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音乐教学谈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ong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课程学习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和发展艺术兴趣、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育,不断加强小学音乐师资建设,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但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仍不尽如人意。
  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普及和重视程度不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仅停留在学会唱歌这一最基本的层面,难以启发学生音乐兴趣、陶冶情操、提升美育教育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国家教育纲要对小学的要求相差甚远。究其根本原因,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摇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纲及课程设置不能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小学音乐教育要求。那么,如何进一步科学定位,并培养出满足未来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且深受学校和学生喜欢的师范生呢?
  笔者带着这一目的,赴海南省海口市多所小学调研。在单位挂职政策支持下,笔者赴小学挂职一学期,通过进入音乐课课堂,参与教学和部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等,并对上述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启发了对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进一步思考。基于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和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认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兴趣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将“师范性、综合性、实践性”三性作为重点,并根据三性要求,提出了发展高师音乐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小学音乐教育需求和特点
  从听课笔记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涵养美感。音乐蕴藏大量适合世界各地小朋友欣赏、学习的资料,培养兴趣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音乐内在听觉、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的课时量占比非常大,唱歌课是小学义务教育階段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形式。小学可以建立课外兴趣班、兴趣小组或艺术团,目前,很多小学都组建了合唱团、校鼓号队。在小学,周一升旗仪式非常重要,个别小学的鼓号队已经发展成为管乐团。例如,海口山高小学多为外聘教师主导教学,专任教师组织和协助教学。该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建立专属音乐教室,完善教学设施和设备,如管乐、钢琴等;课堂教学严谨,演奏姿势、音准、音色等基本奏法要求科学;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练习曲与作品结合,能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当前,小学要大力组织和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目标明确。但由于不同地区各学校发展的不平衡性,各高师院校应根据其所在地区、学校的定位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更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突出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师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对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一)小学音乐教育重点在兴趣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享受音乐、身心健康,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真切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提升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营造出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引导下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欣赏中展开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根本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蕴含的丰富情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魅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需“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
  高师音乐教育一定定位在“师范性”,切忌模仿独立建制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在师范性的培养上,切忌只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小学音乐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通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模块,还体现在打开知识壁垒、融会贯通的能力上。根据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对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师范生。
  1.多能
  通过深入小学走访,笔者发现,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担当班主任、课外艺术实践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能教唱歌等,还能进行合唱指挥、编排节目(舞蹈、情景剧等)、策划文艺节目、组织比赛,这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所以,以培养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的高师院校应把小学音乐课及其课外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和实践中,让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接地气,更接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通识、师范类课程,如教师口语表达、三笔一画、音乐教学软件使用与微课制作、形体舞蹈等。
  2.一专
  高师院校主修一般分为声乐、钢琴、器乐(中、外)、理论作曲等不同方向,很容易使学生朝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课程设置一方面显示了高等专业类院校的思维模式特征,另一方面忽略了师范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给学生造成“唯专业独尊”的错误思想,以至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小学教学时出现上不了讲台也上不了舞台的窘境。从小学音乐教材和大量的实践中可见,唱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在高师音乐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双选主修工作中,选声乐为主修的学生占比很大,以琼台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近三年双选主修声乐学生数据为例(见表1)来说明,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很高,而且符合小学对音乐师资能力的要求,正如《世说新语》所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师范生声乐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发声技能技巧要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础上,不能想当然;学习作品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因为文化背景、语言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音乐审美、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必非要追求唱咏叹调、大作品,高质量完成作品,给人以美的传递才是最重要的;积累作品量,提高歌唱应用能力。
  3.高师音乐人才培养需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音乐教育类学生就业率高,并且毕业后80%以上学生会从事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职业。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人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定位和学科属性的认识。
  首先,高师音乐教师多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受教育背景影响,教师主观上不愿意接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例如,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课程中主教学科的课时量;主观上不愿意接受主教学科的课型设置,崇尚音乐学院专业课的1:1课型。其次,高师音乐教师长期处于高师教育环境中,较少深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缺乏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和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关注。高师师范专业定位在“师范”,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定位在“师范”,培养“招之能来、来之能唱、唱之能胜、胜之能留”的,能满足我国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多能一专”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是明确的。
  4.要求在校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高师院校要把教学内容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有机结合,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不能毕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就业率。
  三、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深化“校校合作”稳定实习基地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基地,中小学亦是高师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校校合作培养音乐师资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例如,琼台师范学院与海口多个小学在实践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环节加强合作,充分听取小学一线音乐教师和管理层的建议。从第一次教育见习工作开始,就组织学生与校外教学基地的小学指导教师建立“师徒结对”,直至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既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持续性、稳定性,又有利于考核、评估学生成绩和校际合作质量。
  (二)打通专业壁垒,增加横向课程
  高师院校不仅要在主教学科建立课程群,更要打通知识壁垒,重视通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例如,将《大学计算机》与《小学音乐教法》合理结合,进行微课制作。
  (三)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学校教育是有限的,但眼光可以放远。在有条件的院校,建议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规划本硕一体课程体系。这不仅能进一步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更高规格的人才,也能增强教育的延续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进步提高高师音乐类学科建设水平,将“一技到底”与“一专多能”更深入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小学需要“多能一专”的高素质音乐教师,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在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了解国际、国内音乐教育前沿动态的基础上,立足“师范性、综合性、实践性”三性,准确定位,科学设置课程,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为社会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养优秀、业务素质过硬、深受学生喜欢的小学音乐教师。
  (1.琼台师范学院;2.海口山高小学)
  作者简介:王丽英(1973-),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艺术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具有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可以显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尤其是在当下,人们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音乐教育理念进行了新的界定,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需要培养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因此,本文从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要求出发,详细阐述了音乐素养培养的内容。  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艺术,
期刊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从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宣扬和创新优质传统文化的作用三个方向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结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境界。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有
期刊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技巧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视唱乐谱和听记音乐能力,同时对学生提高文化内涵有一定作用。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立,应以突出音乐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其作为基础学科应培养的全方面音乐人才。本文将从技巧情感融合、多种形式培养情感以及不同个体情感表达差异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
期刊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原有的单调演唱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视听艺术的美好追求。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方式,正在不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应以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立足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土壤,走寻根问祖和开放发展有机结合的途径,促进民族声乐文化演唱实现全面发展。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世代相传的演唱方式也在逐步优化与发展。自古以来,中外
期刊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脸部审美、说话音调等,尤其在声乐中,呼吸作为歌唱的根本动力,作用不言而喻。在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歌唱呼吸的研究也越发进步,笔者作为一名声乐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教学中的不断摸索,对歌唱呼吸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一切声音的表述都与呼吸息息相关,即有声则有气,有气则有声。因此,声乐界常说“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
期刊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逐渐引进应用文写作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丰富高等教育体系,从而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框架。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人们要采用合理的模式促进高校发展,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一直以来,应用文都是高校的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高中阶段舞蹈课程具有特殊性。一方面,面对高考升学压力,它像一块三明治,在学校受到语数外课程和班主任排挤,在家里有不明就里的家长对其排斥和误解。一小部分学生爱好舞蹈,也会被同学轻视。但是,如果舞蹈教师能因势利导,抓住机会,利用高中生年轻、热情、可塑性强等特点,可以培养出舞蹈苗子,为未来从事舞蹈的学生打开一扇门,或为更多年轻人培养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艺术观,陶冶情操。  一、高中阶段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期刊
生态观作为现阶段课程教学中的新兴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较为突出,就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学来说,应用生态观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并且遵循一定的生态平衡原则,有利于促进环境艺术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进行教学模式构建时,可以依托生态观,围绕学生和教师这一主体,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流程进行有效确认,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教学体系,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  
期刊
美育作为人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艺术是审美活动的重要领域,其相关教育又是美育的核心组成。但是,所谓的考前专业性艺术教育目前趋于套路模式化,这种现状与美育的核心和目的形成矛盾和冲突。本文着力探讨专业性艺术教育现状,并浅析在此模式下的艺术教育对个人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影响。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内涵  美育作为人文教育,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广泛探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春秋时期,孔子
期刊
商 品  身外之物 有着光鲜的创作史  有着难以想象的渗透度  在人类长河中  那些熟视无睹的景观  常在暗处发力 无需唠叨  你必须受制于沉重的心理  一切归咎于自愿  劳动 以纯粹的力量卖出  换回一个生命周期  那些把控过程的巨头 在异化中  成为动因的主宰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生成  没有如果 没有假设 没有似是而非  人类在餐桌上成长  由此 泾渭分明 战争在灶台上展开  而伙夫 则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