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对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和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新课改的必要性、创造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必要性;其次较详细地阐述了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四点关系和创造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的四点尝试;最后对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人文化 政治课堂教学环境 政治教学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推行一段时间以来,教学的软硬件已配套更新了许多,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能否确保有实效,有高效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是寄托于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笔者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在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工作上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因为新课程的目标已明确地列为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新课改与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有许多结合点。
2.对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环境的分析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虽然我们希望学生能主动学,但往往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角,即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一味追求政治考试的分数,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学生的笔记本也变成了教师备课本的完美翻版。这样,许多学生到了高中,就经常会感到政治难学,并且,在学习中也易产生许多分化的章节。所有这些,就把新一轮课程改革推上了历史舞台。
3.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理解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指营造一种“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教师和学生的总体,但主要指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没有障碍,思想上没有压抑,精神上没有强暴,学生敢说、善谈、敢于倾吐;它给予学生以心灵上和思想上的充分自由,即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了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了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说,使教师和学生在激动和享受中教与学。可见,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更具直接的现实意义。
4.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4.1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内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能否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环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心信任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使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积极的行为动机,表现为乐学,从而产生对学科的极大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相反人文化缺失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与教师疏远,甚至反感、怀疑教师的教学,产生对立情绪,“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因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学习动机减弱,课堂上就会失去活力和生机。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环境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4.2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学生往往从教师那里获得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体验。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就会认为教师欣赏自己,信任自己,于是就有信心,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反人文化缺失的课堂教学环境,当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没有答对或犯了错误时,老师给予学生的不是启发诱导,而是挖苦的语言,严厉的指责,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死板,使学生心理上忐忑不安,如坐针毡,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愿主动参与教学,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总怕回答不对被教师批评,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思维受到抑制,师生间正常的信息交流受阻,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使学生对某些课程失去兴趣。
4.3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形成,对学生当前的学习与生活,以至于将来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也是联系学生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唯一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及主体体验,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学生往往将教师看成权威,因而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鼓励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种自我概念。在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会认为教师喜欢自己、重视自己、相信自己的原因是自己做得好,能力强,因而感到自己有价值,产生自尊感和自信感。相反,人文化缺失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得到的多为否定性评价,学生的感受是教师冷落自己,不喜欢自己,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我做得不好,从而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
5.创建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的几点尝试
5.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广大教师要从陈旧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正视学生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挣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非凡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使学生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促进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
5.2实施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心理的基本需要。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创造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要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入手,为学生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动机创造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3立足学生实际,建立师生互学关系。
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同时接收的信息很多,这时由于时间、接触面的不同,必然导致在接收信息上的区别,这时教师和学生就需要互学,这种互学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人文化的课堂环境的建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培养良好的心态,改善师生关系,而且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让学生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的好习惯。
5.4坚持“以人为本”,强政治校管理。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将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问题严重者实施“一票否决”制。二是定期开展家长、学生评师活动,了解课堂教学环境现状。三是表彰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良好氛围。四是保证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建立师德信箱、知心信箱、校长信箱等。
6.结语
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教育而言,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至高境界,更是教师的一门心智艺术,愿新课程改革永远充盈人文情意,从这里开发出学生遨游政治海洋的潜能,使其在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政治新大纲(试用版).人教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政治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002.6,第一版.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人文化 政治课堂教学环境 政治教学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推行一段时间以来,教学的软硬件已配套更新了许多,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能否确保有实效,有高效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是寄托于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笔者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在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工作上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因为新课程的目标已明确地列为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新课改与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有许多结合点。
2.对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环境的分析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虽然我们希望学生能主动学,但往往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角,即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一味追求政治考试的分数,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学生的笔记本也变成了教师备课本的完美翻版。这样,许多学生到了高中,就经常会感到政治难学,并且,在学习中也易产生许多分化的章节。所有这些,就把新一轮课程改革推上了历史舞台。
3.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理解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指营造一种“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教师和学生的总体,但主要指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没有障碍,思想上没有压抑,精神上没有强暴,学生敢说、善谈、敢于倾吐;它给予学生以心灵上和思想上的充分自由,即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了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了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说,使教师和学生在激动和享受中教与学。可见,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更具直接的现实意义。
4.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4.1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内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能否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环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心信任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使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积极的行为动机,表现为乐学,从而产生对学科的极大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相反人文化缺失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与教师疏远,甚至反感、怀疑教师的教学,产生对立情绪,“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因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学习动机减弱,课堂上就会失去活力和生机。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环境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4.2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学生往往从教师那里获得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体验。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就会认为教师欣赏自己,信任自己,于是就有信心,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反人文化缺失的课堂教学环境,当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没有答对或犯了错误时,老师给予学生的不是启发诱导,而是挖苦的语言,严厉的指责,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死板,使学生心理上忐忑不安,如坐针毡,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愿主动参与教学,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总怕回答不对被教师批评,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思维受到抑制,师生间正常的信息交流受阻,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使学生对某些课程失去兴趣。
4.3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形成,对学生当前的学习与生活,以至于将来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也是联系学生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唯一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及主体体验,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学生往往将教师看成权威,因而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鼓励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种自我概念。在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会认为教师喜欢自己、重视自己、相信自己的原因是自己做得好,能力强,因而感到自己有价值,产生自尊感和自信感。相反,人文化缺失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得到的多为否定性评价,学生的感受是教师冷落自己,不喜欢自己,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我做得不好,从而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
5.创建人文化政治课堂教学环境的几点尝试
5.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广大教师要从陈旧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正视学生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挣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非凡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使学生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促进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
5.2实施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心理的基本需要。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创造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要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入手,为学生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动机创造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3立足学生实际,建立师生互学关系。
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同时接收的信息很多,这时由于时间、接触面的不同,必然导致在接收信息上的区别,这时教师和学生就需要互学,这种互学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人文化的课堂环境的建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培养良好的心态,改善师生关系,而且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让学生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的好习惯。
5.4坚持“以人为本”,强政治校管理。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将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问题严重者实施“一票否决”制。二是定期开展家长、学生评师活动,了解课堂教学环境现状。三是表彰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良好氛围。四是保证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建立师德信箱、知心信箱、校长信箱等。
6.结语
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教育而言,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人文化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至高境界,更是教师的一门心智艺术,愿新课程改革永远充盈人文情意,从这里开发出学生遨游政治海洋的潜能,使其在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政治新大纲(试用版).人教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政治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002.6,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