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好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好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的质疑能力呢?
一、影响初中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原因分析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障碍是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形成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也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比较明显地发现:初中数学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普遍缺乏情感,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少数学生甚至于对数学老师也怀有反感和对抗的情绪;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常人们在愉悦的情境下接受一种未知领域的东西时是极其专注的,反之则是极度分散的,这当然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质疑能力难以形成。
2、数学思维能力障碍、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来看,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在新课标中对此有了新的不同于原有老教材的相对宽松的要求,但相比小学数学而言逻辑性、系统性还是很强,其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困难,进一步导致初中数学学生个体的质疑能力缺失的现象。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的质疑能力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羅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各种感觉、怀疑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对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同时,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鼓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
2、树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题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解完题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解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与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方法和策略。
3、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
1)、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拍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4、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好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的质疑能力呢?
一、影响初中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原因分析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障碍是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形成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也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比较明显地发现:初中数学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普遍缺乏情感,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少数学生甚至于对数学老师也怀有反感和对抗的情绪;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常人们在愉悦的情境下接受一种未知领域的东西时是极其专注的,反之则是极度分散的,这当然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质疑能力难以形成。
2、数学思维能力障碍、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来看,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在新课标中对此有了新的不同于原有老教材的相对宽松的要求,但相比小学数学而言逻辑性、系统性还是很强,其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困难,进一步导致初中数学学生个体的质疑能力缺失的现象。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的质疑能力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羅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各种感觉、怀疑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对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同时,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鼓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
2、树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题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解完题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解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与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方法和策略。
3、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
1)、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拍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4、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