与国家给予的重任,所以我们自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且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但是,面对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埋头汲取知识的同时,精神需求已经远远不能被满足,身体素质也已大不如从前。这就需要身心得到充分释放,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发展自身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完善自我、实现人生理想等。
由此引出余暇健身的概念:剩下闲暇的时间强健身体,即业余闲暇时间内以提高身体素质、满足精神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发展自身个性为主要目的的自发性活动。
1.2.研究方向及创新点
余暇健身不同于以往关于余暇体育的研究,本课题研究范围更小、更具针对性。例如,李宇明在“吉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从校园体育文化的视角探究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着重强调余暇体育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巨大空间环境与活动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来实现活动主体的价值。然而众所周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并非易事,它是一项从计划到实验再到实施再到逐渐完善的庞大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全面配合,而大学生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与国家希望的寄托者不能总是被動接受与等待,这就需要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带动社会的积极运转。
本课题——大学生余暇健身教育探究与设计则是作为余暇体育的一个方面,简单应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重点探索余暇健身行为主体的重要性,通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观察学习来实现行为主体的效益最大化,使大学生在更新知识储备的同时充分体验健身乐趣、享受当下生活、倡导新风正气、引领时代风尚,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源源不断的力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方便研究的进一步进行,同时由于地域、气候等方面的限制,本课题主要以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七所天津高校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期间,本小组通过去天津图书馆、天津图书大厦查询、借阅和购买相关书籍,以及在中国知网下载大量文献期刊资料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北京体育学院学报》、《运动人体科学》等。
2.2.2.问卷调查法
本小组对上述高校各年级大学生在网络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45份,经整理后回收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2.2.3.个人访谈法
在发放调查问卷前,本小组首先走访天津部分高校附近十余家健身房,了解大学生余暇健身状况及所占人群比重;咨询本校三位体育教师,了解目前本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2.4.数据分析法
针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及访谈得到的资料,本小组运用EXCEL和SPSS19.0软件进行多次统计、分析和检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余暇健身的状况与特点
3.1.1.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及日常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7.09%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刷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64.4%的大学生选择看电视剧或电影,55.11%大学生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去健身房或操场锻炼的大学生仅占35.91%,参加社团或学生会活动的人占32.51%,其它还包括旅游、社交、创业等方面的大学生占23.84%。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占大学生消费金额比重最大的是饮食,为55.83%,其次是娱乐占16.56%,化妆品占8.28%,书籍占6.44%,健身占4.29%,仅为娱乐的四分之一、饮食的十四分之一。
分析表明:在余暇时间安排方面,随着中国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手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如“低头族”、“微博控”等手机不离手的人群数量急剧增加,这无疑对大学生身体姿态、表达能力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经济消费方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当其得到满足,便开始着眼于精神需求——娱乐、书籍,其次是外在形象——女生表现在妆容和身体线条,男生表现在肌肉发达的程度。这就更要求大学生利用余暇时间主动健身,矫正身体形态、放松身心,提升整体形象、充分接触大自然,合理安排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3.1.2.大学生余暇健身的活动类型
大学生进行余暇健身活动的主要类型依次有长跑(48.61%),羽毛球、排球、乒乓球(41.1%)、跳绳(32.18%),足球、篮球、网球(25.15%),瑜伽、形体、普拉提(19.02%),游泳(15.03%),登山(14.02%),俯卧撑、引体向上(13.5%),健美操、哑铃操(10.12%),旱冰(8.59%),哑铃、杠铃(6.75%),臂力器、健腹轮(4.6%)、漫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3.99%),高强度间歇训练(2.76%)。
分析表明:大学生余暇健身的活动类型大多倾向于无健身器械的长跑、跳绳以及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轻体力球类运动,而类似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无氧运动则不太受欢迎。以上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大学生余暇健身多以愉悦身心、轻微缓解压力为目的,但不愿意真正付诸努力和汗水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充分展示了加强大学生余暇健身教育的必要性。
4.结论
综上对大学生余暇健身状况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大学生余暇健身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家庭经济状况,而是大学生本身对运动的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因此,本小组对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参与余暇健身以完善自身;以宿舍或班级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集体长跑或趣味健身,并开展余暇健身座谈会——在掌握健身知识较丰富的同学对其余同学进行指导与鼓励;制定日常生活与余暇健身计划,或三五人结组互相督促并通过完成效果对自己采取一定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毅明.中美大学校园体育的异同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报,2014.4.
环,耿志明,李军.自我效能感在高校女生体育健身行为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