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这个时代,跨国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显突出,这带来的是对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现在大多数大学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却忽视了实践,由于外贸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创新具有一定必要性。本文就应用型本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思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 创新教学 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对于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客观要求广大高校培养具有特殊竞争力、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就业工作会议上称,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本科生强。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和课程体系,要更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
三、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缺失。国际贸易类课程体系纵贯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大多数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深造后直接从教,缺乏实践经验。在高校评价机制以科研为主的背景下,使得专业教师不得不集中精力搞理论研究,对于如何上好课却置若罔闻,导致教师本身的实践指导经验缺失。
3.课程设置缺乏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只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全面,实践课程呈现条块分割,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不紧密。一些专业任课老师会在部分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得到锻炼,但缺乏各个技能的贯通使用,收效甚微。同时,实践教学评价系统的缺失,也导致很多实践课程只是存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由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达不到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其就业的可能性降低。
4.缺乏对学生外语和计算机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外语能力要求比较高,大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者BEC中级,并能直接用外语与外商进行交易磋商。但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偏向填鸭式灌输教育、应试教育,虽然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日常沟通的技能“说”没有纳入到本科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毕业后仍然只会“哑巴式英语”。此外,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在国际贸易中的广发应用,买卖双方采取标准化、格式化的合同、提单、信用证等单据,通过网络实现瞬间传递,交易磋商的整个过程也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开展,但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与计算机的教学同步进行,学生缺乏在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思路
1.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通识教育。学生学习热情与教学内容创新息息相关,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用型本科大学应当在合理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多开设人际交往、创业创新教育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与此同时,尽量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增加社会实践课程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理工科课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专业任课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互动式、探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双学位教学,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外语专业、计算机专业合作,通过跨学科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大学所有实践教学环节所构成的与理论教学相独立而又紧密相联的课程体系。首先,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仿真模拟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在各个年级及阶段进一步细化,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将有多年的创业和经营经营的企业家请到学校,有专业教师牵头规划,开设专业选修课,让同学们学到一些相关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行业规则,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
4.加大計算机和英语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增加以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课程,和其他学校合作建立一个外贸等相关方面的实践,如与某几所高校联合,不同的高校在贸易中的角色不同,进行计算机操作,完成整个贸易项目由相关的老师等人进行评价。构建课程群,重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在21世纪国际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此外,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口语交流障碍,聘请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重视大学生专业“听、说、读、写”能力,并逐步推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五、结语
应用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金刚.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15(5):49~52.
[2]张彩霞,肖望喜.地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J].国际观察旬刊,2014,20(6): 9~22.
[3]陈子辉.高校实习基地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8(6):18~38.
[4]李国安,张开福,王信平.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9):8~26.
[5]韩园林,杨志强.美国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对我国课程整合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2,18(4):46~58.
[6]孙本芝,刘碧云,张家峰.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路径创新[J].对外贸易,2010,22(10):33~43.
[7]谢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6(17):8~15.
[8]孙艳萍,徐丽.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商业经济,2010,5(12):5~19.
[9]黄河东,韩耀,阳素文.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2(8):1~8.
[10]张莉,曲振涛,鲁啸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6):3~20.
作者简介:温毅娴(1986—)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钱江平(1994—)女,安徽铜陵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 创新教学 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对于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客观要求广大高校培养具有特殊竞争力、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就业工作会议上称,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本科生强。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和课程体系,要更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
三、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缺失。国际贸易类课程体系纵贯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大多数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深造后直接从教,缺乏实践经验。在高校评价机制以科研为主的背景下,使得专业教师不得不集中精力搞理论研究,对于如何上好课却置若罔闻,导致教师本身的实践指导经验缺失。
3.课程设置缺乏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只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全面,实践课程呈现条块分割,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不紧密。一些专业任课老师会在部分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得到锻炼,但缺乏各个技能的贯通使用,收效甚微。同时,实践教学评价系统的缺失,也导致很多实践课程只是存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由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达不到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其就业的可能性降低。
4.缺乏对学生外语和计算机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外语能力要求比较高,大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者BEC中级,并能直接用外语与外商进行交易磋商。但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偏向填鸭式灌输教育、应试教育,虽然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日常沟通的技能“说”没有纳入到本科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毕业后仍然只会“哑巴式英语”。此外,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在国际贸易中的广发应用,买卖双方采取标准化、格式化的合同、提单、信用证等单据,通过网络实现瞬间传递,交易磋商的整个过程也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开展,但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与计算机的教学同步进行,学生缺乏在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思路
1.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通识教育。学生学习热情与教学内容创新息息相关,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用型本科大学应当在合理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多开设人际交往、创业创新教育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与此同时,尽量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增加社会实践课程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理工科课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专业任课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互动式、探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双学位教学,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外语专业、计算机专业合作,通过跨学科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大学所有实践教学环节所构成的与理论教学相独立而又紧密相联的课程体系。首先,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仿真模拟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在各个年级及阶段进一步细化,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将有多年的创业和经营经营的企业家请到学校,有专业教师牵头规划,开设专业选修课,让同学们学到一些相关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行业规则,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
4.加大計算机和英语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增加以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课程,和其他学校合作建立一个外贸等相关方面的实践,如与某几所高校联合,不同的高校在贸易中的角色不同,进行计算机操作,完成整个贸易项目由相关的老师等人进行评价。构建课程群,重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在21世纪国际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此外,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口语交流障碍,聘请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重视大学生专业“听、说、读、写”能力,并逐步推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五、结语
应用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金刚.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15(5):49~52.
[2]张彩霞,肖望喜.地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J].国际观察旬刊,2014,20(6): 9~22.
[3]陈子辉.高校实习基地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8(6):18~38.
[4]李国安,张开福,王信平.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9):8~26.
[5]韩园林,杨志强.美国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对我国课程整合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2,18(4):46~58.
[6]孙本芝,刘碧云,张家峰.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路径创新[J].对外贸易,2010,22(10):33~43.
[7]谢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6(17):8~15.
[8]孙艳萍,徐丽.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商业经济,2010,5(12):5~19.
[9]黄河东,韩耀,阳素文.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2(8):1~8.
[10]张莉,曲振涛,鲁啸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6):3~20.
作者简介:温毅娴(1986—)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钱江平(1994—)女,安徽铜陵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