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最有才华的小说家之一”——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在文坛的地位看来已经毋庸置疑,即使是持批评态度的书评人也不会忘记提醒读者这位作家的实力。电影《云图》(Cloud Atlas,2012)的上映又让这位原著作者的影响力进一步升级。所以,当他的新书《骨钟》(The Bone Clocks)于2014年9月出版之后,这部厚达六百多页的长篇小说轻松地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而早在上架之前,此书就已入围2014年布克奖长名单。长篇小说《骨钟》由六部分组成,时间跨度从1984年至2043年,每个章节有各自的主人公(其中首尾两章主人公相同),读起来像六个相对独立的小长篇。这种结构显然与《云图》和《幽灵代笔》近似。同样,米切尔在这部小说中把严肃文学与类型小说元素混搭并置,但这一次他不再同时尝试多种类型小说的写法,而是专注于其中一种:奇幻小说(Fantasy)。
小说开篇的风格与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并无差异。对应于主人公的年龄,小说在这一章文字轻快、语言富有跳跃性,显出年轻人的活力。在通过鲜活的对话和简洁的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到一个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小城之后,小说开始引入超现实成分。不难看出,小说开篇一章需要为后面更多的奇幻情节制造铺垫,这件事的难度在于:假如上来就引入离奇场面,极有可能让读者产生排斥感。于是作者选择先用一定篇幅打下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底子:故事的发生地在现实中真实存在,故事中提及的乐队和唱片与当年的流行乐坛相符,而作者特意提及了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矿工大罢工事件,以制造强烈的真实感。只有当足够的真实感和信任感建立起来之后,作者才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读者带往计划中的方向。在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奇遇之后,一起突发事件让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小说第一章就在这个悬念中结束。而到了本书第五章,作者终于决定揭开这些反复出现的灵异事件的面纱,让读者直面这些事件背后的神秘力量。如果单独拿出来读,小说这一部分就像一篇彻头彻尾的奇幻小说,读起来几乎难以和“严肃小说”挂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其中部分段落的文字相当精彩)。本章是整部小说情节上最为起伏跌宕的部分,让人想起好莱坞大片中的最终对决。
大卫·米切尔是一位喜欢玩儿各种花样的作家,但有些主题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幽灵代笔》和《云图》的多主角结构揭示了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云图》的千年跨度展示了时间的力量。《骨钟》可以看做对这两个主题的延续,而这一次作者似乎更想探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所谓“骨钟”,指的就是生命有限的世人——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一架已经定时的钟表,最终难免到时终结的那一刻,而小说中的奇幻情节最终都指向“永生”这件事。
读者难免产生困惑:《骨钟》到底是一本严肃小说,还是一本通俗读物?对此本书作者似乎也早有预见,他在第四章借作家赫尔希和他经纪人的对话写道:
“赫尔希,你是想告诉我你在写一部奇幻小说吗?”
“我这么说了吗?怎么可能!其实只不过有三分之一的奇幻情节。最多一半。”
“一本书不可能是‘半奇幻’的,就像一个女人不可能‘半怀孕’一样。”
可是,大卫·米切尔似乎就是要把《骨钟》写成一部“半奇幻”长篇小说。这是一次冒险的实验(然而对于一位一直喜欢实验和创新的作家来说任何尝试都不足为奇)。实验未必成功,冒险也需要资本。好在本书作者有资本去冒险做各种实验。
小说开篇的风格与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并无差异。对应于主人公的年龄,小说在这一章文字轻快、语言富有跳跃性,显出年轻人的活力。在通过鲜活的对话和简洁的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到一个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小城之后,小说开始引入超现实成分。不难看出,小说开篇一章需要为后面更多的奇幻情节制造铺垫,这件事的难度在于:假如上来就引入离奇场面,极有可能让读者产生排斥感。于是作者选择先用一定篇幅打下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底子:故事的发生地在现实中真实存在,故事中提及的乐队和唱片与当年的流行乐坛相符,而作者特意提及了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矿工大罢工事件,以制造强烈的真实感。只有当足够的真实感和信任感建立起来之后,作者才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读者带往计划中的方向。在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奇遇之后,一起突发事件让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小说第一章就在这个悬念中结束。而到了本书第五章,作者终于决定揭开这些反复出现的灵异事件的面纱,让读者直面这些事件背后的神秘力量。如果单独拿出来读,小说这一部分就像一篇彻头彻尾的奇幻小说,读起来几乎难以和“严肃小说”挂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其中部分段落的文字相当精彩)。本章是整部小说情节上最为起伏跌宕的部分,让人想起好莱坞大片中的最终对决。
大卫·米切尔是一位喜欢玩儿各种花样的作家,但有些主题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幽灵代笔》和《云图》的多主角结构揭示了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云图》的千年跨度展示了时间的力量。《骨钟》可以看做对这两个主题的延续,而这一次作者似乎更想探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所谓“骨钟”,指的就是生命有限的世人——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一架已经定时的钟表,最终难免到时终结的那一刻,而小说中的奇幻情节最终都指向“永生”这件事。
读者难免产生困惑:《骨钟》到底是一本严肃小说,还是一本通俗读物?对此本书作者似乎也早有预见,他在第四章借作家赫尔希和他经纪人的对话写道:
“赫尔希,你是想告诉我你在写一部奇幻小说吗?”
“我这么说了吗?怎么可能!其实只不过有三分之一的奇幻情节。最多一半。”
“一本书不可能是‘半奇幻’的,就像一个女人不可能‘半怀孕’一样。”
可是,大卫·米切尔似乎就是要把《骨钟》写成一部“半奇幻”长篇小说。这是一次冒险的实验(然而对于一位一直喜欢实验和创新的作家来说任何尝试都不足为奇)。实验未必成功,冒险也需要资本。好在本书作者有资本去冒险做各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