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经济周期、市场环境以及社会事件等情形都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一直忽视贷后管理工作,那么就很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一旦出现问题,将没有能力抵御外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确保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地分析研究、学习借鉴业内先进管理经验,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就当前环境下、本行现状下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展开积极讨论,尽快完善和改进工作模式及方法,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一、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产的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旦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无法如期回收,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可谓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市场风险性事件频发,商业银行此时若能够提高认识、提升贷后管理水平,不仅能够保证自身的稳健、长远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贷后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于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出现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长期存在、难以转化,成为业务发展桎梏。此外,有些商业银行一味提升客户经理数量,忽视了准入门槛、持续培训、管理习惯养成、管理积极性促成等方面的重要性,致使贷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贷后管理工作更加薄弱。随着信贷规模的逐年扩大,无论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客户要求以及市场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贷后管理的难度逐步加大。在专业性无法与现实工作的复杂性相匹配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2.贷后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贷后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是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无法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说到底,贷后管理工作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如果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够通过合理地考核获得合理的工作回报,那么贷后管理工作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从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考核指标上来看,许多考核以及激励措施都是针对信贷增量而设,信贷规模和客户数量成为了考核体系中的主导,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客户经理会对贷后管理工作“不上心”。此外,目前仍然存在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尤其是缺乏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管理平台,贷后管理科技手段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效果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3.企业贷后管理配合意识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影响贷后管理质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贷后管理“角色”的转换。相对于贷前贷中而言,贷后管理从卖方市场、拥有主动拒绝权的角色转变为了买方市场、被动承担风险的角色,从而导致客户配合程度发生变化。加之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往往难以及时获知企业刻意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及重大变更事项等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整体而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虽已初步构建,但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全面性、共享性的要求,导致不诚信行为未受到有效约束。也正因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企业的诚信意识大打折扣,经常会以在财务报表上“作文章”来钻空子谋取私利,甚至出现财务报表造假的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制约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客观原因。
三、提升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培育先进信贷文化,提高对贷后管理的认识。培育先进信贷文化,建立贷后管理长效机制。以贷后管理正反两方面案例教育,培养先进的信贷经营文化理念, 促使各级机构和信贷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贷后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好贷款是管出来的、好效益也是管出来的”,克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思想,培养和树立科学的、先进的、健康的信贷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先进信贷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推动和辐射作用,使“贷后管理始于客户营销阶段, 既是管理环节又是营销环节,是信贷业务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其实质和核心是风险管理过程和优化信贷结构过程,应增量存量管理并重,积极主动揭示与化解风险”等先进信贷经营理念植根于全体信贷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之中, 内化为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形成先进信贷文化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2.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贷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需要既懂银行信贷业务又懂企业经营与相关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如要实现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商业银行必须重视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于如何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限于以下两种路径:首先,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收业内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充实现有的贷后管理团队,注入先进且实用、适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次,商业銀行可以通过加强能力培训的方式,对现有的贷后管理团队予以整合、提升,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应当顺势而变,充分结合不同阶段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镜像反映;另一方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刻总结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形成定期化、持续性、针对性的团队培养机制。
3.强化信息技术工具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鉴于依赖于人工管理的传统贷后管理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为了提高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强化信息技术工具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具体来说,一是提升信息技术工具在贷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工作标准,开发贷后管理环节有关流程的机控模块,人控与机控相结合,确保贷后管理落到实处。如有可能开发出综合化、流程化、体系化的信贷管理全生命周期数据平台,则能够为贷后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和预警来源。二是提升风险计量技术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先进技术成果与运用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提升风险的识别、计量与防范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手段,实现银行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信息流程的整合,形成结构优越、控制严密、反馈迅速、反应敏锐的整体控制机制。 4.完善贷后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关于贷后管理工作的状况,与信贷人员的工作效率、主观能动性状况的展现密切相关。所以,优化贷后管理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最大程度上提升信贷人员在贷后管理工作方面的热情,对于整个贷后管理工作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优化贷后管理评价体系。按照当下关于贷后管理方面的标准,优化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可综合定性、定量两类考核模式,在固定期限内就分支机构的贷后管理状况予以全方位化考核评价,同时把对应的考核结果放置进绩效考核体系当中。针对贷后管理考核评价状况良好的机构,可适当地进行信贷资金规模、人力资源等相关方面的倾斜与帮助。其次,需加强正向激励水平,构建完善程度更高的奖金池制度。关于构建预期资金与奖励办法方面,可使用部分兑现奖励与剩余部门直接预留奖金池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贷后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安全回收贷款,那么即能够直接兑付奖金池当中的现有奖励。针对贡献评价,可使用风险控制与营销贡献可量化模式,在得出个人综合贡献度之后,将此数据直接用在奖励的计算公式内。再其次,构建贷后管理尽职免责制度。对于自身贷后管理工作良好,但是出于各类客观因素导致的信贷资产风险与出现相应损失的信贷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状况减免、免除对应的主观责任,最大程度上为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保驾护航,提升其在工作方面的热情。
5.构建立体式的贷后管理预警体系。首先,开拓多类信息渠道。在外部和税务、法院等相应部门构建起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在内部构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掌握借款人现金流量、账户余额等具体状况。这样在综合内部、外部力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升风险预警的效果。其次,最大程度上利用贷后预警跟踪系统。良好使用信贷预警客户跟踪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把控风险、转变风险,以此更好地从个体管理转变成团队管理,真正地实现信息地共享。按照“发现信号—制定方案—例会决策—落实行动—跟踪反馈”的流程要求, 体现“充分暴露风险”、“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先进风险文化理念。所以,应最大程度上使用此先进工具,在各类人员综合搭配的基础上,依据预警跟踪管理系统,搭建出专门性的客户处理机制。
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维持金融市场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商业银行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性程度远远不够,商业银行应当通过不同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身在贷后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以此完善自身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單位: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产的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旦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无法如期回收,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可谓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市场风险性事件频发,商业银行此时若能够提高认识、提升贷后管理水平,不仅能够保证自身的稳健、长远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贷后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于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出现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长期存在、难以转化,成为业务发展桎梏。此外,有些商业银行一味提升客户经理数量,忽视了准入门槛、持续培训、管理习惯养成、管理积极性促成等方面的重要性,致使贷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贷后管理工作更加薄弱。随着信贷规模的逐年扩大,无论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客户要求以及市场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贷后管理的难度逐步加大。在专业性无法与现实工作的复杂性相匹配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2.贷后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贷后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是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无法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说到底,贷后管理工作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如果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够通过合理地考核获得合理的工作回报,那么贷后管理工作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从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考核指标上来看,许多考核以及激励措施都是针对信贷增量而设,信贷规模和客户数量成为了考核体系中的主导,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客户经理会对贷后管理工作“不上心”。此外,目前仍然存在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尤其是缺乏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管理平台,贷后管理科技手段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效果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3.企业贷后管理配合意识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影响贷后管理质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贷后管理“角色”的转换。相对于贷前贷中而言,贷后管理从卖方市场、拥有主动拒绝权的角色转变为了买方市场、被动承担风险的角色,从而导致客户配合程度发生变化。加之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往往难以及时获知企业刻意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及重大变更事项等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整体而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虽已初步构建,但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全面性、共享性的要求,导致不诚信行为未受到有效约束。也正因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企业的诚信意识大打折扣,经常会以在财务报表上“作文章”来钻空子谋取私利,甚至出现财务报表造假的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制约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客观原因。
三、提升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培育先进信贷文化,提高对贷后管理的认识。培育先进信贷文化,建立贷后管理长效机制。以贷后管理正反两方面案例教育,培养先进的信贷经营文化理念, 促使各级机构和信贷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贷后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好贷款是管出来的、好效益也是管出来的”,克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思想,培养和树立科学的、先进的、健康的信贷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先进信贷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推动和辐射作用,使“贷后管理始于客户营销阶段, 既是管理环节又是营销环节,是信贷业务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其实质和核心是风险管理过程和优化信贷结构过程,应增量存量管理并重,积极主动揭示与化解风险”等先进信贷经营理念植根于全体信贷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之中, 内化为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形成先进信贷文化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2.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贷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需要既懂银行信贷业务又懂企业经营与相关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如要实现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商业银行必须重视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于如何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限于以下两种路径:首先,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收业内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充实现有的贷后管理团队,注入先进且实用、适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次,商业銀行可以通过加强能力培训的方式,对现有的贷后管理团队予以整合、提升,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应当顺势而变,充分结合不同阶段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镜像反映;另一方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刻总结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形成定期化、持续性、针对性的团队培养机制。
3.强化信息技术工具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鉴于依赖于人工管理的传统贷后管理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为了提高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强化信息技术工具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具体来说,一是提升信息技术工具在贷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工作标准,开发贷后管理环节有关流程的机控模块,人控与机控相结合,确保贷后管理落到实处。如有可能开发出综合化、流程化、体系化的信贷管理全生命周期数据平台,则能够为贷后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和预警来源。二是提升风险计量技术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先进技术成果与运用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提升风险的识别、计量与防范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手段,实现银行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信息流程的整合,形成结构优越、控制严密、反馈迅速、反应敏锐的整体控制机制。 4.完善贷后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关于贷后管理工作的状况,与信贷人员的工作效率、主观能动性状况的展现密切相关。所以,优化贷后管理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最大程度上提升信贷人员在贷后管理工作方面的热情,对于整个贷后管理工作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优化贷后管理评价体系。按照当下关于贷后管理方面的标准,优化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可综合定性、定量两类考核模式,在固定期限内就分支机构的贷后管理状况予以全方位化考核评价,同时把对应的考核结果放置进绩效考核体系当中。针对贷后管理考核评价状况良好的机构,可适当地进行信贷资金规模、人力资源等相关方面的倾斜与帮助。其次,需加强正向激励水平,构建完善程度更高的奖金池制度。关于构建预期资金与奖励办法方面,可使用部分兑现奖励与剩余部门直接预留奖金池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贷后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安全回收贷款,那么即能够直接兑付奖金池当中的现有奖励。针对贡献评价,可使用风险控制与营销贡献可量化模式,在得出个人综合贡献度之后,将此数据直接用在奖励的计算公式内。再其次,构建贷后管理尽职免责制度。对于自身贷后管理工作良好,但是出于各类客观因素导致的信贷资产风险与出现相应损失的信贷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状况减免、免除对应的主观责任,最大程度上为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保驾护航,提升其在工作方面的热情。
5.构建立体式的贷后管理预警体系。首先,开拓多类信息渠道。在外部和税务、法院等相应部门构建起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在内部构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掌握借款人现金流量、账户余额等具体状况。这样在综合内部、外部力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升风险预警的效果。其次,最大程度上利用贷后预警跟踪系统。良好使用信贷预警客户跟踪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把控风险、转变风险,以此更好地从个体管理转变成团队管理,真正地实现信息地共享。按照“发现信号—制定方案—例会决策—落实行动—跟踪反馈”的流程要求, 体现“充分暴露风险”、“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先进风险文化理念。所以,应最大程度上使用此先进工具,在各类人员综合搭配的基础上,依据预警跟踪管理系统,搭建出专门性的客户处理机制。
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维持金融市场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商业银行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性程度远远不够,商业银行应当通过不同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身在贷后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以此完善自身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單位: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