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出独特的课程愿景,结合学校的地域文化、区域发展、特色传承、学科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花木课程的愿景。用优化的课程结构支撑起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模型,课程内容,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以有效的课程领导保障具体的课程行动: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合理统整,学科课程中渗透花木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特色活动,丰厚花木育人功能。“花木课程”评价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花木课程”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生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课程形态。
【关键词】课程愿景;体系;行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45-02
课程是一份经历,一种体验,是一份与师生相生相伴的生命印记。校本课程更是学校选择性、适应性、发展性学习经历的体现。这些经历既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丰富、更有趣,也让学生面对未来更自信、更从容。这是我们历经多年课程建设后,得出的最直接的感悟,然而,学校课程建设该往哪里走?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出独特的课程愿景
江苏省金坛区尧塘中心小学处处绿树葱茏,叶翠花香,学生置身于花草树木中学习、生活,耳濡目染、陶冶熏陶从不间断。学校建构基于“花木文化”的特色课程,就是希望打破课程之间的固有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学生在认识花木、品鉴花木、研究花木的过程中,既能主动探究,又能在欣赏花木色美、形雅、香幽的同时学习其精神之美,做到“尚美”“求真”,最终成为一个“像花儿般美好的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让每一棵树都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使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绿色森林”。
通过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给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二、用优化的课程结构支撑起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结构模型
学科教学中渗透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特色活动育人,环境与文化建设,最终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花儿般美好的人”。
(二)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学科教学中渗透花木文化,并在教研活动中开展,特色活动育人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环境与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的打造过程中体现。
(三)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强调体验与参与,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可读的学本,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开发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校本教材。
三、以有效的课程领导保障具体的课程行动
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围绕“让每一朵花都美丽绽放”这一基本价值理念,不断构建花木课程体系。我们让教师成为课程现场的观察者,让教师成为课程行动研究的参与者,让教师成为课程改进的研究者和實践者。学校从分析地域文化入手,通过理念的厘定、目标的设计、课程框架的搭建整体设计规划“花木”课程。
(一)环境与文化:打造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
我们关注实施课程所需空间的开放,借助多样而弹性的设计,促进普通班级教室、走廊空间、专业教室的开放,进而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班级以不同种类的花进行命名,采用图片、剪纸、文字等不同形式进行装扮,以花命名班级,以花装饰教室,使花木文化成了班级文化的主流。打造“万紫千红”的校园文化,通过独具匠心的环境布置做到文化育人,在关注花草树木,亲近大自然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利用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和每一个橱窗展示学生作品,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花木文化气息。
(二)合理统整,学科课程中渗透花木文化
取材于花木的教学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权重。语文中不乏借景抒怀的美文;科学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花木的基本知识以及培育花木的技能;音乐、美术等学科,或歌颂,或描绘,或应用……我们把花木文化引入学科教学,语文课程学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夹竹桃》《青松》等,数学课程丈量学校苗圃面积,统计花木销售情况。美术课程有画花、编花等学习内容,音乐课程中让学生学唱《兰花草》《江南柳》,通过品花、画花、唱花、探究花,学生感受花木文化,求真尚美。
(三)有机融合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校本”的性质。所以,我校依托花木特点,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构建以“走进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让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课程化、序列化。
1.明确课程目标,使活动课程化。
依据“走进花木”校本课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丰厚活动内容,使活动序列化。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四年学习时间中,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不断发展。通过校本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开发出一系列有关花木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得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增长知识、习得技能、提升情趣、拓展视野。
(四)创设特色活动,丰厚花木育人功能
班花的养护不仅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还培养学生的耐心、责任心。班徽设计评比活动,给予学生用艺术表现班级精神的机会。我们向一年级新生赠花、赠种子,将争当“多彩少年”的理想植入每一位新生心中。每周的“文明之花”评比活动,把文明礼仪以花儿的方式辐射到整个校园。“六一”花展,感受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社团活动激发学生个性潜能,让每一朵花绽放生命的精彩,让花木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关键词】课程愿景;体系;行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45-02
课程是一份经历,一种体验,是一份与师生相生相伴的生命印记。校本课程更是学校选择性、适应性、发展性学习经历的体现。这些经历既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丰富、更有趣,也让学生面对未来更自信、更从容。这是我们历经多年课程建设后,得出的最直接的感悟,然而,学校课程建设该往哪里走?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出独特的课程愿景
江苏省金坛区尧塘中心小学处处绿树葱茏,叶翠花香,学生置身于花草树木中学习、生活,耳濡目染、陶冶熏陶从不间断。学校建构基于“花木文化”的特色课程,就是希望打破课程之间的固有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学生在认识花木、品鉴花木、研究花木的过程中,既能主动探究,又能在欣赏花木色美、形雅、香幽的同时学习其精神之美,做到“尚美”“求真”,最终成为一个“像花儿般美好的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让每一棵树都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使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绿色森林”。
通过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给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二、用优化的课程结构支撑起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结构模型
学科教学中渗透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特色活动育人,环境与文化建设,最终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花儿般美好的人”。
(二)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学科教学中渗透花木文化,并在教研活动中开展,特色活动育人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环境与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的打造过程中体现。
(三)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强调体验与参与,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可读的学本,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开发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校本教材。
三、以有效的课程领导保障具体的课程行动
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围绕“让每一朵花都美丽绽放”这一基本价值理念,不断构建花木课程体系。我们让教师成为课程现场的观察者,让教师成为课程行动研究的参与者,让教师成为课程改进的研究者和實践者。学校从分析地域文化入手,通过理念的厘定、目标的设计、课程框架的搭建整体设计规划“花木”课程。
(一)环境与文化:打造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
我们关注实施课程所需空间的开放,借助多样而弹性的设计,促进普通班级教室、走廊空间、专业教室的开放,进而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班级以不同种类的花进行命名,采用图片、剪纸、文字等不同形式进行装扮,以花命名班级,以花装饰教室,使花木文化成了班级文化的主流。打造“万紫千红”的校园文化,通过独具匠心的环境布置做到文化育人,在关注花草树木,亲近大自然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利用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和每一个橱窗展示学生作品,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花木文化气息。
(二)合理统整,学科课程中渗透花木文化
取材于花木的教学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权重。语文中不乏借景抒怀的美文;科学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花木的基本知识以及培育花木的技能;音乐、美术等学科,或歌颂,或描绘,或应用……我们把花木文化引入学科教学,语文课程学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夹竹桃》《青松》等,数学课程丈量学校苗圃面积,统计花木销售情况。美术课程有画花、编花等学习内容,音乐课程中让学生学唱《兰花草》《江南柳》,通过品花、画花、唱花、探究花,学生感受花木文化,求真尚美。
(三)有机融合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校本”的性质。所以,我校依托花木特点,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构建以“走进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让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课程化、序列化。
1.明确课程目标,使活动课程化。
依据“走进花木”校本课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丰厚活动内容,使活动序列化。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四年学习时间中,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不断发展。通过校本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开发出一系列有关花木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得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增长知识、习得技能、提升情趣、拓展视野。
(四)创设特色活动,丰厚花木育人功能
班花的养护不仅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还培养学生的耐心、责任心。班徽设计评比活动,给予学生用艺术表现班级精神的机会。我们向一年级新生赠花、赠种子,将争当“多彩少年”的理想植入每一位新生心中。每周的“文明之花”评比活动,把文明礼仪以花儿的方式辐射到整个校园。“六一”花展,感受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社团活动激发学生个性潜能,让每一朵花绽放生命的精彩,让花木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