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高师院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的双模教学——模拟与模仿教学在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具体应用问题。
【关键词】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模拟教学;模仿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53-05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以能力为重,主张“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可谓突出强调了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能力是一种践行能力,它不是从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开始形成的,而是源于教师在职前求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因此,如何让学生——职前幼儿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各类教学实践情况,并通过观察、体验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最初积累,这应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在高师院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旨在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双模教学——模拟教学与模仿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模拟教学与模仿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性的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学习的核心是参与真实的实践。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与现实场域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现与情境的真实互动,完成知识技能与现实的联结,最终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
本研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情境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创设近似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某一角色(教师、幼儿或其他角色),完成指定给该角色的学或教的任务,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有具体情境支撑的实践性知识,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既可以通过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进行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类普遍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习者避免重蹈因偏差行为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在观察学习中,榜样是观察学习的核心,对榜样的观察模仿可以使学习者不仅习得新的行为模式,也可以习得新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社会态度等。〔3〕
本研究所采用的“模仿教学”是观察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经典视频课例,让学生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到幼儿园进行实地的模仿教学,并通过外援团队的反馈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实践,从而进一步了解经典视频课例背后有关教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判断标准等,从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模拟教学,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反思学习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一章重点介绍了引发音乐活动教学障碍的诸多因素和化解障碍的相关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极富情境性和实践性。为了帮助学生习得各种教学障碍消解的策略,理解各策略使用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真实情境中的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笔者采用“四阶段模拟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病例性模拟教学
因为是“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所以教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教学障碍发生的场景。这种病例性模拟教学是一个由高校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的过程,“教师”在模拟教室中再现“有问题”的教学环节,“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适感。
第二阶段,改良性模拟教学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问题的成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这一切还需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开展实践检验。由此,课堂教学进入了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
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又可细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原因分析。这一环节采取小组讨论方式,也即鼓励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理论知识或掌握的实践知识,尝试分析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第二环节,呈现结果。在这个环节,各组呈现讨论结果,并针对仍有疑虑之处展开进一步的组间讨论或集体讨论,最后在相互的观点碰撞中形成相对一致的新的教学方案。
第三环节,模拟教学。在这个环节,一位学生扮演“幼儿园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幼儿”,“教师”按改进后的新方案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音乐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此时,全班就新方案的有效性再展开讨论,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如若大家认为教学问题已得到解决,则本阶段教学任务完成。若“幼儿”的不适感依然存在,则需重新启动新一轮的改良性模拟教学。
第三阶段,示范性模拟教学
由于缺少足够的实际教学经验支持和教学策略储备,在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许多学生有时仍很难发现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也大多凭直觉,加之由学生扮演的“幼儿”的学习能力普遍虚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会被看似流畅的教与学的过程所遮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模拟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示范性模拟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示范教学。在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示范性集体音乐教学活动。 第二环节,比较分析。比较“示范性模拟教学”与“病例性模拟教学”“改良性模拟教学”在教学流程、教学指导语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尝试分析“示范性模拟教学”中支持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
第三环节,总结提升。在这一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总结提升“示范性模拟教学”背后所隐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规律,同时提炼出基于情境的、适应性较强的障碍消解策略。
第四阶段,应用性模拟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了解了各种障碍消解的策略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学会将策略迁移到相似的教学情境中,并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策略的效力,在观念上认同这些策略。如此,方能在以后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情境中加以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第四阶段的应用性模拟教学事实上还承担着对病例性、改良性和示范性模拟教学成效的评估和检测功能。
应用性模拟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语言描述。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某一教学策略,口头讲述并具体解释该策略使用的一般性步骤和使用条件,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策略的理解。
第二环节,障碍呈现。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向学生呈现与原型同质的幼儿园病例性集体音乐教学视频片段,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障碍的消解策略。由于此处呈现的视频片段和原型相似,因此学生很容易感知、辨识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容易通过迁移的方式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三环节,策略应用。在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学生扮演“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幼儿”,“教师”针对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运用障碍消解策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则巡回观察“教师”策略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有效性,并给予及时指导。
至此,模拟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期间,学生经历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习得榜样行为,发现教学规律→尝试迁移教学规律,解决熟悉的教学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获得了成长的推动力,从而实现了教学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开展模仿教学,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体验学习篇”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歌唱、律动、奏乐、欣赏等四种不同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与组织指导方法。为了帮助学生从替代性经验,即榜样行为中获得设计、组织各类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笔者采用“六阶段模仿教学法”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榜样观察
在模仿教学中,所谓的“榜样”是供学生观察学习的材料。因此,确定榜样内容是开展模仿教学的前提,观察学习由此揭开序幕。
榜样观察阶段的教学可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榜样推荐,即向学生推荐若干个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经典的视频课例,即榜样课例。
第二环节,榜样确定。学生按6人一组编组,抽签决定本组使用的榜样课例。
第三环节,观察学习。学生根据榜样课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列出观察清单,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观察学习,形成对榜样课例的初步印象。
第二阶段,文字转录
文字转录的过程是对榜样课例加以分析、归纳和理解的过程。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职前幼儿园教师来说,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具体做法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课例中教师的行为以文字的形式加以描述,形成教学实录,并作相关补充,确保其详尽、全面、细致。文字转录工作需在反复观察榜样课例的基础上完成,故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第三阶段,小组沙龙
本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对榜样行为进行思考,并在专业研讨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澄清榜样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意义。
小组沙龙阶段的教学可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问题贡献。在这一环节,个人需向小组成员呈现观察学习和文字转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理论的等。
第二环节,经验分享。在这一环节,小组成员就焦点问题展开分析与研讨。必要时,还可以反复观看有针对性的视频片段。与此同时,教师巡回参与各小组的交流活动,和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专业判断。
第三环节,方案设计。在澄清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全组成员依据教学实录,将之还原成教学方案。这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实践证明,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
第四阶段,教学演习
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模仿训练,将内化在头脑中的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映像转化为外显化的操作技能,才算真正习得了榜样的行为。在实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学演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本阶段的教学同样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别操练。教师将榜样课例按教学流程分成若干片段,让学生以分段模仿的形式进行个别操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学生进行教学细节的指导,如眼神、体态、空间站位及语气、语调、语速等。
第二环节,模拟教学。小组成员以抽签方式决定执教教师、配班教师和录像员,其余成员扮演“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完整的模拟教学活动,录像员全程录像。
第三环节,视频回放。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结合榜样课例视频,对比分析扮演者的行为和榜样行为的差异,自我察觉错误所在,相互纠偏,调整优化,从而尽可能将教学行为中隐含的教育意义及教学原则揭示出来。
本阶段的三个环节可以反复进行,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形式可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阶段,教学实践
前文已提及,教学实践能力是一种践行的能力。因此,学生只有投身于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情境中体味、感悟,其先前通过观察习得的经验才能真正被强化和内化,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获得质的飞跃。 教学实践阶段的教学可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将教学实践计划交给实习基地园,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玩具;提前赴实习班熟悉幼儿,熟悉教学环境;提前邀请大学课任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届时前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参与教学活动的研讨、反馈、指导和评估工作。
第二环节,教学实践。学生一般以团队合作方式,协作完成教学实践工作:团队成员可依次执教组织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其他成员协助完成配班、记录、观察和摄像等工作,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反思、交流、分享收集事实依据。
第六阶段,反馈评价
执教者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后,通常都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他们期望外援团队能帮助其找到不足,期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由此,模仿教学进入反馈评价阶段。
反馈评价阶段的教学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我反思。由于模仿教学和榜样课例中的教学情境并不完全一致,教学对象的基础水平和前期经验各不相同,模仿教师和榜样教师对教学的现场调控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加之职前幼儿园教师在模仿教学中通常关注的是对榜样课例的拷贝复制,很多时候还“想不到”,或者“不敢”也“不会”去对教学活动做太多调整,因此当遇到“超出预料的问题”时,常常会自乱阵脚。自我反思环节便是要求执教者尝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解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团队的支持。
第二环节,反馈指导。在模仿教学中,外界的反馈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此环节,指导者可以针对执教者的困惑和自己在观察中发现的执教者的具体问题提出适切的建议,同时帮助执教者分析自己的行为、幼儿的反应与特定教育情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或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执教者的教学决策能力,帮助执教者找到进步的空间。
第三环节,调整方案。执教者按照指导者和团队其他成员集体讨论给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修改教学方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展第二轮模仿教学。
至此,模仿教学经历了六个阶段。期间,学生从机械模仿渐渐开始能像有经验的教师一样思考,从刻板复制到能“由外而内”地理解每个教学行为背后的意义,从非理性的直觉教学状态慢慢步入有意识的理性状态。这里,每一个阶段都直接指向模仿教学的核心,“真正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实践表明,本研究探索形成的模拟与模仿教学法,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愿意学,容易学,学得轻松,充满快乐”成为学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致好评。因此可以说,模拟与模仿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模拟教学;模仿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53-05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以能力为重,主张“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可谓突出强调了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能力是一种践行能力,它不是从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开始形成的,而是源于教师在职前求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因此,如何让学生——职前幼儿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各类教学实践情况,并通过观察、体验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最初积累,这应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在高师院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旨在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双模教学——模拟教学与模仿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模拟教学与模仿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性的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学习的核心是参与真实的实践。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与现实场域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现与情境的真实互动,完成知识技能与现实的联结,最终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
本研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情境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创设近似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某一角色(教师、幼儿或其他角色),完成指定给该角色的学或教的任务,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有具体情境支撑的实践性知识,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既可以通过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进行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类普遍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习者避免重蹈因偏差行为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在观察学习中,榜样是观察学习的核心,对榜样的观察模仿可以使学习者不仅习得新的行为模式,也可以习得新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社会态度等。〔3〕
本研究所采用的“模仿教学”是观察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经典视频课例,让学生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到幼儿园进行实地的模仿教学,并通过外援团队的反馈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实践,从而进一步了解经典视频课例背后有关教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判断标准等,从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模拟教学,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反思学习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一章重点介绍了引发音乐活动教学障碍的诸多因素和化解障碍的相关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极富情境性和实践性。为了帮助学生习得各种教学障碍消解的策略,理解各策略使用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真实情境中的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笔者采用“四阶段模拟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病例性模拟教学
因为是“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所以教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教学障碍发生的场景。这种病例性模拟教学是一个由高校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的过程,“教师”在模拟教室中再现“有问题”的教学环节,“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适感。
第二阶段,改良性模拟教学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问题的成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这一切还需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开展实践检验。由此,课堂教学进入了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
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又可细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原因分析。这一环节采取小组讨论方式,也即鼓励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理论知识或掌握的实践知识,尝试分析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第二环节,呈现结果。在这个环节,各组呈现讨论结果,并针对仍有疑虑之处展开进一步的组间讨论或集体讨论,最后在相互的观点碰撞中形成相对一致的新的教学方案。
第三环节,模拟教学。在这个环节,一位学生扮演“幼儿园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幼儿”,“教师”按改进后的新方案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音乐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此时,全班就新方案的有效性再展开讨论,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如若大家认为教学问题已得到解决,则本阶段教学任务完成。若“幼儿”的不适感依然存在,则需重新启动新一轮的改良性模拟教学。
第三阶段,示范性模拟教学
由于缺少足够的实际教学经验支持和教学策略储备,在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许多学生有时仍很难发现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也大多凭直觉,加之由学生扮演的“幼儿”的学习能力普遍虚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会被看似流畅的教与学的过程所遮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模拟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示范性模拟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示范教学。在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示范性集体音乐教学活动。 第二环节,比较分析。比较“示范性模拟教学”与“病例性模拟教学”“改良性模拟教学”在教学流程、教学指导语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尝试分析“示范性模拟教学”中支持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
第三环节,总结提升。在这一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总结提升“示范性模拟教学”背后所隐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规律,同时提炼出基于情境的、适应性较强的障碍消解策略。
第四阶段,应用性模拟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了解了各种障碍消解的策略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学会将策略迁移到相似的教学情境中,并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策略的效力,在观念上认同这些策略。如此,方能在以后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情境中加以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第四阶段的应用性模拟教学事实上还承担着对病例性、改良性和示范性模拟教学成效的评估和检测功能。
应用性模拟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语言描述。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某一教学策略,口头讲述并具体解释该策略使用的一般性步骤和使用条件,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策略的理解。
第二环节,障碍呈现。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向学生呈现与原型同质的幼儿园病例性集体音乐教学视频片段,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障碍的消解策略。由于此处呈现的视频片段和原型相似,因此学生很容易感知、辨识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容易通过迁移的方式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三环节,策略应用。在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学生扮演“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幼儿”,“教师”针对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运用障碍消解策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则巡回观察“教师”策略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有效性,并给予及时指导。
至此,模拟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期间,学生经历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习得榜样行为,发现教学规律→尝试迁移教学规律,解决熟悉的教学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获得了成长的推动力,从而实现了教学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开展模仿教学,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体验学习篇”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歌唱、律动、奏乐、欣赏等四种不同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与组织指导方法。为了帮助学生从替代性经验,即榜样行为中获得设计、组织各类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笔者采用“六阶段模仿教学法”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榜样观察
在模仿教学中,所谓的“榜样”是供学生观察学习的材料。因此,确定榜样内容是开展模仿教学的前提,观察学习由此揭开序幕。
榜样观察阶段的教学可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榜样推荐,即向学生推荐若干个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经典的视频课例,即榜样课例。
第二环节,榜样确定。学生按6人一组编组,抽签决定本组使用的榜样课例。
第三环节,观察学习。学生根据榜样课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列出观察清单,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观察学习,形成对榜样课例的初步印象。
第二阶段,文字转录
文字转录的过程是对榜样课例加以分析、归纳和理解的过程。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职前幼儿园教师来说,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具体做法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课例中教师的行为以文字的形式加以描述,形成教学实录,并作相关补充,确保其详尽、全面、细致。文字转录工作需在反复观察榜样课例的基础上完成,故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第三阶段,小组沙龙
本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对榜样行为进行思考,并在专业研讨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澄清榜样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意义。
小组沙龙阶段的教学可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问题贡献。在这一环节,个人需向小组成员呈现观察学习和文字转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理论的等。
第二环节,经验分享。在这一环节,小组成员就焦点问题展开分析与研讨。必要时,还可以反复观看有针对性的视频片段。与此同时,教师巡回参与各小组的交流活动,和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专业判断。
第三环节,方案设计。在澄清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全组成员依据教学实录,将之还原成教学方案。这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实践证明,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
第四阶段,教学演习
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模仿训练,将内化在头脑中的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映像转化为外显化的操作技能,才算真正习得了榜样的行为。在实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学演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本阶段的教学同样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别操练。教师将榜样课例按教学流程分成若干片段,让学生以分段模仿的形式进行个别操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学生进行教学细节的指导,如眼神、体态、空间站位及语气、语调、语速等。
第二环节,模拟教学。小组成员以抽签方式决定执教教师、配班教师和录像员,其余成员扮演“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完整的模拟教学活动,录像员全程录像。
第三环节,视频回放。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结合榜样课例视频,对比分析扮演者的行为和榜样行为的差异,自我察觉错误所在,相互纠偏,调整优化,从而尽可能将教学行为中隐含的教育意义及教学原则揭示出来。
本阶段的三个环节可以反复进行,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形式可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阶段,教学实践
前文已提及,教学实践能力是一种践行的能力。因此,学生只有投身于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情境中体味、感悟,其先前通过观察习得的经验才能真正被强化和内化,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获得质的飞跃。 教学实践阶段的教学可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将教学实践计划交给实习基地园,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玩具;提前赴实习班熟悉幼儿,熟悉教学环境;提前邀请大学课任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届时前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参与教学活动的研讨、反馈、指导和评估工作。
第二环节,教学实践。学生一般以团队合作方式,协作完成教学实践工作:团队成员可依次执教组织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其他成员协助完成配班、记录、观察和摄像等工作,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反思、交流、分享收集事实依据。
第六阶段,反馈评价
执教者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后,通常都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他们期望外援团队能帮助其找到不足,期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由此,模仿教学进入反馈评价阶段。
反馈评价阶段的教学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我反思。由于模仿教学和榜样课例中的教学情境并不完全一致,教学对象的基础水平和前期经验各不相同,模仿教师和榜样教师对教学的现场调控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加之职前幼儿园教师在模仿教学中通常关注的是对榜样课例的拷贝复制,很多时候还“想不到”,或者“不敢”也“不会”去对教学活动做太多调整,因此当遇到“超出预料的问题”时,常常会自乱阵脚。自我反思环节便是要求执教者尝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解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团队的支持。
第二环节,反馈指导。在模仿教学中,外界的反馈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此环节,指导者可以针对执教者的困惑和自己在观察中发现的执教者的具体问题提出适切的建议,同时帮助执教者分析自己的行为、幼儿的反应与特定教育情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或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执教者的教学决策能力,帮助执教者找到进步的空间。
第三环节,调整方案。执教者按照指导者和团队其他成员集体讨论给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修改教学方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展第二轮模仿教学。
至此,模仿教学经历了六个阶段。期间,学生从机械模仿渐渐开始能像有经验的教师一样思考,从刻板复制到能“由外而内”地理解每个教学行为背后的意义,从非理性的直觉教学状态慢慢步入有意识的理性状态。这里,每一个阶段都直接指向模仿教学的核心,“真正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实践表明,本研究探索形成的模拟与模仿教学法,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愿意学,容易学,学得轻松,充满快乐”成为学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致好评。因此可以说,模拟与模仿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