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
电影院门口,男子拿着票走过来问英子是不是某某某,她不认识,摇头。他失望地走开了,站在那头,她在这头。她在等一个相亲的人,约好在电影院门口见的,但对方没有来,大概是远远地看到她后失望,悄悄溜走了。她在影院门口等了好久,一直能看到他在那边走来走去,两人目光相遇时还会尴尬地笑笑。后来,电影马上开始了,影院的工作人员问他们进不进,再不进就关门了。于是,他们一同走进了电影院,两人的座位离得很近,中间只空着一个座位,直到电影散场,那里一直空着。偶尔,他们会隔着座位说一两句话,一起笑。从电影院出来,他问她要不要一起走走,反正还早。她同意了,便一起沿着中山桥,从南边走到北边,还爬了白塔山。
然后他送她到宿舍。同宿舍的小李不在,回家了,屋子里有些黑,她拉开了灯,请他坐,给他倒水,拿自己平常喜欢看的《读者文摘》给他,还给他看她上中专时的相册,她坐在他旁边,指点着说照相的时间和地点。他也用手指着,时而两人的手会碰在一起,停顿零点零几秒钟,又很自然地分开。两人的身体也时而擦碰,有意无意,能够感受到彼此的体温,有一些湿意,他就抓着了她的手,搂住了她,吻她的耳垂,热腾腾的,然后是脸和嘴巴,舌头抵进她的嘴里,湿漉漉的,像一头误打误撞的小鹿,牙齿、舌头、上下腭都一下子活了,有力地撞击着她的神经末梢,身体就打开了,不顾一切地接纳了这个她还不知道名字的男人。
后来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一次离开很晚,到宿舍楼下时,院子里的一只野狗追着他跑。她叫狗的名字:毛毛!院子里的人都这么叫它,给它吃的喝的,它很听话,每次一叫它就会停下来,摇着尾巴,很温顺的样子。但那天,狗一直把他撵出了院子,然后跑回来向她请功。她又气又恼,踢了毛毛两脚,什么也没有给它,手里本来有一块吃剩的白面馒头,她恶狠狠地扔到了垃圾箱里。毛毛翻开垃圾箱,寻找馒头。她当时想这狗真是讨厌,什么时候找几个老乡把它杀了吃狗肉。
他再没有来。她有点担心,会不会狗把他咬了,他受伤了?他倒在地上,流着血,天那么黑,路上人很少,他躺很久,大概也不会有人知道,最后……没有最后,她开始坐卧不安,再看见毛毛时,心里就很疑惑,蹲下身子抚它的毛。狗很舒服,闭上眼睛,很享受的样子。她啪地给了它一巴掌,狗惊惧地跳开,远远地看着,身子绷得紧紧的,爪子撑开,似乎马上就要扑过来的样子。她恨恨地说:都怪你,你那天咬他了,你把他丢哪儿了,他是不是死了?如果他真死了,我告诉你,我饶不了你,我要杀了你,炖狗肉汤,给全院的人喝!狗好像听懂了她的话,哀哀地叫了一声,跑开了。
她打他单位的电话,那边说没这个人,她这才想起,除了这个电话,她对他一无所知。本来,他说是单位的采购员,经常天南海北地出差,腰里常常别着好几万的现款,转眼就变成了一车皮的货物,发到西安来,送到各大商场,就是几倍的利润。还说,他和几个朋友也入了点钱,掺杂在公家的货里,悄悄赚钱,已经攒了不少了。英子第一次近距离地听说这种事情,很新鲜,很好奇,还问:那我也能投钱吗?当时,她只是随口一问,没真想着参与,她只是个女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想着再找一个踏实的老公,把自己嫁了就完了。但他说:当然,当然可以了,这么好的机会干吗不投?
想想也是,她把自己存的一千块钱交给了他,一个月后,他给了她一千五。她不敢要,说:这真的是给我的吗?这么多,我上班十年才攒了一千,你这才一个月就五百?他搂着她吻她,笑她傻,这怎么能跟上班比呢?没有可比性,就是没钱,要是有钱,一次投上几万块,你就成小富翁了。
万元户,她想起这三个字,当时最流行最高大上的富裕阶层,随即又笑了,居然会做这样的梦!她在单位搞财务,手头经常有一些数量可观的流动资金,躺在账上无人问津,到年底查账时也只是对一些数字而已,何不拿来赚点钱?很快,就可以放回去了。十万,这是她可以挪用的数字,悄悄地动一下,很快地还回来,没有人知道。她有一种冒险的兴奋和刺激感,对十万块钱可能换来的万元户有了非常具体的想像。
他从此再也没出现,她开始惶恐不安,每夜从噩梦中惊醒。小李问她怎么了,干吗老说梦话老是尖叫?她摇摇头,说:我快要死了!她真的寻死觅活过,站在黄河边,看着河水上游流下来的树枝、塑料和杂草,缠结成一团,像是一个隐约的人体,缓缓向下游流去。她慢慢走进河里,水很凉,还很急,她很快就被水冲走了,一直冲到了小西湖,被人捞起来了。连医生都觉得,在黄河里漂了一个多小时,她居然好好的,一点事都没有,可能是因为她胖吧?她一直憎恨、嫌恶自己的胖,居然不合時宜地让她没死成,她更加憎恶了,揪扯着肚皮和大腿上的肥肉,与其东窗事发、丢人现眼,还不如早早了结。她去了厂医院,说自己睡眠不好,攒了足够量的安眠药,在小李和男朋友约会的晚上,她喝了药,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但是胃强烈地不安,她很快爬起来将所有的药都吐了,还喝了好多清水,像是演了一场独幕哑剧。
一切都没有发生,他永远地消失,她死不了,只有等待末日的宣判。还没有等来,医院忽然通知她怀孕了,而且五个月了,人们都用怪异的目光看她。她低下头,贪污、通奸,世界上最脏的两个词同时汇聚在她的身上,她不仅是阶下囚,还被钉在道德法庭的耻辱柱上。鄙夷、唾弃瞬间就淹没了她的人生,她成了世界上最低贱的女人。法庭判了,十年刑期。鉴于她的特殊情况,她可以先回家把孩子生下来再服刑。她实在没脸回家,父母更丢不起这个人。打掉吧,她宁愿现在就进牢里,那里没有人认识她,而且都是和她一样做了丢人的事,谁也不会嫌弃谁。但医生说,她身体胖,有高血压,孩子又大,打胎会有生命危险,让她再考虑考虑。那她也不回家,就要坐牢,即使生孩子也要生在牢里。孩子没有生在牢里,入狱前的一个月就出生了,远在北城的母亲抱走了儿子,安慰她,让她好好地改造,不要再寻死觅活的,要为孩子着想。她觉得可笑,凭什么?这是那个人的孩子,他害了她,她还要替他养孩子,她应该掐死那个婴儿,让他断子绝孙!虽然她下不了手,但一点也不爱那婴儿,那只是她身上的一块肉,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联系。 在牢里,她很安心,几乎想不起来孩子这回事,只想着把牢底坐穿,不要再见任何狱外的熟人,那个曾经熟悉的环境,那些同事、朋友异样的目光。出狱后,她回了北城,第一次见到儿子,已经是个八岁的小男孩,活泼、健康,对她没有一点点的生分感,自然地叫她妈妈,往她怀里钻,还要她抱。她抱了他,八岁的孩子,已经很高了,也很重,但她轻而易举地就抱了起来,还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父亲坐在楼下的梨树那儿,对着石桌上的棋盘深思着,好像在苦思冥想一场胜利在握的棋局。母亲一边摘菜,一边说话。父亲给她联系了一个单位,环卫局,事业单位,只是不太好听,说白了,就是扫大街的。你别嫌丢人,就这,好多人还进不去呢,你爸托了好多的關系!母亲说。
扫就扫吧,在牢里不也扫院子?像她这样的人,能有份活干、有份工资拿已经很不错了,难道还要进局里当领导不成?那个吴主任是他父亲原来单位的手下,对她知根知底,很是照顾,还对她说:别把过去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你已经受到惩罚了,从此以后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重新开始,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她没那么多奢望,只要安心地呆着、活着,日子一天天过着就满足了。她无所谓好坏,也没有了任何欲望,只是像一台机器,上班,听人指派活,干这干那,干得不好,重来。好在扫街这活都是各干各的,开始还有人对她指手画脚,后来,发觉她学得很快,手底下利索,眼里有活,又不说是非,挺不错的一个人,同伴们跟她的关系反而处得挺好。吴主任挺高兴,特意跑到家里来,在父亲面前夸她。本来是好意,父亲却不置可否,似乎无所谓,内心里却羞愧至极,晚上,对母亲说:这辈子的老脸全都没有了。她正好上厕所,听见了门开着的那条缝里飘过来的每一个字,她在厕所里站了几秒钟。
这句话早在她上法庭之前就已经体会过了,现在也波及到了父亲,母亲心里大概也是同感吧,他们没有说出来,只是因为顾及她。她住在这里,好像是侍奉父母,其实是给他们添乱,更甚的是丢脸,这是一笔怎么也抹不掉的灰色!于是,她提着行李箱,在深夜里离开家,搭上长途公交车,去了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小城——天水,在那里的一个小餐馆里做服务员。她以为她走了好,父母看不见她会省心,好安度晚年。可她完全错了,她居然想孩子,那么想,撕心扯肺的。她实在忍不住,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泣不成声,父亲脑溢血住院了,生命垂危。她火速赶回了家,只来得及在父亲床前听到一句:好好地上班。
父亲对她失望也好,绝望也罢,作为一家之主,该做的他都做了。是她给他丢了人,履历表里那一行镇定自若的文字比千钧重,她走哪背哪,家人也要跟着低头,父亲一向骄傲的自尊自此抹上了一笔重重的灰色,他有点想法是非常正常的,错的是她。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她再一次铸错,是亲人的失去。
家里,只有母亲和孩子在说笑,好像要激起些什么,但总没有,他们的声音单调、凄清,寡然无趣。八岁的孩子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不光彩的来历,总是极力地讨好着每个人,甚至连她这个最亲的人,她抱他跟他说话,说着说着就断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总是想起他来,眼前的儿子眉眼跟他太像了,剑眉深目,唇红齿白,一定是他小时候的样子。她得慢慢地看着他长大,成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他,去骗另一个女人,或者无数女人,掏取他们的钱袋,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可耻又可恨。她推开他,又抱紧他,爱他又恨他,分不清到底是儿子还是那个害她坐了八年牢的他。他毁了她,而他却要在她的怀抱里渐渐强大,她还要无怨无悔,因为确确实实,她是这么深地爱着孩子,否则,她不会知道父亲的死讯,连最后一面都会变成悔恨。
她一边爱他一边折磨他,小小年纪的儿子站在小板凳上像模像样地切菜、和面、做米饭,甚至第一次炒鸡蛋时,儿子只有八岁,兴奋的小脸又激动又不安,紧张地看着她的嘴巴、眼睛,问她好不好吃,没问出来的话是对他满不满意。她始终不说让他高兴的话,表现总是淡淡的,还挑一些连大人也避免不了的毛病,比如,炒老了、盐放多了、油没熟,等等。儿子的兴奋渐渐退去,失望渐涌,站在她母亲面前,嘴唇哆嗦、身体颤抖,看得出他在使劲憋着不哭出来。母亲想抱他,他躲过去了,自己跑回了屋,一直没有出来。母亲怨他,对孩子太苛刻了,他还这么小。
可他就会骗人了!她恨恨地说,又觉得言不由衷,歉意、愧疚一时翻涌。
母亲很生气:你别把对大人的气老撒在孩子身上,你看新儿多懂事啊!这么小的孩子就要炒鸡蛋,你看看,谁家的孩子会干这些活?的确没有,是她错了,她不该让新新干活。炒鸡蛋,油溅到了他的脸上,他也没哭。鸡蛋其实炒得挺好吃的,酥酥的,脆脆的。母亲说,父亲生前最爱吃这种老一点的鸡蛋了。她也爱吃,只是说话言不由衷,就是想骂人,不想让儿子兴奋下去。她去敲门,表示歉意,说他炒的鸡蛋好吃。说了三遍,儿子开门出来了,眼睛红红的,扑进了她怀里,紧紧地抱住她,头埋进她的怀里一直拱一直拱,好像在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再钻进肚子里,永远地跟她在一起。
一次又一次,从炒鸡蛋到洋芋丝,还有红烧肉,熬糖汁的时候,油辟里啪啦的,儿子拿大毛巾裹住了整个的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唉呀唉呀地叫着。她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看电视,就是不进去帮儿子。母亲要进去,她不让,母亲和她争执着。母亲哭了:你这哪是带孩子呀?存心折磨他,不让他好过,你把儿子完全当成了那个人。
她不为所动,冷冷地说:他本来就是他的种,就是他的复制品,基因一模一样,品性也一样,如果现在不教育他,等着他长大变成和他一样的人吗?
这算什么教育,做饭就能变成好人吗?母亲愤愤的。
她说:至少让他懂得自食其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母亲指着她,气得手指头发抖:你小的时候,我们可从来没让你干过这些家务活,你到现在,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做不出来,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孩子?真是作孽呀!
是,她是不会干,从小她学习好,家里人都指望她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她考上了,是大专,真的分在了省城,还是一家国企,家里人都为她骄傲,连父亲都觉得她为他们老刘家争了脸面。那时,没有人在乎她会不会做饭,每次回家都有嫂子、哥哥他们,她给他们每人买礼物,他们每个人都给她做好吃的,排着队争着请她到家里去吃饭,那时的她多荣耀啊! 她沦为了阶下囚,家里人都不愿意别人提到她的名字,那等于是打脸。现在,她是一个早出晚归的清洁工,每天裸露在大街上,一举一动都有人看著,所有走过路过的人都有权利呵斥她、指责她,甚至勒令她把地上的废纸或塑料袋扔进垃圾筒里,或者张开垃圾袋,等他们把最后一滴饮料喝完扔进来。所有的人都忽略她、无视她,哥哥嫂嫂们再也没叫过她去家里,甚至在父母家里都避免和她碰面,主要是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知道,所以也躲着他们,每次过节他们回来,她就借口上班,拿着扫帚在大街上盲目地扫来扫去,低着头弯着腰,看着每一个人的脚或车轱辘,它们没有生命,但运动得极快,连着被风吹动的树枝和落叶,一起来了去了,又来了,没有尽头。
多余的儿子更是不被人待见,哥哥们的孩子对他总是不冷不热的,还有几分蔑视,说他是小骗子,就像童话中狡猾的狐狸,可会骗人了,而且专骗小孩子。他们的东西丢了,总会第一个怀疑儿子,毫无顾忌地脱他的衣服,翻他的书包;他们抢走他的玩具车,用脚踩扁,丢进臭水沟里。她愤怒了,抬手打了二哥的孩子一巴掌,又响又脆,那孩子当时就被吓哭了,他比新新只大两岁,一边哭一边跑到嫂子那里。嫂子抱住了自己的孩子,急急地跑过来想要和她理论,但对接到她的目光时却有几分胆怯,纠结了几秒钟,还是大声地叫道:你干什么,干什么?还以为你还是国家干部呢?你凭什么打我孩子,凭什么?
她不是国家干部,但还是从前的那个小妹,虽然以前坐牢,现在扫街,但依然目光凌厉,令两个嫂子敢怒不敢言,二嫂恨了她几眼,终于再没说什么,转身要走,她却拦住她,警告她: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别小小年纪就跟个老娘们一样扯是非,凌强欺弱!以后再敢欺负我儿子试试,我见一次打一次!嫂子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憋了一肚子火,无处撒去,随手把儿子推开,说:去去去,滚一边去!
她的这一声大喝终于奠定了儿子在家里的地位,从此以后,哥嫂们再也不敢小觑她,虽然不巴结她,但也绝不招惹她,他们的孩子也不招惹她的儿子,至少在她面前都是和和气气的,还会主动地叫她的儿子一起到院子里去玩。
儿子对她的感情日益亲密,主动地做饭、干家务、替她打洗脚水、洗她的袜子。她像个皇太后,心安理得地被儿子伺候着。母亲非常生气,见不得她这个样,说这比打骂孩子还要恶劣呢。她不这样认为,儿子既然是那个人的化身,他就应该做那个人没做到的事情,这点活算什么?比起十万元来,差得远呢!
儿子对母亲说:奶奶,我愿意给妈妈洗袜子,我给您也洗袜子。母亲不让,她说自己有手有脚,不虐待小孩子,也不做寄生虫,语气恶狠狠的,冲着她。她装作没听见,母亲洗脚时让她打水,她去打了,母亲洗完脚,把袜子扔在地上,让她洗了,说完,定定地看着她。她从来没有给母亲干过什么,她是家里的老小,又是唯一的女孩,父亲最喜欢她,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先让着她,大小家务活从不让她动手。小的时候有母亲,大了有哥嫂,后来,她去了外地就更干不着了。
她扑哧一声笑了,捞起袜子扔进水里,一边用力搓一边说:儿子给我洗,我给老妈洗,多好!还叫儿子:看,我给奶奶洗得干不干净?说实话,还真没儿子洗得干净,儿子教她怎么打肥皂、如何用力,像个小大人一样。母亲手指头指着她:看看,多好的孩子,怎么是你生出来的呀?真是糟蹋了!
哎,就是我生的,我就这能耐。她得意地搂住儿子,还亲了一口,儿子马上也回亲了她一下。她稍稍地愣了一下,儿子长这么大,他们还是第一次这么亲密,她有点不大适应,儿子似乎也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从她手里接过袜子说:我给奶奶洗。她不让,把袜子抢回来,呵斥道:写作业去!脸色阴沉。儿子吓住了,站起来一言不发地进小屋去了,一边走一边抹着眼睛,一定是哭了。母亲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你到底是不是孩子的亲妈,你怎么这么对孩子?太过分了,太过分了!母亲气不过,就抹起了眼泪。
她心里也酸酸的。儿子出生一个月就被母亲带着,当时,所有的人都劝她把孩子送人,一方面她未婚,另一方面又是仇人的儿子,她恨不得把他掐死,可一想到送人,心里又觉得空落落的。母亲劝她不住,但也不让她在牢里带孩子,主动提出帮她带,还说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正派人。她没有说话,默许了,孩子从她的怀里到母亲的怀里的那一瞬间,她有一丝不舍。过后,自己也感到奇怪,想想,大概总归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吧。母亲一直顶着哥嫂们的强烈反对和父亲的沉默,把孩子渐渐养大。在孩子眼里,她出狱之前,这个外奶奶是世上最亲的人。她在母亲面前喝斥孩子,当然让母亲伤心,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她常常恍惚,到底是儿子还是他?两者的重叠性太大,眼神、动作、语气,总透着那么一些时光的味道,想抹掉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她觉得是上帝借孩子来折磨她,让她良心不安,受罪一辈子。可跟孩子时间长了,母子之情渐浓,她甚至觉得下半辈子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她的人生如何能坚持下去?
她时而维护孩子,时而对孩子又冷又硬,孩子怕她又恋她,时刻注意着她的眼神、动作和语气,像是一个小人,她心里就产生厌恶,更加喝斥:背挺起来,眼神抬起来,看着我,想说什么就说,吞吞吐吐干什么?儿子比任何一个同龄孩子都显得冷漠、成熟而圆滑,他用嘻笑和活泼掩饰了一切,表面上他跟谁都很亲近,不在乎谁的轻蔑或冷眼,但实际上,她知道,谁远谁近,谁亲谁疏,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他从不说出来。
母亲是忽然去世的,和院子里的人一起到附近山上的农家乐里摘桃子,忽然就晕倒了,一直昏迷不醒,她知道时,母亲已经被抬到了医院里,紧闭着双眼,呼吸渐弱。儿子很害怕,依在她的身旁,慌乱无措,眼泪一直在眼圈里打转,就是不肯掉下来,背着她擦了一遍又一遍。她心疼他:你要哭就哭吧,只是别在这儿,奶奶会听见的,她会伤心的。儿子猛摇头:我不哭,我要等奶奶醒来,给我讲故事!母亲总会讲一些解放前的特工故事,神秘、诡异而又正义,她也喜欢听。儿子非常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二战时期的间谍故事,与此有莫大的关联。
母亲真的醒来了,但说不了话,只是摸着儿子的头拉着她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摇了几下。她明白,一个劲说着:妈,你放心,他是我儿子,我一定会对他好的,我一定把他培养成一个正派人!母亲去了,带着些许遗憾。她的整个人都好像被掏空了。父亲母亲在短短的七个月时间里先后走了。都怪她,如果没有她,没有她犯的那个致命错误,父母一定还可以多活几年。父母是代她而去的,她要好好地活下去,替父母延续他们的生命。还有眼前的儿子,现在,他们彼此相依,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把他们分割开来了。 中
九点多钟,天完全黑了,有些冷,刮着阴风,人们都缩在屋里看电视,路上很少见到人。英子还在路上忙着,扫到街心花园的厕所那儿时,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婴儿在哼叫,又像病人在痛苦地呻吟,旷远、隐约,很不确定。
她犹豫着向那个方向走过去,走近了,看到一个蠕动的人体,好像受了伤,身边有一摊黑色的流动物。她俯下身去,问道:你还好吧?
那人勉强睁开眼睛,说:救救我,送我上医院!
英子从垃圾堆里找了一张报纸,垫在垃圾车里,把他小心地铲进去,像平常那样,慢慢地向远处推去。附近有一个垃圾站,平常的垃圾都是送往那里的,然后由大车统一运到郊外的垃圾焚烧场,那儿,隔着很远,就能闻到焦味和臭味,各种各样的垃圾混搭在一起,分不清是是非非。今晚刚好有一班去往郊外的车,如果把他直接倒进大卡车,混和到臭不可闻的垃圾堆里,一路颠簸,然后焚烧……英子似乎看到漫天的火光,他在火中挣扎,她在牢里的车间做劳保服,他俩的动作一致,速度不断加快,他变成灰,她从牢里出来,刺眼的目光照过来,她遮住了眼睛。
那家诊所的牌子给漆黑的街道增添了一抹温暖的红色,像是方向又像是家,让怕黑的人有了一种期望和归属感,也让这个濒临死亡的人有了一丝生气。他甚至在缝合伤口前有力地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英子,说:我好像在哪见过你,你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他的气力不足,每说一个字都像是遗言,但是,他与生俱来的那种优雅给他的每个字都增添了魅力,像回光返照。英子的心莫名地悸动了一下,她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替他掖了掖被单,心底生出几丝惋惜,几丝怜爱,甚至在那一刻,她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像当初一样。
他真的好了起来。三个月以后的一天,他来了,拿着一大束紫色的郁金香,说是来感谢她那天晚上救了他,如果没有她,他早就变成鬼了。他的脸上留下了一条很长的伤疤,从左眼角一直开到了下腭那儿,看上去几分狰狞,几分邪恶,给他灿烂的笑容平添了一份混合的野性气息,英子不易察觉地咧了咧嘴角。他还请她晚上吃饭,以示感谢。
那是一间西餐厅,低缓的《waiting for you》听上去有几分忧伤,几分期待,他很热情地向她介绍这里的咖啡很好喝,牛排也很嫩滑,告诉她刀叉怎么使用。他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说起那天晚上的事现在还心有余悸,幸亏老天送来了她,让她及时发现了他,不然他早就流血而死了。是,腹部的那一刀刀口很深,几乎伤到了脾脏,就差那么一点点,否则他根本就挨不到她来。他和朋友开公司,赚了一点钱,结果因为分钱的问题,朋友跟他翻脸了,还找人打了他。也许是想教训他一下,但那两个人太狠了,出手就见血,他身上挨了那么多刀没死成,真是命大!他再次说感谢的话:老天让我遇见我,说明我们有缘分。
是的,很有缘分。她啜了一口咖啡,奶精加得太多,有点发腻,她抹了一下嘴巴,又压了一下胸口,心脏怦怦的,让她没来由地发慌。她问他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赚钱吗?开了几年了,公司在哪?他指着窗外公交车下的站牌说,看到了吗,那牌子上的广告?她看了一眼,是一种洗发水,一个很有名的女演员亮出最迷人的微笑,用手梳理头发,那一头像缎子一样的黑发倾泻下来,美极了。
他说:那就是我们公司做的,专门承接各种公交车站牌、墙面、车身等公共场所的广告,很挣钱的,找我们的可多了。
她不太相信,这么大牌的洗发水,电视上也有,干吗还要贴在这种地方?他切了一块牛排放进嘴里,轻轻地嚼动,样子十分优雅,对女人有致命的杀伤力,她也不能幸免。
他给她讲这种小广告的意义和作用,更亲近、更熟知,人们等车等人的时候,时不时地瞭上两眼,一天一次,你想,不认识的人天天见,是不是都熟了?何况,一天见好几遍呢!他笑了,她也笑了,道理说开了,简单得跟一一样,当初谁能想得到呢?
从餐厅出来,他说要送她回家,她说不用了,她要去扫街。天完全黑了,街灯亮了,她的身子和扫帚在灯光下投出一个个巨大的影子,像鬼魅,她刚开始干这一行时,总是被自己的影子吓到。有时专注地扫过一段街,转过身要去别的地方时,那个黑色的巨大的影子突兀地包围着她,让她总是惊慌地尖叫。后来,慢慢适应了,反而觉得挺有意思,她走到哪影子跟到哪,灯光下的影子总是比她本人大,无论走到哪里、如何转换方向,她都好像包围在自己的影子里,渐渐地就有一种温暖踏实的味道,还有某种依赖。有时,扫着扫着,她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不用看表,她就知道扫到哪儿了,还有多久就可以下班了。
他坐在路边商店橱窗的窗台上,百无聊赖地吹着口哨,一曲接着一曲,什么《义勇军进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欢快、清亮、抒情,声音时大时小,她走近的时候,声音就大了,是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那里阳光明媚杉树高大道路宽阔。她低着头假装没有注意到他,也没有听到口哨声,继续扫地、撮垃圾,推着垃圾车渐渐远去。身后传来嗒嗒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我帮你吧!说着,他走到她身边,帮她推着垃圾车,一同往垃圾站走去,他甚至主动地提起垃圾桶倒进了垃圾站的大桶里,一股刺鼻的味道在他俩之间弥漫。她没有动,只是定定地看着他。他没有捂鼻子,把垃圾桶放回垃圾车,表情轻松地问她:今天晚上是不是结束了?现在可以回家了吗?
她輕轻地嗯了一声,说:你不用管我,你赶紧回去吧!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随意地说:没事,反正现在还早,我陪你走会儿,把你送到家就走。
英子看到影子旁边陪着另外一个影子,顺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步调,同时晃动同时停止,离得很近,却很难相交。只有她故意落后,跟在他的影子里亦步亦趋,她小小的,整个影子都重合在他的里面了,他们像是一个人。
她转过头看他,他其实长得挺好看的,眼睛大大的深深的,眼神总是有几分惊惧,但与她对视时,又总是欢愉地笑了,仿佛一切都烟消云散。
他们坐在滨河路的长椅上,静静的,也不说什么,只是感受夜的安静。树叶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路人已经很少了,偶尔会见到一两对谈情说爱的年轻人,相互搂着,仿佛一个誓言,永远都不分开。 她说:你回去吧,太晚了!
他说:你先走吧,我在这儿看着你上楼。你住几楼,哪个窗户?
她抬起头来,指着其中一个黑着的窗户说:就是那个,最破的。说完她笑了。
他说:你笑起来挺好看的,你应该多笑一笑。
她嗯了一声,向楼上走去,没再回头。
小院的小破门摇摇欲坠,榫掉了两个,用粗铁丝代替,聊胜于无,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而已。这是一个老家属院,三十多年了,里面住着几十户人家。楼梯砖有的地方已经破损,楼道里到处是人们不经意扔的纸团、烟头什么的,还有粘粘的泡泡糖。白色的墙壁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广告纸重重叠叠地附着其中,年深日久,已经刮不下来了。闭路线、电话线、网线、改造线路等等,如蜘蛛网般爬满墙头、门头还有走廊墙壁,接线盒子已经支离破碎,里面的线路板裸露着,仿佛一触即发。
她住在四楼,在三楼的楼梯间她往下看,他正仰着头往上看,看见她了,向她招了招手,她没有做任何手势,慢慢地向楼上走去。
打开门,儿子新新正盘腿坐在地上玩一种很大的积木,可以组合成长长的火车,盘满整个客厅。他像个指挥,嘴里模仿着火车的叫声:哐吃哐吃地拿着积木往前走,玩得不亦乐乎。她蹲下来,看着那车和儿子。有了观众,儿子玩得更欢了,叫声大了,动作也比刚才更加有力、连贯。
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很用力,想要切切實实地触到儿子,感受他是真实的、温暖的、一直陪伴着她的,刚才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虚幻、是泡沫,经不起日光推敲的。
她搂住了他。以前很少有这样的举动,儿子被吓住了,乖巧地伏在她怀里,一动不动,听着她的心跳声,还听到她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一声。儿子轻声说:妈妈,你饿了,我给你热饭去!
儿子走向厨房门口时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疑惑、不安,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她羞愧地低下了头,想:他是张余,他又回来了,我应该去报警,让警察抓他,把那十万要回来,我不能就这么白白地坐了八年的牢。
物易人非,从前的院子里已经起了很多高楼,那栋很旧的宿舍楼也早已不复存在,英子走在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小院里,捕捉曾经有过的气息。一条林阴小道,那棵长了上百年的老梨树,那些卖菜和卖廉价日用品的小店则是新生事物,却沸腾四溢。几乎没有人认识她,一方面她变化太大,从胖到瘦,几乎没有了从前的模样,他不是也对她没有丝毫感觉吗?另一方面,当年他们是学生,很少和院子里的人接触,人们根本分不清他们和附近大学里的学生。她从院子里一直走出来,穿过马路,走到了对面的厂门口,看着已经小得不能再小的大门,仅够一辆大卡车出入,里面的好几个车间都已经停产了,租给了娱乐城和卡拉OK厅。此时是早晨,那些热闹的地方正在沉睡。院子里很安静,看大门的是两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女人,穿着保安服,眼神空洞地看着她,漠然地问道:你找谁?
她转身走开,进了隔壁的派出所,径直去找刑侦队的文队长。当年抓她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警察,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她了,她也没有作自我介绍,只是想问一下,一个十多年前的诈骗犯,现在还能不能抓他?文队长说:当然能,诈骗了多少钱,人在哪里?
十万。她说出了这个数字后,忽然觉得有点轻飘飘的,是的,当年足以让几个家庭倾家荡产的数字,在今天看来却那么微不足道,当地大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大概也有这么多的存款。
文队长仔细地看了她一眼,叫出了她的名字:你是陈兰?瘦了。还透着几分惊喜,这么多年了,你找着那人了?快说说,他在哪?
她有点慌,还有点害怕他真被抓了怎么办?她开始支吾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感觉有点像,那天在大街上看见的,一晃就过去了,再也没见到。
哦,文队长就有点失望,不过还是不气馁,仔细问她是哪条街道、什么时间、穿着打扮,问得十分详细。她说了街道的名称和时间,但张余的样子却十分模糊,更多的是臆想、幻觉,文队长仔细看着她,很肯定地说:你对他还有感情,如果你再次见到他,一定要打电话告诉我!他快速地把电话写在一张纸上,交给了她,说只要拨打这个电话,警察最多十分钟就可以赶到现场。她郑重地将纸条放进包里,内心却充满歉意。
文队长叮嘱她:记住,骗子永远是骗子,他不可能变成好人!
我当然知道。她不想让文队长认为她是个傻瓜,吃一堑还那么笨。她还保证:如果再次见到他,我一定给您打电话!
晚上七点多,她刚上班,张余来了,穿着一件杏色夹克衫,看上去很休闲,也很雅致,接过她手里的簸箕,站在那儿等着。她心里一惊,随即是满心的喜悦,后来又自责,但还是欢喜,还有点担心、害怕,那个文队长会不会就在周围,会不会发现他就是那个骗子?没有,一切都很正常,散步的人、过往的车辆,没有人特别注意到他们。她往簸箕里扫垃圾,慢慢往前走,他亦步亦趋。她轻声问一句:你怎么来了?
他说吃完饭没事过来看看她。还说这工作挺辛苦的,半夜三更的,也挺危险,晚上有没有人接送她?她下意识地说有,儿子有时会来,十二岁的小伙子了,身高一米六八,看上去很唬人的,虽然嘴角、眼神还过于稚嫩。
他没问是谁,只说那就好,一个女人家家的,走夜路还是小心点地好。
无端地,她想起了和他的第一次,激烈的情绪,大汗淋漓的彼此。人生不过如此吧?想起那只野狗毛毛,那次被她追打了以后,再也没回到家属院里,好像随他而去了。现在他回来了,可狗呢,不会死在半途了吧?或许他和它压根就没碰上。她拼命地思念起了那只狗的模样,甚至随手丢给它一块肥肉的样子,跳着叫着摇着尾巴,又紧紧地护住那块肉,左右看着,提防着她再要回去。她当然不会,但会逗它,作势要抢回去。狗果然燥了,伸出前爪,嘴里发出粗重的声音,恐吓她震慑她,却又可怜地摇着尾巴,终究是叼着那块肉忙不迭地跑了。
她问他喜不喜欢狗,他愣了一下,什么?话题跳跃得太快,他一时没有跟上。她重复了一遍,他顿了顿,摇头,不喜欢,毛茸茸的,我不喜欢一切毛茸茸的东西,一想起来就痒。说着,他抖了一下身子,好像已经痒了,说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她仔细地看着他,第一次发觉他不好意思,似乎跟以前的张余不大一样,以前的张余年轻、自信,甚至有点张狂,他一点都不怕毛毛,甚至还跟她一起逗它。那毛毛对他一度也很迷恋,在他们俩之间跑来跑去,似乎十分纠结,终究跟着谁好。那天晚上,它一定是跟着他去了,但后来呢,就再也没回来,跟他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倒希望那天晚上救的是一只狗,现在匍匐在她的脚下,无毒无害,也没有未来。
巡逻警车从远处呼啸而来,她定定地看着那车的样子、声音,还有车上的警察,又担心又害怕,那车上会有文队长,会在他们面前停留。转过头,他却满不在乎,指着警车猜测哪儿又出了事,不会是杀了人吧?那天晚上他被人砍的时候,怎么没一个警察过来?他当时躺的地方是街心花园的厕所旁,那么晚,游人都回家了,哪里有人会注意到他?更不会有警车开到那种地方去。
她转过头问他:你怕不怕警察?
他的目光很无辜:干吗要怕?我又没干坏事。
噢,她说,我怕,只要看见警服上的国徽,我就腿软,我老做梦看到国徽,就悬浮在空中,好像有眼睛,逼视着我,我有时会被吓醒。
张余笑起来,不可抑制,笑够了,抹着眼泪说:你是不是做什么坏事了?否则不会这么害怕。
她定定地看着他:我坐过八年牢,管我们的那个女警察从来不笑,每次到我们监室,总会习惯性地摸一下帽子上的国徽。后来,我也有了那种强迫症,有事没事地摸一下自己的头顶上空,好像那儿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一个国徽,摸一下,我心里就踏实了。说着,她的右手慢慢上举,在头顶上空两三厘米的地方停留了几秒钟,似乎那儿真的有个国徽,她还用手摸了摸它的五角,十分具体。
他不笑了,仔细地看她,慢慢地也举起了右手,放在了头顶上空两三厘米的地方,摸了摸,似乎那儿有个什么东西,然后放下手笑了,说:其实什么也没有。
他忽地搂住了她,在她耳边轻声说: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有我呢,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帮你!他说得很动情,搂抱也很温暖厚实,好像真的要给她些什么。她的心脏开始不规则地跳动起来,快而猛,然后又悄无声息,过了一会儿,又跳了起来,还是那么快。她压了压心脏,手触到了他的,他握住了她的手,说:我要走了。
他真的丢开她转过身走了,脚步有些凌乱,像喝了酒,倒了好几次脚,然后才正常起来。
她想,他不会再来了,他一定觉察到了什么。
期待却开始慢慢生长,她希望他来,突然出现在某个拐角,从她手里接过簸箕,温情地笑,温暖地抱她。只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但那种温暖厚实却一遍又一遍在心头回荡,附着在了她的身体里、骨缝里,每每想起,她的心脏都会不自然地颤栗,没上次那么猛,但还是揪着,总好像要发生些什么似的。一阵风过,天气渐渐冷了,她打了个冷颤,松开手,扫帚倒在地上,打在了脚上,有几丝痛,还有一点金属的硬和冰冷。
她梦着他了,拿着一束新鲜的红玫瑰,上面还滚动着露水,说是他自己种的,专门为她种的。然后她的手被玫瑰扎到了,流出了血,她吮了一口,有血腥味,还有点疼。后来,疼越来越剧烈,她终于醒了,发觉自己把右手食指咬伤了,她一直在吮自己手指的血。
儿子拿了一块创可贴,仔细地洒上三七粉,教训她:这么不小心,都多大的人了,总让人这么不省心!
她看着儿子,感到陌生,甚至怀疑,儿子真是他的影子吗?身上流着他的血和基因,儿子会慢慢长成他的,终有一天,会让一个女人像她这样为儿子牵肠挂肚。一个女人,她坐在椅子上,仔细地想这个数字,她曾经是一个会计,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后天的理性,但现在,她对简单的加减法感到了怀疑,甚至对一这个最初的数字也有了疑惑。她不是一,而是无数分之一,儿子会长大,与他合二为一,沿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无数分之一慢慢地浮出水面,每次都从一开始,然后从一结束。儿子有没有他这样幸运,十万让她为他坐八年的牢,在十二年后再次相遇,她竟然没有报警。还和他卿卿我我,最后四个字像报时的钟,咚,强有力地敲了她一下,她没有醒,只是有痛感,还有种麻木和醉感。
她拿起桌上的水果刀,狠狠地在手心里劃了一下,猝不及防,血哗地一下涌出来了。正在包扎伤口的儿子吓了一跳,急忙用手去扑,捂新流血的伤口。她一把甩开了儿子和血,走向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看池子里一片血红,伤口被凉水浸透,发出死一样的青白色。转过头,儿子站在门口,怀疑地看她,就那么看着。她没有解释也没有理他、没有推他,只是从他身边走过。他们彼此没有碰撞,但那狭小的门不可能容得下两个躯体,那一瞬间,他们一定都缩小了,不由自主地。
她疲惫地坐在餐桌前,一只手揪住伤口等待愈合。儿子站在她对面,好像没有动,还在卫生间门口,但又离餐桌很近。她第一次发觉餐桌离卫生间太近了,应该挪一下。于是,她站了起来,却又茫然,还是去抬桌子,实木桌椅很沉,像河里的石头,纹丝不动。儿子还是站着,没有过来帮忙,只是慢慢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她摇摇头:没有,你去早点睡吧。
局里开年终总结会,各个路段的人都来了,有些人还从来都没见过,彼此打着招呼,坐在一起,看着台上的领导们,猜测今年的先进有几个,会评上谁。一线的清洁工们总是占大多数,其次才是管理层,这个奖似乎专门是为他们设立的,会有上千块钱的奖金,这才是最大的诱惑。英子从来没奢望麦克风里会喊到她的名字,她是个有污点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她这辈子都要佝偻着背,将头低到地上,勤谨地工作,沉默无语,像个影子一样黯然地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熟悉的名字次第响起,然后站起,从座位上走到讲台,站在万人注目的主席台上,从领导的手里拿过那张红艳艳的奖状。星期一上班后去财务室领那笔可观的奖金,采购年货,过个欢欢喜喜的大年。
英子的名字从麦克风里传出来时,她有些心猿意马,竟然想到张余去哪里了?天这么冷,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难道去外地了吗,出差了吗?他现在在干什么,真的在开公司吗?还是干着老本行,骗另一个无知的女人或少女?想到这一点,她的心竟然有些痛。想到生活在重复,她再一次成为他的猎物,而她竟然在思念、渴望,一遍又一遍地梦见他。她几乎要潸然泪下了,她低下头,擦了擦眼睛。旁边的同事张姐推了推她,指了指台上:叫你呢,快,到你了。她抬起头,眼圈有些红。张姐惊讶了:你哭了,干吗,怎么了?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同事说了些什么,她有些模糊,所以,她擦了擦眼睛,不好意思地说:我眼睛有些痒。 张姐好像明白了什么。从进单位起,她们俩就一直在一起工作,张姐了解她的所有,同情她、关心她,算是一个真心为她着想的大姐。几乎每个一线工人都得这个奖那个奖,而英子得到的只有领导的口头表扬,那些实惠的物质奖励从来没有她的份。今年是第一次,她激动得哭了,这很正常。张姐拿出手绢递给她,催促她:赶快上去,都在等你呢!此时此刻,她还不相信,先进会有她,怀疑地问张姐:你没听错吧?
没有,快去!张姐推了推她,她只好上去了。她在第十排,到主席台上几十步的距离于她感觉格外漫长,每一小步都会聚焦无数的目光还有窃窃私语,她能清晰地听到那些惊讶和愤愤不平,是啊,一个坐过牢的人怎么配当先进?她从来没在这方面奢望过,现在她意外地得到了,没有惊喜,反而是无穷无尽的自责和愧疚。她甚至想,别给我,给别人吧,给别人吧,我不配!但是,她上去了,站在一群先进里面,显得格外乍眼。
主持人格外强调了一下她的名字,说了一下她光荣的历史,这份荣誉于她的巨大意义。她脑子里轰然作响,无数惊雷持续不断地向她袭来,时光像是回到了十多年前,她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观众席上如潮水般的质问和议论,惊堂木一次次拍响,她像死了一样,对一切都麻木无感。现在,她却感受到了,每一个嘘声和尖叫都像拳头在击打她,脸上、身上和心上,她看到了满目疮痍,伤疤再次撕裂流出一地鲜血。她慢慢地抬起头来看着观众席,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像是一种宽容或满不在乎。
楼下,她听到了口哨声,《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嗓音清澈、深情,还带着几分忧伤。她转过头,看到了他,先是眼神,然后是那条长长的疤,还有他一脸的笑,嗫起的嘴唇。她的心立即就加速了,像要从嗓子眼跳出来扑向他,把他压倒,质问他,这些日子去哪儿了,为什么一直不来看她?他不是说要一直陪着她,要帮她吗?
他说回了一趟老家,叫了几个人,准备做装修,城里新建了一个小区,他们在那儿接了个活。
她走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他,仿佛失踪已久的亲人,还略略地抽泣,身體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他也抱住了她,迟疑地,不安地,问她怎么了?捋着她的发,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她使劲地摇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整个身体像散了架一样,虚空、无力、瘫软,没有了灵魂,只剩下这无助的躯壳,出卖她、榨取她。
她带他回家。儿子定定地看着他。他友好地摸了摸儿子的头,问:你好啊,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儿子有力地甩开了头,恨恨地说了一句:别碰我!
说着,站在她身旁,搂住她的肩膀,看着他。他拿出一件很大的遥控飞机,晃了晃,问儿子:喜欢吗?给你买的。
儿子只是看着,并没有露出半点的好奇或羡慕,他指着上面的说明说:可以飞得很高的,比这幢楼高,你可以拿到楼下去试试。他把飞机往儿子手里送,儿子没有接,往后退了一步,把她也拉后了一步,转过头说:妈妈,他不是好人,我不想看见他!
他是坏人,但她想看见他,想要跟他在一起。这种愿望如此强烈,让她不顾一切,感情上曾经受过的伤害、物质上曾经蒙受的巨大损失,此时此刻都风轻云淡,她只想抓住现在,过去、以后都无所谓了。她说:新新,别这么没礼貌,叫叔叔,问叔叔好!
儿子不叫,只是搂紧了她,对他说:你出去,我们家不欢迎你,以后也不要来!
他并不以为意,还炫耀手里的飞机,说起了卖飞机的营业员不知道怎么组装,被经理骂了一通,他很不好意思。他像是在给儿子解释,又像在为自己开脱。她也在解释,说孩子小不懂事,他的话你别放心上等等,他再说回来,他俩一来一回,说着笑着,像失散多年的亲人,说不完的思念、诉不清的深情,完全忽略了身边的儿子。
儿子的手从她肩膀上滑开了,转身拉开门出去了,哐地一声,他们的对话被打断了。转过头去,看着兀自还在颤动的门框,他说:儿子出去了?
她笑笑,不以为意:没事,出去转转也好,你坐,我给你倒水。
他说不用,伸出去的手碰到了她的胳膊,她转过头笑了一下。他的手拉住了她,拥入了怀中。她没有动,抬起头来看他,好像在等待。他吻她,她回应他,热烈而又绝望,好像在干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但是又充满飞一样的快乐,也许快乐本身就透着傻,傻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他在每个房子里都转了一圈,不住地点头,这房子挺不错的,别看小,位置好,上学上班都方便。
好有什么用?破得跟什么似的,又没钱装修。
他刮了一下她的鼻子,说:你真傻,捧着金饭碗哭穷,光这么一套房子,至少三十万呢,在新开发的小区里至少可以买两套,而且也是这么大。
新开发的小区在哪儿,怎么那么便宜?她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道,她开始担心儿子,去哪儿了?天都黑了,怎么还不回来?她要去上班了。他还在说房子,怎么怎么好,新楼盘是由全国连锁的开发商做的,小区环境比这儿好,像花园一样,他们在那干装修,什么时候带她去看看,可漂亮了!
他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件普通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却说得轻而易举,让人心生向往,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就飘到了新楼盘的样子,崭新的外观、楼梯,里面装饰一新,新床、新沙发,但要很多钱。一想到钱,那些想像就像肥皂泡一样,噗地一下就破了,她重又想起儿子,她该去上班了。
他们一起出来,儿子不在院子,也不在周围的街上。儿子仿佛在跟他们捉迷藏,故意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在暗中观察着他俩的一举一动。她想叫一声,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流滚滚,再大的声音也只是像空气的轻微颤动,儿子即使听见了,也不会理她。
悔意滚滚而来,他的出现像是一把锐利的剪刀,一点点撕裂她和儿子之间的亲密,和她目前看起来已经平静了的生活。今天的行为像是对自己的惩罚,更像是狠狠的报复,快乐像肥皂泡一样,只是她虚幻的想像,她再一次踏上自己的过去。
她低头看着脚下,还是习惯的街道,条帚、簸箕、垃圾车,她固定的生活资料、固定的线路,还有固定的姿势和动作,此时此刻,它们于她如此亲切,像亲人一样,她产生了拥抱它们的冲动,好像是最后一面。她不相信它们是真的,用条帚的竹尖故意戳手指,一下又一下,手指上好几个洞,渗出细细的血,她吸吮着,感受到一丝丝甜和踏实。 他问她:你怎么了?要帮她包扎伤口。
你别管!她恶狠狠的,全然没有了床上的温存和体贴。他愣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可她知道,他是装的,全是装的,他总是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动摇她。她恨不得杀了他,用那只铁锹把。
他怯了,往后退了几步,说:你怎么了,你是不是担心儿子?要不,我去找他?
她想:你不配!但她已经不想和他说任何话了,只想安安静静地把这段扫完,回家,看儿子回来了没有。
路的尽头,她看到了自己的自行车,儿子正骑在车上向她招手,自信满满地说:妈,你上来,我带你!
那一刻,她的心立即轻快地飞起来了,真的,整个身体都轻盈了,仿佛充了气的气球,冉冉地升上天空。坐在车子的后座上,她不安地问:你力气小,要不,我来带你吧?
儿子不理她,带着她横冲直撞。夜晚的街道上车很少,人也很少,儿子一边乱骑,一边说:妈,你坐稳了,坐稳了啊!
她紧紧地抓住车座,两脚粘住后轮的横梁,不停地哎呀哎呀地叫着,然后又哈哈大笑。儿子也笑,一边笑一边加快车速,车子快要飞起来了,真的有种飞翔的感觉,真好!
她说:你慢点,再这样,我就甩出去了。
儿子满不在乎地说:不会,有我呢。
其实,她的心里是踏实的,即使甩出去她也不怕,就是摔破了流血了又算得了什么呢!车子一直没有倒,也没有撞上任何障碍物,他们安全到家了。
回到家,她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带那个人回家了!
儿子不看她,说:没事,只要你高兴。
她扳过儿子来,让他看着她,说:我只有跟你在一起才高兴。
你撒谎!儿子挣脱了她,指着自己的房间说:只是,他不能进我的房间,我要换锁换钥匙!
她的心再次受到重击,有伤口的手指使劲地擦在了桌子角上,一种锐利的痛迅速襲遍全身,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并紧紧地缩在了一起,嘴角露出了一抹狠狠的笑意。
她拨打了文队长留下的那个号码,文队长不在,一个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声音问她要报案吗?告诉他就行。她慢慢地说出了张余的名字,还说出了那个小区,张余可能在那里干活。
张姐给她介绍的对象,是一个工厂倒班的工人,个子不高,但很墩实,皮肤黑亮,站在那里有些腼腆,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如她当年的模样,相亲时,总是这么拘束,总担心别人嫌她胖。
张姐说大非孝顺、体贴、技术好,是个焊工,挺不错的,老婆死了,就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一起踏踏实实过日子。
大非开口了,像倒豆子一样哗啦啦的:我有一个丫头,我妈带,今年十五岁了,正在青春期,性子有些拧。你放心,等我们结婚,她还是跟我妈,不会让你为难的。
孩子、老人,一大家子,听起来挺热闹的,像是一种回归,她的心底生出一丝渴望。跟着大非一起上他家看望老人和他的女儿,老人胖胖的、笑眯眯的,打量她的眼神里满是欢喜,一个劲地说着:好,挺好,挺好,长得挺好看的。她瘦了很多,原有的清丽模样,也已经老了、有皱纹了,皮肤也暗了。而大非的女儿挺拔、高挑、美丽,正是青春最靓丽的时候,她羡慕她。两人站在那儿对望着,她笑了一下。大非让女儿叫阿姨,女儿尖锐地说了一句:听说你是扫大街的?
嗯,她用力地点了点头,比起她的过去,这实在不算什么。
女儿重重地哼了一下,说:我才不要扫大街的当我阿姨!
大非紧紧地拉住了她,呵斥女儿:阳阳,说什么呢?没大没小的,叫阿姨!阳阳没有叫,而是瞪了大非一眼走了,说是去同学家。
大非和母亲留她一起吃饭,是臊子面,细长、筋道,汤调得十分均匀,每一粒肉或菜都与汤融为了一体,所谓的化境。她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的臊子汤,一连喝了两碗,让她蓦地想起了没坐牢前的日子,无休无止地吃,快乐而自由。原来,她一直期待着这样一种家庭氛围,可是她错过了。现在也像梦一样,透着某种不真实,像是生活给予她痛苦的一丝缓解,过后,一切将恢复原状。
眼睛湿湿的,和着汤一起喝得干干净净的,甚至她还吸溜了两声,然后放下碗,说:真好吃。她灿烂地对老人和大非笑着,大非也笑了,说:那当然,我妈调的臊子汤是一绝,厂里谁家过事,都要叫我妈去调头舀汤。
母亲只是淡淡地笑着,并没有露出一丝像儿子一般的得意或骄傲,她注意到了英子的强颜欢笑,还关切地问了一句: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是不是汤不合口味?
没有,特别好喝!英子再次强调臊子汤的美味,老人放下心来,说儿媳妇都去世好几年了,儿子一直当爹又当妈,把姑娘拉扯这么大,挺不容易的。你们俩要是真成啊,那敢情好,互相有个照应。英子和大非互相看看,都笑了。大非大咧咧地说:肯定能成,妈。老人看她,她点了点头,说:大非人挺好的,您也这么好。老人乐得呵呵地笑了起来。
大非来看她,坐在橱窗台上,拿着一杯冰淇淋,静静地等待着。她走过来,一起坐在窗台上吃冰淇淋,她喜欢奶油的味道,从少女时代起,就嗜吃如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花在吃上,其中就有这美味的冰淇淋。大非说要装修房子,买新家具,约她哪天有时间一起去看。还说要见她的哥哥,问她备什么样的见面礼好。
冰淇淋在嘴里慢慢地融化,滑落进胃里,几分冰凉从心底升起,在喉咙口盘桓,牙齿格吱吱地响。她说:这冰淇淋挺冰的,老了,怕凉,下次别买了!
大非下意识地嗯了一声,继续说着冰箱和彩电、沙发和床,他执著于那些实物的式样和颜色,还有功能,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也像是一个实物,具有木头和金属的混合质感。她想,她想要试着和一个物质产生碰撞和温暖,还有爱情。最后两个字总是让她觉得酸涩,似乎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词语,像空气,像风像雨,与她应该没什么关系,却颠倒了她的人生。
张余站在那儿,似乎略略有些惊讶,随即又释然,向大非伸出手,愉快地自我介绍:我是英子的男朋友,您怎么称呼? 爱情像是一场地震、海啸,顷刻之间就将一切化为乌有,所有的物质都随之毁灭。张余的几句话就击倒了大非,他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问张余:你,你是谁,谁?
张余再次强调了身份,是英子的男朋友。
大非把脸转向英子,再次重复刚才的问题,只不过转换了人称:他是谁?英子,他到底是谁?
英子看了看街头,人来人往,车来车去,很正常,没有警车,也没有警察,此时是傍晚,警察下班了,文队长并没有接到她的讯息,那个小警察对她没头没脑的报案也肯定没当回事。或者,他们根本没有证据,没法起诉张余,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他与当年的那件案子有关。除非她亲自把他领到警察局,确确实实地告诉文队长:这就是张余,当年骗我十万元的那个人。但此时此刻,她不会,她不想把这件事扩大,不想让大非知道得更多。
于是,她淡淡地摇了摇头说:只是一个路人,有一次受伤躺在地上快死了,被我发现了,装在垃圾车上送到了医院里,他捡了一条命。
大非更加懷疑:你救了他,你是他的救命恩人?这背后似乎隐匿着无数的可能性,大非迟疑地看看张余,然后质问英子:那你还找我?他并不像外表那么憨厚,他什么都懂。
英子坚持道:大非,你误会了,我和他真的没有关系,就是在大街上碰着他了,送他去医院了,我们没有关系!她语气很坚定,当时,她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也没有改变。
大非盯着她看,不相信地问道:没有吗?
她坚定地摇了摇头,大非又转过头去看着张余,说:你听见了,我媳妇跟你没关系,以后别再胡说八道,听见没?他向张余挥了挥手中的拳头。
张余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看着英子,说:怎么了,你是不是生我气了?
英子也看着他,目光毫不躲闪,带着某种挑衅,一字一句地说:张余,你不要胡说八道!我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没有,以后没有,过去也没有,我们从来就不认识!我只是救了你,你不用为此过意不去,那天就是一头猪我也会救的!
她忽地从包里拿出一把瑞士军刀,原本是用来走夜路防身的,她将刀尖对着自己的胸膛说:你走吧,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你要再来,我就杀了我自己!
张余一把抢过了英子手中的刀说:你干什么,从哪搞的这玩意?像真的一样!
他摸了摸刀锋:这么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可不要随便拿在手里,一不小心就把你自个划伤了。他的话充满关切和温暖,而且发自内心,根本没把英子的决绝放到心里去,好像英子在演戏,而且演得还挺像那么回事。观众是大非。
大非站了几秒钟,默默走开了,他的脚步很慢,好像有些迟疑。英子叫了一声:大非!他停了一下,但没转过身来。英子又叫了一声,就被张余捂住了嘴,听起来还像抱住了似的,大非就加快了脚步。
英子使劲推了一把张余,大叫道:你滚,你就是一个混蛋!你毁了我的生活,我讨厌你,我恨你,这辈子我都不想再见到你!
张余打了一个踉跄站住了,问她:我就不明白了,女人干吗老是这么口是心非?我们俩都那样了,你为什么还要跟别人相亲?你应该嫁的人是我、是我,懂吗?
不可能,不可能,她使劲地摇着头,她不可能嫁给他,永远都不可能。她要把他送进监狱,告诉文队长一切,他就是那个当年卷了十万元消失了的人。
张余看她不说话,以为她动心了,靠近她轻声说:晚上,我去你那儿。说完,两眼亮晶晶地看着她,
她盯着他,冷冷地问:去我那儿干什么?
他看着她的表情,有点讪讪的,搔了搔头,笑着反问:你说干什么?
她一下子就崩溃了,好像刚才的决绝和刚烈真真确确的是一场表演,观众走了,她的表演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她把头使劲地往旁边的柱子上撞,那个大水泥柱子很结实,一下就撞出了血。他忙把她拉住了,着急地说:我马上送你去医院,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她头上缠了条绷带,十分羞愧,几乎不敢抬头看任何人。他送她回家,门一开,儿子怀疑地看着他们。她强忍着痛,对他说:你回去吧!
他不放心,要跟她进去,她坚决地说:不用了,儿子会照顾我的。但就在这时,儿子竟然满面含笑地说了句:叔叔,您进来坐会。她一时惊讶地张开了嘴,他乘机而入,看到桌上的两盘菜和米饭,就赞许儿子:真能干,像个小大人一样!
儿子一点也没表示出反感,还主动说:叔叔,您也吃,我去拿筷子和碗。
他们像是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她甚至恍然以为,他们已经结婚了,正式办过结婚手续了,像所有合法婚姻那样,他们是正式的一家人。
但很快,这种假象就被打破了,儿子说一会儿要去同学家拿习题集,可能要晚点回来,让妈妈别等他。说完真的拿了一本书走了,门哐地一声,英子的心震了一下,恐惧、羞耻、担心各种情绪倏忽而至,空旷的屋子里又剩下她和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人。后者正渐渐靠近她,那种强大的男人气息笼罩住她,让她恍惚以为这是爱情,理智告诉她这是陷阱。渐渐开始分裂的她变成两个人,互相指责、争斗,甚至动起了手,而她站在一旁,冷静地看着这一切。男人的手臂渐渐爬上她的脸,像蚂蚁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咬噬她。
夜已经深了,儿子还没有回来。她要去同学家找儿子,他说:你知道是哪个同学家吗?当然不知道,她根本就不知道儿子去哪儿了,他平常跟哪些孩子来往、跟谁关系好,她从来都不知道。
他们一起来到大街上,等车的时候,她无意中转过头,看到银行取款机的房间灯很亮,里面有一个乞丐,还有她的儿子,他们都低着头睡着了,下意识地,头靠在了一起。
她转过头看着他,像是看着一团羞耻,紧紧地贴着自己,温热的气息一阵阵袭来,她感到灼热、羞愧,还想要躲避。她渐渐走向银行,身后,他亦步亦趋,像是她的一个影子,大大地笼罩住她。她的身影萎缩成一小团,额外地缀在一边,像是一个已到晚期的恶性肿瘤,等待一把手术刀的割离。那个潜意识的自己再次跳出来,手里拿着一把理想中的刀,低下头弯下身子,一点一点地割那个光明中的一抹暗影,一次又一次,暗影去了又来了。潜意识的自己怀里抱满了阴影,有的开始掉落,砸在原有的阴影上,无数的影子蜂拥而来,紧紧地包围住她,她快要窒息。 她打开银行门,用手遮住刺亮的白光,低下头弯下身子,试着抱起儿子。比她还要高的儿子很瘦,但很重,她怎么努力都抱不起来。他要帮她,她不让。她摇动着儿子,叫道:新新,走,咱们回家去睡!
乞丐睁开眼睛,惊慌地看着他们,问:你们要干什么,抢孩子吗?
她万分羞愧,连说对不起,解释说:这是我儿子,我一直在找他,真不好意思!
乞丐怀疑地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们是母子关系?
证据?她从来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眼前睡得正香、脑袋亲密地搭在乞丐肩上的孩子真真切切是她的儿子,她从来没想过要证明这一点,周围的人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事实。可现在,眼前的陌生人要她拿出证据来,她忽然感到十分无助,还有一种羞耻到死的毁灭感。
她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我是他妈妈,我本来就是他妈妈,我真的是他妈妈。
乞丐不信,望望她,又望望她身旁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搖摇头说:你们一点都不像好人,看看,一个缠着绷带,一个留着疤,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吧?得罪谁了,下手这么狠?
他手一挥,不耐烦地说:你这老头,怎么说话呢?这就是我们家儿子,查户口怎么着?让开!说着,他低下身子要去抱儿子。
滚开!英子忽然怒不可遏,发出了咆哮般的嚎叫,吓了屋子里所有的人,他们都惊愕地看着她,连儿子新新也在朦胧中哼了一声。英子恶狠狠地瞪了张余一眼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一个人的,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张余有点羞愧不安,搔着头喃喃地说:当然,当然,没人抢你的儿子。
她不再理他,低下身子叫儿子:新新,新新,你醒醒!
儿子换了个姿势,嘴里喃喃地说:再睡会,再睡会,天还没亮呢。她努力地抹开儿子的眼睛,说:看看,都这么亮了,咱回家去睡,妈给你把床铺好了。
儿子一下子醒了,坐端正了,急切地问道:谁让你进我房间了,你哪来的钥匙?
她一愣,刚才的话只是随口而说,她并没有进儿子的房间,自从换锁换钥匙,那个房间的大门就对她永远地关闭了,她曾经试着想要一把钥匙,但儿子始终不松口,她为此一直很失落,觉得儿子不信任她,可又觉得自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儿子。她懦懦地说:我没有,没有钥匙啊,你没给我钥匙啊!
那你怎么给我铺床?儿子步步紧逼。
她后退了,怕了,她说谎了,随口的一句话竟然是一句谎言,当着儿子的面被拆穿了,还有两个见证人,一个陌生人,一个是他。她打了自己一耳光,说:对不起,新新,我说错了,我没有铺床,我只是想让你回去,咱们回家睡觉,好吗?语气近于哀求。
儿子站了起来,说:好吧,走,回家!说完,往外走去,她忙跟了过去。
张余也亦步亦趋,好像她的影子。她有些恼恨,转过头恶狠狠地说:别跟着我!张余就站住了,在路灯的阴影里。走出好远,她回过头去,他还站在那里。她在想,如果我现在给文队长打电话,应该还来得及。
家属院门口的对面就有一个电话亭,她对儿子说:你先上楼,我去打个电话!说着疾步走到了对面,站在电话亭里,她看到张余已经走了,走得很慢,像是搞不清往哪边走。电话通了,是文队长,问是哪儿,找谁?
英子一字一顿地说:我是陈兰,我看见张余了。她说出了具体位置,还说张余正在路上走着,文队长摞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她听到了远处的警笛声,她想像警车发现了张余,把他拉上了车,送到了警局,警察问他姓名、年龄、职业、居住地,还问他犯过什么事?她仿佛看到张余慢慢抬起头,看着警察茫然地说:没有。文队长一定会找英子去警局指认张余,她想她一定要去,为了儿子。
回到屋里,儿子还没有睡,从里屋走出来,问她刚才给谁打电话?目光凛然。什么时候起,儿子开始变得陌生,看她的眼神总是透着怀疑和不安,仿佛知道她内心想些什么。一边跟张余上床一边打电话叫警察抓他。她感觉自己的矛盾和不齿,她不相信,只有十二岁的儿子能看出她的纠结和恐惧。更不会想到,那个令她和儿子感情产生裂缝的陌生男人会是他的父亲。父亲,这两个字让她感到罪恶,他于这个家、于儿子是一种可耻的存在,从来就没有,以后、现在也不应该有。她开始想,文队长到底抓没抓到张余?如果没抓到,张余还会不会再来找她?如果找她,她要如何干脆利落地报警,将张余真正地绳之以法?
她走近儿子,摸着他的头说: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
儿子坚持要知道她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这么晚?她随口说:给同事张姐,明天有点事,想让张姐替我一下。她说得那么自然,借口从嘴里跑出来的时候,一点都没有经过大脑,所以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谎言原来是会自然生成的。
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儿子似乎信了,去刷牙洗脸了。她坐在沙发上,努力倾听外面的警笛,但却一直没有响,似乎一切都结束了。她有一种极度的疲乏和困倦,不知不觉竟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儿子从卫生间里出来,拿了一床被子轻轻盖在她的身上。
下
大非在楼下的院子里焊一只很大的狗笼子,他买了一只金毛,毛色油黑发亮,两只眼睛掩映在浓密的长毛里,闭着的时候看上去很懒散,只要睁开一条缝就透出锐利的眼神,好像随时要扑上来。英子想起了从前院子里的那只流浪狗,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死了吧?她慢慢走近它,蹲下身子,摸它的脖子,它懒懒地看了她一眼,舒服地闭上了眼睛。有一条很粗的钢链条将金毛拴在院子里的水泥柱子上,她摸了摸那链索,沉甸甸的,真是好钢。她问大非笼子焊了放哪儿?这么大一个东西,屋子里肯定放不下。
大非闷声闷气地说:给一个哥们焊的,人家正在做狗的生意,在青海那边搞了一个藏獒基地,现在藏獒挺值钱的,那哥们发了,什么时候带你去参观一下。
大非好像忘记了那天的事,还把钥匙给她让她上楼去喝水。她说不用,就坐在这儿陪着大非,还可以说说话。她问他母亲呢?大非说母亲信佛,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去五泉山上香,这会应该在山上。说中午饭呆会出去吃。 他们吃完饭,大非送她去上班。两人间气氛一直很好,大非没有再提与结婚有关的事情,她也没有说张余,更没有说过去,心想,以后找机会再说吧。不知为什么,她内心里对报警抓张余这件事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甚至想就这样放过他,就当从来不认识他。
但大非提起了张余,他说:我看见了那人。
她一愣:谁,你看见了谁?她本能地认为是张余,还没来由地慌张。
大非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说:就那天找你的那个人,前几天在庙滩子那儿等车的时候,我看见他从一个院子里出来,那是农民房,还有条大狼狗在门口卧着。
张余怎么会跑到庙滩子,还住在农民房?英子恍然记起对张余居然一无所知,过去短暂而又热烈,却并不真实。现在,他还是一个影子,她只是见到他本人,听到他说这说那,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他嘴里跑出来的,但从没有见过。她忽然产生了好奇,想去看一看张余到底住在哪里,真实的一面是怎样的?
大非接着说道:他好像在那里住,当时端了一盆水往外泼,那是下午,正是上班的时间。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大非转过头问英子。
我也不知道。英子摇摇头说:好像是开了一个什么公司,做广告。她想起公交站牌上的洗发水广告,那个明星她很喜欢,一头像瀑布一般美丽的长发。也可能他是个骗子,就是那么随便一说,那广告根本就与他没什么关系。
她让大非领她去那个地方看一下,他们去了,她看见了那条狼狗,懒懒地躺在地上,闭着眼睛,她进大门的时候只是微微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房主站在一旁,是一个中年男人。这是二层楼,二十个房间,每个房间二十平米,专门出租给外地人。男人姓刘,人们都叫他老刘。他说张余不在,上工地了。说着指了指远处一个新开发的小区,说:你们去那儿找他吧。
小区绿化得挺漂亮,像深圳一样。虽然英子从来没去过深圳,但她记得张余这么比喻过,也许张余嘴里的小区正是这个地方。区里区外,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幽静的小路,开阔的街道,那些并不高大的建筑是土黄色的,绿色玻璃,楼顶套了一圈蓝色,像是小时候看的外国童话故事。
真漂亮,住在这儿的都是些什么人啊?英子感叹着。
有钱人呗。大非打量着这里的一切,眼里虽然也露出欣赏和热切,但并不强烈,而且马上就发现了问题,地理位置太偏,离市中心太远,谁住这啊?
他们对于开发商把房子建在这么偏的地方有点不可思议,可又羡慕不已,这么好的房子,真可惜了!大非说:要是退休了,在这儿买一套房挺好的,每天在院子里锻炼锻炼身体,空气也新鲜。他长相憨憨的,说话翁声翁气的,而且一本正经的,把英子惹笑了。说:人家开发商花那么多钱,就卖给老头老太太?那能挣上钱吗?
销售处冷冷清清的,一个小伙子走过来问他们要买房子吗?他们随口说想看看房子的结构、价格,还問都有什么人买房子?这儿公交车都没有,上班挺不方便的!
销售处拿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图,告诉他们公交公司已经在他们这里开辟了线路,马上就要通车,还说了中小学的规划位置,超市、商场,甚至还有一个省级医院的分院位置布局图,并指着远处的几块空地,说那里要建学校,那里要建医院,等等,都已经开工了,最迟后年。还问他们准备买个多大的,多少钱的,在哪上班?像他们这种情况,可以贷款,首期只需付房款的百分之三十,手续由他们来办。第一期房子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套了,是复式的,问他们想不想看一下?有样板房。
两个人跟着那个销售员去看了样板房,豪华大气。又看房间布局,二层,带天台,像过去有钱人家的洋房,一问价格,只要四十来万。英子飞快地算了一下,首付需要十二万,她的存款远远不够。销售员激情四溢地说:这个价格特别合算,天台是赠送的,等于是买一层送一层。
样板房的天台被蓬起来了,墙上贴了装饰画、打了壁橱,柜子里有酒和酒杯,树根造型的桌椅古朴稚拙,旁边是一个小花园,里面甚至还种上了一棵花椒树,当然都是假的。但英子特别喜欢这个天台,如果自己能拥有这么一个天台,坐在桌子旁看看书,喝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无所谓了。
销售员说,你们可以自己规划,按照你们的想法,可能会比这更好,更符合你们的要求。英子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各种电视上见过的最豪华的装修,家具店里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家具,还有个性化的一些小玩艺儿,比如一只蓝色的风铃,挂在进门的墙上。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张余,戴着一只报纸折成的简易帽子,穿着一件月白色的工作服,衣服和帽子上都沾满了白灰,手里拿着一只板刷提着一只油漆桶,从楼的那头走过来,与他们打了个照面,几个人都愣住了。
还是张余反应最快,下意识地叫了一声英子,说:你们怎么在这里?看了看大非,又看了看英子。英子想也没想说:大非想买房,让我陪他来看看,这儿环境还挺不错的。转过头看大非,大非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英子接着问张余: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你怎么穿得跟小工似的?
张余有点尴尬地笑了,说:这不,我们在这儿接了个活,人手少,我只好自己上了。还说他们在这里已经做了好几家了,并问英子看没看里面,更漂亮呢!
英子指了指旁边的销售人员,刚看过,确实挺漂亮的!
哦,张余似乎有些失望,看看大非,又看看销售人员。销售人员马上说:既然你们认识,那你就带他们去转转。还对英子说:您再考虑考虑,这个价格确实特别实惠。并给了她一张名片,让她想好了打电话,说完就回去了。
大非也想回去,英子就要跟着走,张余拉住了她,说:你不是来看我的吗,干吗要跟着他去?
大非就走了,没再回头。英子哎了一声,大非沿着楼梯下去了,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传得很远,一下一下,敲打着英子。
她一时茫然,看着张余。张余说:你这样做是伤害他,知不知道?明知没有希望,你还要纠缠他,明摆着是利用他,你以为他是傻子呀?
她被戳穿了心事,脚底下就有点飘,但嘴还硬:不要你管,我的事你少管!说着挣脱张余跑了出去。 她撵上大非,两人走在了一起,但谁也不说话,一直走到公交车站,车很少,人也很少,他们站在那儿一直等着。隔着半米远的距离,大非在抽烟,她望着远处,时而回过头去看小区里的楼。天蓝色的边,尖尖的拱顶,像童话中的城堡,又像梦幻中的仙境。
大非也回过头去看了一眼那楼,说:你回去找他吧,我先走了。
车来了,大非上了车。她想跟上去,可又觉得毫无理由,就站在那儿发愣。车开走了,卷起一层尘土,很快又飘散了。
她将身子靠在一棵柳树上,树皮粗糙,疤节很多,但结实、宽大,靠上去很温暖,比人可靠。
再来一趟公交车还要很长时间,她不想等了,慢慢往前走去。街道很宽,但人很少,车也很少,她往回追溯,自己究竟是怎么来到这儿的,为什么?现在怎么会一个人?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什么也没干,也没有陪儿子。她本来想干什么来着,她明明记得早上出门时兴致勃勃的,信心十足,好像要干一件大事来着。但究竟要干什么,现在她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不知不觉的,她走到了张余住的出租屋。那个房东的房门开着,房东正在看电视,电视机旁边放着一只电话机。
她出现在门口,房东看了她一眼,问她找着了吗?这问题毫无头脑,她想不起来要找什么。
你不是找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吗,叫什么余的?
哦,她想起来了,是的,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他原来没疤的,很英俊呢,说话也温文尔雅、很有魅力的,但现在可怜见的,住在这种荒僻的农民房里,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拿着板刷,在烈日下刷墙、刷天顶,挣着辛苦钱。
那些钱都去哪儿了,十万呢,在80年代,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对一个家庭尤其如此。他一下子有了那么多钱,都用到哪儿去了,为什么现在如此落魄?
她走进屋里,在沙发上坐下来,茶幾上放着烟和打火机,她点了一根熟练地抽起来。就是在那十万元消失以后,她开始用这种烟熏火燎的方法麻痹自己,直到进监狱。
老刘看着电视,也不说话,他们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各干各的事,想着各自的心事。时而有进出的人,有的和老刘聊一两句,眼神斜睨着她,她视而不见。好奇的人直接问老刘:谁呀?
老刘也看一眼她,好像在征询她的意思。她兀自抽着烟,仿佛没听见他们的对话,也没意识到陌生人对她的好奇。老刘就对那人说:该干吗干吗去!
屋子里一时又安静了下来。电视节目演完了,换了一个台,又换了一个,她的烟早抽完了,目光一直无意识地停在荧屏上。不知什么时候老刘已经出去了,院子里飘起了饭菜的香气,人们陆陆续续地都回来了,三三两两地往对面的房子捅去,香气正是从那里来的。院子里开始散落着吃饭的人,蹲着的站着的坐着的。有男的有女的,穿着上一律都显得陈旧、脏污,看不出原有的颜色。饭盆也是各种各样的,铝的塑料的不锈钢的。
她想像张余每天也这样站着吃饭,穿着这样的衣服,去找她时却换上一套干净体面的衣服,像个公子哥儿或者老板,他挺不容易的。
她站起来,走到电话机旁,拨打文队长的电话,文队长并没有初次见面时的激动,淡淡地说一句我知道了,就摞了电话。她一时愣住了,文队长怎么了,不想抓张余了吗?抑或是觉得她根本靠不住,对她提供的任何信息都不再理会,就让她自生自灭,还有很多的大案要案等着他们呢。
门口的墙上有一面椭圆形的镜子,刚好映出她尖削的脸,眼神里透出明显的憎恶,还有仇恨。如果手里有把刀的话,也许她会把镜子劈碎。
张余回来了,还穿着那件做小工的衣服,纸糊的帽子倒是去掉了,脸也洗干净了,就露出了原有的清秀模样。他进大门直接往对面去了,跟人们打招呼、调笑。老刘给他打完饭,向这边努了一下嘴:等你一下午了。
张余转过头来,看到了她。她站在门口,好像在迎接他,脸上有一层微微的笑意,笑意下面有寒霜,她感到阵阵寒意。于是,笑溢开了,尽量显得十分开心,但笑的尾巴梢上有点苦,好像要哭。
张余走了进来,晃着手里的饭盒,问她:没跟那个大非走呀?眼里满是调笑,还有几分得意,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她也笑了,说:我饿了。
张余把饭盒递过来,说:你肯定吃不惯,要不出去吃?
她看了一眼那饭,莲花菜米饭,有几粒白生生的肥肉,白得让她直起生理反应,她强忍住了,说:这附近没有饭馆呀!
张余指了指院子里的那辆摩托车,破旧不堪,她其实早就看见了,但以为是坏的。张余就发动车子,让她坐在后座上。院子里的人吹起了口哨,还有哗声,张余哈哈地笑着,她也笑,这次是真的,还有种很特别的感觉,好像第一次坐在男人的车子后座上,可以靠在前面的那只背上,很踏实。但一路上,她一直没有靠过去,甚至都没有碰一下张余的身体,两只手一直紧紧地抓住后座的两根粗钢管,生怕被甩出去。车虽破,但车速很快。
他们来到一家看上去还不错的饭馆,等菜时,张余说起在这个小区做的工程,总共有四家,同时开工,但大小不同,材料不同,其中有一家快完工了。等把这几家做完,他赚了钱,也要在这个小区买套房子安顿下来。
她一直不怎么说话,只是做一个最好的听众和观众。他看上去一点不像个骗子,说的每一句话都透着认真和实在,没有虚幻的成分,没有高大上的理论,简洁明快,像唠家常一样,还透着某种亲切和信任。菜上齐了,热气腾腾的,略略地使张余的样子透出了几分不真实,好像起雾的样子,雾一散他也会消失。
她吃了很少的一点。张余说:你那么瘦,应该多吃点。她说吃不下,进监狱后人就开始迅速地瘦,以前是怕胖,瘦的时候也开始害怕,怕自己最后变成一把骨头,还没挨枪子呢,就自己先没了声气,没想到还活过来了。不由自主地又说到监狱的事,张余的表情就有点僵了,好像她是故意的,要破坏美好的气氛,要不断地撕裂伤口,一遍遍给他看,还要说伤口如何如何痛,可他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大概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有这种经验,更不会体谅其中的痛,之前之中之后的精神蜕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张余埋着头狼吞虎咽,仿佛饿了好几天,终于有一顿好饭,实在不能浪费了。但即使这样,他吃饭的样子看上去还是优雅的,从来不大张着嘴咀嚼,更不会塞满了饭接她的话荏,他只是速度很快地进食,后面好像有什么在赶着他。
她无意中抬起头,看到马路对面停着一辆警车,心里一瞬间掠过猜疑:可能是文队长,可又想不可能,他刚才的态度那么冷淡。张余问她在看什么,顺着她的目光探过去,哦了一声:大概是巡逻车吧,这一带不大太平,经常发生各种案子,还有过命案呢,我有一天亲眼看见地上躺着一男两女,全身都是血,一直流到那儿。他指着警车前面的一棵大树。
警车门打开了,下来两个警察,其中一个就是文队长,他也正在看她。她愣了一下,低声喝了一句:快跑!
张余并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动,只是平静地看着她,然后转向警察,文队长走了进来。张余夹了一筷子红烧肉放进了嘴里,仔细地嚼着。文队长走过来,说:张余,跟我们走一趟吧!
张余站起来,嘴还在蠕动着嚼那块肉,咽下去才问道:我犯什么罪了?
文队长没有解释,向身边的小警察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小警察马上拿出手铐,铐住了张余的手说:你涉嫌一起重大的诈骗案,请到警局协助我们调查!还对她说,麻烦你也去作个证!
张余看着她,目光在探询。她说:我叫陈兰,耳东陈,兰州的兰。
张余不明所以,摇了摇头,很无辜。陈兰拿出钱包,里面有一张她二十八岁时的照片,那是认识张余后她特意去相馆里照的,里面的她很胖,眼睛、鼻子、嘴巴挤到了一起,但很开心灿烂地笑着。那个小警察凑过来看了一眼,问这是谁?
没有人理他。
晚上十二点她才回到家,远远的,她看到儿子站在楼门口,穿着一件薄毛衣,整个身体都缩在一起,嘴唇已经哆嗦得说不出话来了。她急忙脱下外套,搭在儿子身上,紧紧搂住他,往家里走去。
她问儿子站在这里多久了?儿子没精打采地说:没多久,做完作业我就站这儿等你,我想你肯定会回来的。儿子已经冻透了,一直打着颤,说出的话也是哆哆嗦嗦的。他还说,妈妈,我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等我考上师大附中我就住校,再也不妨碍你了。
她的心一震,不知道说什么好,想搂紧儿子,又觉得自己不配,反而松开了手。儿子却往她身边使劲靠了靠,似乎想要一丝温暖,她就搂住了他。儿子的身体越来越软,上楼时几乎完全靠在她身上。她返身抱住了儿子,问他:你怎么了?手碰到儿子的脸和头,巨烫。
儿子住院了,发高烧,嘴里一直说着胡话,一会说有白马来接他,的的的,驮着他去了一个很美的地方,有妈妈、外公、外婆,外婆做的饭可好吃了,他吃了很多很多;一会又说看见爸爸了,给他买了一个遥控飞机,他们在一起玩,飞机飞得很高,后来就不见了,爸爸也不见了。过了一天一夜后,才慢慢安静下来,又足足地睡了一天一夜。第三天,儿子睁开眼睛时,她正好去了厕所,刚一出来,就看着儿子穿着睡衣睡裤站在厕所门口,看见她虚弱地叫了一声:妈妈,我想喝小米粥!
小米粥里放了糯米和瘦肉丁,儿子小时候她母亲经常给他做,还给他擀小面条,放胡萝卜丁和鸡蛋。儿子喜欢吃的许多东西都是她母亲做的,而她什么都不会。以前是母亲做,母亲走了以后,儿子帮她做。迄今为止,她做过的饭屈指可数。
儿子很喜欢吃,还一个劲夸她做得好,比外婆做得好。儿子是第一次这样说,以前他总说她笨,什么都不会,还没他做得好。儿子开始夸奖她了,透着一种生分,从前的无所顾忌、亲密无间一下子被扯开了。她想向儿子保证些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是谎言,儿子已经不相信她了,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在心在,她不在,说什么都是多余。
儿子的病时好时坏。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儿子就开始不舒服了,不是头疼就是浑身没劲,还让她把书本拿来,就在病房里看书做题,还说,反正没几个月了,他可以不用去学校了,自学,然后参加毕业考试。
她请了一个星期假,又续了一个星期。单位的同事来医院看儿子,问她什么时候上班,人都排不开了,这段时間大家都忙得很。
她还没说什么,儿子已经开始头疼,还说眼睛疼、嗓子疼,浑身没劲,让叫医生来,他要输液。同事们面面相觑,只好说走,儿子马上说:阿姨,再见。还催促她赶紧去叫医生,他疼得受不了了。
她去送同事,他们站在楼道里,同事问她:儿子到底啥病啊,看着好好的,怎么老是不舒服?你要好好检查一下,千万别留下什么病根。她连连点头,又满心歉意,既为给他们添麻烦了,又为儿子刚才的态度。同事倒不介意,还让她安安心心的,孩子最重要。
大非来了,带了很多吃的。以前儿子不愿意见到张余,但现在对大非则更是警惕,对他的食物看都不看,眼神里充满“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愤怒和绝望。他甚至当着大非的面问:张叔叔去哪儿了?我想他了,他上次给我买的遥控飞机可好玩了,你下次给我拿过来,我要在这儿玩。那只飞机连包装都没拆过,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阳台上的那只玩具箱里。
大非问儿子:张叔叔经常去你家吗?
是啊,他几乎每天都去,还住在我们家,像我爸爸一样,给我买遥控飞机和文具。看,这本书也是他买的。一本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英子买给他在医院解闷的,可他说起谎来像真的一样,大非一下就相信了。英子想解释,估计没有丝毫胜算,就没有吭声。她第一次发现了儿子撒谎的本领,而且当着她的面。如果是在家里,或在平时他健康的时候,英子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或者会严厉地斥责。但现在,谎言与她有关,而且是在医院,当着一个本来是她拉来当替身的大非,她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大非也不需要听她说什么,此时此刻,他认为童言无忌,真相已经被儿子揭开,她再说什么都是欲盖弥彰。她低着头忙着给儿子和大非剥核桃吃,先是用夹子夹开,然后仔细地把上面的黑皮撕掉,递给大非,不接大非的目光。大非接过去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来,还笑着跟儿子说话。她飞快地瞭了一眼大非,他的表情看起来比哭强不到哪里去。她的心里就充满歉意。大非是这么多年来唯一真心待她的一个人,但她没有福气,从今天起,他们将永远地错过了。 她送大非从医院出来,大非怏怏的,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走到路口时,大非才说了一句:我下个星期要去青海送狗笼子,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藏獒?
她的心一下被點燃了:可以吗?她以为以后都没有机会再见到大非了。
大非很肯定地点头:当然,那是我朋友,他养了很多藏獒,各个品种都有。
英子想带儿子一起去,刚好散散心,他也就再没有理由赖在医院了。儿子显然动心了,兴致勃勃地问了好多狗的事情,还问坐火车还是卡车,他喜欢大卡车,座位很高,有一种俯视众生的感觉。
坐在大非的大卡车里,儿子左看右摸,问东问西,只是不直接问大非,每次都由英子转话。大非也知道他在问自己,每次不等英子转过来就直接回答。儿子慢慢地就撇开了英子,和大非亲呢起来。
基地离青海湖很近,不时有游人被带进来参观。藏獒们都被用粗大的铁链子拴着,一个个懒洋洋的或躺或卧在地上,闭着眼睛,似乎在睡觉。除了长相凶悍外,与别的狗没什么区别。但因此而击退了大批游人,他们只是远远地看着,指手画脚,却一步也不敢靠近。
英子的手紧紧拉住儿子,儿子却总是跃跃欲试,非要走到近前摸一摸,被大非的朋友老张拦住了。那是个长相粗犷的男人,可能是长期在高原生活的原因,面颊黑红,穿着打扮也像个藏人。他本来是大非的同事,到青海养狗也是近五年的事。
英子问他有没有像毛毛那样长相的狗?她极力地描述着样子,老张笑了,说那种土狗卖不上价钱,但小孩养倒合适,他可以帮小朋友找一只。他是对着儿子说的,儿子绷不住开心地笑了,指着一只小小的黑色藏獒,说:我想要这只。小家伙毛色光亮,眼睛漆黑,萌萌地看着他们,好像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还配合地立起身子,躬起腰,做了个漂亮的跳跃动作。但老张说这不行,别看小,这是个大狗,将来能长这么高!他比画着,到他的胸口那儿。
儿子更想要了,眼睛一直盯着小狗,还走到它跟前,摸它的毛。狗很舒服的样子,两个小家伙看起来像亲兄弟,你来我往,十分亲密。大非就说老张,你给他养几天吧,这孩子多喜欢!
老张说行啊,一只狗而已,但事先声明,藏獒这东西一离了高原就不容易活,很难养呢!他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大非问儿子听懂了没,养狗很麻烦的,会生病,还要吃好的,就像照顾一个小孩子一样。儿子抱着小狗,一个劲逗着它玩,嘴里只是嗯嗯的,不断地点头,临了说:谢谢叔叔!
周末,英子和儿子去餐厅吃饭,看见了房东老刘,心里腾地一热,好像张余的影子。老刘也看见了她,眼神奇怪地挑了一下。结完账,他特意走到他们这一桌来,说:张余被抓了,你知道吗?
她知道,是她给警察打的电话,并前去作证。但张余并没承认,他对十三年前的诈骗案一无所知,还说那时他在陕西老家待业,从来没出过远门。所谓的广告公司是后来的事了,虽然他不是老板,但的确在那里干过,老板是他的一个舅舅,舅舅跑了,他代人受过。后来的事她就不知道了,一个多月了,不知道文队长他们查到证据了没有。
老刘说:听说,他在老家杀了人,他老婆跟人做那事被他撞见了,那人从窗户里逃走了,他把老婆杀了,然后逃到了这里,用的是化名,他真名叫李鱼,钓鱼的鱼。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他杀人?
半年多了,他老婆的弟弟还追到北城来差点把他砍死,要不是被一个清洁工发现,他这会已经是个死人了。顿了顿,老刘说:我那儿还有一些他的东西,你要不要去拿一下?
她转过头看了看儿子,儿子正夹起一块红烧肉给小狗喂,一个多月的工夫,小狗已经长高了不少,有原来的毛毛那么大了,毛色更加黑亮,两只眼睛亮晶晶的,非常活泼,它没有毛毛的那股子讨好气,看见老刘低低地吼着。儿子没有理会,只是夹着红烧肉,开心地说:吃呀,吃呀!
她点了点头,说:改天吧,去之前我给你打电话。
儿子问她:那个人要死了吗?
她嗯了一声:应该会吧,他杀了人,杀人是要偿命的。
儿子看着她:你和一个杀人犯在一起?差点让他做我的继父!
她愣了愣,然后笑了。是啊,她不是跟骗子,就是跟杀人犯,眼前的儿子就是证据,是抹不掉的过去。儿子曾经问过她,父亲是谁?她不看他,说他没有父亲,他是个试管婴儿,就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放在试验管里结合而成的,与人没有关系。儿子不理解,说:那岂不是怪胎,像外星人那样?这比之前堂兄弟们说他是骗子的儿子更可耻。儿子很不能接受,从此不再问她这个问题,
她慢慢地说:是啊,幸亏被警察抓走了,太可怕了!
狱警喊张余:你的未婚妻来看你了!张余疑惑地走出来,看到英子,眼睛亮了,疾步走过来,站在那儿问她怎么过来了。英子指指电话,他拿起来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英子笑笑,说:你不恨我?是我告发的你。
张余摇头,说:你也很不容易,骗你的那个人应该下地狱!
英子一时恍惚,自己真的认错人了?他不是十三年前的那个张余,而是李鱼,一个逃亡的杀人犯。这更可怕,以前骗的是钱,害的是心,现在则有性命之忧。这个世界一直像一只网,紧紧地扣住她,让她几乎窒息。更要命的是,儿子身份不详。她看了看张余,心里甚至有一丝希望,他就是那个骗子——孩子的父亲,这样,自己八年的牢狱生涯好歹有一个去处。而现在,他只是一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杀人犯。曾经有过的憧憬、热烈仿佛是幻觉,只是在她的心灵上游弋,并未在她的身体上留下过什么烙印,她紧紧地抱住了双臂。
张余似乎有些悔恨:本来,我想要娶你的,我在那个小区买了套房子,写的是你的名字,年底我们就可以结婚。
跟一个杀人犯结婚?她讥讽地笑了,仿佛在听一个笑话。自己已然是一个笑话,前半辈子被骗,后半辈子又滚在了刀尖上,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她冷笑了一声。
张余并不以为意,自顾自地说下去:那个房子十月份交工,到时你可以拿着合同去取钥匙。
她说:我有房子,干吗要你的房子?
张余愣了一下,笑了:要不你就卖了,给我当纸钱烧,反正我也没什么亲人了,要钱也没用。还说,合同就在他的包袱里,在老刘的农民房里,让她有时间去取一下,他给老刘嘱咐过的。
文队长过来送犯人,两人在看守所门口遇上了,英子问他张余的案子有什么进展,文队长摇摇头说:他可能真的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英子笑了:不是也好,真他妈没劲!她说了句脏话,从知道被骗的那天起,脏话就种在了心里,各种刻毒、诅咒的言词不时冒出,好像就此惩罚了那个坏人,抑或减轻了自己的罪。但一直卡在喉咙里,一次也没有冲出来过,今天是第一次。她非常意外,却异样地痛快,好像一直阴霾的天空忽然晴了,太阳出来了,她就笑了,笑得很放肆。
文队长看看她,不再理她,直接押着犯人去看守所了。
责任编辑 子 矜
电影院门口,男子拿着票走过来问英子是不是某某某,她不认识,摇头。他失望地走开了,站在那头,她在这头。她在等一个相亲的人,约好在电影院门口见的,但对方没有来,大概是远远地看到她后失望,悄悄溜走了。她在影院门口等了好久,一直能看到他在那边走来走去,两人目光相遇时还会尴尬地笑笑。后来,电影马上开始了,影院的工作人员问他们进不进,再不进就关门了。于是,他们一同走进了电影院,两人的座位离得很近,中间只空着一个座位,直到电影散场,那里一直空着。偶尔,他们会隔着座位说一两句话,一起笑。从电影院出来,他问她要不要一起走走,反正还早。她同意了,便一起沿着中山桥,从南边走到北边,还爬了白塔山。
然后他送她到宿舍。同宿舍的小李不在,回家了,屋子里有些黑,她拉开了灯,请他坐,给他倒水,拿自己平常喜欢看的《读者文摘》给他,还给他看她上中专时的相册,她坐在他旁边,指点着说照相的时间和地点。他也用手指着,时而两人的手会碰在一起,停顿零点零几秒钟,又很自然地分开。两人的身体也时而擦碰,有意无意,能够感受到彼此的体温,有一些湿意,他就抓着了她的手,搂住了她,吻她的耳垂,热腾腾的,然后是脸和嘴巴,舌头抵进她的嘴里,湿漉漉的,像一头误打误撞的小鹿,牙齿、舌头、上下腭都一下子活了,有力地撞击着她的神经末梢,身体就打开了,不顾一切地接纳了这个她还不知道名字的男人。
后来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一次离开很晚,到宿舍楼下时,院子里的一只野狗追着他跑。她叫狗的名字:毛毛!院子里的人都这么叫它,给它吃的喝的,它很听话,每次一叫它就会停下来,摇着尾巴,很温顺的样子。但那天,狗一直把他撵出了院子,然后跑回来向她请功。她又气又恼,踢了毛毛两脚,什么也没有给它,手里本来有一块吃剩的白面馒头,她恶狠狠地扔到了垃圾箱里。毛毛翻开垃圾箱,寻找馒头。她当时想这狗真是讨厌,什么时候找几个老乡把它杀了吃狗肉。
他再没有来。她有点担心,会不会狗把他咬了,他受伤了?他倒在地上,流着血,天那么黑,路上人很少,他躺很久,大概也不会有人知道,最后……没有最后,她开始坐卧不安,再看见毛毛时,心里就很疑惑,蹲下身子抚它的毛。狗很舒服,闭上眼睛,很享受的样子。她啪地给了它一巴掌,狗惊惧地跳开,远远地看着,身子绷得紧紧的,爪子撑开,似乎马上就要扑过来的样子。她恨恨地说:都怪你,你那天咬他了,你把他丢哪儿了,他是不是死了?如果他真死了,我告诉你,我饶不了你,我要杀了你,炖狗肉汤,给全院的人喝!狗好像听懂了她的话,哀哀地叫了一声,跑开了。
她打他单位的电话,那边说没这个人,她这才想起,除了这个电话,她对他一无所知。本来,他说是单位的采购员,经常天南海北地出差,腰里常常别着好几万的现款,转眼就变成了一车皮的货物,发到西安来,送到各大商场,就是几倍的利润。还说,他和几个朋友也入了点钱,掺杂在公家的货里,悄悄赚钱,已经攒了不少了。英子第一次近距离地听说这种事情,很新鲜,很好奇,还问:那我也能投钱吗?当时,她只是随口一问,没真想着参与,她只是个女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想着再找一个踏实的老公,把自己嫁了就完了。但他说:当然,当然可以了,这么好的机会干吗不投?
想想也是,她把自己存的一千块钱交给了他,一个月后,他给了她一千五。她不敢要,说:这真的是给我的吗?这么多,我上班十年才攒了一千,你这才一个月就五百?他搂着她吻她,笑她傻,这怎么能跟上班比呢?没有可比性,就是没钱,要是有钱,一次投上几万块,你就成小富翁了。
万元户,她想起这三个字,当时最流行最高大上的富裕阶层,随即又笑了,居然会做这样的梦!她在单位搞财务,手头经常有一些数量可观的流动资金,躺在账上无人问津,到年底查账时也只是对一些数字而已,何不拿来赚点钱?很快,就可以放回去了。十万,这是她可以挪用的数字,悄悄地动一下,很快地还回来,没有人知道。她有一种冒险的兴奋和刺激感,对十万块钱可能换来的万元户有了非常具体的想像。
他从此再也没出现,她开始惶恐不安,每夜从噩梦中惊醒。小李问她怎么了,干吗老说梦话老是尖叫?她摇摇头,说:我快要死了!她真的寻死觅活过,站在黄河边,看着河水上游流下来的树枝、塑料和杂草,缠结成一团,像是一个隐约的人体,缓缓向下游流去。她慢慢走进河里,水很凉,还很急,她很快就被水冲走了,一直冲到了小西湖,被人捞起来了。连医生都觉得,在黄河里漂了一个多小时,她居然好好的,一点事都没有,可能是因为她胖吧?她一直憎恨、嫌恶自己的胖,居然不合時宜地让她没死成,她更加憎恶了,揪扯着肚皮和大腿上的肥肉,与其东窗事发、丢人现眼,还不如早早了结。她去了厂医院,说自己睡眠不好,攒了足够量的安眠药,在小李和男朋友约会的晚上,她喝了药,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但是胃强烈地不安,她很快爬起来将所有的药都吐了,还喝了好多清水,像是演了一场独幕哑剧。
一切都没有发生,他永远地消失,她死不了,只有等待末日的宣判。还没有等来,医院忽然通知她怀孕了,而且五个月了,人们都用怪异的目光看她。她低下头,贪污、通奸,世界上最脏的两个词同时汇聚在她的身上,她不仅是阶下囚,还被钉在道德法庭的耻辱柱上。鄙夷、唾弃瞬间就淹没了她的人生,她成了世界上最低贱的女人。法庭判了,十年刑期。鉴于她的特殊情况,她可以先回家把孩子生下来再服刑。她实在没脸回家,父母更丢不起这个人。打掉吧,她宁愿现在就进牢里,那里没有人认识她,而且都是和她一样做了丢人的事,谁也不会嫌弃谁。但医生说,她身体胖,有高血压,孩子又大,打胎会有生命危险,让她再考虑考虑。那她也不回家,就要坐牢,即使生孩子也要生在牢里。孩子没有生在牢里,入狱前的一个月就出生了,远在北城的母亲抱走了儿子,安慰她,让她好好地改造,不要再寻死觅活的,要为孩子着想。她觉得可笑,凭什么?这是那个人的孩子,他害了她,她还要替他养孩子,她应该掐死那个婴儿,让他断子绝孙!虽然她下不了手,但一点也不爱那婴儿,那只是她身上的一块肉,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联系。 在牢里,她很安心,几乎想不起来孩子这回事,只想着把牢底坐穿,不要再见任何狱外的熟人,那个曾经熟悉的环境,那些同事、朋友异样的目光。出狱后,她回了北城,第一次见到儿子,已经是个八岁的小男孩,活泼、健康,对她没有一点点的生分感,自然地叫她妈妈,往她怀里钻,还要她抱。她抱了他,八岁的孩子,已经很高了,也很重,但她轻而易举地就抱了起来,还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父亲坐在楼下的梨树那儿,对着石桌上的棋盘深思着,好像在苦思冥想一场胜利在握的棋局。母亲一边摘菜,一边说话。父亲给她联系了一个单位,环卫局,事业单位,只是不太好听,说白了,就是扫大街的。你别嫌丢人,就这,好多人还进不去呢,你爸托了好多的關系!母亲说。
扫就扫吧,在牢里不也扫院子?像她这样的人,能有份活干、有份工资拿已经很不错了,难道还要进局里当领导不成?那个吴主任是他父亲原来单位的手下,对她知根知底,很是照顾,还对她说:别把过去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你已经受到惩罚了,从此以后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重新开始,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她没那么多奢望,只要安心地呆着、活着,日子一天天过着就满足了。她无所谓好坏,也没有了任何欲望,只是像一台机器,上班,听人指派活,干这干那,干得不好,重来。好在扫街这活都是各干各的,开始还有人对她指手画脚,后来,发觉她学得很快,手底下利索,眼里有活,又不说是非,挺不错的一个人,同伴们跟她的关系反而处得挺好。吴主任挺高兴,特意跑到家里来,在父亲面前夸她。本来是好意,父亲却不置可否,似乎无所谓,内心里却羞愧至极,晚上,对母亲说:这辈子的老脸全都没有了。她正好上厕所,听见了门开着的那条缝里飘过来的每一个字,她在厕所里站了几秒钟。
这句话早在她上法庭之前就已经体会过了,现在也波及到了父亲,母亲心里大概也是同感吧,他们没有说出来,只是因为顾及她。她住在这里,好像是侍奉父母,其实是给他们添乱,更甚的是丢脸,这是一笔怎么也抹不掉的灰色!于是,她提着行李箱,在深夜里离开家,搭上长途公交车,去了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小城——天水,在那里的一个小餐馆里做服务员。她以为她走了好,父母看不见她会省心,好安度晚年。可她完全错了,她居然想孩子,那么想,撕心扯肺的。她实在忍不住,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泣不成声,父亲脑溢血住院了,生命垂危。她火速赶回了家,只来得及在父亲床前听到一句:好好地上班。
父亲对她失望也好,绝望也罢,作为一家之主,该做的他都做了。是她给他丢了人,履历表里那一行镇定自若的文字比千钧重,她走哪背哪,家人也要跟着低头,父亲一向骄傲的自尊自此抹上了一笔重重的灰色,他有点想法是非常正常的,错的是她。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她再一次铸错,是亲人的失去。
家里,只有母亲和孩子在说笑,好像要激起些什么,但总没有,他们的声音单调、凄清,寡然无趣。八岁的孩子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不光彩的来历,总是极力地讨好着每个人,甚至连她这个最亲的人,她抱他跟他说话,说着说着就断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总是想起他来,眼前的儿子眉眼跟他太像了,剑眉深目,唇红齿白,一定是他小时候的样子。她得慢慢地看着他长大,成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他,去骗另一个女人,或者无数女人,掏取他们的钱袋,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可耻又可恨。她推开他,又抱紧他,爱他又恨他,分不清到底是儿子还是那个害她坐了八年牢的他。他毁了她,而他却要在她的怀抱里渐渐强大,她还要无怨无悔,因为确确实实,她是这么深地爱着孩子,否则,她不会知道父亲的死讯,连最后一面都会变成悔恨。
她一边爱他一边折磨他,小小年纪的儿子站在小板凳上像模像样地切菜、和面、做米饭,甚至第一次炒鸡蛋时,儿子只有八岁,兴奋的小脸又激动又不安,紧张地看着她的嘴巴、眼睛,问她好不好吃,没问出来的话是对他满不满意。她始终不说让他高兴的话,表现总是淡淡的,还挑一些连大人也避免不了的毛病,比如,炒老了、盐放多了、油没熟,等等。儿子的兴奋渐渐退去,失望渐涌,站在她母亲面前,嘴唇哆嗦、身体颤抖,看得出他在使劲憋着不哭出来。母亲想抱他,他躲过去了,自己跑回了屋,一直没有出来。母亲怨他,对孩子太苛刻了,他还这么小。
可他就会骗人了!她恨恨地说,又觉得言不由衷,歉意、愧疚一时翻涌。
母亲很生气:你别把对大人的气老撒在孩子身上,你看新儿多懂事啊!这么小的孩子就要炒鸡蛋,你看看,谁家的孩子会干这些活?的确没有,是她错了,她不该让新新干活。炒鸡蛋,油溅到了他的脸上,他也没哭。鸡蛋其实炒得挺好吃的,酥酥的,脆脆的。母亲说,父亲生前最爱吃这种老一点的鸡蛋了。她也爱吃,只是说话言不由衷,就是想骂人,不想让儿子兴奋下去。她去敲门,表示歉意,说他炒的鸡蛋好吃。说了三遍,儿子开门出来了,眼睛红红的,扑进了她怀里,紧紧地抱住她,头埋进她的怀里一直拱一直拱,好像在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再钻进肚子里,永远地跟她在一起。
一次又一次,从炒鸡蛋到洋芋丝,还有红烧肉,熬糖汁的时候,油辟里啪啦的,儿子拿大毛巾裹住了整个的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唉呀唉呀地叫着。她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看电视,就是不进去帮儿子。母亲要进去,她不让,母亲和她争执着。母亲哭了:你这哪是带孩子呀?存心折磨他,不让他好过,你把儿子完全当成了那个人。
她不为所动,冷冷地说:他本来就是他的种,就是他的复制品,基因一模一样,品性也一样,如果现在不教育他,等着他长大变成和他一样的人吗?
这算什么教育,做饭就能变成好人吗?母亲愤愤的。
她说:至少让他懂得自食其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母亲指着她,气得手指头发抖:你小的时候,我们可从来没让你干过这些家务活,你到现在,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做不出来,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孩子?真是作孽呀!
是,她是不会干,从小她学习好,家里人都指望她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她考上了,是大专,真的分在了省城,还是一家国企,家里人都为她骄傲,连父亲都觉得她为他们老刘家争了脸面。那时,没有人在乎她会不会做饭,每次回家都有嫂子、哥哥他们,她给他们每人买礼物,他们每个人都给她做好吃的,排着队争着请她到家里去吃饭,那时的她多荣耀啊! 她沦为了阶下囚,家里人都不愿意别人提到她的名字,那等于是打脸。现在,她是一个早出晚归的清洁工,每天裸露在大街上,一举一动都有人看著,所有走过路过的人都有权利呵斥她、指责她,甚至勒令她把地上的废纸或塑料袋扔进垃圾筒里,或者张开垃圾袋,等他们把最后一滴饮料喝完扔进来。所有的人都忽略她、无视她,哥哥嫂嫂们再也没叫过她去家里,甚至在父母家里都避免和她碰面,主要是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知道,所以也躲着他们,每次过节他们回来,她就借口上班,拿着扫帚在大街上盲目地扫来扫去,低着头弯着腰,看着每一个人的脚或车轱辘,它们没有生命,但运动得极快,连着被风吹动的树枝和落叶,一起来了去了,又来了,没有尽头。
多余的儿子更是不被人待见,哥哥们的孩子对他总是不冷不热的,还有几分蔑视,说他是小骗子,就像童话中狡猾的狐狸,可会骗人了,而且专骗小孩子。他们的东西丢了,总会第一个怀疑儿子,毫无顾忌地脱他的衣服,翻他的书包;他们抢走他的玩具车,用脚踩扁,丢进臭水沟里。她愤怒了,抬手打了二哥的孩子一巴掌,又响又脆,那孩子当时就被吓哭了,他比新新只大两岁,一边哭一边跑到嫂子那里。嫂子抱住了自己的孩子,急急地跑过来想要和她理论,但对接到她的目光时却有几分胆怯,纠结了几秒钟,还是大声地叫道:你干什么,干什么?还以为你还是国家干部呢?你凭什么打我孩子,凭什么?
她不是国家干部,但还是从前的那个小妹,虽然以前坐牢,现在扫街,但依然目光凌厉,令两个嫂子敢怒不敢言,二嫂恨了她几眼,终于再没说什么,转身要走,她却拦住她,警告她: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别小小年纪就跟个老娘们一样扯是非,凌强欺弱!以后再敢欺负我儿子试试,我见一次打一次!嫂子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憋了一肚子火,无处撒去,随手把儿子推开,说:去去去,滚一边去!
她的这一声大喝终于奠定了儿子在家里的地位,从此以后,哥嫂们再也不敢小觑她,虽然不巴结她,但也绝不招惹她,他们的孩子也不招惹她的儿子,至少在她面前都是和和气气的,还会主动地叫她的儿子一起到院子里去玩。
儿子对她的感情日益亲密,主动地做饭、干家务、替她打洗脚水、洗她的袜子。她像个皇太后,心安理得地被儿子伺候着。母亲非常生气,见不得她这个样,说这比打骂孩子还要恶劣呢。她不这样认为,儿子既然是那个人的化身,他就应该做那个人没做到的事情,这点活算什么?比起十万元来,差得远呢!
儿子对母亲说:奶奶,我愿意给妈妈洗袜子,我给您也洗袜子。母亲不让,她说自己有手有脚,不虐待小孩子,也不做寄生虫,语气恶狠狠的,冲着她。她装作没听见,母亲洗脚时让她打水,她去打了,母亲洗完脚,把袜子扔在地上,让她洗了,说完,定定地看着她。她从来没有给母亲干过什么,她是家里的老小,又是唯一的女孩,父亲最喜欢她,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先让着她,大小家务活从不让她动手。小的时候有母亲,大了有哥嫂,后来,她去了外地就更干不着了。
她扑哧一声笑了,捞起袜子扔进水里,一边用力搓一边说:儿子给我洗,我给老妈洗,多好!还叫儿子:看,我给奶奶洗得干不干净?说实话,还真没儿子洗得干净,儿子教她怎么打肥皂、如何用力,像个小大人一样。母亲手指头指着她:看看,多好的孩子,怎么是你生出来的呀?真是糟蹋了!
哎,就是我生的,我就这能耐。她得意地搂住儿子,还亲了一口,儿子马上也回亲了她一下。她稍稍地愣了一下,儿子长这么大,他们还是第一次这么亲密,她有点不大适应,儿子似乎也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从她手里接过袜子说:我给奶奶洗。她不让,把袜子抢回来,呵斥道:写作业去!脸色阴沉。儿子吓住了,站起来一言不发地进小屋去了,一边走一边抹着眼睛,一定是哭了。母亲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你到底是不是孩子的亲妈,你怎么这么对孩子?太过分了,太过分了!母亲气不过,就抹起了眼泪。
她心里也酸酸的。儿子出生一个月就被母亲带着,当时,所有的人都劝她把孩子送人,一方面她未婚,另一方面又是仇人的儿子,她恨不得把他掐死,可一想到送人,心里又觉得空落落的。母亲劝她不住,但也不让她在牢里带孩子,主动提出帮她带,还说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正派人。她没有说话,默许了,孩子从她的怀里到母亲的怀里的那一瞬间,她有一丝不舍。过后,自己也感到奇怪,想想,大概总归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吧。母亲一直顶着哥嫂们的强烈反对和父亲的沉默,把孩子渐渐养大。在孩子眼里,她出狱之前,这个外奶奶是世上最亲的人。她在母亲面前喝斥孩子,当然让母亲伤心,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她常常恍惚,到底是儿子还是他?两者的重叠性太大,眼神、动作、语气,总透着那么一些时光的味道,想抹掉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她觉得是上帝借孩子来折磨她,让她良心不安,受罪一辈子。可跟孩子时间长了,母子之情渐浓,她甚至觉得下半辈子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她的人生如何能坚持下去?
她时而维护孩子,时而对孩子又冷又硬,孩子怕她又恋她,时刻注意着她的眼神、动作和语气,像是一个小人,她心里就产生厌恶,更加喝斥:背挺起来,眼神抬起来,看着我,想说什么就说,吞吞吐吐干什么?儿子比任何一个同龄孩子都显得冷漠、成熟而圆滑,他用嘻笑和活泼掩饰了一切,表面上他跟谁都很亲近,不在乎谁的轻蔑或冷眼,但实际上,她知道,谁远谁近,谁亲谁疏,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他从不说出来。
母亲是忽然去世的,和院子里的人一起到附近山上的农家乐里摘桃子,忽然就晕倒了,一直昏迷不醒,她知道时,母亲已经被抬到了医院里,紧闭着双眼,呼吸渐弱。儿子很害怕,依在她的身旁,慌乱无措,眼泪一直在眼圈里打转,就是不肯掉下来,背着她擦了一遍又一遍。她心疼他:你要哭就哭吧,只是别在这儿,奶奶会听见的,她会伤心的。儿子猛摇头:我不哭,我要等奶奶醒来,给我讲故事!母亲总会讲一些解放前的特工故事,神秘、诡异而又正义,她也喜欢听。儿子非常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二战时期的间谍故事,与此有莫大的关联。
母亲真的醒来了,但说不了话,只是摸着儿子的头拉着她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摇了几下。她明白,一个劲说着:妈,你放心,他是我儿子,我一定会对他好的,我一定把他培养成一个正派人!母亲去了,带着些许遗憾。她的整个人都好像被掏空了。父亲母亲在短短的七个月时间里先后走了。都怪她,如果没有她,没有她犯的那个致命错误,父母一定还可以多活几年。父母是代她而去的,她要好好地活下去,替父母延续他们的生命。还有眼前的儿子,现在,他们彼此相依,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把他们分割开来了。 中
九点多钟,天完全黑了,有些冷,刮着阴风,人们都缩在屋里看电视,路上很少见到人。英子还在路上忙着,扫到街心花园的厕所那儿时,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婴儿在哼叫,又像病人在痛苦地呻吟,旷远、隐约,很不确定。
她犹豫着向那个方向走过去,走近了,看到一个蠕动的人体,好像受了伤,身边有一摊黑色的流动物。她俯下身去,问道:你还好吧?
那人勉强睁开眼睛,说:救救我,送我上医院!
英子从垃圾堆里找了一张报纸,垫在垃圾车里,把他小心地铲进去,像平常那样,慢慢地向远处推去。附近有一个垃圾站,平常的垃圾都是送往那里的,然后由大车统一运到郊外的垃圾焚烧场,那儿,隔着很远,就能闻到焦味和臭味,各种各样的垃圾混搭在一起,分不清是是非非。今晚刚好有一班去往郊外的车,如果把他直接倒进大卡车,混和到臭不可闻的垃圾堆里,一路颠簸,然后焚烧……英子似乎看到漫天的火光,他在火中挣扎,她在牢里的车间做劳保服,他俩的动作一致,速度不断加快,他变成灰,她从牢里出来,刺眼的目光照过来,她遮住了眼睛。
那家诊所的牌子给漆黑的街道增添了一抹温暖的红色,像是方向又像是家,让怕黑的人有了一种期望和归属感,也让这个濒临死亡的人有了一丝生气。他甚至在缝合伤口前有力地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英子,说:我好像在哪见过你,你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他的气力不足,每说一个字都像是遗言,但是,他与生俱来的那种优雅给他的每个字都增添了魅力,像回光返照。英子的心莫名地悸动了一下,她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替他掖了掖被单,心底生出几丝惋惜,几丝怜爱,甚至在那一刻,她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像当初一样。
他真的好了起来。三个月以后的一天,他来了,拿着一大束紫色的郁金香,说是来感谢她那天晚上救了他,如果没有她,他早就变成鬼了。他的脸上留下了一条很长的伤疤,从左眼角一直开到了下腭那儿,看上去几分狰狞,几分邪恶,给他灿烂的笑容平添了一份混合的野性气息,英子不易察觉地咧了咧嘴角。他还请她晚上吃饭,以示感谢。
那是一间西餐厅,低缓的《waiting for you》听上去有几分忧伤,几分期待,他很热情地向她介绍这里的咖啡很好喝,牛排也很嫩滑,告诉她刀叉怎么使用。他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说起那天晚上的事现在还心有余悸,幸亏老天送来了她,让她及时发现了他,不然他早就流血而死了。是,腹部的那一刀刀口很深,几乎伤到了脾脏,就差那么一点点,否则他根本就挨不到她来。他和朋友开公司,赚了一点钱,结果因为分钱的问题,朋友跟他翻脸了,还找人打了他。也许是想教训他一下,但那两个人太狠了,出手就见血,他身上挨了那么多刀没死成,真是命大!他再次说感谢的话:老天让我遇见我,说明我们有缘分。
是的,很有缘分。她啜了一口咖啡,奶精加得太多,有点发腻,她抹了一下嘴巴,又压了一下胸口,心脏怦怦的,让她没来由地发慌。她问他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赚钱吗?开了几年了,公司在哪?他指着窗外公交车下的站牌说,看到了吗,那牌子上的广告?她看了一眼,是一种洗发水,一个很有名的女演员亮出最迷人的微笑,用手梳理头发,那一头像缎子一样的黑发倾泻下来,美极了。
他说:那就是我们公司做的,专门承接各种公交车站牌、墙面、车身等公共场所的广告,很挣钱的,找我们的可多了。
她不太相信,这么大牌的洗发水,电视上也有,干吗还要贴在这种地方?他切了一块牛排放进嘴里,轻轻地嚼动,样子十分优雅,对女人有致命的杀伤力,她也不能幸免。
他给她讲这种小广告的意义和作用,更亲近、更熟知,人们等车等人的时候,时不时地瞭上两眼,一天一次,你想,不认识的人天天见,是不是都熟了?何况,一天见好几遍呢!他笑了,她也笑了,道理说开了,简单得跟一一样,当初谁能想得到呢?
从餐厅出来,他说要送她回家,她说不用了,她要去扫街。天完全黑了,街灯亮了,她的身子和扫帚在灯光下投出一个个巨大的影子,像鬼魅,她刚开始干这一行时,总是被自己的影子吓到。有时专注地扫过一段街,转过身要去别的地方时,那个黑色的巨大的影子突兀地包围着她,让她总是惊慌地尖叫。后来,慢慢适应了,反而觉得挺有意思,她走到哪影子跟到哪,灯光下的影子总是比她本人大,无论走到哪里、如何转换方向,她都好像包围在自己的影子里,渐渐地就有一种温暖踏实的味道,还有某种依赖。有时,扫着扫着,她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不用看表,她就知道扫到哪儿了,还有多久就可以下班了。
他坐在路边商店橱窗的窗台上,百无聊赖地吹着口哨,一曲接着一曲,什么《义勇军进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欢快、清亮、抒情,声音时大时小,她走近的时候,声音就大了,是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那里阳光明媚杉树高大道路宽阔。她低着头假装没有注意到他,也没有听到口哨声,继续扫地、撮垃圾,推着垃圾车渐渐远去。身后传来嗒嗒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我帮你吧!说着,他走到她身边,帮她推着垃圾车,一同往垃圾站走去,他甚至主动地提起垃圾桶倒进了垃圾站的大桶里,一股刺鼻的味道在他俩之间弥漫。她没有动,只是定定地看着他。他没有捂鼻子,把垃圾桶放回垃圾车,表情轻松地问她:今天晚上是不是结束了?现在可以回家了吗?
她輕轻地嗯了一声,说:你不用管我,你赶紧回去吧!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随意地说:没事,反正现在还早,我陪你走会儿,把你送到家就走。
英子看到影子旁边陪着另外一个影子,顺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步调,同时晃动同时停止,离得很近,却很难相交。只有她故意落后,跟在他的影子里亦步亦趋,她小小的,整个影子都重合在他的里面了,他们像是一个人。
她转过头看他,他其实长得挺好看的,眼睛大大的深深的,眼神总是有几分惊惧,但与她对视时,又总是欢愉地笑了,仿佛一切都烟消云散。
他们坐在滨河路的长椅上,静静的,也不说什么,只是感受夜的安静。树叶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路人已经很少了,偶尔会见到一两对谈情说爱的年轻人,相互搂着,仿佛一个誓言,永远都不分开。 她说:你回去吧,太晚了!
他说:你先走吧,我在这儿看着你上楼。你住几楼,哪个窗户?
她抬起头来,指着其中一个黑着的窗户说:就是那个,最破的。说完她笑了。
他说:你笑起来挺好看的,你应该多笑一笑。
她嗯了一声,向楼上走去,没再回头。
小院的小破门摇摇欲坠,榫掉了两个,用粗铁丝代替,聊胜于无,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而已。这是一个老家属院,三十多年了,里面住着几十户人家。楼梯砖有的地方已经破损,楼道里到处是人们不经意扔的纸团、烟头什么的,还有粘粘的泡泡糖。白色的墙壁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广告纸重重叠叠地附着其中,年深日久,已经刮不下来了。闭路线、电话线、网线、改造线路等等,如蜘蛛网般爬满墙头、门头还有走廊墙壁,接线盒子已经支离破碎,里面的线路板裸露着,仿佛一触即发。
她住在四楼,在三楼的楼梯间她往下看,他正仰着头往上看,看见她了,向她招了招手,她没有做任何手势,慢慢地向楼上走去。
打开门,儿子新新正盘腿坐在地上玩一种很大的积木,可以组合成长长的火车,盘满整个客厅。他像个指挥,嘴里模仿着火车的叫声:哐吃哐吃地拿着积木往前走,玩得不亦乐乎。她蹲下来,看着那车和儿子。有了观众,儿子玩得更欢了,叫声大了,动作也比刚才更加有力、连贯。
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很用力,想要切切實实地触到儿子,感受他是真实的、温暖的、一直陪伴着她的,刚才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虚幻、是泡沫,经不起日光推敲的。
她搂住了他。以前很少有这样的举动,儿子被吓住了,乖巧地伏在她怀里,一动不动,听着她的心跳声,还听到她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一声。儿子轻声说:妈妈,你饿了,我给你热饭去!
儿子走向厨房门口时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疑惑、不安,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她羞愧地低下了头,想:他是张余,他又回来了,我应该去报警,让警察抓他,把那十万要回来,我不能就这么白白地坐了八年的牢。
物易人非,从前的院子里已经起了很多高楼,那栋很旧的宿舍楼也早已不复存在,英子走在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小院里,捕捉曾经有过的气息。一条林阴小道,那棵长了上百年的老梨树,那些卖菜和卖廉价日用品的小店则是新生事物,却沸腾四溢。几乎没有人认识她,一方面她变化太大,从胖到瘦,几乎没有了从前的模样,他不是也对她没有丝毫感觉吗?另一方面,当年他们是学生,很少和院子里的人接触,人们根本分不清他们和附近大学里的学生。她从院子里一直走出来,穿过马路,走到了对面的厂门口,看着已经小得不能再小的大门,仅够一辆大卡车出入,里面的好几个车间都已经停产了,租给了娱乐城和卡拉OK厅。此时是早晨,那些热闹的地方正在沉睡。院子里很安静,看大门的是两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女人,穿着保安服,眼神空洞地看着她,漠然地问道:你找谁?
她转身走开,进了隔壁的派出所,径直去找刑侦队的文队长。当年抓她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警察,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她了,她也没有作自我介绍,只是想问一下,一个十多年前的诈骗犯,现在还能不能抓他?文队长说:当然能,诈骗了多少钱,人在哪里?
十万。她说出了这个数字后,忽然觉得有点轻飘飘的,是的,当年足以让几个家庭倾家荡产的数字,在今天看来却那么微不足道,当地大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大概也有这么多的存款。
文队长仔细地看了她一眼,叫出了她的名字:你是陈兰?瘦了。还透着几分惊喜,这么多年了,你找着那人了?快说说,他在哪?
她有点慌,还有点害怕他真被抓了怎么办?她开始支吾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感觉有点像,那天在大街上看见的,一晃就过去了,再也没见到。
哦,文队长就有点失望,不过还是不气馁,仔细问她是哪条街道、什么时间、穿着打扮,问得十分详细。她说了街道的名称和时间,但张余的样子却十分模糊,更多的是臆想、幻觉,文队长仔细看着她,很肯定地说:你对他还有感情,如果你再次见到他,一定要打电话告诉我!他快速地把电话写在一张纸上,交给了她,说只要拨打这个电话,警察最多十分钟就可以赶到现场。她郑重地将纸条放进包里,内心却充满歉意。
文队长叮嘱她:记住,骗子永远是骗子,他不可能变成好人!
我当然知道。她不想让文队长认为她是个傻瓜,吃一堑还那么笨。她还保证:如果再次见到他,我一定给您打电话!
晚上七点多,她刚上班,张余来了,穿着一件杏色夹克衫,看上去很休闲,也很雅致,接过她手里的簸箕,站在那儿等着。她心里一惊,随即是满心的喜悦,后来又自责,但还是欢喜,还有点担心、害怕,那个文队长会不会就在周围,会不会发现他就是那个骗子?没有,一切都很正常,散步的人、过往的车辆,没有人特别注意到他们。她往簸箕里扫垃圾,慢慢往前走,他亦步亦趋。她轻声问一句:你怎么来了?
他说吃完饭没事过来看看她。还说这工作挺辛苦的,半夜三更的,也挺危险,晚上有没有人接送她?她下意识地说有,儿子有时会来,十二岁的小伙子了,身高一米六八,看上去很唬人的,虽然嘴角、眼神还过于稚嫩。
他没问是谁,只说那就好,一个女人家家的,走夜路还是小心点地好。
无端地,她想起了和他的第一次,激烈的情绪,大汗淋漓的彼此。人生不过如此吧?想起那只野狗毛毛,那次被她追打了以后,再也没回到家属院里,好像随他而去了。现在他回来了,可狗呢,不会死在半途了吧?或许他和它压根就没碰上。她拼命地思念起了那只狗的模样,甚至随手丢给它一块肥肉的样子,跳着叫着摇着尾巴,又紧紧地护住那块肉,左右看着,提防着她再要回去。她当然不会,但会逗它,作势要抢回去。狗果然燥了,伸出前爪,嘴里发出粗重的声音,恐吓她震慑她,却又可怜地摇着尾巴,终究是叼着那块肉忙不迭地跑了。
她问他喜不喜欢狗,他愣了一下,什么?话题跳跃得太快,他一时没有跟上。她重复了一遍,他顿了顿,摇头,不喜欢,毛茸茸的,我不喜欢一切毛茸茸的东西,一想起来就痒。说着,他抖了一下身子,好像已经痒了,说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她仔细地看着他,第一次发觉他不好意思,似乎跟以前的张余不大一样,以前的张余年轻、自信,甚至有点张狂,他一点都不怕毛毛,甚至还跟她一起逗它。那毛毛对他一度也很迷恋,在他们俩之间跑来跑去,似乎十分纠结,终究跟着谁好。那天晚上,它一定是跟着他去了,但后来呢,就再也没回来,跟他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倒希望那天晚上救的是一只狗,现在匍匐在她的脚下,无毒无害,也没有未来。
巡逻警车从远处呼啸而来,她定定地看着那车的样子、声音,还有车上的警察,又担心又害怕,那车上会有文队长,会在他们面前停留。转过头,他却满不在乎,指着警车猜测哪儿又出了事,不会是杀了人吧?那天晚上他被人砍的时候,怎么没一个警察过来?他当时躺的地方是街心花园的厕所旁,那么晚,游人都回家了,哪里有人会注意到他?更不会有警车开到那种地方去。
她转过头问他:你怕不怕警察?
他的目光很无辜:干吗要怕?我又没干坏事。
噢,她说,我怕,只要看见警服上的国徽,我就腿软,我老做梦看到国徽,就悬浮在空中,好像有眼睛,逼视着我,我有时会被吓醒。
张余笑起来,不可抑制,笑够了,抹着眼泪说:你是不是做什么坏事了?否则不会这么害怕。
她定定地看着他:我坐过八年牢,管我们的那个女警察从来不笑,每次到我们监室,总会习惯性地摸一下帽子上的国徽。后来,我也有了那种强迫症,有事没事地摸一下自己的头顶上空,好像那儿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一个国徽,摸一下,我心里就踏实了。说着,她的右手慢慢上举,在头顶上空两三厘米的地方停留了几秒钟,似乎那儿真的有个国徽,她还用手摸了摸它的五角,十分具体。
他不笑了,仔细地看她,慢慢地也举起了右手,放在了头顶上空两三厘米的地方,摸了摸,似乎那儿有个什么东西,然后放下手笑了,说:其实什么也没有。
他忽地搂住了她,在她耳边轻声说: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有我呢,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帮你!他说得很动情,搂抱也很温暖厚实,好像真的要给她些什么。她的心脏开始不规则地跳动起来,快而猛,然后又悄无声息,过了一会儿,又跳了起来,还是那么快。她压了压心脏,手触到了他的,他握住了她的手,说:我要走了。
他真的丢开她转过身走了,脚步有些凌乱,像喝了酒,倒了好几次脚,然后才正常起来。
她想,他不会再来了,他一定觉察到了什么。
期待却开始慢慢生长,她希望他来,突然出现在某个拐角,从她手里接过簸箕,温情地笑,温暖地抱她。只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但那种温暖厚实却一遍又一遍在心头回荡,附着在了她的身体里、骨缝里,每每想起,她的心脏都会不自然地颤栗,没上次那么猛,但还是揪着,总好像要发生些什么似的。一阵风过,天气渐渐冷了,她打了个冷颤,松开手,扫帚倒在地上,打在了脚上,有几丝痛,还有一点金属的硬和冰冷。
她梦着他了,拿着一束新鲜的红玫瑰,上面还滚动着露水,说是他自己种的,专门为她种的。然后她的手被玫瑰扎到了,流出了血,她吮了一口,有血腥味,还有点疼。后来,疼越来越剧烈,她终于醒了,发觉自己把右手食指咬伤了,她一直在吮自己手指的血。
儿子拿了一块创可贴,仔细地洒上三七粉,教训她:这么不小心,都多大的人了,总让人这么不省心!
她看着儿子,感到陌生,甚至怀疑,儿子真是他的影子吗?身上流着他的血和基因,儿子会慢慢长成他的,终有一天,会让一个女人像她这样为儿子牵肠挂肚。一个女人,她坐在椅子上,仔细地想这个数字,她曾经是一个会计,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后天的理性,但现在,她对简单的加减法感到了怀疑,甚至对一这个最初的数字也有了疑惑。她不是一,而是无数分之一,儿子会长大,与他合二为一,沿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无数分之一慢慢地浮出水面,每次都从一开始,然后从一结束。儿子有没有他这样幸运,十万让她为他坐八年的牢,在十二年后再次相遇,她竟然没有报警。还和他卿卿我我,最后四个字像报时的钟,咚,强有力地敲了她一下,她没有醒,只是有痛感,还有种麻木和醉感。
她拿起桌上的水果刀,狠狠地在手心里劃了一下,猝不及防,血哗地一下涌出来了。正在包扎伤口的儿子吓了一跳,急忙用手去扑,捂新流血的伤口。她一把甩开了儿子和血,走向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看池子里一片血红,伤口被凉水浸透,发出死一样的青白色。转过头,儿子站在门口,怀疑地看她,就那么看着。她没有解释也没有理他、没有推他,只是从他身边走过。他们彼此没有碰撞,但那狭小的门不可能容得下两个躯体,那一瞬间,他们一定都缩小了,不由自主地。
她疲惫地坐在餐桌前,一只手揪住伤口等待愈合。儿子站在她对面,好像没有动,还在卫生间门口,但又离餐桌很近。她第一次发觉餐桌离卫生间太近了,应该挪一下。于是,她站了起来,却又茫然,还是去抬桌子,实木桌椅很沉,像河里的石头,纹丝不动。儿子还是站着,没有过来帮忙,只是慢慢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她摇摇头:没有,你去早点睡吧。
局里开年终总结会,各个路段的人都来了,有些人还从来都没见过,彼此打着招呼,坐在一起,看着台上的领导们,猜测今年的先进有几个,会评上谁。一线的清洁工们总是占大多数,其次才是管理层,这个奖似乎专门是为他们设立的,会有上千块钱的奖金,这才是最大的诱惑。英子从来没奢望麦克风里会喊到她的名字,她是个有污点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她这辈子都要佝偻着背,将头低到地上,勤谨地工作,沉默无语,像个影子一样黯然地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熟悉的名字次第响起,然后站起,从座位上走到讲台,站在万人注目的主席台上,从领导的手里拿过那张红艳艳的奖状。星期一上班后去财务室领那笔可观的奖金,采购年货,过个欢欢喜喜的大年。
英子的名字从麦克风里传出来时,她有些心猿意马,竟然想到张余去哪里了?天这么冷,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难道去外地了吗,出差了吗?他现在在干什么,真的在开公司吗?还是干着老本行,骗另一个无知的女人或少女?想到这一点,她的心竟然有些痛。想到生活在重复,她再一次成为他的猎物,而她竟然在思念、渴望,一遍又一遍地梦见他。她几乎要潸然泪下了,她低下头,擦了擦眼睛。旁边的同事张姐推了推她,指了指台上:叫你呢,快,到你了。她抬起头,眼圈有些红。张姐惊讶了:你哭了,干吗,怎么了?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同事说了些什么,她有些模糊,所以,她擦了擦眼睛,不好意思地说:我眼睛有些痒。 张姐好像明白了什么。从进单位起,她们俩就一直在一起工作,张姐了解她的所有,同情她、关心她,算是一个真心为她着想的大姐。几乎每个一线工人都得这个奖那个奖,而英子得到的只有领导的口头表扬,那些实惠的物质奖励从来没有她的份。今年是第一次,她激动得哭了,这很正常。张姐拿出手绢递给她,催促她:赶快上去,都在等你呢!此时此刻,她还不相信,先进会有她,怀疑地问张姐:你没听错吧?
没有,快去!张姐推了推她,她只好上去了。她在第十排,到主席台上几十步的距离于她感觉格外漫长,每一小步都会聚焦无数的目光还有窃窃私语,她能清晰地听到那些惊讶和愤愤不平,是啊,一个坐过牢的人怎么配当先进?她从来没在这方面奢望过,现在她意外地得到了,没有惊喜,反而是无穷无尽的自责和愧疚。她甚至想,别给我,给别人吧,给别人吧,我不配!但是,她上去了,站在一群先进里面,显得格外乍眼。
主持人格外强调了一下她的名字,说了一下她光荣的历史,这份荣誉于她的巨大意义。她脑子里轰然作响,无数惊雷持续不断地向她袭来,时光像是回到了十多年前,她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观众席上如潮水般的质问和议论,惊堂木一次次拍响,她像死了一样,对一切都麻木无感。现在,她却感受到了,每一个嘘声和尖叫都像拳头在击打她,脸上、身上和心上,她看到了满目疮痍,伤疤再次撕裂流出一地鲜血。她慢慢地抬起头来看着观众席,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像是一种宽容或满不在乎。
楼下,她听到了口哨声,《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嗓音清澈、深情,还带着几分忧伤。她转过头,看到了他,先是眼神,然后是那条长长的疤,还有他一脸的笑,嗫起的嘴唇。她的心立即就加速了,像要从嗓子眼跳出来扑向他,把他压倒,质问他,这些日子去哪儿了,为什么一直不来看她?他不是说要一直陪着她,要帮她吗?
他说回了一趟老家,叫了几个人,准备做装修,城里新建了一个小区,他们在那儿接了个活。
她走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他,仿佛失踪已久的亲人,还略略地抽泣,身體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他也抱住了她,迟疑地,不安地,问她怎么了?捋着她的发,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她使劲地摇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整个身体像散了架一样,虚空、无力、瘫软,没有了灵魂,只剩下这无助的躯壳,出卖她、榨取她。
她带他回家。儿子定定地看着他。他友好地摸了摸儿子的头,问:你好啊,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儿子有力地甩开了头,恨恨地说了一句:别碰我!
说着,站在她身旁,搂住她的肩膀,看着他。他拿出一件很大的遥控飞机,晃了晃,问儿子:喜欢吗?给你买的。
儿子只是看着,并没有露出半点的好奇或羡慕,他指着上面的说明说:可以飞得很高的,比这幢楼高,你可以拿到楼下去试试。他把飞机往儿子手里送,儿子没有接,往后退了一步,把她也拉后了一步,转过头说:妈妈,他不是好人,我不想看见他!
他是坏人,但她想看见他,想要跟他在一起。这种愿望如此强烈,让她不顾一切,感情上曾经受过的伤害、物质上曾经蒙受的巨大损失,此时此刻都风轻云淡,她只想抓住现在,过去、以后都无所谓了。她说:新新,别这么没礼貌,叫叔叔,问叔叔好!
儿子不叫,只是搂紧了她,对他说:你出去,我们家不欢迎你,以后也不要来!
他并不以为意,还炫耀手里的飞机,说起了卖飞机的营业员不知道怎么组装,被经理骂了一通,他很不好意思。他像是在给儿子解释,又像在为自己开脱。她也在解释,说孩子小不懂事,他的话你别放心上等等,他再说回来,他俩一来一回,说着笑着,像失散多年的亲人,说不完的思念、诉不清的深情,完全忽略了身边的儿子。
儿子的手从她肩膀上滑开了,转身拉开门出去了,哐地一声,他们的对话被打断了。转过头去,看着兀自还在颤动的门框,他说:儿子出去了?
她笑笑,不以为意:没事,出去转转也好,你坐,我给你倒水。
他说不用,伸出去的手碰到了她的胳膊,她转过头笑了一下。他的手拉住了她,拥入了怀中。她没有动,抬起头来看他,好像在等待。他吻她,她回应他,热烈而又绝望,好像在干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但是又充满飞一样的快乐,也许快乐本身就透着傻,傻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他在每个房子里都转了一圈,不住地点头,这房子挺不错的,别看小,位置好,上学上班都方便。
好有什么用?破得跟什么似的,又没钱装修。
他刮了一下她的鼻子,说:你真傻,捧着金饭碗哭穷,光这么一套房子,至少三十万呢,在新开发的小区里至少可以买两套,而且也是这么大。
新开发的小区在哪儿,怎么那么便宜?她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道,她开始担心儿子,去哪儿了?天都黑了,怎么还不回来?她要去上班了。他还在说房子,怎么怎么好,新楼盘是由全国连锁的开发商做的,小区环境比这儿好,像花园一样,他们在那干装修,什么时候带她去看看,可漂亮了!
他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件普通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却说得轻而易举,让人心生向往,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就飘到了新楼盘的样子,崭新的外观、楼梯,里面装饰一新,新床、新沙发,但要很多钱。一想到钱,那些想像就像肥皂泡一样,噗地一下就破了,她重又想起儿子,她该去上班了。
他们一起出来,儿子不在院子,也不在周围的街上。儿子仿佛在跟他们捉迷藏,故意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在暗中观察着他俩的一举一动。她想叫一声,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流滚滚,再大的声音也只是像空气的轻微颤动,儿子即使听见了,也不会理她。
悔意滚滚而来,他的出现像是一把锐利的剪刀,一点点撕裂她和儿子之间的亲密,和她目前看起来已经平静了的生活。今天的行为像是对自己的惩罚,更像是狠狠的报复,快乐像肥皂泡一样,只是她虚幻的想像,她再一次踏上自己的过去。
她低头看着脚下,还是习惯的街道,条帚、簸箕、垃圾车,她固定的生活资料、固定的线路,还有固定的姿势和动作,此时此刻,它们于她如此亲切,像亲人一样,她产生了拥抱它们的冲动,好像是最后一面。她不相信它们是真的,用条帚的竹尖故意戳手指,一下又一下,手指上好几个洞,渗出细细的血,她吸吮着,感受到一丝丝甜和踏实。 他问她:你怎么了?要帮她包扎伤口。
你别管!她恶狠狠的,全然没有了床上的温存和体贴。他愣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可她知道,他是装的,全是装的,他总是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动摇她。她恨不得杀了他,用那只铁锹把。
他怯了,往后退了几步,说:你怎么了,你是不是担心儿子?要不,我去找他?
她想:你不配!但她已经不想和他说任何话了,只想安安静静地把这段扫完,回家,看儿子回来了没有。
路的尽头,她看到了自己的自行车,儿子正骑在车上向她招手,自信满满地说:妈,你上来,我带你!
那一刻,她的心立即轻快地飞起来了,真的,整个身体都轻盈了,仿佛充了气的气球,冉冉地升上天空。坐在车子的后座上,她不安地问:你力气小,要不,我来带你吧?
儿子不理她,带着她横冲直撞。夜晚的街道上车很少,人也很少,儿子一边乱骑,一边说:妈,你坐稳了,坐稳了啊!
她紧紧地抓住车座,两脚粘住后轮的横梁,不停地哎呀哎呀地叫着,然后又哈哈大笑。儿子也笑,一边笑一边加快车速,车子快要飞起来了,真的有种飞翔的感觉,真好!
她说:你慢点,再这样,我就甩出去了。
儿子满不在乎地说:不会,有我呢。
其实,她的心里是踏实的,即使甩出去她也不怕,就是摔破了流血了又算得了什么呢!车子一直没有倒,也没有撞上任何障碍物,他们安全到家了。
回到家,她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带那个人回家了!
儿子不看她,说:没事,只要你高兴。
她扳过儿子来,让他看着她,说:我只有跟你在一起才高兴。
你撒谎!儿子挣脱了她,指着自己的房间说:只是,他不能进我的房间,我要换锁换钥匙!
她的心再次受到重击,有伤口的手指使劲地擦在了桌子角上,一种锐利的痛迅速襲遍全身,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并紧紧地缩在了一起,嘴角露出了一抹狠狠的笑意。
她拨打了文队长留下的那个号码,文队长不在,一个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声音问她要报案吗?告诉他就行。她慢慢地说出了张余的名字,还说出了那个小区,张余可能在那里干活。
张姐给她介绍的对象,是一个工厂倒班的工人,个子不高,但很墩实,皮肤黑亮,站在那里有些腼腆,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如她当年的模样,相亲时,总是这么拘束,总担心别人嫌她胖。
张姐说大非孝顺、体贴、技术好,是个焊工,挺不错的,老婆死了,就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一起踏踏实实过日子。
大非开口了,像倒豆子一样哗啦啦的:我有一个丫头,我妈带,今年十五岁了,正在青春期,性子有些拧。你放心,等我们结婚,她还是跟我妈,不会让你为难的。
孩子、老人,一大家子,听起来挺热闹的,像是一种回归,她的心底生出一丝渴望。跟着大非一起上他家看望老人和他的女儿,老人胖胖的、笑眯眯的,打量她的眼神里满是欢喜,一个劲地说着:好,挺好,挺好,长得挺好看的。她瘦了很多,原有的清丽模样,也已经老了、有皱纹了,皮肤也暗了。而大非的女儿挺拔、高挑、美丽,正是青春最靓丽的时候,她羡慕她。两人站在那儿对望着,她笑了一下。大非让女儿叫阿姨,女儿尖锐地说了一句:听说你是扫大街的?
嗯,她用力地点了点头,比起她的过去,这实在不算什么。
女儿重重地哼了一下,说:我才不要扫大街的当我阿姨!
大非紧紧地拉住了她,呵斥女儿:阳阳,说什么呢?没大没小的,叫阿姨!阳阳没有叫,而是瞪了大非一眼走了,说是去同学家。
大非和母亲留她一起吃饭,是臊子面,细长、筋道,汤调得十分均匀,每一粒肉或菜都与汤融为了一体,所谓的化境。她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的臊子汤,一连喝了两碗,让她蓦地想起了没坐牢前的日子,无休无止地吃,快乐而自由。原来,她一直期待着这样一种家庭氛围,可是她错过了。现在也像梦一样,透着某种不真实,像是生活给予她痛苦的一丝缓解,过后,一切将恢复原状。
眼睛湿湿的,和着汤一起喝得干干净净的,甚至她还吸溜了两声,然后放下碗,说:真好吃。她灿烂地对老人和大非笑着,大非也笑了,说:那当然,我妈调的臊子汤是一绝,厂里谁家过事,都要叫我妈去调头舀汤。
母亲只是淡淡地笑着,并没有露出一丝像儿子一般的得意或骄傲,她注意到了英子的强颜欢笑,还关切地问了一句: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是不是汤不合口味?
没有,特别好喝!英子再次强调臊子汤的美味,老人放下心来,说儿媳妇都去世好几年了,儿子一直当爹又当妈,把姑娘拉扯这么大,挺不容易的。你们俩要是真成啊,那敢情好,互相有个照应。英子和大非互相看看,都笑了。大非大咧咧地说:肯定能成,妈。老人看她,她点了点头,说:大非人挺好的,您也这么好。老人乐得呵呵地笑了起来。
大非来看她,坐在橱窗台上,拿着一杯冰淇淋,静静地等待着。她走过来,一起坐在窗台上吃冰淇淋,她喜欢奶油的味道,从少女时代起,就嗜吃如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花在吃上,其中就有这美味的冰淇淋。大非说要装修房子,买新家具,约她哪天有时间一起去看。还说要见她的哥哥,问她备什么样的见面礼好。
冰淇淋在嘴里慢慢地融化,滑落进胃里,几分冰凉从心底升起,在喉咙口盘桓,牙齿格吱吱地响。她说:这冰淇淋挺冰的,老了,怕凉,下次别买了!
大非下意识地嗯了一声,继续说着冰箱和彩电、沙发和床,他执著于那些实物的式样和颜色,还有功能,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也像是一个实物,具有木头和金属的混合质感。她想,她想要试着和一个物质产生碰撞和温暖,还有爱情。最后两个字总是让她觉得酸涩,似乎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词语,像空气,像风像雨,与她应该没什么关系,却颠倒了她的人生。
张余站在那儿,似乎略略有些惊讶,随即又释然,向大非伸出手,愉快地自我介绍:我是英子的男朋友,您怎么称呼? 爱情像是一场地震、海啸,顷刻之间就将一切化为乌有,所有的物质都随之毁灭。张余的几句话就击倒了大非,他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问张余:你,你是谁,谁?
张余再次强调了身份,是英子的男朋友。
大非把脸转向英子,再次重复刚才的问题,只不过转换了人称:他是谁?英子,他到底是谁?
英子看了看街头,人来人往,车来车去,很正常,没有警车,也没有警察,此时是傍晚,警察下班了,文队长并没有接到她的讯息,那个小警察对她没头没脑的报案也肯定没当回事。或者,他们根本没有证据,没法起诉张余,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他与当年的那件案子有关。除非她亲自把他领到警察局,确确实实地告诉文队长:这就是张余,当年骗我十万元的那个人。但此时此刻,她不会,她不想把这件事扩大,不想让大非知道得更多。
于是,她淡淡地摇了摇头说:只是一个路人,有一次受伤躺在地上快死了,被我发现了,装在垃圾车上送到了医院里,他捡了一条命。
大非更加懷疑:你救了他,你是他的救命恩人?这背后似乎隐匿着无数的可能性,大非迟疑地看看张余,然后质问英子:那你还找我?他并不像外表那么憨厚,他什么都懂。
英子坚持道:大非,你误会了,我和他真的没有关系,就是在大街上碰着他了,送他去医院了,我们没有关系!她语气很坚定,当时,她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也没有改变。
大非盯着她看,不相信地问道:没有吗?
她坚定地摇了摇头,大非又转过头去看着张余,说:你听见了,我媳妇跟你没关系,以后别再胡说八道,听见没?他向张余挥了挥手中的拳头。
张余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看着英子,说:怎么了,你是不是生我气了?
英子也看着他,目光毫不躲闪,带着某种挑衅,一字一句地说:张余,你不要胡说八道!我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没有,以后没有,过去也没有,我们从来就不认识!我只是救了你,你不用为此过意不去,那天就是一头猪我也会救的!
她忽地从包里拿出一把瑞士军刀,原本是用来走夜路防身的,她将刀尖对着自己的胸膛说:你走吧,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你要再来,我就杀了我自己!
张余一把抢过了英子手中的刀说:你干什么,从哪搞的这玩意?像真的一样!
他摸了摸刀锋:这么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可不要随便拿在手里,一不小心就把你自个划伤了。他的话充满关切和温暖,而且发自内心,根本没把英子的决绝放到心里去,好像英子在演戏,而且演得还挺像那么回事。观众是大非。
大非站了几秒钟,默默走开了,他的脚步很慢,好像有些迟疑。英子叫了一声:大非!他停了一下,但没转过身来。英子又叫了一声,就被张余捂住了嘴,听起来还像抱住了似的,大非就加快了脚步。
英子使劲推了一把张余,大叫道:你滚,你就是一个混蛋!你毁了我的生活,我讨厌你,我恨你,这辈子我都不想再见到你!
张余打了一个踉跄站住了,问她:我就不明白了,女人干吗老是这么口是心非?我们俩都那样了,你为什么还要跟别人相亲?你应该嫁的人是我、是我,懂吗?
不可能,不可能,她使劲地摇着头,她不可能嫁给他,永远都不可能。她要把他送进监狱,告诉文队长一切,他就是那个当年卷了十万元消失了的人。
张余看她不说话,以为她动心了,靠近她轻声说:晚上,我去你那儿。说完,两眼亮晶晶地看着她,
她盯着他,冷冷地问:去我那儿干什么?
他看着她的表情,有点讪讪的,搔了搔头,笑着反问:你说干什么?
她一下子就崩溃了,好像刚才的决绝和刚烈真真确确的是一场表演,观众走了,她的表演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她把头使劲地往旁边的柱子上撞,那个大水泥柱子很结实,一下就撞出了血。他忙把她拉住了,着急地说:我马上送你去医院,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她头上缠了条绷带,十分羞愧,几乎不敢抬头看任何人。他送她回家,门一开,儿子怀疑地看着他们。她强忍着痛,对他说:你回去吧!
他不放心,要跟她进去,她坚决地说:不用了,儿子会照顾我的。但就在这时,儿子竟然满面含笑地说了句:叔叔,您进来坐会。她一时惊讶地张开了嘴,他乘机而入,看到桌上的两盘菜和米饭,就赞许儿子:真能干,像个小大人一样!
儿子一点也没表示出反感,还主动说:叔叔,您也吃,我去拿筷子和碗。
他们像是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她甚至恍然以为,他们已经结婚了,正式办过结婚手续了,像所有合法婚姻那样,他们是正式的一家人。
但很快,这种假象就被打破了,儿子说一会儿要去同学家拿习题集,可能要晚点回来,让妈妈别等他。说完真的拿了一本书走了,门哐地一声,英子的心震了一下,恐惧、羞耻、担心各种情绪倏忽而至,空旷的屋子里又剩下她和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人。后者正渐渐靠近她,那种强大的男人气息笼罩住她,让她恍惚以为这是爱情,理智告诉她这是陷阱。渐渐开始分裂的她变成两个人,互相指责、争斗,甚至动起了手,而她站在一旁,冷静地看着这一切。男人的手臂渐渐爬上她的脸,像蚂蚁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咬噬她。
夜已经深了,儿子还没有回来。她要去同学家找儿子,他说:你知道是哪个同学家吗?当然不知道,她根本就不知道儿子去哪儿了,他平常跟哪些孩子来往、跟谁关系好,她从来都不知道。
他们一起来到大街上,等车的时候,她无意中转过头,看到银行取款机的房间灯很亮,里面有一个乞丐,还有她的儿子,他们都低着头睡着了,下意识地,头靠在了一起。
她转过头看着他,像是看着一团羞耻,紧紧地贴着自己,温热的气息一阵阵袭来,她感到灼热、羞愧,还想要躲避。她渐渐走向银行,身后,他亦步亦趋,像是她的一个影子,大大地笼罩住她。她的身影萎缩成一小团,额外地缀在一边,像是一个已到晚期的恶性肿瘤,等待一把手术刀的割离。那个潜意识的自己再次跳出来,手里拿着一把理想中的刀,低下头弯下身子,一点一点地割那个光明中的一抹暗影,一次又一次,暗影去了又来了。潜意识的自己怀里抱满了阴影,有的开始掉落,砸在原有的阴影上,无数的影子蜂拥而来,紧紧地包围住她,她快要窒息。 她打开银行门,用手遮住刺亮的白光,低下头弯下身子,试着抱起儿子。比她还要高的儿子很瘦,但很重,她怎么努力都抱不起来。他要帮她,她不让。她摇动着儿子,叫道:新新,走,咱们回家去睡!
乞丐睁开眼睛,惊慌地看着他们,问:你们要干什么,抢孩子吗?
她万分羞愧,连说对不起,解释说:这是我儿子,我一直在找他,真不好意思!
乞丐怀疑地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们是母子关系?
证据?她从来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眼前睡得正香、脑袋亲密地搭在乞丐肩上的孩子真真切切是她的儿子,她从来没想过要证明这一点,周围的人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事实。可现在,眼前的陌生人要她拿出证据来,她忽然感到十分无助,还有一种羞耻到死的毁灭感。
她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我是他妈妈,我本来就是他妈妈,我真的是他妈妈。
乞丐不信,望望她,又望望她身旁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搖摇头说:你们一点都不像好人,看看,一个缠着绷带,一个留着疤,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吧?得罪谁了,下手这么狠?
他手一挥,不耐烦地说:你这老头,怎么说话呢?这就是我们家儿子,查户口怎么着?让开!说着,他低下身子要去抱儿子。
滚开!英子忽然怒不可遏,发出了咆哮般的嚎叫,吓了屋子里所有的人,他们都惊愕地看着她,连儿子新新也在朦胧中哼了一声。英子恶狠狠地瞪了张余一眼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一个人的,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张余有点羞愧不安,搔着头喃喃地说:当然,当然,没人抢你的儿子。
她不再理他,低下身子叫儿子:新新,新新,你醒醒!
儿子换了个姿势,嘴里喃喃地说:再睡会,再睡会,天还没亮呢。她努力地抹开儿子的眼睛,说:看看,都这么亮了,咱回家去睡,妈给你把床铺好了。
儿子一下子醒了,坐端正了,急切地问道:谁让你进我房间了,你哪来的钥匙?
她一愣,刚才的话只是随口而说,她并没有进儿子的房间,自从换锁换钥匙,那个房间的大门就对她永远地关闭了,她曾经试着想要一把钥匙,但儿子始终不松口,她为此一直很失落,觉得儿子不信任她,可又觉得自己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儿子。她懦懦地说:我没有,没有钥匙啊,你没给我钥匙啊!
那你怎么给我铺床?儿子步步紧逼。
她后退了,怕了,她说谎了,随口的一句话竟然是一句谎言,当着儿子的面被拆穿了,还有两个见证人,一个陌生人,一个是他。她打了自己一耳光,说:对不起,新新,我说错了,我没有铺床,我只是想让你回去,咱们回家睡觉,好吗?语气近于哀求。
儿子站了起来,说:好吧,走,回家!说完,往外走去,她忙跟了过去。
张余也亦步亦趋,好像她的影子。她有些恼恨,转过头恶狠狠地说:别跟着我!张余就站住了,在路灯的阴影里。走出好远,她回过头去,他还站在那里。她在想,如果我现在给文队长打电话,应该还来得及。
家属院门口的对面就有一个电话亭,她对儿子说:你先上楼,我去打个电话!说着疾步走到了对面,站在电话亭里,她看到张余已经走了,走得很慢,像是搞不清往哪边走。电话通了,是文队长,问是哪儿,找谁?
英子一字一顿地说:我是陈兰,我看见张余了。她说出了具体位置,还说张余正在路上走着,文队长摞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她听到了远处的警笛声,她想像警车发现了张余,把他拉上了车,送到了警局,警察问他姓名、年龄、职业、居住地,还问他犯过什么事?她仿佛看到张余慢慢抬起头,看着警察茫然地说:没有。文队长一定会找英子去警局指认张余,她想她一定要去,为了儿子。
回到屋里,儿子还没有睡,从里屋走出来,问她刚才给谁打电话?目光凛然。什么时候起,儿子开始变得陌生,看她的眼神总是透着怀疑和不安,仿佛知道她内心想些什么。一边跟张余上床一边打电话叫警察抓他。她感觉自己的矛盾和不齿,她不相信,只有十二岁的儿子能看出她的纠结和恐惧。更不会想到,那个令她和儿子感情产生裂缝的陌生男人会是他的父亲。父亲,这两个字让她感到罪恶,他于这个家、于儿子是一种可耻的存在,从来就没有,以后、现在也不应该有。她开始想,文队长到底抓没抓到张余?如果没抓到,张余还会不会再来找她?如果找她,她要如何干脆利落地报警,将张余真正地绳之以法?
她走近儿子,摸着他的头说: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
儿子坚持要知道她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这么晚?她随口说:给同事张姐,明天有点事,想让张姐替我一下。她说得那么自然,借口从嘴里跑出来的时候,一点都没有经过大脑,所以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谎言原来是会自然生成的。
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儿子似乎信了,去刷牙洗脸了。她坐在沙发上,努力倾听外面的警笛,但却一直没有响,似乎一切都结束了。她有一种极度的疲乏和困倦,不知不觉竟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儿子从卫生间里出来,拿了一床被子轻轻盖在她的身上。
下
大非在楼下的院子里焊一只很大的狗笼子,他买了一只金毛,毛色油黑发亮,两只眼睛掩映在浓密的长毛里,闭着的时候看上去很懒散,只要睁开一条缝就透出锐利的眼神,好像随时要扑上来。英子想起了从前院子里的那只流浪狗,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死了吧?她慢慢走近它,蹲下身子,摸它的脖子,它懒懒地看了她一眼,舒服地闭上了眼睛。有一条很粗的钢链条将金毛拴在院子里的水泥柱子上,她摸了摸那链索,沉甸甸的,真是好钢。她问大非笼子焊了放哪儿?这么大一个东西,屋子里肯定放不下。
大非闷声闷气地说:给一个哥们焊的,人家正在做狗的生意,在青海那边搞了一个藏獒基地,现在藏獒挺值钱的,那哥们发了,什么时候带你去参观一下。
大非好像忘记了那天的事,还把钥匙给她让她上楼去喝水。她说不用,就坐在这儿陪着大非,还可以说说话。她问他母亲呢?大非说母亲信佛,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去五泉山上香,这会应该在山上。说中午饭呆会出去吃。 他们吃完饭,大非送她去上班。两人间气氛一直很好,大非没有再提与结婚有关的事情,她也没有说张余,更没有说过去,心想,以后找机会再说吧。不知为什么,她内心里对报警抓张余这件事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甚至想就这样放过他,就当从来不认识他。
但大非提起了张余,他说:我看见了那人。
她一愣:谁,你看见了谁?她本能地认为是张余,还没来由地慌张。
大非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说:就那天找你的那个人,前几天在庙滩子那儿等车的时候,我看见他从一个院子里出来,那是农民房,还有条大狼狗在门口卧着。
张余怎么会跑到庙滩子,还住在农民房?英子恍然记起对张余居然一无所知,过去短暂而又热烈,却并不真实。现在,他还是一个影子,她只是见到他本人,听到他说这说那,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他嘴里跑出来的,但从没有见过。她忽然产生了好奇,想去看一看张余到底住在哪里,真实的一面是怎样的?
大非接着说道:他好像在那里住,当时端了一盆水往外泼,那是下午,正是上班的时间。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大非转过头问英子。
我也不知道。英子摇摇头说:好像是开了一个什么公司,做广告。她想起公交站牌上的洗发水广告,那个明星她很喜欢,一头像瀑布一般美丽的长发。也可能他是个骗子,就是那么随便一说,那广告根本就与他没什么关系。
她让大非领她去那个地方看一下,他们去了,她看见了那条狼狗,懒懒地躺在地上,闭着眼睛,她进大门的时候只是微微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房主站在一旁,是一个中年男人。这是二层楼,二十个房间,每个房间二十平米,专门出租给外地人。男人姓刘,人们都叫他老刘。他说张余不在,上工地了。说着指了指远处一个新开发的小区,说:你们去那儿找他吧。
小区绿化得挺漂亮,像深圳一样。虽然英子从来没去过深圳,但她记得张余这么比喻过,也许张余嘴里的小区正是这个地方。区里区外,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幽静的小路,开阔的街道,那些并不高大的建筑是土黄色的,绿色玻璃,楼顶套了一圈蓝色,像是小时候看的外国童话故事。
真漂亮,住在这儿的都是些什么人啊?英子感叹着。
有钱人呗。大非打量着这里的一切,眼里虽然也露出欣赏和热切,但并不强烈,而且马上就发现了问题,地理位置太偏,离市中心太远,谁住这啊?
他们对于开发商把房子建在这么偏的地方有点不可思议,可又羡慕不已,这么好的房子,真可惜了!大非说:要是退休了,在这儿买一套房挺好的,每天在院子里锻炼锻炼身体,空气也新鲜。他长相憨憨的,说话翁声翁气的,而且一本正经的,把英子惹笑了。说:人家开发商花那么多钱,就卖给老头老太太?那能挣上钱吗?
销售处冷冷清清的,一个小伙子走过来问他们要买房子吗?他们随口说想看看房子的结构、价格,还問都有什么人买房子?这儿公交车都没有,上班挺不方便的!
销售处拿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图,告诉他们公交公司已经在他们这里开辟了线路,马上就要通车,还说了中小学的规划位置,超市、商场,甚至还有一个省级医院的分院位置布局图,并指着远处的几块空地,说那里要建学校,那里要建医院,等等,都已经开工了,最迟后年。还问他们准备买个多大的,多少钱的,在哪上班?像他们这种情况,可以贷款,首期只需付房款的百分之三十,手续由他们来办。第一期房子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套了,是复式的,问他们想不想看一下?有样板房。
两个人跟着那个销售员去看了样板房,豪华大气。又看房间布局,二层,带天台,像过去有钱人家的洋房,一问价格,只要四十来万。英子飞快地算了一下,首付需要十二万,她的存款远远不够。销售员激情四溢地说:这个价格特别合算,天台是赠送的,等于是买一层送一层。
样板房的天台被蓬起来了,墙上贴了装饰画、打了壁橱,柜子里有酒和酒杯,树根造型的桌椅古朴稚拙,旁边是一个小花园,里面甚至还种上了一棵花椒树,当然都是假的。但英子特别喜欢这个天台,如果自己能拥有这么一个天台,坐在桌子旁看看书,喝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无所谓了。
销售员说,你们可以自己规划,按照你们的想法,可能会比这更好,更符合你们的要求。英子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各种电视上见过的最豪华的装修,家具店里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家具,还有个性化的一些小玩艺儿,比如一只蓝色的风铃,挂在进门的墙上。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张余,戴着一只报纸折成的简易帽子,穿着一件月白色的工作服,衣服和帽子上都沾满了白灰,手里拿着一只板刷提着一只油漆桶,从楼的那头走过来,与他们打了个照面,几个人都愣住了。
还是张余反应最快,下意识地叫了一声英子,说:你们怎么在这里?看了看大非,又看了看英子。英子想也没想说:大非想买房,让我陪他来看看,这儿环境还挺不错的。转过头看大非,大非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英子接着问张余: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你怎么穿得跟小工似的?
张余有点尴尬地笑了,说:这不,我们在这儿接了个活,人手少,我只好自己上了。还说他们在这里已经做了好几家了,并问英子看没看里面,更漂亮呢!
英子指了指旁边的销售人员,刚看过,确实挺漂亮的!
哦,张余似乎有些失望,看看大非,又看看销售人员。销售人员马上说:既然你们认识,那你就带他们去转转。还对英子说:您再考虑考虑,这个价格确实特别实惠。并给了她一张名片,让她想好了打电话,说完就回去了。
大非也想回去,英子就要跟着走,张余拉住了她,说:你不是来看我的吗,干吗要跟着他去?
大非就走了,没再回头。英子哎了一声,大非沿着楼梯下去了,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传得很远,一下一下,敲打着英子。
她一时茫然,看着张余。张余说:你这样做是伤害他,知不知道?明知没有希望,你还要纠缠他,明摆着是利用他,你以为他是傻子呀?
她被戳穿了心事,脚底下就有点飘,但嘴还硬:不要你管,我的事你少管!说着挣脱张余跑了出去。 她撵上大非,两人走在了一起,但谁也不说话,一直走到公交车站,车很少,人也很少,他们站在那儿一直等着。隔着半米远的距离,大非在抽烟,她望着远处,时而回过头去看小区里的楼。天蓝色的边,尖尖的拱顶,像童话中的城堡,又像梦幻中的仙境。
大非也回过头去看了一眼那楼,说:你回去找他吧,我先走了。
车来了,大非上了车。她想跟上去,可又觉得毫无理由,就站在那儿发愣。车开走了,卷起一层尘土,很快又飘散了。
她将身子靠在一棵柳树上,树皮粗糙,疤节很多,但结实、宽大,靠上去很温暖,比人可靠。
再来一趟公交车还要很长时间,她不想等了,慢慢往前走去。街道很宽,但人很少,车也很少,她往回追溯,自己究竟是怎么来到这儿的,为什么?现在怎么会一个人?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什么也没干,也没有陪儿子。她本来想干什么来着,她明明记得早上出门时兴致勃勃的,信心十足,好像要干一件大事来着。但究竟要干什么,现在她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不知不觉的,她走到了张余住的出租屋。那个房东的房门开着,房东正在看电视,电视机旁边放着一只电话机。
她出现在门口,房东看了她一眼,问她找着了吗?这问题毫无头脑,她想不起来要找什么。
你不是找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吗,叫什么余的?
哦,她想起来了,是的,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他原来没疤的,很英俊呢,说话也温文尔雅、很有魅力的,但现在可怜见的,住在这种荒僻的农民房里,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拿着板刷,在烈日下刷墙、刷天顶,挣着辛苦钱。
那些钱都去哪儿了,十万呢,在80年代,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对一个家庭尤其如此。他一下子有了那么多钱,都用到哪儿去了,为什么现在如此落魄?
她走进屋里,在沙发上坐下来,茶幾上放着烟和打火机,她点了一根熟练地抽起来。就是在那十万元消失以后,她开始用这种烟熏火燎的方法麻痹自己,直到进监狱。
老刘看着电视,也不说话,他们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各干各的事,想着各自的心事。时而有进出的人,有的和老刘聊一两句,眼神斜睨着她,她视而不见。好奇的人直接问老刘:谁呀?
老刘也看一眼她,好像在征询她的意思。她兀自抽着烟,仿佛没听见他们的对话,也没意识到陌生人对她的好奇。老刘就对那人说:该干吗干吗去!
屋子里一时又安静了下来。电视节目演完了,换了一个台,又换了一个,她的烟早抽完了,目光一直无意识地停在荧屏上。不知什么时候老刘已经出去了,院子里飘起了饭菜的香气,人们陆陆续续地都回来了,三三两两地往对面的房子捅去,香气正是从那里来的。院子里开始散落着吃饭的人,蹲着的站着的坐着的。有男的有女的,穿着上一律都显得陈旧、脏污,看不出原有的颜色。饭盆也是各种各样的,铝的塑料的不锈钢的。
她想像张余每天也这样站着吃饭,穿着这样的衣服,去找她时却换上一套干净体面的衣服,像个公子哥儿或者老板,他挺不容易的。
她站起来,走到电话机旁,拨打文队长的电话,文队长并没有初次见面时的激动,淡淡地说一句我知道了,就摞了电话。她一时愣住了,文队长怎么了,不想抓张余了吗?抑或是觉得她根本靠不住,对她提供的任何信息都不再理会,就让她自生自灭,还有很多的大案要案等着他们呢。
门口的墙上有一面椭圆形的镜子,刚好映出她尖削的脸,眼神里透出明显的憎恶,还有仇恨。如果手里有把刀的话,也许她会把镜子劈碎。
张余回来了,还穿着那件做小工的衣服,纸糊的帽子倒是去掉了,脸也洗干净了,就露出了原有的清秀模样。他进大门直接往对面去了,跟人们打招呼、调笑。老刘给他打完饭,向这边努了一下嘴:等你一下午了。
张余转过头来,看到了她。她站在门口,好像在迎接他,脸上有一层微微的笑意,笑意下面有寒霜,她感到阵阵寒意。于是,笑溢开了,尽量显得十分开心,但笑的尾巴梢上有点苦,好像要哭。
张余走了进来,晃着手里的饭盒,问她:没跟那个大非走呀?眼里满是调笑,还有几分得意,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她也笑了,说:我饿了。
张余把饭盒递过来,说:你肯定吃不惯,要不出去吃?
她看了一眼那饭,莲花菜米饭,有几粒白生生的肥肉,白得让她直起生理反应,她强忍住了,说:这附近没有饭馆呀!
张余指了指院子里的那辆摩托车,破旧不堪,她其实早就看见了,但以为是坏的。张余就发动车子,让她坐在后座上。院子里的人吹起了口哨,还有哗声,张余哈哈地笑着,她也笑,这次是真的,还有种很特别的感觉,好像第一次坐在男人的车子后座上,可以靠在前面的那只背上,很踏实。但一路上,她一直没有靠过去,甚至都没有碰一下张余的身体,两只手一直紧紧地抓住后座的两根粗钢管,生怕被甩出去。车虽破,但车速很快。
他们来到一家看上去还不错的饭馆,等菜时,张余说起在这个小区做的工程,总共有四家,同时开工,但大小不同,材料不同,其中有一家快完工了。等把这几家做完,他赚了钱,也要在这个小区买套房子安顿下来。
她一直不怎么说话,只是做一个最好的听众和观众。他看上去一点不像个骗子,说的每一句话都透着认真和实在,没有虚幻的成分,没有高大上的理论,简洁明快,像唠家常一样,还透着某种亲切和信任。菜上齐了,热气腾腾的,略略地使张余的样子透出了几分不真实,好像起雾的样子,雾一散他也会消失。
她吃了很少的一点。张余说:你那么瘦,应该多吃点。她说吃不下,进监狱后人就开始迅速地瘦,以前是怕胖,瘦的时候也开始害怕,怕自己最后变成一把骨头,还没挨枪子呢,就自己先没了声气,没想到还活过来了。不由自主地又说到监狱的事,张余的表情就有点僵了,好像她是故意的,要破坏美好的气氛,要不断地撕裂伤口,一遍遍给他看,还要说伤口如何如何痛,可他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大概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有这种经验,更不会体谅其中的痛,之前之中之后的精神蜕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张余埋着头狼吞虎咽,仿佛饿了好几天,终于有一顿好饭,实在不能浪费了。但即使这样,他吃饭的样子看上去还是优雅的,从来不大张着嘴咀嚼,更不会塞满了饭接她的话荏,他只是速度很快地进食,后面好像有什么在赶着他。
她无意中抬起头,看到马路对面停着一辆警车,心里一瞬间掠过猜疑:可能是文队长,可又想不可能,他刚才的态度那么冷淡。张余问她在看什么,顺着她的目光探过去,哦了一声:大概是巡逻车吧,这一带不大太平,经常发生各种案子,还有过命案呢,我有一天亲眼看见地上躺着一男两女,全身都是血,一直流到那儿。他指着警车前面的一棵大树。
警车门打开了,下来两个警察,其中一个就是文队长,他也正在看她。她愣了一下,低声喝了一句:快跑!
张余并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动,只是平静地看着她,然后转向警察,文队长走了进来。张余夹了一筷子红烧肉放进了嘴里,仔细地嚼着。文队长走过来,说:张余,跟我们走一趟吧!
张余站起来,嘴还在蠕动着嚼那块肉,咽下去才问道:我犯什么罪了?
文队长没有解释,向身边的小警察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小警察马上拿出手铐,铐住了张余的手说:你涉嫌一起重大的诈骗案,请到警局协助我们调查!还对她说,麻烦你也去作个证!
张余看着她,目光在探询。她说:我叫陈兰,耳东陈,兰州的兰。
张余不明所以,摇了摇头,很无辜。陈兰拿出钱包,里面有一张她二十八岁时的照片,那是认识张余后她特意去相馆里照的,里面的她很胖,眼睛、鼻子、嘴巴挤到了一起,但很开心灿烂地笑着。那个小警察凑过来看了一眼,问这是谁?
没有人理他。
晚上十二点她才回到家,远远的,她看到儿子站在楼门口,穿着一件薄毛衣,整个身体都缩在一起,嘴唇已经哆嗦得说不出话来了。她急忙脱下外套,搭在儿子身上,紧紧搂住他,往家里走去。
她问儿子站在这里多久了?儿子没精打采地说:没多久,做完作业我就站这儿等你,我想你肯定会回来的。儿子已经冻透了,一直打着颤,说出的话也是哆哆嗦嗦的。他还说,妈妈,我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等我考上师大附中我就住校,再也不妨碍你了。
她的心一震,不知道说什么好,想搂紧儿子,又觉得自己不配,反而松开了手。儿子却往她身边使劲靠了靠,似乎想要一丝温暖,她就搂住了他。儿子的身体越来越软,上楼时几乎完全靠在她身上。她返身抱住了儿子,问他:你怎么了?手碰到儿子的脸和头,巨烫。
儿子住院了,发高烧,嘴里一直说着胡话,一会说有白马来接他,的的的,驮着他去了一个很美的地方,有妈妈、外公、外婆,外婆做的饭可好吃了,他吃了很多很多;一会又说看见爸爸了,给他买了一个遥控飞机,他们在一起玩,飞机飞得很高,后来就不见了,爸爸也不见了。过了一天一夜后,才慢慢安静下来,又足足地睡了一天一夜。第三天,儿子睁开眼睛时,她正好去了厕所,刚一出来,就看着儿子穿着睡衣睡裤站在厕所门口,看见她虚弱地叫了一声:妈妈,我想喝小米粥!
小米粥里放了糯米和瘦肉丁,儿子小时候她母亲经常给他做,还给他擀小面条,放胡萝卜丁和鸡蛋。儿子喜欢吃的许多东西都是她母亲做的,而她什么都不会。以前是母亲做,母亲走了以后,儿子帮她做。迄今为止,她做过的饭屈指可数。
儿子很喜欢吃,还一个劲夸她做得好,比外婆做得好。儿子是第一次这样说,以前他总说她笨,什么都不会,还没他做得好。儿子开始夸奖她了,透着一种生分,从前的无所顾忌、亲密无间一下子被扯开了。她想向儿子保证些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是谎言,儿子已经不相信她了,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在心在,她不在,说什么都是多余。
儿子的病时好时坏。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儿子就开始不舒服了,不是头疼就是浑身没劲,还让她把书本拿来,就在病房里看书做题,还说,反正没几个月了,他可以不用去学校了,自学,然后参加毕业考试。
她请了一个星期假,又续了一个星期。单位的同事来医院看儿子,问她什么时候上班,人都排不开了,这段时間大家都忙得很。
她还没说什么,儿子已经开始头疼,还说眼睛疼、嗓子疼,浑身没劲,让叫医生来,他要输液。同事们面面相觑,只好说走,儿子马上说:阿姨,再见。还催促她赶紧去叫医生,他疼得受不了了。
她去送同事,他们站在楼道里,同事问她:儿子到底啥病啊,看着好好的,怎么老是不舒服?你要好好检查一下,千万别留下什么病根。她连连点头,又满心歉意,既为给他们添麻烦了,又为儿子刚才的态度。同事倒不介意,还让她安安心心的,孩子最重要。
大非来了,带了很多吃的。以前儿子不愿意见到张余,但现在对大非则更是警惕,对他的食物看都不看,眼神里充满“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愤怒和绝望。他甚至当着大非的面问:张叔叔去哪儿了?我想他了,他上次给我买的遥控飞机可好玩了,你下次给我拿过来,我要在这儿玩。那只飞机连包装都没拆过,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阳台上的那只玩具箱里。
大非问儿子:张叔叔经常去你家吗?
是啊,他几乎每天都去,还住在我们家,像我爸爸一样,给我买遥控飞机和文具。看,这本书也是他买的。一本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英子买给他在医院解闷的,可他说起谎来像真的一样,大非一下就相信了。英子想解释,估计没有丝毫胜算,就没有吭声。她第一次发现了儿子撒谎的本领,而且当着她的面。如果是在家里,或在平时他健康的时候,英子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或者会严厉地斥责。但现在,谎言与她有关,而且是在医院,当着一个本来是她拉来当替身的大非,她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大非也不需要听她说什么,此时此刻,他认为童言无忌,真相已经被儿子揭开,她再说什么都是欲盖弥彰。她低着头忙着给儿子和大非剥核桃吃,先是用夹子夹开,然后仔细地把上面的黑皮撕掉,递给大非,不接大非的目光。大非接过去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来,还笑着跟儿子说话。她飞快地瞭了一眼大非,他的表情看起来比哭强不到哪里去。她的心里就充满歉意。大非是这么多年来唯一真心待她的一个人,但她没有福气,从今天起,他们将永远地错过了。 她送大非从医院出来,大非怏怏的,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走到路口时,大非才说了一句:我下个星期要去青海送狗笼子,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藏獒?
她的心一下被點燃了:可以吗?她以为以后都没有机会再见到大非了。
大非很肯定地点头:当然,那是我朋友,他养了很多藏獒,各个品种都有。
英子想带儿子一起去,刚好散散心,他也就再没有理由赖在医院了。儿子显然动心了,兴致勃勃地问了好多狗的事情,还问坐火车还是卡车,他喜欢大卡车,座位很高,有一种俯视众生的感觉。
坐在大非的大卡车里,儿子左看右摸,问东问西,只是不直接问大非,每次都由英子转话。大非也知道他在问自己,每次不等英子转过来就直接回答。儿子慢慢地就撇开了英子,和大非亲呢起来。
基地离青海湖很近,不时有游人被带进来参观。藏獒们都被用粗大的铁链子拴着,一个个懒洋洋的或躺或卧在地上,闭着眼睛,似乎在睡觉。除了长相凶悍外,与别的狗没什么区别。但因此而击退了大批游人,他们只是远远地看着,指手画脚,却一步也不敢靠近。
英子的手紧紧拉住儿子,儿子却总是跃跃欲试,非要走到近前摸一摸,被大非的朋友老张拦住了。那是个长相粗犷的男人,可能是长期在高原生活的原因,面颊黑红,穿着打扮也像个藏人。他本来是大非的同事,到青海养狗也是近五年的事。
英子问他有没有像毛毛那样长相的狗?她极力地描述着样子,老张笑了,说那种土狗卖不上价钱,但小孩养倒合适,他可以帮小朋友找一只。他是对着儿子说的,儿子绷不住开心地笑了,指着一只小小的黑色藏獒,说:我想要这只。小家伙毛色光亮,眼睛漆黑,萌萌地看着他们,好像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还配合地立起身子,躬起腰,做了个漂亮的跳跃动作。但老张说这不行,别看小,这是个大狗,将来能长这么高!他比画着,到他的胸口那儿。
儿子更想要了,眼睛一直盯着小狗,还走到它跟前,摸它的毛。狗很舒服的样子,两个小家伙看起来像亲兄弟,你来我往,十分亲密。大非就说老张,你给他养几天吧,这孩子多喜欢!
老张说行啊,一只狗而已,但事先声明,藏獒这东西一离了高原就不容易活,很难养呢!他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大非问儿子听懂了没,养狗很麻烦的,会生病,还要吃好的,就像照顾一个小孩子一样。儿子抱着小狗,一个劲逗着它玩,嘴里只是嗯嗯的,不断地点头,临了说:谢谢叔叔!
周末,英子和儿子去餐厅吃饭,看见了房东老刘,心里腾地一热,好像张余的影子。老刘也看见了她,眼神奇怪地挑了一下。结完账,他特意走到他们这一桌来,说:张余被抓了,你知道吗?
她知道,是她给警察打的电话,并前去作证。但张余并没承认,他对十三年前的诈骗案一无所知,还说那时他在陕西老家待业,从来没出过远门。所谓的广告公司是后来的事了,虽然他不是老板,但的确在那里干过,老板是他的一个舅舅,舅舅跑了,他代人受过。后来的事她就不知道了,一个多月了,不知道文队长他们查到证据了没有。
老刘说:听说,他在老家杀了人,他老婆跟人做那事被他撞见了,那人从窗户里逃走了,他把老婆杀了,然后逃到了这里,用的是化名,他真名叫李鱼,钓鱼的鱼。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他杀人?
半年多了,他老婆的弟弟还追到北城来差点把他砍死,要不是被一个清洁工发现,他这会已经是个死人了。顿了顿,老刘说:我那儿还有一些他的东西,你要不要去拿一下?
她转过头看了看儿子,儿子正夹起一块红烧肉给小狗喂,一个多月的工夫,小狗已经长高了不少,有原来的毛毛那么大了,毛色更加黑亮,两只眼睛亮晶晶的,非常活泼,它没有毛毛的那股子讨好气,看见老刘低低地吼着。儿子没有理会,只是夹着红烧肉,开心地说:吃呀,吃呀!
她点了点头,说:改天吧,去之前我给你打电话。
儿子问她:那个人要死了吗?
她嗯了一声:应该会吧,他杀了人,杀人是要偿命的。
儿子看着她:你和一个杀人犯在一起?差点让他做我的继父!
她愣了愣,然后笑了。是啊,她不是跟骗子,就是跟杀人犯,眼前的儿子就是证据,是抹不掉的过去。儿子曾经问过她,父亲是谁?她不看他,说他没有父亲,他是个试管婴儿,就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放在试验管里结合而成的,与人没有关系。儿子不理解,说:那岂不是怪胎,像外星人那样?这比之前堂兄弟们说他是骗子的儿子更可耻。儿子很不能接受,从此不再问她这个问题,
她慢慢地说:是啊,幸亏被警察抓走了,太可怕了!
狱警喊张余:你的未婚妻来看你了!张余疑惑地走出来,看到英子,眼睛亮了,疾步走过来,站在那儿问她怎么过来了。英子指指电话,他拿起来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英子笑笑,说:你不恨我?是我告发的你。
张余摇头,说:你也很不容易,骗你的那个人应该下地狱!
英子一时恍惚,自己真的认错人了?他不是十三年前的那个张余,而是李鱼,一个逃亡的杀人犯。这更可怕,以前骗的是钱,害的是心,现在则有性命之忧。这个世界一直像一只网,紧紧地扣住她,让她几乎窒息。更要命的是,儿子身份不详。她看了看张余,心里甚至有一丝希望,他就是那个骗子——孩子的父亲,这样,自己八年的牢狱生涯好歹有一个去处。而现在,他只是一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杀人犯。曾经有过的憧憬、热烈仿佛是幻觉,只是在她的心灵上游弋,并未在她的身体上留下过什么烙印,她紧紧地抱住了双臂。
张余似乎有些悔恨:本来,我想要娶你的,我在那个小区买了套房子,写的是你的名字,年底我们就可以结婚。
跟一个杀人犯结婚?她讥讽地笑了,仿佛在听一个笑话。自己已然是一个笑话,前半辈子被骗,后半辈子又滚在了刀尖上,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她冷笑了一声。
张余并不以为意,自顾自地说下去:那个房子十月份交工,到时你可以拿着合同去取钥匙。
她说:我有房子,干吗要你的房子?
张余愣了一下,笑了:要不你就卖了,给我当纸钱烧,反正我也没什么亲人了,要钱也没用。还说,合同就在他的包袱里,在老刘的农民房里,让她有时间去取一下,他给老刘嘱咐过的。
文队长过来送犯人,两人在看守所门口遇上了,英子问他张余的案子有什么进展,文队长摇摇头说:他可能真的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英子笑了:不是也好,真他妈没劲!她说了句脏话,从知道被骗的那天起,脏话就种在了心里,各种刻毒、诅咒的言词不时冒出,好像就此惩罚了那个坏人,抑或减轻了自己的罪。但一直卡在喉咙里,一次也没有冲出来过,今天是第一次。她非常意外,却异样地痛快,好像一直阴霾的天空忽然晴了,太阳出来了,她就笑了,笑得很放肆。
文队长看看她,不再理她,直接押着犯人去看守所了。
责任编辑 子 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