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那就要求我们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对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设情境导学,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引起兴趣,才会激发起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堂“2——6乘法口诀的复习整理”课,在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一环节,我设立了《小熊布置教室》的情景:小熊先挂上红灯笼,如图:
  学生很快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了得数。此外,用线把每2个红灯笼圈起来,共6份,因此又可用乘法口诀“二六十二”算出得数。小熊又挂上了红灯笼,如图:
  教师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同学们经过各种角度的观察,最后反馈出现几种情况:①横向观察,并计算:5×2=10,3×2=6,10+6=16。②纵向观察,并计算:3×4=12,12+4=16。③把每2个一份地圈一圈,共8份,所以2×8=16。④每4个一份地圈一圈,共4份,因此4×4=16……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去思考、去操作、去发现,从中掌握计算方法。在同学们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思考方法时,有一位同学又想出了一种方法:先补上4个红灯笼,得4×5=20,那么实际的红灯笼就是20-4=16。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的想法而鼓掌。
  在这样宽松、和谐(画画、想想、说说)的情境导学课堂里,同学们动手、动脑和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学生的创新、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二、巧设定势题目导学,打破定势思维,促进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理解,以及习惯的思维方法,常产生一种定势心理。它会严重地妨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克服了这种定势的心理,才会产生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才会活跃。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进入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境地。
  要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就要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设计一些打破定势思维的题目。通过诱导学生的发现,打破老框框的束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发展。怎样使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呢?我会设计一些打破“常规”的训练内容。例如在进行关于“大数、小数和相差数关系”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有些学生以为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多”就用加法,出现“少”就用减法。因此,我设计如下题目来打破这种思维定势。
  (1)有24个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个,有多少个男生?
  (2)有24个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个,有多少个男生?
  (3)有24个女生,女生比男生多5个,有多少个男生?
  (4)有24个女生,女生比男生少5个,有多少个男生?
  要求:将题号与算式用线连起来。
  (1) (2) (3) (4)
  这些练习的设计,有效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同时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实质,促进创新思維能力的发展。
  三、巧设求异思维问题导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造思维的必要条件。但是,具备了基础知识不等于具备了创造思维能力。因为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常常统一于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求同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教学中如果没有求同思维,就不能使学生迅速继承前人的经验,而求异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甚至是相反的方面,去探索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任何发明,任何学科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
  例如:有8盒粉笔,每盒50支。用去了6盒,还剩多少支粉笔?
  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列出如下算式:
  8×50-6×50
  但是,我不满足于现状,进一步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如下计算方法:
  50×(8-6)
  显然后一种计算方法比前一种有了一个飞跃,既新颖又简捷,更富创造性。可见,开展求异思维的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只要善于启发诱导,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教师只要多点关爱、理解、鼓励和尊重学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 关爱 理解 鼓励 尊重  时常听到有同行谈论:“如今的学生太任性,不爱学,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还敢和老师顶嘴、甚至辱骂老师。”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有很大的关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话说明了和谐的师
期刊
一、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极其重要、不容忽视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幼儿缺乏自信心,他们自卑不敢表现自己。比如,在上课的时候不敢主动发言;不敢参加班内的活动;不敢与其他幼儿交流、玩耍。在遇到困难时,不
期刊
一、对德育工作的地位、作用的总体认识  德育,就是育德的过程,就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起着主导和定向的作用  中央明确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体制。校长必须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端正思想,以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首位,以抓德育工作为龙头,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期刊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作为思维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形象信息贮存在大脑里,再将形象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和把握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发展形象思维是思维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促进美术基本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型思维能力的人才不可忽视的一种基本品质。爱因斯坦著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在我国美术史上早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说法,曾
期刊
在学校每次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中,我都喜欢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一是为了了解老师批改情况是否及时和认真;二是掌握学生书写是否工整、有序;三是观察学生对老师的批改是否满意;四是观察学生对错题的态度。结果我发现:作业正确率100‰的很少,每次作业全对的同学还不到学生人数的3/5,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同一道题,需要订正几次才正确;半数以上的学生书写习惯较差,字迹歪歪扭扭,卷面也不整洁。一部分学生作业图应付,作
期刊
关键词:农村中学 班主任 工作体会  说起班主任工作,繁重而琐碎,用一句话概括为:一做学生的老师,二做学生的“家长”。做老师,教他如何学知识、学技能;做家长,教他怎样学做人、还有各方面管教。做好这两点都要从日常工作、生活点点滴滴做起。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开学工作要抓紧。  开学工作头绪繁多,首先要尽快让学生回校上课,注册,并让学生尽量不流失。开学一两天后,学生不来,就要及时电话联系或家访或请
期刊
伴随着社会深刻的变革,各个领域已悄然进入新形势,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教育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那么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进行教育的创新,谋求新的发展,是每个教师必须勇于面对的问题。  一、教育新形势的特点  “感谢老师,是您把我带进了语文的知识殿堂,使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是学生李兑写给语文老师的话,该生其它学科较差,而语文优秀,原来语文老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笔者从如何落实课程改革,激活语文课堂,创设开放性语文教学方面作了些探讨:突现“语文味”,创设“情感的课堂”;呈现“互动”,推行“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展现“自我”,打造“开放的课堂”;再现“生活
期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古今中外的美学家、音乐家、艺术家,都对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也指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
期刊
语文的天地洋溢着“美”的身姿,它们以大多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生活语言因比喻而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气息万千;文学殿宇因比喻而异彩纷呈,美轮美奂,蔚为壮观。语文教学的审美创新之门就由比喻来开启,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比喻,欣赏比喻,运用比喻。  生活中,比喻使我们以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比喻的身影无处不在,按照比喻的方式思维,身边的许多词汇,都是浓缩的比喻。例如: 墙头草:比喻立场不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