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字的简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且自古有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汉字简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客观、科学的看待他,更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目前繁简体并存、共用的现实,谋求未来汉字发展的正道。
  关键词:汉字;简化;繁体字;并存
  作者简介:聂琦(1991-),女,汉族,贵州省威宁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在2009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建议用十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前段时间,一条名为“简体字下,丢失了什么?”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愛”变成了“爱”——没有心,如何爱?“義”变成了“义”——不讲道义,因为不关我事,“親”变成了“亲”——不能相见,怎能相亲?再次把关于汉字繁简体的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生活中我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在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地区的缘故,繁体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关于繁简字的利弊之争早已有之,近年来,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指责过激,认为汉字简化罪不可赦,不少人甚至把使用繁体字看做了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标准。这不禁引发了我对汉字繁简体的思考。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另外的几种古老的文字,如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死的文字,只有汉字沿用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从最早的整体图画中切分出个体来,经历了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的转变,他记录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语言承载能力太大,养成了中华民族的语素意识,他具有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优点,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汉字发展至今,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越简便越好,自古以来,他确实也是这样发展的。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统一,确立了小篆的文字规范,小篆比大篆已经有所简便,但在民间仍不普及,于是产生了书写更为快捷的隶书,而“隶变”也成为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而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都是在民众为了书写交流普及方便的强烈愿望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汉字在几千年中也一直沿着这个趋势发展,除了少数反而有繁化外,汉字在字体和字形上都是趋于简化的,笔画逐渐减少,结构更加简单,音义更加明确,这是由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汉字发展,他必定能简化出一套完美的汉字规范。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的欺辱改变了这种状况,积贫积弱的中国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现状,普及大众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而对汉字的改革,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汉字简化运动。1956年政府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就是后来所称的“一简”,这次简化以“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为原则,凭借其强大的行政推动力,一出台便受到各方推崇,迅速普及全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在政治高压的文革时期推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则受到了不少的攻击,原因也很简单,它违背了约定俗成的原理,粗制滥造汉字,违反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不是分化得太过就是合并得太过,造成了汉字使用的混乱。周有光老先生也就此发表了意见:“简化汉字只能减不能增,汉字是个无底洞,有多少汉字谁都说不清,所以我们把原来的通用汉字搞好就行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研究、正视汉字简化问题,“识繁写简”的说法不断流行开来,各种街头牌匾、广告、影视作品、出版物都出现了使用繁体,或是繁简混杂、半繁半简的现象,更不用说各种私人领域了。虽然有语言文字部门的重申和管理,但是目前“繁简同堂”,使用混乱的用字现实无法回避,我们只能承认他、正视他,避免采取过激的做法,这也是在汉字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渡阶段。客观来看,汉字的简化对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作用是巨大的,简化字好认、好教、好记、好写,对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以简化字本就在民间流行而加以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他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简化汉字把很多汉字表音或表意的部分去掉了,我们看到某个字的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猜出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简化汉字把很多偏旁部首改了样,使汉字丧失了提示音义的功能。其次,简化字实行的“同音假借”,把很多意义不相关,仅仅读音相同的字用一个字来代替,对汉字的音义系统产生了破坏。最后,除了影响使用外,简化字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影响。让我们现在不能通过阅读以繁体字为载体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很多人说简化字阻碍了港澳台同胞和大陆同胞的交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虽然港澳台推行繁体字,但是也绝不影响他们对简体字的认知,汉字的简化最初还是由国民政府主张大力推行的,现在简体字的趋势在台湾也没有停止过,简体字作为民众的手写体而存在。而对于大陆同胞来说,生活中也能处处接触到繁体字,繁体字是简体字的补充形式,不仅大陆的简体字影响着港台地区,港台地区的繁体字也会影响大陆,这实质上是一种交流,二者相互渗透,只是在提倡祖国统一的今天,海峡两岸有统一的文字规范,更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和国际化。简体字脱胎于繁体字,二者一脉相承,互相补充,不会过多的增加民众的学习负担,也不会带来交际的实际困难,在政治上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保证了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沟通交流,让文化之脉不断,民族之情更浓。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是为了扫除文盲、普及文化而进行,那么现今繁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差异体系则是为了缩小各方用字差异、促进祖国统一而存在。而在简化汉字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总结:第一,正确认识汉字的优缺点,对于汉字的繁难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只是一味地否决或者一味地吹捧。汉字的繁难不在于笔画的多少,相反,笔画越少,每个字的特点就越不明显,越难区分。第二,汉字的简化工作必须在现行汉字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依据主观想象闭门造车,要注重汉字的历史连续性,乱造汉字是行不通的。第三,在简化汉字时,要考虑汉字的结构特点,讲求合理性,以群众基础为主要的依据,进行对异体字的整理,确定他们的正误地位。第四,要慎用同音代替方法简化汉字,否则会引起意义的混淆,反而造成了使用的不便。
  有人曾经问过周有光老先生汉字简化到今天,能否到此为止,老先生回答:“汉字简化是缓慢而长期的群众自动行为,任何人无法叫它停止,专家的研究和政府的政策,只能对群众的创造加以整理”。确实如此,繁简两体无是非之分,汉字的繁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他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也与社会的每一方面息息相关。在现今社会,完全恢复繁体字和完全推行简体字,甚至于维持现状都是行不通的,文字的混乱现象如果听之任之,只会愈演愈烈。所以我觉得,可以实行繁简体的“双轨制”,这种“双轨制”并不是官方规定的什么场合必须使用什么字体,而是在于个人的,私人的写繁写简都可以,只要不面向公众,而在公众中则继续使用简体,给予汉字发展充分的自由,尊重汉字发展的历史和客观规律,而在现行规范简体字作为标准的前提下,给予个人充分的自由。我相信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繁简问题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相处方式,而不只是一味地单方面取向。
  参考文献:
  [1]刘丰杰.简化汉字利弊辩义[J].编辑之友.1997年3月25日第2期.
  [2]傅永和.汉字简化五十年回顾[J].中国语文2005年第六期.
  [3]周有光.闲谈简体字[J].语文闲谈.2006年5月22日.
  [4]周有光.汉字是个无底洞[J].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1月18日.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正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使得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因为特殊的地域特点,贵州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化。本文就对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威宁的方言文化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贵州方言;威宁方言;方言与文化  作者简介:吕宝凡,男,贵州威宁人,出生于1992年1月,研究方向区域方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每一个词语的义项都与它所在的文化背景有关,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某些词的义项上也有着也有着联系。本文主要是简单探讨一下中日两国语言中的颜色词,并比较一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颜色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关键词:中文;日文;颜色词;义项;差异  作者简介:张舒宁,女,汉族,1993年1月出生,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2013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复合趋向动词是汉语动词系统中很有特色的一类,结构灵活多变,语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其中“下来”和“下去”的使用频率和偏误率都很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以“下来”和“下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趋向义、状态义、结果义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两个词的对比研究带来有益的参考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语言群体,因其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得大学成为一个发生了群体内部语言变异的语言社区,产生了“校园语言”。本文从大学生群体语言变异发生的表现、原因以及我们对待这种语言变异应持有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对“校园语言”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音变异;语言群体;语言的开放与封闭  作者简介:谭媛元,出生于1995年7月,现就读于郑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
摘 要:在普通话推广实施六十年后的今天,普通话已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优势语言,然而一些方言则处于濒危、萎缩甚至消亡的状态。中国要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必须推普,但同时也应当保护方言。因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具有自身的价值,还有很重要的社会交际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保护方言也是保留世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在推普的同时,为方言保留一片生存的空间。本文还提出了一些保护方言应采取
摘 要:由韩国翻译家朴明爱(???)翻译的韩文译本韩寒的《一座城池》(《?????·)作为唯一译本于2009年在韩国出版。译本质量怎样?效果如何?本文从译者对主要成分、语言风格、语言结构知识的处理三个方面着手对译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作者翻译的不妥之处和误译现象。  关键词:《一座城池》;韩译本;误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