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既是在运动大肌肉或小肌肉,也是在做开发大脑的益智体操,身体协调性运动,也反映了头脑对到达它这里的信息所做出的综合判断和反应能力。
下面,让我们和宝宝一起玩,让动作协调起来,让大脑转起来!
0~1岁
1岁前的宝宝还很难独立游戏,主要还是和妈妈一起玩。这一时期宝宝的游戏,主要是锻炼手和手、手和眼、手和脚之间的协调力。如果选择的游戏能够同时使用腿和胳膊的力量,又能刺激视觉和听觉,可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1.敲打积木
给宝宝两块积木,让他一手拿一块,互相击打。在击打过程中,宝宝要用眼睛看着积木,两只手要互相协调配合才能使积木碰撞在一起,耳朵还可以听到积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2.拍图片
将颜色鲜艳的图片贴在墙上,让宝宝去拍打。当宝宝能听懂话以后,可以由你指定一张图片,让他去拍打。这种动作看似简单,但对小宝宝来说,他要用眼睛看着图片,然后抬起胳膊,并用手去拍打目标。如果你指定一张图片让他拍,那他还要用耳朵听你的指令,这些需要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做到。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3.拨“豆子”
准备一些小食品,如旺仔小馒头等,装在一个盘子里,让宝宝用手指随意去拨弄。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4.拍手
宝宝一般都会对拍手时发出的声响感兴趣。开始时,你先手把手地教宝宝两只手对拍,等宝宝学会后,让他自己拍手。这可以锻炼孩子控制手的力度的能力。
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5.拍脚掌
爸爸抱着小宝宝,教他用脚掌去轻拍妈妈的手掌。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躺着时,自己用脚掌去拍妈妈的手掌。等宝宝玩熟练后,妈妈可以稍微移动一下手掌的位置,看宝宝是否还能拍着。
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6.用脚踢球
妈妈扶着宝宝站好,同时把球放在宝宝脚边,教他用脚去踢球。当球滚出去以后,妈妈再扶着宝宝走过去踢一下,只要宝宝能踢到球就可以了。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7.举气球
宝宝躺着时,你让他把双脚抬起来,然后你把气球放在他的脚上,让他用双脚托起气球,再放下。这个游戏有助于锻炼宝宝腿部的力量和控制力。
适合年龄:10个月以上。
8.夹围棋子
准备一些围棋子,散放在地上,让宝宝用脚趾去夹围棋子。开始时,你可以直接将围棋子放在宝宝的脚趾缝中让他夹住,等宝宝玩熟练后,你再让他自己去夹。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脚趾的控制力,还能提高注意力。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小提示:玩围棋子这类小物品,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宝宝,防止宝宝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塞进鼻孔里。如果你的宝宝正处在什么都爱往嘴里放的年龄段,请先不要玩这个游戏。
9.踩脚印
准备一些橡皮泥或类似的黏土,放在地上,然后妈妈扶着宝宝,让他在上面踩出脚印。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10.拍打气球
将气球吹起来,用绳子系好,挂在门上或让爸爸拿着,妈妈抱着宝宝,教宝宝用小手去拍打气球。这个游戏和拍打图片游戏比起来又增加了一些难度,因为气球会动,宝宝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动作,才不至于拍空。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专家看台:
协调性游戏,积累各种感觉和运动经验。
儿童发育到一定年龄,都应该积累与这个阶段相适应的经验。而每个阶段所获得的经验,都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比如,四五个月的孩子喜欢站在大人的腿上蹦跳,这是他在为以后学站立锻炼腿劲儿;8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练习扶物站立,这为下一步学走路打好了基础……孩子通过抓握物体,来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通过爬行,来了解事物的远近、左右等不同位置的关系;通过走、跑、跳等运动,来锻炼肌肉的控制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所以,孩子每发展到一定时期,我们都要创造条件让他充分地练习,在做好必要保护的前提下,该翻身的时候要让他翻身,该学爬的时候要让他爬,该走路的时候要让他练习走,不要因为怕脏、怕碰、怕摔,而不让孩子去运动和体验。
1~2岁
大多数孩子1岁后就可以走路了,能玩的游戏也越来越多,因此游戏的范围也可以拓展一些,由开始时更多的使用大肌肉扩展为使用小肌肉。由于视觉和大肌肉的协调力变得比较发达,可以进行踢球、走平衡木等游戏;随着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肌肉的锻炼,比如可以从事简单的拼图、折纸等精细运动。
1.投纸篮
准备一块硬纸壳和一些玩具或小物品。先把纸壳按一定的形状开口挖洞,然后让孩子将玩具或小物品从这个洞中投进去。在游戏中,孩子需要用眼睛估算玩具或物品的大小,将它们和纸壳上的洞口做比较,而且,在不断的试验中,孩子意识到了,比洞口小的物品才能投进去,而大的物品则投不进去。孩子从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和思考,提高了认知能力。
2.纸杯扣球
准备几个颜色不同的小球,摆放在桌子上。再给孩子一个纸杯,让他用纸杯去扣住某个球。如果宝宝已经认识一些颜色,可以由你指定一种颜色,让宝宝去扣那种颜色的小球。
3.拼图准备一个镶有多种图形的图形板,然后让孩子将相应的图形块放上去。也可以从废旧图书上剪下小动物或物品的图案,贴在一块硬纸板上,然后剪下来,再裁成两三块,当拼图给孩子玩。
4.套圈
准备一个套圈玩具,教宝宝套着玩。也可以自己制作套圈让宝宝玩。比如,用细铁丝弯几个圈儿,再用布条或彩色纸缠好,接口处要多缠几下。然后在地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放几件宝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拿圆圈去套玩具。可以让他随意地套,也可以由你指定一个玩具,让宝宝按照目标去套。
5.折纸
给宝宝一张纸,让他随意折叠。一张纸可以随意地改变模样,还能折出各种形状,这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玩的兴趣。
6.踢球
给宝宝一个漂亮的皮球,让他在地上随意踢着玩。踢球过程中,孩子要将视线集中在球上,球滚动的时候,他还要去追逐,然后再用脚去踢中目标,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反应能力都需要脚、眼睛等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
7.走平衡木
在小区或公园里,妈妈用一只手扶着宝宝,让他在花坛边上走。在家里,可以用塑料地垫铺成一条小路,让宝宝沿着这条小路走。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8.撞球
给孩子准备两个小球,让他拿其中的一只球去撞另一只球。如果有很多小球,还可以让孩子去撞相同颜色的小球,这样,在玩的过程中还能认识颜色。
9.玩气球
将气球吹好,你和宝宝一起玩。可以让宝宝抚摸或拍打气球,你也可以故意没拿住气球,让宝宝一拍就能将气球拍起来。在追逐气球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运动,而且,孩子需要将视线集中在气球上,这对培养注意力也有好处。
10.从上往下跳
准 备 一 把 小 椅 子 ( 高 约15 ~ 20cm),先扶着宝宝上去,然后再扶着他往下跳。可以反复玩。这种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空间意识,锻炼腿部力量,同时也锻炼了胆量。
专家看台:
身体协调性游戏让孩子更自信: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害怕?很多时候,胆小是因为控制不好自己身体的一种表现,一旦控制好了就不胆小了。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学走路,有的孩子胆子小,就是不敢迈步,因为他感觉控制不好自己的身体,但要是让他扶着东西,他就敢走;也有的孩子牵着手还是不敢迈步,而是要紧紧抓着大人的手才敢走。但是,当孩子练习多了之后,能够协调好自己的动作,自然就走起来了,也就不再害怕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缺乏运动,身体协调不好,走路经常摔跤,那他可能看见台阶就不敢下,看见滑梯也不敢玩。所以,孩子早期一定要让他有大量的运动经历,积累各种感觉经验,这样他才能对自己有信心,不会害怕,情绪也才会很好。这实际上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的过程。
2~3岁
这一时期的孩子应该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了,大、小肌肉都变得比较发达,可以进行画画、穿珠子等较为复杂的活动,他们也渴望能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玩耍和施展才能。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探索,充分地活动。
1.画沙画
找一些干净的沙子。先教孩子用胶棒在纸上画画,然后再往上面撒上沙子,看看形成的画是什么样子的。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小肌肉,还可以培养创造力。
2.踢毽子
买一个毽子,或者自己用旧毛线做一个,然后拿一根绳子系好,教孩子用手拿住绳子,用脚去踢毽子。这个游戏是全身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多处肌肉。有研究认为,踢毽子还是一种最益智的运动之一呢!
3.走“梅花桩”
准备几件宝宝喜欢的玩具,在地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摆成梅花桩的形状。然后让孩子在其间行走,最好不要将玩具碰倒。孩子在游戏中,需要用眼睛测量玩具间的距离,还要灵活地调整自己身体的动作和位置,这对全身的协调性运动很有益处。
4.踩影子
妈妈和孩子在阳光或灯光下互相踩对方的影子。在追逐过程中,孩子要用眼睛去寻找影子,用脚去踩,这需要眼、脚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5.锤锤打打
准备一件可以敲敲打打的玩具,让孩子拿着玩具锤子去砸着玩儿。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手臂肌肉力量。
6.跳舞
放一首节奏感强、韵律优美的曲子,让孩子边唱歌,边跳舞。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耳朵需要注意听着乐曲,脚步还要跟随曲子的节奏在运动,因此也是一种很好的协调性的运动。
7.骑车
骑车有助于孩子锻炼多种协调能力,如手脚配合,手脚和眼的协调等等。在骑车过程中,孩子需要目测距离的远近,控制骑车的速度,还可以感觉路面的高低不平等。
8.玩滑梯
找一个低矮的滑梯,扶着孩子上去,再滑下来。玩滑梯的过程,孩子也可以练习爬台阶。从滑梯上滑下来时,还可以锻炼孩子控制速度的能力。
9.荡秋千
开始时,你要扶着孩子坐在秋千上,慢慢地摇晃,并且教他用双手抓住秋千的扶手,教他将视线尽可能地放远一些。等孩子逐渐适应了玩法之后,再让他自己坐在上面玩,但你仍要在旁边保护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慢慢地调整高度,在位置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10.抓住绳子往上爬
找一个有陡坡的地方,给孩子一根结实的绳子(也可以用结实的布条代替),让他抓着绳子往上爬。在家里,可以用床垫做成一个斜坡让他玩。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臂力,还有助于培养孩子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专家看台:
身体协调性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做事效率就高。注意的前提是指向性,就是将注意力指向某个目标,这需要身体的控制力。注意的结果是集中性,这样能够保证有效地收集信息。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在跟踪研究中发现,身体协调性好的孩子能放松地玩,很活跃,但要求他静下来的时候,他也能很快安静下来,动静交替的转换很灵活,能马上将注意力指向另一个目标。这实际上是大脑控制力强的表现。而协调性不好的孩子,则该动的时候动不起来,该静的时候又静不下来。
说到身体协调性游戏,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现在被很多人提及的一个词——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听起来好像很严重,事实上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感觉统合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Q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感觉统合失调这个词,但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它和身体协调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A很多人都觉得感觉统合很神秘,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指身体各部位相互关系之间的一种很自然、很流畅的配合,比如左眼睛和右眼睛之间、手和眼之间、上肢和下肢之间的配合等等。
感觉统合是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但一辈子都不可能完全做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做好感觉统合。比如骑自行车、上下楼,有时动作协调不好,可能就会摔跤;运动员有时身体协调不好的话,可能就会输掉比赛;还有吃饭,中国人用不好刀叉,外国人用不好筷子,其实就是手的动作协调性的表现。总之,随时随地都有感觉统合的内容。所以,不必一听到感觉统合失调就很紧张。但是,比较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动作、学习、认知、情绪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引导和纠正。比如孩子在阅读时,眼睛协调不好,可能出现漏词、跳行等现象;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经常要离开座位,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接收到的信息不完整,理解起来就困难,因此会对学习没兴趣等等。现在都市里的孩子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由于从小缺乏运动,造成身体动作的不协调,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这需要引起重视。
“3岁前让孩子充分运动。”
Q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怎样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A3岁前正是孩子协调运动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来说,不是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运动,给予有效的刺激,在运动中促进感觉的发展,让身体各个部位能够很好地协调运作。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索。”
Q具体来说,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A家长应该做到以下3点。
1.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父母要以运动的形式和孩子交流,比如做亲子操、玩亲子游戏等等。
2.家长希望教给孩子的认知内容,都尽可能在游戏中完成。比如,你想教孩子数的概念,可以通过让孩子捡球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捡1个球给妈妈,捡2个球给爸爸等等,在游戏中完成认知,而不是让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教他数一二三。
3.鼓励孩子的探索。探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获得各种体验和感受。
鸣谢/ 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地下二层娱乐商场
编辑/陈淑琴([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8年第4期
下面,让我们和宝宝一起玩,让动作协调起来,让大脑转起来!
0~1岁
1岁前的宝宝还很难独立游戏,主要还是和妈妈一起玩。这一时期宝宝的游戏,主要是锻炼手和手、手和眼、手和脚之间的协调力。如果选择的游戏能够同时使用腿和胳膊的力量,又能刺激视觉和听觉,可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1.敲打积木
给宝宝两块积木,让他一手拿一块,互相击打。在击打过程中,宝宝要用眼睛看着积木,两只手要互相协调配合才能使积木碰撞在一起,耳朵还可以听到积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2.拍图片
将颜色鲜艳的图片贴在墙上,让宝宝去拍打。当宝宝能听懂话以后,可以由你指定一张图片,让他去拍打。这种动作看似简单,但对小宝宝来说,他要用眼睛看着图片,然后抬起胳膊,并用手去拍打目标。如果你指定一张图片让他拍,那他还要用耳朵听你的指令,这些需要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做到。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3.拨“豆子”
准备一些小食品,如旺仔小馒头等,装在一个盘子里,让宝宝用手指随意去拨弄。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4.拍手
宝宝一般都会对拍手时发出的声响感兴趣。开始时,你先手把手地教宝宝两只手对拍,等宝宝学会后,让他自己拍手。这可以锻炼孩子控制手的力度的能力。
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5.拍脚掌
爸爸抱着小宝宝,教他用脚掌去轻拍妈妈的手掌。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躺着时,自己用脚掌去拍妈妈的手掌。等宝宝玩熟练后,妈妈可以稍微移动一下手掌的位置,看宝宝是否还能拍着。
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6.用脚踢球
妈妈扶着宝宝站好,同时把球放在宝宝脚边,教他用脚去踢球。当球滚出去以后,妈妈再扶着宝宝走过去踢一下,只要宝宝能踢到球就可以了。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7.举气球
宝宝躺着时,你让他把双脚抬起来,然后你把气球放在他的脚上,让他用双脚托起气球,再放下。这个游戏有助于锻炼宝宝腿部的力量和控制力。
适合年龄:10个月以上。
8.夹围棋子
准备一些围棋子,散放在地上,让宝宝用脚趾去夹围棋子。开始时,你可以直接将围棋子放在宝宝的脚趾缝中让他夹住,等宝宝玩熟练后,你再让他自己去夹。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脚趾的控制力,还能提高注意力。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小提示:玩围棋子这类小物品,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宝宝,防止宝宝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塞进鼻孔里。如果你的宝宝正处在什么都爱往嘴里放的年龄段,请先不要玩这个游戏。
9.踩脚印
准备一些橡皮泥或类似的黏土,放在地上,然后妈妈扶着宝宝,让他在上面踩出脚印。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10.拍打气球
将气球吹起来,用绳子系好,挂在门上或让爸爸拿着,妈妈抱着宝宝,教宝宝用小手去拍打气球。这个游戏和拍打图片游戏比起来又增加了一些难度,因为气球会动,宝宝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动作,才不至于拍空。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专家看台:
协调性游戏,积累各种感觉和运动经验。
儿童发育到一定年龄,都应该积累与这个阶段相适应的经验。而每个阶段所获得的经验,都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比如,四五个月的孩子喜欢站在大人的腿上蹦跳,这是他在为以后学站立锻炼腿劲儿;8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练习扶物站立,这为下一步学走路打好了基础……孩子通过抓握物体,来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通过爬行,来了解事物的远近、左右等不同位置的关系;通过走、跑、跳等运动,来锻炼肌肉的控制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所以,孩子每发展到一定时期,我们都要创造条件让他充分地练习,在做好必要保护的前提下,该翻身的时候要让他翻身,该学爬的时候要让他爬,该走路的时候要让他练习走,不要因为怕脏、怕碰、怕摔,而不让孩子去运动和体验。
1~2岁
大多数孩子1岁后就可以走路了,能玩的游戏也越来越多,因此游戏的范围也可以拓展一些,由开始时更多的使用大肌肉扩展为使用小肌肉。由于视觉和大肌肉的协调力变得比较发达,可以进行踢球、走平衡木等游戏;随着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肌肉的锻炼,比如可以从事简单的拼图、折纸等精细运动。
1.投纸篮
准备一块硬纸壳和一些玩具或小物品。先把纸壳按一定的形状开口挖洞,然后让孩子将玩具或小物品从这个洞中投进去。在游戏中,孩子需要用眼睛估算玩具或物品的大小,将它们和纸壳上的洞口做比较,而且,在不断的试验中,孩子意识到了,比洞口小的物品才能投进去,而大的物品则投不进去。孩子从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和思考,提高了认知能力。
2.纸杯扣球
准备几个颜色不同的小球,摆放在桌子上。再给孩子一个纸杯,让他用纸杯去扣住某个球。如果宝宝已经认识一些颜色,可以由你指定一种颜色,让宝宝去扣那种颜色的小球。
3.拼图准备一个镶有多种图形的图形板,然后让孩子将相应的图形块放上去。也可以从废旧图书上剪下小动物或物品的图案,贴在一块硬纸板上,然后剪下来,再裁成两三块,当拼图给孩子玩。
4.套圈
准备一个套圈玩具,教宝宝套着玩。也可以自己制作套圈让宝宝玩。比如,用细铁丝弯几个圈儿,再用布条或彩色纸缠好,接口处要多缠几下。然后在地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放几件宝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拿圆圈去套玩具。可以让他随意地套,也可以由你指定一个玩具,让宝宝按照目标去套。
5.折纸
给宝宝一张纸,让他随意折叠。一张纸可以随意地改变模样,还能折出各种形状,这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玩的兴趣。
6.踢球
给宝宝一个漂亮的皮球,让他在地上随意踢着玩。踢球过程中,孩子要将视线集中在球上,球滚动的时候,他还要去追逐,然后再用脚去踢中目标,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反应能力都需要脚、眼睛等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
7.走平衡木
在小区或公园里,妈妈用一只手扶着宝宝,让他在花坛边上走。在家里,可以用塑料地垫铺成一条小路,让宝宝沿着这条小路走。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8.撞球
给孩子准备两个小球,让他拿其中的一只球去撞另一只球。如果有很多小球,还可以让孩子去撞相同颜色的小球,这样,在玩的过程中还能认识颜色。
9.玩气球
将气球吹好,你和宝宝一起玩。可以让宝宝抚摸或拍打气球,你也可以故意没拿住气球,让宝宝一拍就能将气球拍起来。在追逐气球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运动,而且,孩子需要将视线集中在气球上,这对培养注意力也有好处。
10.从上往下跳
准 备 一 把 小 椅 子 ( 高 约15 ~ 20cm),先扶着宝宝上去,然后再扶着他往下跳。可以反复玩。这种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空间意识,锻炼腿部力量,同时也锻炼了胆量。
专家看台:
身体协调性游戏让孩子更自信: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害怕?很多时候,胆小是因为控制不好自己身体的一种表现,一旦控制好了就不胆小了。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学走路,有的孩子胆子小,就是不敢迈步,因为他感觉控制不好自己的身体,但要是让他扶着东西,他就敢走;也有的孩子牵着手还是不敢迈步,而是要紧紧抓着大人的手才敢走。但是,当孩子练习多了之后,能够协调好自己的动作,自然就走起来了,也就不再害怕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缺乏运动,身体协调不好,走路经常摔跤,那他可能看见台阶就不敢下,看见滑梯也不敢玩。所以,孩子早期一定要让他有大量的运动经历,积累各种感觉经验,这样他才能对自己有信心,不会害怕,情绪也才会很好。这实际上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的过程。
2~3岁
这一时期的孩子应该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了,大、小肌肉都变得比较发达,可以进行画画、穿珠子等较为复杂的活动,他们也渴望能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玩耍和施展才能。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探索,充分地活动。
1.画沙画
找一些干净的沙子。先教孩子用胶棒在纸上画画,然后再往上面撒上沙子,看看形成的画是什么样子的。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小肌肉,还可以培养创造力。
2.踢毽子
买一个毽子,或者自己用旧毛线做一个,然后拿一根绳子系好,教孩子用手拿住绳子,用脚去踢毽子。这个游戏是全身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多处肌肉。有研究认为,踢毽子还是一种最益智的运动之一呢!
3.走“梅花桩”
准备几件宝宝喜欢的玩具,在地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摆成梅花桩的形状。然后让孩子在其间行走,最好不要将玩具碰倒。孩子在游戏中,需要用眼睛测量玩具间的距离,还要灵活地调整自己身体的动作和位置,这对全身的协调性运动很有益处。
4.踩影子
妈妈和孩子在阳光或灯光下互相踩对方的影子。在追逐过程中,孩子要用眼睛去寻找影子,用脚去踩,这需要眼、脚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5.锤锤打打
准备一件可以敲敲打打的玩具,让孩子拿着玩具锤子去砸着玩儿。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手臂肌肉力量。
6.跳舞
放一首节奏感强、韵律优美的曲子,让孩子边唱歌,边跳舞。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耳朵需要注意听着乐曲,脚步还要跟随曲子的节奏在运动,因此也是一种很好的协调性的运动。
7.骑车
骑车有助于孩子锻炼多种协调能力,如手脚配合,手脚和眼的协调等等。在骑车过程中,孩子需要目测距离的远近,控制骑车的速度,还可以感觉路面的高低不平等。
8.玩滑梯
找一个低矮的滑梯,扶着孩子上去,再滑下来。玩滑梯的过程,孩子也可以练习爬台阶。从滑梯上滑下来时,还可以锻炼孩子控制速度的能力。
9.荡秋千
开始时,你要扶着孩子坐在秋千上,慢慢地摇晃,并且教他用双手抓住秋千的扶手,教他将视线尽可能地放远一些。等孩子逐渐适应了玩法之后,再让他自己坐在上面玩,但你仍要在旁边保护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慢慢地调整高度,在位置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10.抓住绳子往上爬
找一个有陡坡的地方,给孩子一根结实的绳子(也可以用结实的布条代替),让他抓着绳子往上爬。在家里,可以用床垫做成一个斜坡让他玩。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臂力,还有助于培养孩子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专家看台:
身体协调性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做事效率就高。注意的前提是指向性,就是将注意力指向某个目标,这需要身体的控制力。注意的结果是集中性,这样能够保证有效地收集信息。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在跟踪研究中发现,身体协调性好的孩子能放松地玩,很活跃,但要求他静下来的时候,他也能很快安静下来,动静交替的转换很灵活,能马上将注意力指向另一个目标。这实际上是大脑控制力强的表现。而协调性不好的孩子,则该动的时候动不起来,该静的时候又静不下来。
说到身体协调性游戏,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现在被很多人提及的一个词——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听起来好像很严重,事实上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感觉统合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Q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感觉统合失调这个词,但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它和身体协调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A很多人都觉得感觉统合很神秘,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指身体各部位相互关系之间的一种很自然、很流畅的配合,比如左眼睛和右眼睛之间、手和眼之间、上肢和下肢之间的配合等等。
感觉统合是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但一辈子都不可能完全做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做好感觉统合。比如骑自行车、上下楼,有时动作协调不好,可能就会摔跤;运动员有时身体协调不好的话,可能就会输掉比赛;还有吃饭,中国人用不好刀叉,外国人用不好筷子,其实就是手的动作协调性的表现。总之,随时随地都有感觉统合的内容。所以,不必一听到感觉统合失调就很紧张。但是,比较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动作、学习、认知、情绪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引导和纠正。比如孩子在阅读时,眼睛协调不好,可能出现漏词、跳行等现象;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经常要离开座位,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接收到的信息不完整,理解起来就困难,因此会对学习没兴趣等等。现在都市里的孩子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由于从小缺乏运动,造成身体动作的不协调,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这需要引起重视。
“3岁前让孩子充分运动。”
Q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怎样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A3岁前正是孩子协调运动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来说,不是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运动,给予有效的刺激,在运动中促进感觉的发展,让身体各个部位能够很好地协调运作。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索。”
Q具体来说,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A家长应该做到以下3点。
1.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父母要以运动的形式和孩子交流,比如做亲子操、玩亲子游戏等等。
2.家长希望教给孩子的认知内容,都尽可能在游戏中完成。比如,你想教孩子数的概念,可以通过让孩子捡球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捡1个球给妈妈,捡2个球给爸爸等等,在游戏中完成认知,而不是让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教他数一二三。
3.鼓励孩子的探索。探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获得各种体验和感受。
鸣谢/ 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地下二层娱乐商场
编辑/陈淑琴([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