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快速及时处理销售部的订单外,我还能做点什么?”
在外人看来,刚刚来到罗福公司任职的许辉,可真谓春风得意。年纪轻轻的他,几年间就能有机会进入这家外资工业品分销企业做采购部经理,真是名利双收,前途不可限量。当然,对于许辉来说,他并不否认自身成长的快速,来到这家企业之前,他曾是一家生产型企业销售部的骨干,几年里身在企业销售最前线的他,从客户谈判到内部协调再到对市场高度的洞察能力,样样都比别人出色,工作如鱼得水,机会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垂青于他了。所以,当他来到这家企业任职的时候,心里很是兴奋,因为这也意味着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的空间,在这个行业丰富的市场经验使他深信,自己能把采购工作做得更好。
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原来那个雄心壮志的许辉,虽然依然忙碌于日常的工作,却似乎少了很多之前的热情。其实,不是他没有了热情,原来,几个月忙碌的工作体会,正进一步激发着他脑中那永不停歇的思考的神经,而在他的脑袋里,每一种想法都与现实的环境里不停地博弈……
“许经理,这有一个老客户的紧急订单,急需B型号的C产品1000个,请在10号之前,务必到货……”一个充满急躁声音的电话打断了许辉的思考,来不及想太多,他迅速落实工作,“小刘,赶快去查查B型号的C产品还有多少库存?”系统中显示B型号的C产品所剩不足,只能马上向供应商订货。“这么大的需求量,时间又紧张,我们很困难啊!”供应商对许经理抱怨说,“我们也是临时有个老客户的紧急订单,请您多多帮忙,真得很抱歉……” ,许经理只能连连说好话。好在,事情最终还是如愿解决,许辉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像这样的紧急采购,每个月总是会有一两次。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事情似乎还好办一些,可有的时候却会发生这边采购部门刚刚采购了成品,那边客户的订单却又临时取消了的状况,于是多余的库存又成了许辉的心头之痛。
“我想,无论是对于分销型的经销商企业,还是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对于销售部门来说,总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多地产成品库存,保证客户的需求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满足;可是,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总是希望能够将库存数量降到最低,加快企业的现金流转,当然,这也是老总们的心愿。”也许,许辉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分析才是:
首先看看前端,供应商。“在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是众多产品的代理商,而产品本身多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像超市等快速消费品行业那么多样和复杂。所以,从价格来看,我们难以有太多讨价还价的能力。我们根据销售订单下采购订单,前提是产品的价格货期都能满足客户时,才有可能有订单,所以订单的产生受供应商的影响,而我们无太多主控权,只有合理的备库,才能请来订单。库存管理很重要,管理也有难度。”
其次,再看看后端,销售部门。“在企业内部来说,销售部门应该说是我们的核心部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销售部门展开。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部门的工作就只是在应对销售的需求,处理询价、订单、跟催货期、付款和提货等流程式的应对工作。销售部门时刻考虑的是前端需求的拓展,却常常忽视了后端的供给能力。”
现在公司里有自己的系统软件来管理进销存,在销售系统上也有一套软件在进行管理。但是,许辉感觉,像经销商这类的企业不是很好管理。例如,一个产品的询盘,起点是客户,传递线路是:用户-公司销售-销售支持-采购员-供应商;然后,再逆回到客户,这条信息链只有快速准确才能最大的赢得客户。作为公司的采购员要支持和服务与销售,要维护好这个链条有难度。不像生产型企业的订单管理员接到销售的催货,还可以跑到车间看看进度催催工人,甚至实在不行就帮着干干。而经销商的采购员有时候鞭长莫及,因此销售和采购似乎就永远有矛盾。
“我想,控制库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客户需求采购,对于想给客户备库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可是,该为哪个客户备留多少库存呢?对于客户的需求信息还是要靠前端的销售人员来判断,我们无从所知,最好有一种什么神奇的工具能够计算库存用量,由采购直接通过这个工具就能按时补货……”
夜幕渐渐降临,可是许辉却丝毫没有从冥思中脱离出来。其实,库存的问题,只是许经理在与销售部门的“博弈”中所遭遇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在销售一线做了几年骨干的他,能够深刻地理解销售部门的苦衷。可是,从自身角度来说,他却不愿意周而复始的重复这种执行式的工作。
“如何做出更为精准的库存决策?”
“除了快速及时处理销售部的订单外,它还能做点什么?”
“我能成为一名推动公司发展、由主控权的采购部经理吗?”
“在这种经销商性质的企业里,单独设置一个采购部门又是否合理呢?也许,还应该有更优化的管理结构吧!”
……
更多地时候,他希望能够突破目前的工作状况, 寻找目前工作本身之外的价值。
在外人看来,刚刚来到罗福公司任职的许辉,可真谓春风得意。年纪轻轻的他,几年间就能有机会进入这家外资工业品分销企业做采购部经理,真是名利双收,前途不可限量。当然,对于许辉来说,他并不否认自身成长的快速,来到这家企业之前,他曾是一家生产型企业销售部的骨干,几年里身在企业销售最前线的他,从客户谈判到内部协调再到对市场高度的洞察能力,样样都比别人出色,工作如鱼得水,机会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垂青于他了。所以,当他来到这家企业任职的时候,心里很是兴奋,因为这也意味着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的空间,在这个行业丰富的市场经验使他深信,自己能把采购工作做得更好。
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原来那个雄心壮志的许辉,虽然依然忙碌于日常的工作,却似乎少了很多之前的热情。其实,不是他没有了热情,原来,几个月忙碌的工作体会,正进一步激发着他脑中那永不停歇的思考的神经,而在他的脑袋里,每一种想法都与现实的环境里不停地博弈……
“许经理,这有一个老客户的紧急订单,急需B型号的C产品1000个,请在10号之前,务必到货……”一个充满急躁声音的电话打断了许辉的思考,来不及想太多,他迅速落实工作,“小刘,赶快去查查B型号的C产品还有多少库存?”系统中显示B型号的C产品所剩不足,只能马上向供应商订货。“这么大的需求量,时间又紧张,我们很困难啊!”供应商对许经理抱怨说,“我们也是临时有个老客户的紧急订单,请您多多帮忙,真得很抱歉……” ,许经理只能连连说好话。好在,事情最终还是如愿解决,许辉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像这样的紧急采购,每个月总是会有一两次。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事情似乎还好办一些,可有的时候却会发生这边采购部门刚刚采购了成品,那边客户的订单却又临时取消了的状况,于是多余的库存又成了许辉的心头之痛。
“我想,无论是对于分销型的经销商企业,还是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对于销售部门来说,总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多地产成品库存,保证客户的需求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满足;可是,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总是希望能够将库存数量降到最低,加快企业的现金流转,当然,这也是老总们的心愿。”也许,许辉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分析才是:
首先看看前端,供应商。“在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是众多产品的代理商,而产品本身多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像超市等快速消费品行业那么多样和复杂。所以,从价格来看,我们难以有太多讨价还价的能力。我们根据销售订单下采购订单,前提是产品的价格货期都能满足客户时,才有可能有订单,所以订单的产生受供应商的影响,而我们无太多主控权,只有合理的备库,才能请来订单。库存管理很重要,管理也有难度。”
其次,再看看后端,销售部门。“在企业内部来说,销售部门应该说是我们的核心部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销售部门展开。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部门的工作就只是在应对销售的需求,处理询价、订单、跟催货期、付款和提货等流程式的应对工作。销售部门时刻考虑的是前端需求的拓展,却常常忽视了后端的供给能力。”
现在公司里有自己的系统软件来管理进销存,在销售系统上也有一套软件在进行管理。但是,许辉感觉,像经销商这类的企业不是很好管理。例如,一个产品的询盘,起点是客户,传递线路是:用户-公司销售-销售支持-采购员-供应商;然后,再逆回到客户,这条信息链只有快速准确才能最大的赢得客户。作为公司的采购员要支持和服务与销售,要维护好这个链条有难度。不像生产型企业的订单管理员接到销售的催货,还可以跑到车间看看进度催催工人,甚至实在不行就帮着干干。而经销商的采购员有时候鞭长莫及,因此销售和采购似乎就永远有矛盾。
“我想,控制库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客户需求采购,对于想给客户备库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可是,该为哪个客户备留多少库存呢?对于客户的需求信息还是要靠前端的销售人员来判断,我们无从所知,最好有一种什么神奇的工具能够计算库存用量,由采购直接通过这个工具就能按时补货……”
夜幕渐渐降临,可是许辉却丝毫没有从冥思中脱离出来。其实,库存的问题,只是许经理在与销售部门的“博弈”中所遭遇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在销售一线做了几年骨干的他,能够深刻地理解销售部门的苦衷。可是,从自身角度来说,他却不愿意周而复始的重复这种执行式的工作。
“如何做出更为精准的库存决策?”
“除了快速及时处理销售部的订单外,它还能做点什么?”
“我能成为一名推动公司发展、由主控权的采购部经理吗?”
“在这种经销商性质的企业里,单独设置一个采购部门又是否合理呢?也许,还应该有更优化的管理结构吧!”
……
更多地时候,他希望能够突破目前的工作状况, 寻找目前工作本身之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