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歌剧艺术文化,我国在歌剧艺术发展道路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吸收许多国家优秀的艺术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道路。歌剧是由多门艺术综合而成,如戏剧艺术、舞台艺术、音乐表演艺术和诗歌等,是多门艺术的综合体现。它最初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中国的传播很迅速,但与我国民族音乐融合的道路既坎坷又艰辛。
歌剧艺术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欧洲很受欢迎。歌剧艺术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和传承,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声乐艺术和器乐的演奏艺术,再与表演者的舞台艺术相结合。中国歌剧诞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直革命时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歌剧快速发展,努力反映人民的心声,不断创新,不断与我国民族音乐碰撞、摩擦、融合,逐渐形成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吸收了我国戏剧和其他民族艺术的精髓,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一、中国歌剧的形成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儿童歌舞表演逐渐兴起。中国歌剧是自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劇开始的,因此可以说儿童歌舞剧是中国歌剧艺术发展的雏形和基础。儿童歌舞剧综合运用歌舞音乐、通俗易懂的歌词语言、舞台表演艺术等,更加贴切儿童的生活,更加容易被接受,使听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创作更加接近人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点,其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开始,歌舞剧创作内容比较短小,如《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宝》《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旋律风格以及节奏型都符合儿童的生活现实,根据受众的生理、心理特点去选择题材,去构思创作作品,站在儿童的理解角度,运用富于形象性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可怜的秋香》写道:
“暖和的太阳,太阳,太阳。
太阳她记得:照过金姐的脸,
金姐,有爸爸爱;银姐有妈妈爱。
秋香你的爸爸呢?你的妈妈呢?
她呀每天只在草场上,牧羊,牧羊。
可怜的秋香!可怜的秋香!
可怜的秋香!可怜的秋香!……”
二、中国歌剧的演唱艺术特色
歌剧起源于佛罗伦萨,最初由文人雅士创作,意在重振古希腊时期的传统戏剧艺术,以美声方式进行演唱。例如,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用他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音域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辉。1961年,帕瓦罗蒂成功演唱了歌剧《波希米亚人》咏叹调,声音明朗、通透、宽厚,大量采用共鸣,独特的美声唱法把歌剧演唱艺术推上了巅峰。
歌剧传入我国后,纯粹采用美声唱法来演唱,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很难与中国民族传统精华相融合,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听觉感。但是,歌剧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艺术,既能反映人民的生活,又能很好地服务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人们找到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演唱形式,即胸腹式呼吸演唱法,使美声演唱艺术的精华与我国民族音乐完美融合,既能反映人民生活,又能符合大众审美。我国歌唱艺术家田青的歌剧演唱艺术表演完美地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歌剧《白毛女》《江姐》等大量优秀作品涌现,歌剧内容新颖,普遍反映劳动人民的心声,这些题材都和人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更加容易激发公众共鸣。其间,大量采用合唱、对唱、重唱和领唱等形式,更加生动地表现中国音乐的魅力。
在演唱技巧上,歌剧演唱者大量采用胸腹式呼吸法,速度快而精准,正是这一独有的特点,使长音保持气息的饱满性与灵活性。胸腹式呼吸要求气息呼吸至腹部深处,也就丹田(肚脐以下二指的位置),用气时气息往下放。共鸣腔体的运用决定了声音的风格、音色的明暗程度、音量大小以及发声位置的前后高低等。长时间探索发现,目前,胸腹式呼吸法是演唱歌剧的最佳方式,因此我国歌剧演唱者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歌唱方法,将歌剧作品完美地展现在大众眼前。
三、中国歌剧的人物塑造
歌剧艺术是一种将音乐、舞台美术、戏剧诗歌等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演唱者需要声情并茂地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有很好的唱功,还要回归到表演中。演唱风格要以人物形象、人物所处的环境等为背景,使歌剧艺术得以有效的展示,走进观众的心灵,进行思想交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西方歌剧要求演唱者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除此之外,我国歌剧还要求演员表演具有民族特色,只有二者合二为一,才能符合我国民族文化特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
歌剧《白毛女》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刻画剧中人物,对主角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的刻画贴切生活而又富于个性,尤其是对杨白劳心理变化的音乐刻画最为深刻形象。歌剧创作者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本质区别做了完善的处理,突破以往用简陋的丑化方法来刻画反面人物,而是透过本质突出反面人物的阶级本性和不同的心理变化状态,从而揭露角色的特殊性格。
四、我国民族音乐与歌剧的大融合
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差异较大,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独具一格,如四川小调唱法、藏族高亢的藏腔唱法、云南的原生态唱法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如何利用民族音乐来实现歌剧的中国化是一道难题。我国歌剧表演者应该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国矗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资本。如果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都不自信,那么这个民族就等于失去生命力和凝聚力,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我国歌剧是无法脱离民族文化而发展的。
中国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华儿女的生活反映,也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是民族的灵魂和根脉。因此,歌剧艺术发展应该立足于民族文化,大量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精髓,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优秀歌剧。只有大量融入民族优秀文化,中国歌剧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才能赢得大众的青睐。
五、结语
音乐是一种具体而又抽象的艺术形式,因此需要演唱者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给听众,和听众建立共鸣。我国歌剧艺术演唱是建立在西方美声唱法的基础上的,题材设计是建立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民族气息,在世界歌剧艺术舞台上独具一格。一个优秀的歌剧演唱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方法,声情并茂地将歌剧魅力呈现在观众眼前。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文化自信,那么如何带动中国歌剧艺术更上一层楼呢?简单地说,人们要将传统民族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相结合,创作独特的中国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欧洲很受欢迎。歌剧艺术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和传承,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声乐艺术和器乐的演奏艺术,再与表演者的舞台艺术相结合。中国歌剧诞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直革命时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歌剧快速发展,努力反映人民的心声,不断创新,不断与我国民族音乐碰撞、摩擦、融合,逐渐形成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吸收了我国戏剧和其他民族艺术的精髓,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一、中国歌剧的形成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儿童歌舞表演逐渐兴起。中国歌剧是自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劇开始的,因此可以说儿童歌舞剧是中国歌剧艺术发展的雏形和基础。儿童歌舞剧综合运用歌舞音乐、通俗易懂的歌词语言、舞台表演艺术等,更加贴切儿童的生活,更加容易被接受,使听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创作更加接近人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点,其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开始,歌舞剧创作内容比较短小,如《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宝》《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旋律风格以及节奏型都符合儿童的生活现实,根据受众的生理、心理特点去选择题材,去构思创作作品,站在儿童的理解角度,运用富于形象性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可怜的秋香》写道:
“暖和的太阳,太阳,太阳。
太阳她记得:照过金姐的脸,
金姐,有爸爸爱;银姐有妈妈爱。
秋香你的爸爸呢?你的妈妈呢?
她呀每天只在草场上,牧羊,牧羊。
可怜的秋香!可怜的秋香!
可怜的秋香!可怜的秋香!……”
二、中国歌剧的演唱艺术特色
歌剧起源于佛罗伦萨,最初由文人雅士创作,意在重振古希腊时期的传统戏剧艺术,以美声方式进行演唱。例如,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用他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音域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辉。1961年,帕瓦罗蒂成功演唱了歌剧《波希米亚人》咏叹调,声音明朗、通透、宽厚,大量采用共鸣,独特的美声唱法把歌剧演唱艺术推上了巅峰。
歌剧传入我国后,纯粹采用美声唱法来演唱,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很难与中国民族传统精华相融合,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听觉感。但是,歌剧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艺术,既能反映人民的生活,又能很好地服务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人们找到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演唱形式,即胸腹式呼吸演唱法,使美声演唱艺术的精华与我国民族音乐完美融合,既能反映人民生活,又能符合大众审美。我国歌唱艺术家田青的歌剧演唱艺术表演完美地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歌剧《白毛女》《江姐》等大量优秀作品涌现,歌剧内容新颖,普遍反映劳动人民的心声,这些题材都和人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更加容易激发公众共鸣。其间,大量采用合唱、对唱、重唱和领唱等形式,更加生动地表现中国音乐的魅力。
在演唱技巧上,歌剧演唱者大量采用胸腹式呼吸法,速度快而精准,正是这一独有的特点,使长音保持气息的饱满性与灵活性。胸腹式呼吸要求气息呼吸至腹部深处,也就丹田(肚脐以下二指的位置),用气时气息往下放。共鸣腔体的运用决定了声音的风格、音色的明暗程度、音量大小以及发声位置的前后高低等。长时间探索发现,目前,胸腹式呼吸法是演唱歌剧的最佳方式,因此我国歌剧演唱者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歌唱方法,将歌剧作品完美地展现在大众眼前。
三、中国歌剧的人物塑造
歌剧艺术是一种将音乐、舞台美术、戏剧诗歌等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演唱者需要声情并茂地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有很好的唱功,还要回归到表演中。演唱风格要以人物形象、人物所处的环境等为背景,使歌剧艺术得以有效的展示,走进观众的心灵,进行思想交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西方歌剧要求演唱者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除此之外,我国歌剧还要求演员表演具有民族特色,只有二者合二为一,才能符合我国民族文化特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
歌剧《白毛女》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刻画剧中人物,对主角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的刻画贴切生活而又富于个性,尤其是对杨白劳心理变化的音乐刻画最为深刻形象。歌剧创作者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本质区别做了完善的处理,突破以往用简陋的丑化方法来刻画反面人物,而是透过本质突出反面人物的阶级本性和不同的心理变化状态,从而揭露角色的特殊性格。
四、我国民族音乐与歌剧的大融合
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差异较大,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独具一格,如四川小调唱法、藏族高亢的藏腔唱法、云南的原生态唱法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如何利用民族音乐来实现歌剧的中国化是一道难题。我国歌剧表演者应该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国矗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资本。如果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都不自信,那么这个民族就等于失去生命力和凝聚力,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我国歌剧是无法脱离民族文化而发展的。
中国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华儿女的生活反映,也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是民族的灵魂和根脉。因此,歌剧艺术发展应该立足于民族文化,大量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精髓,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优秀歌剧。只有大量融入民族优秀文化,中国歌剧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才能赢得大众的青睐。
五、结语
音乐是一种具体而又抽象的艺术形式,因此需要演唱者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给听众,和听众建立共鸣。我国歌剧艺术演唱是建立在西方美声唱法的基础上的,题材设计是建立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民族气息,在世界歌剧艺术舞台上独具一格。一个优秀的歌剧演唱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方法,声情并茂地将歌剧魅力呈现在观众眼前。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文化自信,那么如何带动中国歌剧艺术更上一层楼呢?简单地说,人们要将传统民族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相结合,创作独特的中国歌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