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班队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开好主题班队会,必须要把握好六个“度”:
一、主题要有“向度”
班队会的主题是班队活动的主基调,它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主题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在确定主题上多下功夫,准确把握它的“向度”——
向上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阶段。高年段的班主任可选择“做永远的志愿者”“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我心中的祖国”等积极向上的主题来开展班队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成为未来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向实根据班级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习惯,及时准确地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开主题班队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夯实基础。如一年级新生入校,他们对学校的情况不了解,为了使他们能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尽早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因此,班主任可以《我上学了》《我爱学校、我爱班级》《从零开始》作为班队会主题开展教育。
向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确定的主题要小一点、近一点,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作为根本、源头,使学生觉得班队会的主题内容与我息息相关,能说得出,演得象,做得到。例如围绕纪律和卫生问题,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学校制定的纪律和卫生条例找差距,将班队会的主题定为《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值日生》《如何让教室静悄悄》等。
二、内容要有“梯度”
如果说班队会的主题是“龙头”,那么其内容就是“龙骨”。内容要突出主题,而且要有梯度,既要点明主题、展示主题,又要深化提炼主题,体现出“知、情、意、行”的统一。 如《校园礼仪我最棒》主题班会,教师设计了“心中有他人”“我是礼仪的示范者”“我是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员” 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的内容层层递进:心中没有他人,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学再多的礼仪也没用,所以“心中有他人”是前提;正己才能正人,做“礼仪的示范者”才能成为“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员”。这样就使班队会的主题一步一步得到升华。
三、情境要有“温度”
就室内活动而言,只有创设出形象、具体 、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使教室成为产生心灵温情的场域,主题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活动前可根据主题的有关内容,布置好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结合主题班队会的需要,将活动的内容、形式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大大增强班队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如,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教师组织了“桥之颂”主题队会。队会由历史之桥、我国之最桥、家乡之最桥、心灵之桥四部分组成。在制作多媒体时,从众多的祖国桥梁中挑选出几座桥:“自豪桥——赵州桥”、“争气桥——钱塘江大桥”、“抗日桥——卢沟桥”、“自力更生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这些具体形象的画面,配上队员的演讲、舞蹈,使队员们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历史事实,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四、参与要有“广度”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的,我会理解。”只有参与,思维才能产生飞跃;只有参与,获得的思想感情和知识技能才能刻骨铭心;只有参与,教育目标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们在注重主题班队会的内容及形式的同时,还要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人人都参与到班队会活动中来,个个从中受到教育。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发挥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讲的讲;有组织能力的让他们编排节目、主持会场、联络事务、维持秩序;会画会写的,可设计道具、布置会场、美化环境;其余的可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形式要有“效度”
主题班队会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班队会形式由其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把班队会形式搞得生动、活泼、多样化。常见的班会形式有讨论、汇报、即兴发言、诗朗诵、演讲、故事、辩论、竞赛、游戏、小品等。选取的班队会既可形式单一,也可多种组合。但无论选取什么形式,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班队会的效果。
六、引领要有“高度”
也许有人说,主题班队会就是围绕某个主题让学生开展活动,班主任可袖手旁观或做些服务性工作,这是一种误解。主题班队会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必须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适时适度”地在关节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价值引领,升华感受点,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是我们开展主题班队会所要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 北京100190)
责任编辑谢光灵
一、主题要有“向度”
班队会的主题是班队活动的主基调,它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主题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在确定主题上多下功夫,准确把握它的“向度”——
向上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阶段。高年段的班主任可选择“做永远的志愿者”“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我心中的祖国”等积极向上的主题来开展班队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成为未来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向实根据班级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习惯,及时准确地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开主题班队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建设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夯实基础。如一年级新生入校,他们对学校的情况不了解,为了使他们能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尽早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因此,班主任可以《我上学了》《我爱学校、我爱班级》《从零开始》作为班队会主题开展教育。
向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确定的主题要小一点、近一点,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作为根本、源头,使学生觉得班队会的主题内容与我息息相关,能说得出,演得象,做得到。例如围绕纪律和卫生问题,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学校制定的纪律和卫生条例找差距,将班队会的主题定为《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值日生》《如何让教室静悄悄》等。
二、内容要有“梯度”
如果说班队会的主题是“龙头”,那么其内容就是“龙骨”。内容要突出主题,而且要有梯度,既要点明主题、展示主题,又要深化提炼主题,体现出“知、情、意、行”的统一。 如《校园礼仪我最棒》主题班会,教师设计了“心中有他人”“我是礼仪的示范者”“我是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员” 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的内容层层递进:心中没有他人,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学再多的礼仪也没用,所以“心中有他人”是前提;正己才能正人,做“礼仪的示范者”才能成为“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员”。这样就使班队会的主题一步一步得到升华。
三、情境要有“温度”
就室内活动而言,只有创设出形象、具体 、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使教室成为产生心灵温情的场域,主题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活动前可根据主题的有关内容,布置好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结合主题班队会的需要,将活动的内容、形式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大大增强班队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如,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教师组织了“桥之颂”主题队会。队会由历史之桥、我国之最桥、家乡之最桥、心灵之桥四部分组成。在制作多媒体时,从众多的祖国桥梁中挑选出几座桥:“自豪桥——赵州桥”、“争气桥——钱塘江大桥”、“抗日桥——卢沟桥”、“自力更生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这些具体形象的画面,配上队员的演讲、舞蹈,使队员们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历史事实,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四、参与要有“广度”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的,我会理解。”只有参与,思维才能产生飞跃;只有参与,获得的思想感情和知识技能才能刻骨铭心;只有参与,教育目标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们在注重主题班队会的内容及形式的同时,还要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人人都参与到班队会活动中来,个个从中受到教育。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发挥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讲的讲;有组织能力的让他们编排节目、主持会场、联络事务、维持秩序;会画会写的,可设计道具、布置会场、美化环境;其余的可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形式要有“效度”
主题班队会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班队会形式由其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把班队会形式搞得生动、活泼、多样化。常见的班会形式有讨论、汇报、即兴发言、诗朗诵、演讲、故事、辩论、竞赛、游戏、小品等。选取的班队会既可形式单一,也可多种组合。但无论选取什么形式,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班队会的效果。
六、引领要有“高度”
也许有人说,主题班队会就是围绕某个主题让学生开展活动,班主任可袖手旁观或做些服务性工作,这是一种误解。主题班队会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必须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适时适度”地在关节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价值引领,升华感受点,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是我们开展主题班队会所要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 北京100190)
责任编辑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