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
1.教材章节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电工技术基础》;第四章《磁与电磁》第七节;《楞次定律》。
2.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的得出及内容。难点: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3.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科学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及方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协作。
5.教法教具
本节课所用的实验器材: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导线(各4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
6.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2分钟):
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导线”设计一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方向。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要求学生设计“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并巡回指导,评优纠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实验探究(分五个步骤来完成)(30分钟)
(一)发现问题(1分钟)
学生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只有当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方向不同。”教师启发、引导。
(二)猜想假设(4分钟)
学生猜想假设,组间交流,各抒己见统一探究目标:“原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师肯定、表扬、引导,点拨。统一探究目标:即研究 “原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三)实验设计(10分钟)
1. 教师的活动:(1)巡查鼓励,收集问题;(2)参与方案设计,适时加以启发,引导,指导,分析,点拨:①如何確立实验项目;②如何寻找引导感应电流方向变化的各物理量;③如何对方案进行科学设计;(3)对各方案作出总结点评,指出优缺点,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案,并对各方案中的优部分进行整合,课件展示整合后探究方案。
2.学生的活动:各组学生独立设计探究方案,经组内讨论交流完善后,上台投影展示汇报,然后大家针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优缺点评估,并对方案的缺点进行改进,提出更优化的方案。
(四)实验探索(5分钟)
1.学生的活动:学生再次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经组内组间讨论交流后,把相关信息与结论填入上表,为实验结论的得出提供依据。
2.教师:引导,指导,对实验记录表格中原磁场的变化及感应磁场的变化进行重点引导指导。
(五)实验结论(10分钟)
1.教学内容:楞次定律的内容及“阻碍”二字的理解。
2.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课件展示,动画演示。
3.教师的活动:参与实验结论的分析讨论,并对科学分析及结论得出的方法步骤进行重点指导。课件展示定律,和学生共同分析理解楞次定律,利用实验动画重点分析理解“阻碍”二字,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的活动:学生经过分析论证后,得出实验结论,并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理楞次定律及定律中的“阻碍”二字。
二、拓展提高(10分钟)
提高1:学生思考回答:如图,当线圈ABCD向右远离通电直导线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学生通过互动填表,得出感应电流方向,并分析归纳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并归纳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①明确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②判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③由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高2:①学生依据两种理论分析并填表3;②学生填写表3并对比分析;③在实验动画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在学生理论分析和表格对比填写分析后,通过实验动画验证分析学生结论正确与否,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小结(2分钟)
1.知识小结:重点内容:楞次定律;难点理解:“阻碍”的真正含义。
2.实验小结: 交流实验心得。包括成功与不足。
四、作业布置(1分钟)
1.实验报告 要求: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不足的原因;实验改进的办法。
2.实验验证 要求:利用以下器材设计验证楞次定律的实验。实验器材: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螺线管、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教学收获】
1.在教学中,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另外,我将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直观形象。
2.由于中职学生的个性所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只注重了实验的兴趣,却不能认真思考,科学分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鼓励,多引导,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3.对本节课中我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还能采取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1.教材章节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电工技术基础》;第四章《磁与电磁》第七节;《楞次定律》。
2.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的得出及内容。难点: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3.教学对象
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科学处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及方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协作。
5.教法教具
本节课所用的实验器材: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导线(各4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
6.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2分钟):
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导线”设计一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方向。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要求学生设计“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并巡回指导,评优纠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实验探究(分五个步骤来完成)(30分钟)
(一)发现问题(1分钟)
学生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只有当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方向不同。”教师启发、引导。
(二)猜想假设(4分钟)
学生猜想假设,组间交流,各抒己见统一探究目标:“原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师肯定、表扬、引导,点拨。统一探究目标:即研究 “原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三)实验设计(10分钟)
1. 教师的活动:(1)巡查鼓励,收集问题;(2)参与方案设计,适时加以启发,引导,指导,分析,点拨:①如何確立实验项目;②如何寻找引导感应电流方向变化的各物理量;③如何对方案进行科学设计;(3)对各方案作出总结点评,指出优缺点,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案,并对各方案中的优部分进行整合,课件展示整合后探究方案。
2.学生的活动:各组学生独立设计探究方案,经组内讨论交流完善后,上台投影展示汇报,然后大家针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优缺点评估,并对方案的缺点进行改进,提出更优化的方案。
(四)实验探索(5分钟)
1.学生的活动:学生再次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经组内组间讨论交流后,把相关信息与结论填入上表,为实验结论的得出提供依据。
2.教师:引导,指导,对实验记录表格中原磁场的变化及感应磁场的变化进行重点引导指导。
(五)实验结论(10分钟)
1.教学内容:楞次定律的内容及“阻碍”二字的理解。
2.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课件展示,动画演示。
3.教师的活动:参与实验结论的分析讨论,并对科学分析及结论得出的方法步骤进行重点指导。课件展示定律,和学生共同分析理解楞次定律,利用实验动画重点分析理解“阻碍”二字,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的活动:学生经过分析论证后,得出实验结论,并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理楞次定律及定律中的“阻碍”二字。
二、拓展提高(10分钟)
提高1:学生思考回答:如图,当线圈ABCD向右远离通电直导线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学生通过互动填表,得出感应电流方向,并分析归纳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并归纳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①明确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②判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③由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高2:①学生依据两种理论分析并填表3;②学生填写表3并对比分析;③在实验动画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在学生理论分析和表格对比填写分析后,通过实验动画验证分析学生结论正确与否,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小结(2分钟)
1.知识小结:重点内容:楞次定律;难点理解:“阻碍”的真正含义。
2.实验小结: 交流实验心得。包括成功与不足。
四、作业布置(1分钟)
1.实验报告 要求: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不足的原因;实验改进的办法。
2.实验验证 要求:利用以下器材设计验证楞次定律的实验。实验器材: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螺线管、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教学收获】
1.在教学中,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另外,我将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直观形象。
2.由于中职学生的个性所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只注重了实验的兴趣,却不能认真思考,科学分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鼓励,多引导,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3.对本节课中我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还能采取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