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鞭长莫及”的采购经理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快速及时处理销售部的订单外,我还能做点什么?”
  
  在外人看来,刚刚来到罗福公司任职的许辉,可真谓春风得意。年纪轻轻的他,几年间就能有机会进入这家外资工业品分销企业做采购部经理,真是名利双收,前途不可限量。当然,对于许辉来说,他并不否认自身成长的快速,来到这家企业之前,他曾是一家生产型企业销售部的骨干,几年里身在企业销售最前线的他,从客户谈判到内部协调再到对市场高度的洞察能力,样样都比别人出色,工作如鱼得水,机会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垂青于他了。所以,当他来到这家企业任职的时候,心里很是兴奋,因为这也意味着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的空间,在这个行业丰富的市场经验使他深信,自己能把采购工作做得更好。
  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原来那个雄心壮志的许辉,虽然依然忙碌于日常的工作,却似乎少了很多之前的热情。其实,不是他没有了热情,原来,几个月忙碌的工作体会,正进一步激发着他脑中那永不停歇的思考的神经,而在他的脑袋里,每一种想法都与现实的环境里不停地博弈……
  “许经理,这有一个老客户的紧急订单,急需B型号的C产品1000个,请在10号之前,务必到货……”一个充满急躁声音的电话打断了许辉的思考,来不及想太多,他迅速落实工作,“小刘,赶快去查查B型号的C产品还有多少库存?”系统中显示B型号的C产品所剩不足,只能马上向供应商订货。“这么大的需求量,时间又紧张,我们很困难啊!”供应商对许经理抱怨说,“我们也是临时有个老客户的紧急订单,请您多多帮忙,真得很抱歉……” ,许经理只能连连说好话。好在,事情最终还是如愿解决,许辉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像这样的紧急采购,每个月总是会有一两次。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事情似乎还好办一些,可有的时候却会发生这边采购部门刚刚采购了成品,那边客户的订单却又临时取消了的状况,于是多余的库存又成了许辉的心头之痛。
  “我想,无论是对于分销型的经销商企业,还是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对于销售部门来说,总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多地产成品库存,保证客户的需求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满足;可是,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总是希望能够将库存数量降到最低,加快企业的现金流转,当然,这也是老总们的心愿。”也许,许辉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分析才是:
  首先看看前端,供应商。“在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是众多产品的代理商,而产品本身多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像超市等快速消费品行业那么多样和复杂。所以,从价格来看,我们难以有太多讨价还价的能力。我们根据销售订单下采购订单,前提是产品的价格货期都能满足客户时,才有可能有订单,所以订单的产生受供应商的影响,而我们无太多主控权,只有合理的备库,才能请来订单。库存管理很重要,管理也有难度。”
  其次,再看看后端,销售部门。“在企业内部来说,销售部门应该说是我们的核心部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销售部门展开。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部门的工作就只是在应对销售的需求,处理询价、订单、跟催货期、付款和提货等流程式的应对工作。销售部门时刻考虑的是前端需求的拓展,却常常忽视了后端的供给能力。”
  现在公司里有自己的系统软件来管理进销存,在销售系统上也有一套软件在进行管理。但是,许辉感觉,像经销商这类的企业不是很好管理。例如,一个产品的询盘,起点是客户,传递线路是:用户-公司销售-销售支持-采购员-供应商;然后,再逆回到客户,这条信息链只有快速准确才能最大的赢得客户。作为公司的采购员要支持和服务与销售,要维护好这个链条有难度。不像生产型企业的订单管理员接到销售的催货,还可以跑到车间看看进度催催工人,甚至实在不行就帮着干干。而经销商的采购员有时候鞭长莫及,因此销售和采购似乎就永远有矛盾。
  “我想,控制库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客户需求采购,对于想给客户备库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可是,该为哪个客户备留多少库存呢?对于客户的需求信息还是要靠前端的销售人员来判断,我们无从所知,最好有一种什么神奇的工具能够计算库存用量,由采购直接通过这个工具就能按时补货……”
  夜幕渐渐降临,可是许辉却丝毫没有从冥思中脱离出来。其实,库存的问题,只是许经理在与销售部门的“博弈”中所遭遇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在销售一线做了几年骨干的他,能够深刻地理解销售部门的苦衷。可是,从自身角度来说,他却不愿意周而复始的重复这种执行式的工作。
  “如何做出更为精准的库存决策?”
  “除了快速及时处理销售部的订单外,它还能做点什么?”
  “我能成为一名推动公司发展、由主控权的采购部经理吗?”
  “在这种经销商性质的企业里,单独设置一个采购部门又是否合理呢?也许,还应该有更优化的管理结构吧!”
  ……
  更多地时候,他希望能够突破目前的工作状况, 寻找目前工作本身之外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大量囤积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快速扩张离不开标准化。    同生地产在市郊又将启动一个超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新项目的筹备,CEO林俊已近半个月没有好好休息了,常常跟管理团队开会到深夜。毕竟这是同生地产进入该市以来最大的一个项目。  同生地产进入地产行业已近5年,从最初的拿地、策划、设计、施工到售楼,刚迈过地产开发的一个循环。在下一个开发周期启动的当口,同时开发的楼盘已由3年前的
期刊
尽管e-learning进入中国已有数年,但作为已经采用或计划运用的企业来说,具体的实施经历是值得探究和借鉴的。    谈到企业e-learning的运用,HR从业者已不再陌生,但对其精髓的理解,则是伴随着对其不断深化的运用的一个永远探索的过程。如何少走弯路,如何有效地综合运用这种培训方式固然是多种因素合力决定的,但是受企业员工欢迎并提高其绩效,进而为企业经营业绩做出贡献则始终是衡量其应用的成功与
期刊
当企业竞争越来越多的集中到执行力上,当企业掌握的资讯越来越相近的时候,“门户”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我在2002年就开始接触PORTAL,去年年底我们做的一个项目中,我突然发现PORTAL有一个重要的作用。PORTAL是直接针对应用的。当我们做完BI之后,BI的作用是将战略进行细分,形成对应着各个职能部门、各种角色的报表。实际上,中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执行力。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期刊
新市场对产成品,又对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的采购开放——是供应链在延伸。    在美国,客户对产品的即时需求仍在困扰着供应商,而与此同时,制造商却在寻找减少库存持有量的方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与机会,美国的制造商越来越多的向其价值链合作伙伴寻求帮助,他们既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提供商,又与增值供应商结成更亲密的伙伴关系。在制造业中,使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例子处处可见,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用户需要更好的服务。国内公
期刊
沐浴着信息化的春风,CIO的职业看上去越来越有吸引力。只是在光鲜的背后,有很多烦心事却不得不面对。    CIO手握企业的IT生命线,处在企业信息化的最前端,接触到的都是高科技,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弄潮儿;而且CIO还代表了企业的“甲方”地位,在选型的时候掌握着供应商的“生杀大权”。看上去,CIO的生活是光明和美好的。 虽说如此,做一个好的CIO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CIO跟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期刊
第二十辑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委、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能不能跨部门跨岗位的人都象最有经验的人那样“正确地做事”,这是知识管理擅长的事情。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出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由AMT合伙人王玉
期刊
冲突过低或过高,压力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会议目标的达成。开会也有折中的艺术。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
期刊
六顶思考帽使我们的会议时间减少了80%,同时改变了整个欧洲的企业文化。  ——J. P. Morgan国际投资银行    为了集思广益,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经常需要开会。然而,会议的结果却常常不能如人所愿:不是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不欢而散,就是在口是心非地妥协之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会议,既谈不上效率,更谈不上执行。如何提高会议效率,是摆在企业管理者和会议组织者面前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难题。  幸运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和运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这项关键资产的的监控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来由 KPMG所作的一份调查发现,自2003年,全球的IT项目预算已经增加了79%。许多组织都在忙于实施正确的一般治理结构,当然,IT治理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许多组织都在一如既往的为相关的治理问题努力着。    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无论是
期刊
时至今日,商业智能风生水起,各路厂商云集此地。只是BI的成功实施来得并不容易,实践过程中,有哪些秘诀可寻?    A公司这几年信息化的势头很好,在各方的努力下,ERP、PDM、CRM和分销软件等业务系统都陆续上线了,这样似乎可以松口气了。慢着!只听这边有个声音说,今天你BI了吗?原来BI已经成了时下的热点,特别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上线以后,这些系统不断产生出大量的数据,而如何把这些抽象的数据转化成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