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作品中道具的运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物寄情,人们可以通过被符号化的舞蹈道具来进行舞蹈作品背景、人物特征、性格特点等状态的诉说,因为舞蹈道具具有象征性。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出现可通过自身所处环境与特定意境的变化,营造出丰富且多元的象征性意象。傣族女子群舞《水乡》便充分体现了基于道具属性的舞蹈语汇多意性,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舞蹈道具与生俱来的情感符号,本文立足作品《水乡》,试谈道具这一媒介在其中的具体运用。
  一、舞蹈作品《水乡》简介
  (一)作品的文化背景
  舞蹈作品《水乡》是苏自红编创的傣族女子群舞。傣族是一个依水而居的民族,自古以来就爱水、惜水、恋水、护水,其生活和文化都与水息息相关。在傣族人民的心中,水是珍贵的,是生命的源泉,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水,水也是傣族人民幸福、吉祥的象征。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在描述开天辟地时说:“是水形成了地,是水创造了世,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世间万物。”
  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澜沧江、瑞丽江流域的傣族,与水共生、蒙水所赐,不仅孕育出源远流长的稻作文明,还创造出灿烂绚丽的民族文化。在傣族中,与水有关的节日是浴佛节,也叫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左右,在这一天要用清水给佛洗尘,然后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泼水,也就是互相祝愿的意思,后来也会边泼水边唱歌,慢慢地,泼水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传统习俗。
  (二)作品内容
  舞蹈《水乡》描绘了一幅俏丽的傣家姑娘与傣家水乡相融相映的动人画卷。作品既塑造了如水般纯洁美丽的姑娘,也表现了似少女般灵动洁净的水。舞蹈演员时而是潺潺流动的溪水,时而是嬉戏河边的姑娘,让人陶醉在亦人亦景、人景相融的水乡美景之中。该作品运用了傣族舞蹈的动作语汇,结合舞蹈形象的需要,既表现了傣家少女婀娜动人的身姿,也有轻巧灵动的性格刻画,具有浓郁的傣族舞蹈风格。根据作品主题融入了生活动作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河边挑水、打水、沐浴、泼水嬉戏等,这些都是与水乡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画面构图方面,编导通过队形画面营造出幽静的水乡竹林、潺潺流水的小溪、行走中的小船等,把水乡的美人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品形式
  该作品为三段式结构,A-B-A属性。A段通过白描的手法构建出“幽静的水乡”的意境在空间转换中还原了“滴水成音”的傣族文化,此时穿梭于水乡竹林间的傣族姑娘似流水清音绵长不绝。B段所构建出来的是“跳动的水乡”,舞者动作灵活跳跃,情感内在含蓄,节奏快速变化,反映了热闹的水乡和傣家姑娘河边戏水的有趣画面。在递进式的结构方式,情绪随着音乐逐渐上扬并被推向了巅峰。尾声部分一切都归于平静,波光粼粼,一切如同没有发生过那般安详,“夕阳下的水乡”,似乎为人们铺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在这幅画中更加美丽的是倒影在波光中的姑娘倩影。
  二、道具在《水乡》中的使用
  (一)道具的多意性
  道具在《水乡》中的运用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因为纱巾这一道具的物理属性,它兼具缠、绕、撑、撘、抛等功能。在此物理属性的具象化呈现中,这便反映了道具的多意性。在具体的作品中,音乐缓缓切入,舞蹈演员将一半纱巾缠在身上,一只手拉开纱巾,此时的纱巾借助自身坠感便形成了竹林这一意象。另一半的舞蹈演员把纱巾搭在肩膀上,“撘”在傣族日常生活形态之中为“挑水”,通过画面呈现,纱巾便成为舞台构建中的“扁担”。
  随着舞者的调度变化,纱巾被挂在脖子上,一只手抓在上面,一只手抓在下面荡纱巾,此时纱巾被比作装水的水罐。然后,把纱巾提到头发的位置做撩水的动作,此时的纱巾被比作姑娘的长发,还原着溪边梳洗时的生活模样。竖排时的向上抛巾最大程度地彰显了傣族的“水文化”,技法上使用卡农,此时纱巾被比作灵动的溪水。在最后结束时,舞蹈演员边进行旋转边把纱巾裹在头上,此时纱巾又变成了裹头发的头巾。
  作品《水乡》中道具转变基于该道具自身的物理属性,而多意性的体现贯穿其中,使得整个作品灵动活泼、端庄典雅,极具舞台张力。
  (二)道具的叙事性
  康纳顿曾经说过,“衣服和道具不仅能传递解码的信息,它实际上也有助于通过影响身体的运动最终塑造性格”。在作品《水乡》中,编导构建的是傣族少女们单纯活泼、无忧无虑地在河边嬉戏打闹的日常生活场面。从这个维度来进行作品审视不难发现,道具在作品《水乡》的应用中充滿了叙事性话语,它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传播者,与每一位舞者的肢体语汇联系得最为紧密,甚至超过了被称为舞蹈灵魂的姊妹艺术——音乐。
  这个舞蹈的作品慢板部分,首先描写了傣族姑娘清晨起床,挑着扁担,穿过竹林去河边挑水场景,体现了傣族姑娘勤劳、悠悠的生活状态。她们在河边嬉戏打闹,奔跑,梳洗,在河边无忧无虑地玩耍着。这个舞蹈里也有着深刻的傣族文化色彩和民族风情,在整个舞蹈的风格中都传达出傣族姑娘的单纯善良、热爱生活、勤劳朴素、优雅大方的性格特点。
  总之,道具作为该作品叙事话语的一部分,其中充斥着其十分独特的叙事能力,相比较于其他舞美形式而言,道具在作品中的使用使其更加贴近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一定情况下还原了该民族的根性文化,与此同时也使得该作品更容易获得族群认同。
  三、结语
  在舞蹈的编创中,道具的使用十分重要,编导苏自红所编创的《水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道具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色长纱巾,与傣族少女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符合傣族的风格特点,傣族人民傍水而居,水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白色的纱巾也能展现出水的特征。在该舞蹈中,编导利用纱巾,通过各种变换方式体现出傣族少女的一天,清晨提着竹筐到河边打水,在河边嬉戏打闹,梳洗,划船,夕阳西下,河水倒映出姑娘们美丽的身影,如画一般。在这个舞蹈中,编导充分发挥了对道具的想象,它可以变成挑水的扁担,可以变成挑水的水桶,可以变成姑娘的头发、灵动的溪水、缠头的纱巾等,白纱巾在这个作品中的使用方法丰富多样,在每一个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每一个场景生动形象,推动了每一个情节的发展。
其他文献
美育作为人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艺术是审美活动的重要领域,其相关教育又是美育的核心组成。但是,所谓的考前专业性艺术教育目前趋于套路模式化,这种现状与美育的核心和目的形成矛盾和冲突。本文着力探讨专业性艺术教育现状,并浅析在此模式下的艺术教育对个人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影响。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内涵  美育作为人文教育,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广泛探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春秋时期,孔子
期刊
商 品  身外之物 有着光鲜的创作史  有着难以想象的渗透度  在人类长河中  那些熟视无睹的景观  常在暗处发力 无需唠叨  你必须受制于沉重的心理  一切归咎于自愿  劳动 以纯粹的力量卖出  换回一个生命周期  那些把控过程的巨头 在异化中  成为动因的主宰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生成  没有如果 没有假设 没有似是而非  人类在餐桌上成长  由此 泾渭分明 战争在灶台上展开  而伙夫 则成了
期刊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课程学习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和发展艺术兴趣、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育,不断加强小学音乐师资建设,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但是我国小学音
期刊
风·桦·声  周边的白桦林在沙沙作响  声浪此起又彼伏  是夜风在作怪  算不上温暖 算不上清凉  只是这叶与叶 风与叶  相互亲昵之声 让人陶醉  不知道有多少棵白桦树  不知道有多少片白桦叶  更不知道风会吹到哪一更  此时静伏于床上  侧耳闭目  寻爱的船只  不断从耳畔 荡漾到脑海  爱之船  摇着桨 周围是爱的海波  海波拍打着船舷  船只摇曳 令我微醺  天空是晴或阴 我已模糊  没有
期刊
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是面料、款式、色彩,而服装又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层肌肤”,所以,三大要素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与服装舒适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服装构成要素作为切入,阐述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提出了服装设计和服装功效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分别是面料、款式、色彩。在实际的服装设计制作中,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对服装成型与合体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呈现热潮化。钢琴的互联网教学算得上是一次跨越式的进程,它的转变使原本的钢琴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为钢琴教学带来改变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披上互联网的外衣后变化颇多。教学也不例外,教学与互联网相交后,相较于以往传统教学来说,已有别样的色彩。钢琴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实践学科,与其他理论性学科相比有其所独有的特性,因此钢琴教学与互联网相交
期刊
文艺作品是一种观念形态,它是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即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并且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进入群众的生活。艺术作品则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和杂技等渗透人们的生活,能够丰富群众生活,提升乐趣。  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活动的实施对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更加会享受生活,寻找
期刊
天津杨柳青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题材丰富,娃娃类题材是早期杨柳青年画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社会学方法,研究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魅力和非遗发展问题。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线条圆润流畅,色彩讲究鲜明典雅,画面精细,技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院画写实、纤巧、工整的特征。无论是寓意、造型、构图、色彩和线条等表现技巧,还是年画的内涵、功用以及大众审美,杨柳青年画中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歌剧艺术文化,我国在歌剧艺术发展道路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吸收许多国家优秀的艺术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道路。歌剧是由多门艺术综合而成,如戏剧艺术、舞台艺术、音乐表演艺术和诗歌等,是多门艺术的综合体现。它最初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中国的传播很迅速,但与我国民族音乐融合的道路既坎坷又艰辛。  歌剧艺术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
期刊
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在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淬炼之后,民族民间艺术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体现出当地特色风貌和民族文化,是我国不可或缺的艺术之一。而今,时代在变化,人们应当站在世界的视野,重新审视这种艺术,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艺术。  一、其他国家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艺术  (一)颁布法令  发达国家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