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关注过程的课程评价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出独特的课程愿景,结合学校的地域文化、区域发展、特色传承、学科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花木课程的愿景。用优化的课程结构支撑起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模型,课程内容,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以有效的课程领导保障具体的课程行动: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合理统整,学科课程中渗透花木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特色活动,丰厚花木育人功能。“花木课程”评价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花木课程”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生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课程形态。
  【关键词】课程愿景;体系;行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45-02
  课程是一份经历,一种体验,是一份与师生相生相伴的生命印记。校本课程更是学校选择性、适应性、发展性学习经历的体现。这些经历既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丰富、更有趣,也让学生面对未来更自信、更从容。这是我们历经多年课程建设后,得出的最直接的感悟,然而,学校课程建设该往哪里走?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出独特的课程愿景
  江苏省金坛区尧塘中心小学处处绿树葱茏,叶翠花香,学生置身于花草树木中学习、生活,耳濡目染、陶冶熏陶从不间断。学校建构基于“花木文化”的特色课程,就是希望打破课程之间的固有界限,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学生在认识花木、品鉴花木、研究花木的过程中,既能主动探究,又能在欣赏花木色美、形雅、香幽的同时学习其精神之美,做到“尚美”“求真”,最终成为一个“像花儿般美好的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让每一棵树都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使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绿色森林”。
  通过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给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二、用优化的课程结构支撑起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结构模型
  学科教学中渗透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特色活动育人,环境与文化建设,最终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花儿般美好的人”。
  (二)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学科教学中渗透花木文化,并在教研活动中开展,特色活动育人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环境与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的打造过程中体现。
  (三)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强调体验与参与,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可读的学本,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开发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校本教材。
  三、以有效的课程领导保障具体的课程行动
  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围绕“让每一朵花都美丽绽放”这一基本价值理念,不断构建花木课程体系。我们让教师成为课程现场的观察者,让教师成为课程行动研究的参与者,让教师成为课程改进的研究者和實践者。学校从分析地域文化入手,通过理念的厘定、目标的设计、课程框架的搭建整体设计规划“花木”课程。
  (一)环境与文化:打造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
  我们关注实施课程所需空间的开放,借助多样而弹性的设计,促进普通班级教室、走廊空间、专业教室的开放,进而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班级以不同种类的花进行命名,采用图片、剪纸、文字等不同形式进行装扮,以花命名班级,以花装饰教室,使花木文化成了班级文化的主流。打造“万紫千红”的校园文化,通过独具匠心的环境布置做到文化育人,在关注花草树木,亲近大自然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利用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和每一个橱窗展示学生作品,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花木文化气息。
  (二)合理统整,学科课程中渗透花木文化
  取材于花木的教学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权重。语文中不乏借景抒怀的美文;科学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花木的基本知识以及培育花木的技能;音乐、美术等学科,或歌颂,或描绘,或应用……我们把花木文化引入学科教学,语文课程学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夹竹桃》《青松》等,数学课程丈量学校苗圃面积,统计花木销售情况。美术课程有画花、编花等学习内容,音乐课程中让学生学唱《兰花草》《江南柳》,通过品花、画花、唱花、探究花,学生感受花木文化,求真尚美。
  (三)有机融合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校本”的性质。所以,我校依托花木特点,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构建以“走进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让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课程化、序列化。
  1.明确课程目标,使活动课程化。
  依据“走进花木”校本课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丰厚活动内容,使活动序列化。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四年学习时间中,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不断发展。通过校本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开发出一系列有关花木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得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增长知识、习得技能、提升情趣、拓展视野。
  (四)创设特色活动,丰厚花木育人功能
  班花的养护不仅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还培养学生的耐心、责任心。班徽设计评比活动,给予学生用艺术表现班级精神的机会。我们向一年级新生赠花、赠种子,将争当“多彩少年”的理想植入每一位新生心中。每周的“文明之花”评比活动,把文明礼仪以花儿的方式辐射到整个校园。“六一”花展,感受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社团活动激发学生个性潜能,让每一朵花绽放生命的精彩,让花木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课堂;智慧生长;智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61-03  【作者简介】杨宏权,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0),高级教师,扬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摘 要】课堂教学公平是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形式之一。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通过施以差异性的教学,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公平,需要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差异、创造机会、确立标准,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公平;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
【摘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一道关于“分数”判断题的答题情况引发了广泛思考:形式上的不平均分,为什么会对分数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科学选取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为样本,采用书面测试和访谈的形式,探究学生对于“平均分”理解上的偏差,并分析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其中学材的影响是关键因素,进而提出防止和纠正这种偏差的策略措施,概念教学需要完善概念意象,才能促进学生掌握概念本质。  【关键词】概念教学;分数;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将静态的、单一的例题、习题、试题设计成有趣的、好玩的、有意义的项目,让数学变得简单、好玩、有意思,进而驱动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完成项目,是提升学生数学研发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例题;习题;试题;项目研究;研发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1-0012-02  【作者简介】刘佳,江苏省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摘要】“实践性”既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揭示的语文课程特性之一,也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但是,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讲课文”依然大行其道。面对“讲课文”效率低的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综合当前比较典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样式,尝试以言语实践作为小学语文学习基本途径的教学思想,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儿童语感,培养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言语实践;教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建立中小学优秀教师合作互动的新机制,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2005年12月,常州市教育局在全省首创“名教师工作室”模式,评选、组建了首批25个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25个工作室共开展活动682次,开设各类研究课、示范课1201节,有4名领衔人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104名工作室成员成为市"32级梯队”高一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室参与编写教材、撰写论著6
【摘要】在学校的教育场境中,制度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作为以传播知识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应该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学校要“把知识推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如何让学校知识管理走出无视化、简单化、孤立化、片面性实践误区,要从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提出获取知识,促进知识共享、推动知识利用、知识教师管理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等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学校管理;知识
【摘 要】学校的课堂就是教师教学艺术创造的舞台,苏派名师们在这个舞台上创造了大量堪称经典的教学艺术案例:如精神“饱满”的表演——示范的艺术、欣慰学生的独立发现——激励的艺术、渗透并激发学生的情感——融情的艺术、生活情境的拓展与转化——创境的艺术、会心一笑的善意——幽默的艺术、巧妙的角色对话——游戏的艺术、统筹优化的教学决策——设计的艺术、巧妙设置激思的疑点——开智的艺术等。苏派名师教学艺术给我们的
关注教师,除了业务成长、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外,更要关注教师的各项切身的利益诉求。我们提倡教师讲奉献,但决不能教师一言利即“棒喝”,教师也是人,而且还不算富人,对维持生活和交往所需与大众一样地渴求。只可惜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现行的分配体制还未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人们往往对分内之事义不容辞,而对分外之事,不闻不问,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纵使校长有三头六臂,也难免产生疏漏,这就需要将教师
【摘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较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技法,以读懂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还没有真正从“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从“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如何唤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促进学生的“生长”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守望的价值和为之坚定的方向。  【关键字】课程;课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