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构建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其中应用数感的培养是提升小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得以让小学生在速感的影响之下更好的发挥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以此解决相应的数学重难点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之中,如何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以此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解决解题方案,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数感而言,是一种无意识的数学理解行为,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数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效率,从而形成一种内化的数学学习意识。主要是通过对数的运算了解,帮助学生更灵活的增强解决思维,得以解决任何复杂的数学问题,使得小学生掌握了一种数学解题技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够让小学生得以借助数学思维去思考每一个数学问题,这对于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而言,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学习是一门比较复杂且艰巨的过程,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数感,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
一、“数感”的概念和意义
当接触到数感的相对概念过程中,给予人的感觉是十分抽象和模糊的,因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具体而言,如果小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客观环境之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得出最为准确的解决结果,以此来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所表达的规律和原理,有效增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想象性和灵活性。
比如,一个具有“数感”的学生在看到56时,不仅会想到它等于50加6,还能认识到它是7和8的积、是60与4的差。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计算类似“56+88“时,就不必使用竖式进行计算,可以直接从88中取4给56,即“56+88=(56+4)+(88-4)=60+84=144”,使得计算更为简便,这正是数感的意义所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够更好地传授小学生数学解题技巧,让小学生在掌握数学解题思维与解题技巧过程中,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毕竟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需要日积月累之下对数学问题的个性化看法,以此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数感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1合作交流,实现数感真实化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开展互动和交流,毕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而言,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之一,通过交流和互动能够有效的为学生创造空间和时间,去对同一问题进行思想碰撞,以此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之中得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之中提升自身的速感,加强对数学问题的个性化理解,以此应用到数学问题解决之中,增强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效率。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十位数减9”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张情境图:树上有14个桃子,一只小猴吃掉了9个,树上还剩几个?学生在看到图片后很快就将答案回答了出来:“可以表示成算式14-9。”那么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这一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而数感也在无形中逐渐形成和完善。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数感产生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专业性特点,以此来分析和归纳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将小學生学习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数感培养的最大作用。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和性格的影响使得自身稳定性较差,很难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学生自身学习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中,便需要充分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特点,从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教学内容,以生活化情境为基础,使得数学知识内容得以在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数感的产生。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整数和小数两个抽象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加深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人民币元、角、分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应,将抽象艰深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实际的生活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培养知识的实际运用意识。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推动数感建立巩固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应选择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身小学生在数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学习状态便不相同,因此选择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增强小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对数感的培养,以此使得学生得以借助现有的理解水平和知识体系来主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解决效率。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测旗杆高度”问题为例,教师的主要职能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建立旗杆影子和旗杆实际高度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而不乏策略的诱导启发。
参考文献:
[1]吴富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2期.
[2]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 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甲略小学 刘然政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数感而言,是一种无意识的数学理解行为,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数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效率,从而形成一种内化的数学学习意识。主要是通过对数的运算了解,帮助学生更灵活的增强解决思维,得以解决任何复杂的数学问题,使得小学生掌握了一种数学解题技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够让小学生得以借助数学思维去思考每一个数学问题,这对于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而言,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学习是一门比较复杂且艰巨的过程,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数感,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
一、“数感”的概念和意义
当接触到数感的相对概念过程中,给予人的感觉是十分抽象和模糊的,因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具体而言,如果小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客观环境之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得出最为准确的解决结果,以此来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所表达的规律和原理,有效增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想象性和灵活性。
比如,一个具有“数感”的学生在看到56时,不仅会想到它等于50加6,还能认识到它是7和8的积、是60与4的差。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计算类似“56+88“时,就不必使用竖式进行计算,可以直接从88中取4给56,即“56+88=(56+4)+(88-4)=60+84=144”,使得计算更为简便,这正是数感的意义所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够更好地传授小学生数学解题技巧,让小学生在掌握数学解题思维与解题技巧过程中,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毕竟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需要日积月累之下对数学问题的个性化看法,以此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数感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1合作交流,实现数感真实化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开展互动和交流,毕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而言,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之一,通过交流和互动能够有效的为学生创造空间和时间,去对同一问题进行思想碰撞,以此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之中得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之中提升自身的速感,加强对数学问题的个性化理解,以此应用到数学问题解决之中,增强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效率。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十位数减9”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张情境图:树上有14个桃子,一只小猴吃掉了9个,树上还剩几个?学生在看到图片后很快就将答案回答了出来:“可以表示成算式14-9。”那么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这一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而数感也在无形中逐渐形成和完善。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数感产生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专业性特点,以此来分析和归纳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有将小學生学习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数感培养的最大作用。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和性格的影响使得自身稳定性较差,很难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学生自身学习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中,便需要充分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特点,从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教学内容,以生活化情境为基础,使得数学知识内容得以在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数感的产生。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整数和小数两个抽象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加深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人民币元、角、分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应,将抽象艰深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实际的生活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培养知识的实际运用意识。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推动数感建立巩固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应选择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身小学生在数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学习状态便不相同,因此选择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增强小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对数感的培养,以此使得学生得以借助现有的理解水平和知识体系来主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解决效率。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测旗杆高度”问题为例,教师的主要职能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建立旗杆影子和旗杆实际高度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而不乏策略的诱导启发。
参考文献:
[1]吴富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2期.
[2]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 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甲略小学 刘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