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获取准确信息前提。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提取、修正、整理、传递信息源。教师通过课前预习导问、课堂、试卷分析、家访、教后感等途径收集学生信息。教师将信息科学分类、整理、存档、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反馈 教学反馈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重要概念,指把输出信息的一部分再输送回来,用以同目标对比,及时比较偏差,加以纠正,从而调节输出的过程,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及使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重视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经过收集、处理和变换而得到的信息,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资源。其价值在于使教有针对性,学有目标性。教学信息反馈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浅究搭起师生间信息反馈桥梁途径。
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准确信息前提
信息反馈,首要真实,要真实就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友好融洽的关系吸引学生,打破学生在老师面前,怕被指出错误而谨言慎行这一僵局。首先,我通过犯错法,让学生知道教师也经常犯错,有意讲错一些知识,并立即纠错,让学生知道教师也出错,错不可怕,关键要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让学生错得大胆,就更能更快发现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不怕暴露所学不足,多问多思必将成为习惯,民主自觉的学习氛围就会悄然形成。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培植亲密的师生情谊,加强师生间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在进行认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后积极回答问题,不怕出错,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再次,通过谈心法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每天,我利用课前、课后找一到两个学生谈心,了解他们想法、做法,发现他们错误的思想和不科学的做法,立即纠正。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疑问讲出来,只有讲出疑问,教师才能解决问题,自己才能有进步。学生每天进步的标志是每天发现疑问。解决疑问通过经常和学生谈心,将学生当成朋友,学生自然也会把你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的疑问、想法、建议等自然会对你讲,准确的教学信息就能获得。
2 教师引导学生提供准确信息,交给学生提供信息钥匙
首先教师让学生掌握反馈信息源:从教学环节看,有预习反馈、课堂反馈、课后质疑反馈、作业反馈和考试反馈等;从课型来看,有新课反馈、复习课反馈、实验课反馈、讨论课反馈等;从内容来看,有疑难问题反馈、学法反馈和教学意见或教学建议反馈等。其次教师要交给学生提供信息的钥匙,鼓励学生独立地从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现、提出某些问题,并依据已有的知识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纠错型回扣法。教师将长期积累和总结的错题汇集成错题集,让学生易发现问题,弄清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主要原因是什么?另外,看书多问为什么?例如,为何要加“一般”、“主要”、“大多数”、“高度”等,解题时该题的“题眼”是什么?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学会寻找信息源。
(2) 题目训练法。教师出一些信息题,让学生明确该信息题考查哪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根据教材正确提取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点有机结合,从中挖掘出信息材料与旧有知识点最佳结合点,学会提取信息。
(3) 讨论法。倡导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将自学过程中疑问记录下来,做好阅读笔记,每周末进行全班讨论,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不断反省自己学习中的误区,学会修正信息源。
(4) 写好学后记。记读书感、记发现的疑问、记最大收获、记发现的规律、记今天的闪光点、记发现新的记忆方法、新的解题方法等、写好对教师的建议等,学会整理信息源。
(5) 建立问题箱。请学生把预习和复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小纸上,放入问题箱,或可和教师面谈,或发到学校校园网上等途径传递给教师。
3 教师收集学生信息途径
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很多的反馈信息以不同方式展现,教师应细心去发现、挖掘、过滤和筛选,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
(1) 设计课前预习导问。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检验通过预习解决了教师哪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信息的主阵地——课堂。要处处留心,时时捕捉。例如讲述某一难点时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掌握的信息:面部表情法,通过面部表情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占的比例如何;问题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了解学生掌握层次;小老师法,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述难点,并有学生补充、修正,从学生讲述中收集掌握信息;练习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检验并发现问题。另外还有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最后10 min是获取这一节课教学信息最有利时期。通过质疑、设问、学生提问法、学生归纳这节课教师讲述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准确掌握学生这节课掌握情况,了解其反馈信息,纠正其错误。
(3) 考试试卷分析是教师发现学生学的效果、教的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主要通过“一课一考法”,了解学生每节课掌握情况,每节课最后5 min,用1~2道题目考查学生,内容包含这节课重点、难点,难度中等。教师认真批阅打分,分析了解教学信息。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我都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与学中存在问题。
(4) 从家长、社会获得教学信息,做好家校教育有机整合。如通过家访、家长到学校与教师交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了解学生对班级、老师、学校的看法,以及家长对学校、教师建议,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地方,指导家庭教育,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的素质,以期建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家校关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是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5) 记好教后感。记教师体会、记得意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建议、记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学生反馈信息等。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课后谈心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自我反省等方法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4 教师整理、处理学生信息途径
对捕捉、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整理成档案。如果按内容分类归档,则可整理成“错题档案”、“学生知识、技能性疑难问题档案”、“教师教学反馈意见档案”、“学生学法反馈意见档案”等。这些档案在整理时,还应进一步分类,以便查阅。“学生知识、技能性疑难问题档案”一般按年级和章节分类整理,在编排时,各章节都应留有一定空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新的条款和内容;“教师教学反馈意见档案”可分为教师形象、语言表述和教法等栏目,其中,教法栏目可按章节整理,各章节再分设进度快慢、教法、重难点等子目;“学生学法反馈意见档案”可设新课学法、单元复习方法和综合复习方法等栏目,其中,新课学法可按章节归类。当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可按不同的要求和需要适当增减。
存档的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能充分利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写新课教案、钻研教材和大纲时,教师查阅档阅中的有关栏目,可以帮助自己把握好教学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采用恰当的教法,借助最相关的教具,能更好地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有机配合,少走弯路,增加教师的自信心和上课的成功率。
在编写作业和命制试题时,教师查阅档案有关的栏目,可以增强作业和试题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这样,既能避免搞题海战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通过作业和考试,达到查漏补缺、巩固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对基础知识、技能性疑难问题,我采用集体答疑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学生共性问题利用课堂前5 min集体解答;对于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
在讲评试卷时,教师先查阅相关“错题档案”,了解学生常出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试卷进行分析,包括得分、失分、涵盖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认真分析,分类作好记录,统计学生各试题的得分率,属知识性失分有多少,技能性失分有多少,过失性失分有多少,并对创造性答法和倾向性错误分数记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失的原因,特别是失分的原因,给学生钥匙,指导答题方法,讲评后利用变式训练题反馈信息。
充分利用校园网。随着家长、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体,教师将每节课讲述内容、学生疑难问题及解答、教后感等发送到学校校园网,学生可上网查阅,也可把自己的疑问直接发送到校园网。利用校园网加强师师沟通、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校校沟通等。
关键词 信息反馈 教学反馈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重要概念,指把输出信息的一部分再输送回来,用以同目标对比,及时比较偏差,加以纠正,从而调节输出的过程,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及使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重视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经过收集、处理和变换而得到的信息,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资源。其价值在于使教有针对性,学有目标性。教学信息反馈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浅究搭起师生间信息反馈桥梁途径。
1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准确信息前提
信息反馈,首要真实,要真实就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友好融洽的关系吸引学生,打破学生在老师面前,怕被指出错误而谨言慎行这一僵局。首先,我通过犯错法,让学生知道教师也经常犯错,有意讲错一些知识,并立即纠错,让学生知道教师也出错,错不可怕,关键要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让学生错得大胆,就更能更快发现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不怕暴露所学不足,多问多思必将成为习惯,民主自觉的学习氛围就会悄然形成。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培植亲密的师生情谊,加强师生间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在进行认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后积极回答问题,不怕出错,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再次,通过谈心法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每天,我利用课前、课后找一到两个学生谈心,了解他们想法、做法,发现他们错误的思想和不科学的做法,立即纠正。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疑问讲出来,只有讲出疑问,教师才能解决问题,自己才能有进步。学生每天进步的标志是每天发现疑问。解决疑问通过经常和学生谈心,将学生当成朋友,学生自然也会把你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的疑问、想法、建议等自然会对你讲,准确的教学信息就能获得。
2 教师引导学生提供准确信息,交给学生提供信息钥匙
首先教师让学生掌握反馈信息源:从教学环节看,有预习反馈、课堂反馈、课后质疑反馈、作业反馈和考试反馈等;从课型来看,有新课反馈、复习课反馈、实验课反馈、讨论课反馈等;从内容来看,有疑难问题反馈、学法反馈和教学意见或教学建议反馈等。其次教师要交给学生提供信息的钥匙,鼓励学生独立地从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现、提出某些问题,并依据已有的知识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纠错型回扣法。教师将长期积累和总结的错题汇集成错题集,让学生易发现问题,弄清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主要原因是什么?另外,看书多问为什么?例如,为何要加“一般”、“主要”、“大多数”、“高度”等,解题时该题的“题眼”是什么?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学会寻找信息源。
(2) 题目训练法。教师出一些信息题,让学生明确该信息题考查哪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根据教材正确提取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点有机结合,从中挖掘出信息材料与旧有知识点最佳结合点,学会提取信息。
(3) 讨论法。倡导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将自学过程中疑问记录下来,做好阅读笔记,每周末进行全班讨论,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不断反省自己学习中的误区,学会修正信息源。
(4) 写好学后记。记读书感、记发现的疑问、记最大收获、记发现的规律、记今天的闪光点、记发现新的记忆方法、新的解题方法等、写好对教师的建议等,学会整理信息源。
(5) 建立问题箱。请学生把预习和复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小纸上,放入问题箱,或可和教师面谈,或发到学校校园网上等途径传递给教师。
3 教师收集学生信息途径
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很多的反馈信息以不同方式展现,教师应细心去发现、挖掘、过滤和筛选,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
(1) 设计课前预习导问。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检验通过预习解决了教师哪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信息的主阵地——课堂。要处处留心,时时捕捉。例如讲述某一难点时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掌握的信息:面部表情法,通过面部表情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占的比例如何;问题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了解学生掌握层次;小老师法,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述难点,并有学生补充、修正,从学生讲述中收集掌握信息;练习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检验并发现问题。另外还有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最后10 min是获取这一节课教学信息最有利时期。通过质疑、设问、学生提问法、学生归纳这节课教师讲述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准确掌握学生这节课掌握情况,了解其反馈信息,纠正其错误。
(3) 考试试卷分析是教师发现学生学的效果、教的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主要通过“一课一考法”,了解学生每节课掌握情况,每节课最后5 min,用1~2道题目考查学生,内容包含这节课重点、难点,难度中等。教师认真批阅打分,分析了解教学信息。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我都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与学中存在问题。
(4) 从家长、社会获得教学信息,做好家校教育有机整合。如通过家访、家长到学校与教师交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了解学生对班级、老师、学校的看法,以及家长对学校、教师建议,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地方,指导家庭教育,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的素质,以期建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家校关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是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5) 记好教后感。记教师体会、记得意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建议、记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学生反馈信息等。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课后谈心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自我反省等方法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4 教师整理、处理学生信息途径
对捕捉、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整理成档案。如果按内容分类归档,则可整理成“错题档案”、“学生知识、技能性疑难问题档案”、“教师教学反馈意见档案”、“学生学法反馈意见档案”等。这些档案在整理时,还应进一步分类,以便查阅。“学生知识、技能性疑难问题档案”一般按年级和章节分类整理,在编排时,各章节都应留有一定空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新的条款和内容;“教师教学反馈意见档案”可分为教师形象、语言表述和教法等栏目,其中,教法栏目可按章节整理,各章节再分设进度快慢、教法、重难点等子目;“学生学法反馈意见档案”可设新课学法、单元复习方法和综合复习方法等栏目,其中,新课学法可按章节归类。当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可按不同的要求和需要适当增减。
存档的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能充分利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写新课教案、钻研教材和大纲时,教师查阅档阅中的有关栏目,可以帮助自己把握好教学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采用恰当的教法,借助最相关的教具,能更好地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有机配合,少走弯路,增加教师的自信心和上课的成功率。
在编写作业和命制试题时,教师查阅档案有关的栏目,可以增强作业和试题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这样,既能避免搞题海战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通过作业和考试,达到查漏补缺、巩固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对基础知识、技能性疑难问题,我采用集体答疑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学生共性问题利用课堂前5 min集体解答;对于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
在讲评试卷时,教师先查阅相关“错题档案”,了解学生常出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试卷进行分析,包括得分、失分、涵盖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认真分析,分类作好记录,统计学生各试题的得分率,属知识性失分有多少,技能性失分有多少,过失性失分有多少,并对创造性答法和倾向性错误分数记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失的原因,特别是失分的原因,给学生钥匙,指导答题方法,讲评后利用变式训练题反馈信息。
充分利用校园网。随着家长、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体,教师将每节课讲述内容、学生疑难问题及解答、教后感等发送到学校校园网,学生可上网查阅,也可把自己的疑问直接发送到校园网。利用校园网加强师师沟通、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校校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