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训练的五个关键点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写作能力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当下的小学作文的教学却充塞着各式各样的写作理论,大谈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用成人化的理性思维代替儿童充满天真童趣的想象幻想,必然南辕北辙。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就把学生捆绑在了“写作技能”这架战车上。学生为了运用所谓的各种作文技法,在作文中假话、空话、人话层出不穷,一味模仿、拼凑、抄袭的现象也比比皆是。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小学作文训练的五个关键点。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作文素材枯竭,这是小学生的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写作文时觉得没有题材可选择,生活源头里找不出所要求的素材。学生常常冥思苦想、胡编乱造、交差了事。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种是学生生活天地狭小、生活单调,平静而枯燥的“教室”作文制约了学生反映生活的能力;另一种是小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较差,缺乏观察能力,对美丽的乡村景色熟视无略,表现为麻木不仁,造成“假性枯竭”。
  针对上述成因,教师可挖掘校园里的活生生的素材,推陈出新,教出新意。校园是师生赖于生存的环境,可谓朝夕相处。教师不妨借助素描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到校园中去活动、去观察、去寻找他们的感受。校园的花、草、树木、假山、喷泉、小河、房前室后其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均可成为学生们素描的对象。这样,不仅符合学生求新心理,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培养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
  二、“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情动而辞发”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小学生情感不仅十分丰富,而且容易从表情上流露出来,情感十分明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作文必须经历心理的双重转化。首先是显示生活客观事物向主体情感转化,这是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情感向文字表达的转化,这是第二重转化。学生习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互相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毛诗·人序》云:“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中”时,才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小学生尤其如此,只有当其作文兴趣被充分激发,作文成为其内在的表达需要时,他们才会让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在笔下流淌。因为他们此时的作文已不是“奉命而作”,而是心灵的需要,表达、交流的需要。有了需要,才会有动力,才会萌生出对作文的情感,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去收获四季的斑斓。
  三、感受“万千世界”,绘就“多彩生活”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发掘内心固然重要;“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更是由外而内的深切体验。丰富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范围狭窄,加上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没留心周围的事物,即使看到了也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此,他们写出的文章总是空洞无物。有的甚至假话空话连篇。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并培养观察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诸如街道见闻、小区里的新鲜事、家人忙碌的早晨及学校、家庭中的偶发事件等,以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及习惯,并借以不断丰富表象储存,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乡土生活。比如我市东城的自然人文景色就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家乡的野花、杂树、山川小河、风土人情,都可以成为学生们采撷的素材;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观察日记;结合课外阅读和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写读书笔记、写观后感;结合黑板报和墙报写通讯稿、写儿歌、写小故事;结合调查、浏览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利用主题班队读书报告会、晨读演讲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寓智于趣。
  四、在阅读中互批互改,在交流中求新求变
  我们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不重视学生为什么写,写给谁来看,即忽视了作文表达、交流功能。小学生作文是尝试着用笔写话,是练习着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是模仿着用文字的方式传情达意,与他人进行交流。而文章的生命,在于流通,在于读者的阅读。所以,经常让别人阅读自己写的文章,让自己的言说流通,处于与他人的交流中,与他人做信息交换,言说就会增值,文章就会写得更好。所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他人交流,把自己的作文送给最喜欢的“读者”;班级开辟作文交流、评价专栏,同学之间相互评阅;把自己或班级的作文贴在板报上、装订成小册子,算作“发表”;建立“悄悄话信箱”,把自己的心里话写给老师。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大量丰富生动的交流、交际实践中,自然地领悟作文的意义,认识作文的价值,习得作文的方法。
  惟有意识到自己的作文必须交给一个、几个甚至更多读者,作者才會尽量克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尽量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好作文。因此,交流必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要老调重弹,在作文时尽量写一点新内容,用一点新技巧,抒一点新感受,日久天长,学生的作文的创新程度就会不断提高,那些“假大空”的文章也会随之消失。
  五、夯实语文基础,厚积而能薄发
  审视作文教学,学生在表达、描述时往往产生困惑心理,表现出语言简单、语无伦次、辞不达意等。针对语言基础上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环境中的字词教学,一词造多句,多句连成段,另一方面注意篇章教学,如段与段的过渡、呼应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语言积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来学习作文,无需过多的理性分析,只须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作文教学时,要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如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精彩的课文及片段,让学生及时吸收语言所负荷的各种文化知识。这样,学生的言语储备越积越厚,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作文教学寻找可依的“抓手”,构建立体化的作文教学流程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唯有走出小课堂,融入大环境;向内开掘表现情感,向外深入观察体验;学生交流阅读,教师严抓基础;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摆脱作文教学僵化闭塞的窘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257091)
其他文献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习作知识建构,是适应语文习作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小学语文习作知识的有效建构,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习作知识的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习作知识建构的简单概述  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思想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仅是把写作知识教
摘要:我国刑法分则罪状是以一人犯罪既遂模式加以规定的。在数额犯中,“数额”不是界分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尺,也不是数额犯刑罚发动的内在动因,“数额”是数额犯犯罪构成要件中量的规格,是一种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成立层面起到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数额犯存在未遂的犯罪停止形态,这并非是由“数额”本身所规定,而是由刑法总则中关于未遂犯罪的一般规定以及《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的“但书”规定所决定的。  关键词:
大诗人苏轼曾经题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阅读从古至今都占据着关键的位置,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与阅读密不可分。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有其独
自从学校开展“成语润童心”活动以来,孩子们学成语,读成语,生活中找成语,习作时用成语……看到孩子們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不由突发奇想,何不来一次成语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毛遂自荐  全班每人交了一份自荐词,各有特色,令人赞赏。就连平时懒得做作业的王博奕也写了,不仅像模像样地用上了成语,还用卡纸制作成心形,并用彩笔绘图装饰。班长将这些自荐卡挂在了教室四周,全班投票。  得票最多的是洪佩越和钱楷洋。“我
由于对犯罪概念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导致了犯罪概念的纷繁复杂。形式的犯罪概念过于关注刑法的技术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质性内涵——正义;实质的犯罪概念则没有涉及量的
所谓心电图易损期指数是Han公式换算出的指数,其换算公式为:
摘要: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是抢劫罪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理论上存在多种学说,众说纷纭。主流学说支持手段行为包括故意杀人,并列举了相关理由。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也对其进行了确认。但从刑法法条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将故意杀人行为排除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才可以实现准确的定罪量刑。  关键词:抢劫;手段行为;致人死亡;故意杀人  中图分类号:D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经过多年的识字教学研究和探索,在识字教学中,我的思考是:  一、看一看,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通过情
识字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方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它与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學习文化的开始,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包括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早已进入家家户户,人人都运用自如。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图文并茂的信息技术教学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能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更重要的还在于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践,认为手机DV技术在作文教学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功能。  一、运用手机DV 激发习作兴趣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