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技能主要是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读”,英语表达即为read,但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却有双重功能:朗读和阅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两者意义,给学生正确的指令。在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时,正确的指令是:read it/them aloud; 而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的练习时,正确的指令是:read it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而不是: read it/them loudly/aloud。 高声朗读和阅读理解,是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两种不同的学习能力。
1. 朗读及其特点
朗读就是运用语音、语调、节奏等语音手段清晰响亮地把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因此,发出声音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朗读就是看着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发出声音,即把书面语言再转为有声语言,其目的主要是用声音表达现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阅读理解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识别,而是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对文章信息吸收、处理、加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2. 朗读的目的
朗读的目的首先是准确掌握英语语音。标准的发音,重要的拼读规则,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等,都需要在大量的朗读中通过机械化的训练达到固化的效果。其次是强化单词的记忆。准确读出单词才能准确写出单词并且记忆单词,这是语言学习的根本。来自心理学的报告显示:通过视觉的学习,人们能获得的83%的知识;而11%的知识来自听觉的学习。面对同一份材料,仅凭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材料的70%;仅凭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同时进行视听觉的学习,3小时后能获取材料的90%。大声朗读的过程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的有效参与的过程,能使学生达到综合记忆的最佳效果。 三是提升听力能力。朗读首先使自己成为听的接受者,读的同时就是听的训练,通过如此的强化训练,直接提高了听力能力。四是形成英语的学习思维方式。朗读使学生把英语语言材料变成大脑能够存贮的信息,大量的信息被融合在一起成为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然后质变为英语的思维方式,形成“语感”。阅读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获取知识的两种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主要表现方式是书面语言。因此阅读理解包括对文字和图画、图表的阅读和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其次阅读有助于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一般说来,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课堂教学中,外语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是:有声语言的选择型输入到有声语言的选择型输出——书面语言的选择性输入到书面语言的选择性输出——书面语言和有声语言的数量型输入到语言能力的最终形成。阅读理解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即英语语感,它主要体现在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因此,阅读理解需要足够的量的积累。黄源深教授认为:没有大量的英语语言的“输入”,英语难以学好。
3. 朗读的要求
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语音语调正确。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首先要求。最不良的阅读习惯就是音读,即出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会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发声速度的限制。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如:快速阅读有计时阅读、略读(Skimming)、寻读、意群阅读等。
4.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朗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有层次性的,共分为八个阶段。我认为: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活动更主要是领会阶段,在此阶段中 ,教师通过提供刺激,引导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有选择地知觉到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而阅读理解活动则更趋向概括阶段,要求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我建议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把朗读放在课堂教学前面环节,讲解段落或课文并且答疑后,给学生 “read it aloud” 的指令,使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读和听,渲染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注意力。阅读环节最好放在课堂小结后的当堂检测环节,其目的引导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给学生“read it and try to find the best answer”等指令。
参考文献
[1] 杨春艳. 加涅[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英)厄尔(Ur.P.).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陈静波.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赵晓悦(1966- ),女,中学高级教师。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汉光中学)
1. 朗读及其特点
朗读就是运用语音、语调、节奏等语音手段清晰响亮地把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因此,发出声音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朗读就是看着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发出声音,即把书面语言再转为有声语言,其目的主要是用声音表达现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阅读理解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识别,而是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对文章信息吸收、处理、加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2. 朗读的目的
朗读的目的首先是准确掌握英语语音。标准的发音,重要的拼读规则,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等,都需要在大量的朗读中通过机械化的训练达到固化的效果。其次是强化单词的记忆。准确读出单词才能准确写出单词并且记忆单词,这是语言学习的根本。来自心理学的报告显示:通过视觉的学习,人们能获得的83%的知识;而11%的知识来自听觉的学习。面对同一份材料,仅凭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材料的70%;仅凭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同时进行视听觉的学习,3小时后能获取材料的90%。大声朗读的过程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的有效参与的过程,能使学生达到综合记忆的最佳效果。 三是提升听力能力。朗读首先使自己成为听的接受者,读的同时就是听的训练,通过如此的强化训练,直接提高了听力能力。四是形成英语的学习思维方式。朗读使学生把英语语言材料变成大脑能够存贮的信息,大量的信息被融合在一起成为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然后质变为英语的思维方式,形成“语感”。阅读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获取知识的两种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主要表现方式是书面语言。因此阅读理解包括对文字和图画、图表的阅读和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其次阅读有助于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一般说来,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课堂教学中,外语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是:有声语言的选择型输入到有声语言的选择型输出——书面语言的选择性输入到书面语言的选择性输出——书面语言和有声语言的数量型输入到语言能力的最终形成。阅读理解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即英语语感,它主要体现在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因此,阅读理解需要足够的量的积累。黄源深教授认为:没有大量的英语语言的“输入”,英语难以学好。
3. 朗读的要求
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语音语调正确。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首先要求。最不良的阅读习惯就是音读,即出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会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发声速度的限制。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如:快速阅读有计时阅读、略读(Skimming)、寻读、意群阅读等。
4.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朗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有层次性的,共分为八个阶段。我认为: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活动更主要是领会阶段,在此阶段中 ,教师通过提供刺激,引导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有选择地知觉到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而阅读理解活动则更趋向概括阶段,要求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我建议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把朗读放在课堂教学前面环节,讲解段落或课文并且答疑后,给学生 “read it aloud” 的指令,使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读和听,渲染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注意力。阅读环节最好放在课堂小结后的当堂检测环节,其目的引导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给学生“read it and try to find the best answer”等指令。
参考文献
[1] 杨春艳. 加涅[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英)厄尔(Ur.P.).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陈静波.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赵晓悦(1966- ),女,中学高级教师。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汉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