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舍是文化伦理型的作家,在创作中,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与熟稔,但又不失清明;对现代革命、新鲜事物又始终持审慎的态度。文章主要以短篇代表作《黑白李》、《断魂枪》为例,分析老舍创作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人物形象;传统文化;现代革命
一、眷恋与固守传统文化中的清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文学创作与其他作家往往从“阶级”的角度分析社会与人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1],用“文化的眼光”审视人性和人伦关系。因而,他笔下的人物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诸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恪守着传统的规矩和习惯,在敌人来了的时候,用一口破缸,备上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准保万事大吉;孙子祁瑞宣在顾家和忧国之间的精神苦恼等,都表现了传统宗法伦理文化对人的影响。在短篇《黑白李》中就塑造了一个极具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人物—黑李。作為长兄,他如父如母,一切都为兄弟着想。弟兄两个都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子,他就主动“让”了;他常把“母亲去世的时候,说什么来着?不是说咱俩老得和美吗?”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就连他跟“我”诉说白李跟他“闹了一场”,也非得加个“好”字;一听说白李要分家,直说“他爱要什么就拿什么好了……何必分家……”;弟弟问他要去了一千块钱,没提分家的事,他表现的“非常快活”……。他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维护着弟弟。文本中黑李和白李俨然一对保守者和激进者。但黑李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保守者。黑李也知道自由恋爱;小说中的“我”去劝说黑李,而黑李表示“他都明白,而且愿意老四去创练创练”[2]。可见,黑李虽是保守者,却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对待家里拉车的车夫表现得很善良,为叫王五歇歇,故意在半道上耽搁会儿。王五也意识到“二爷是个好人,不错;可究竟是个主人。多好的主人也还是主人,不能肩膀齐为弟兄”[3]。黑李虽然对车夫不错,不过终究是有阶级之分的,这种“主人和下人”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正是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所以黑李不是“现代人”,可以说是开明的保守者,又是忠孝节悌的践行者。作者使用几个简短的情节,就将深受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黑李形象勾勒了出来。作者不避黑李的缺点,表现了老舍沉湎于传统文化中的清明。
如果《黑白李》中,作者还更倾心于传统文化,而到了《断魂枪》里,沙子龙形象的塑造,则体现了作者态度的转变。
身为镖师的沙子龙,二十年的功夫,在西北一带创出了“神枪沙子龙”的威名。然而世事变迁,“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4]。但是,沙子龙身上的侠士道义风格并没有消失。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找他,“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走”[5]。前来求艺的孙老者,沙子龙以礼相待。尽管已经“放了肉”,沙子龙的江湖道义风范仍在,并且不失对世事的洞察与清明。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但在眷恋之中,又不失一个睿智的作家的清明。
二、对现代革命的审慎态度
老舍对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出路与发展始终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他没有直接参与激进的新文化运动,甚至对“五四”运动也采取旁观的态度,在二三十年代,他始终与时代主流保持一些距离”[6]。即使在四十年后的作品如《四世同堂》里,老舍对于革命的描写也是极其的有限,尽管最后也对出去做革命党的瑞全作出了交待,但主要表现的还是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的生活。与以“文化”分割人的世界一样,他对通过革命拯救,改变国家人民的现状始终有着审慎的态度。1932年创作的《猫城记》,老舍曾直言不讳地说,他写《猫城记》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绝望:“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种种的失败,使一个有些感情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像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7]。这已经充分表现了老舍对革命,至少是当时革命的“怀疑”。
《黑白李》中,白李“他这个人,叫你一看,你就觉得他应当到处做领袖。每一句话,他不是领导着你走上他所走出的路子,便是把你绑在断头台上”[8]。白李认为“这个时代是我的”,虽然他意识到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凭什么人应当拉着人呢?”[9],但他和大家伙不计后果的危险计划,显然是一个激进不成熟的革命者形象。结果,却是黑李被抓,替弟弟牺牲了。黑李的替代行动有着传奇性,不过从结果来看,揍电车这一行动,是黑李做的,而白李大概在被侦探盯上之后就跑了。不赞成革命,惹事的黑李反倒为革命牺牲了;真正的“暴动”策划者、革命者最后却安全的跑掉了。这是否可视为对“轻率”革命者的讽刺?这从侧面上反应了老舍对革命或者革命者质疑的态度。
《断魂枪》里,沙子龙虽然“镖局改了客栈”,英雄已无用武之地,威震西北的“五虎断魂枪”却成了立在墙角的摆设。但是,沙子龙的这些选择却显现了他的清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沙子龙“身上放了肉”,但精气神却一点没减,“夜静人稀……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与其说这是对传统侠义的坚守,不如说是对中国传统国术的自信,而作者也在文中有这样的表达:“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10]。反过来,如果革命党和教育家将传统国术提倡起来,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否就不一样了呢。在这两篇短篇里,老舍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前者有质疑,后者采用和缓的态度,给革命党和教育家们提出了建议。
三、创作思想的转变
老舍在《〈老舍选集〉自序》中谈到到《黑白李》:“我到底看明白了,黑李该死,而且那么死最上算。不管怎么说吧,我总比当时那诬蔑前进的战士的人,说他们虽然帮助洋车夫造反,却在洋车夫跑得不快的时候踢他两脚的,稍微强一点了”[11]。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到,作者对待传统伦理文化代表者黑李的态度:在风云变化的时潮中,固守旧思想的势必要消亡,尽管持旧思想的人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身为一个保守的伦理文化型人的黑李是充满着悲剧的意蕴。老舍说他“那么死最上算”,旧思想文化的代表黑李以自己的生命为“革命”的事业作出一些奉献。这样似乎也能反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革命也有着调和性。黑李本身是无任何过错的,兄弟白李说的,“他是个时代落伍者。这个时代是我的,用不着他来操心管我”。所以老舍貌似决绝的说“黑李该死”。实际上是借黑李的传奇赴死,表达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旧的思想也不得不让位于新的环境,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革命之间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调和性。
在这两篇小说中,老舍对传统文化、现代革命的思考,反应了他创作思想的变化。前者中,黑李替革命者白李作出了行动,更多的出于家庭伦理的原因,到沙子龙主动放弃自己的镖术,但仍没有失去所有的希望“这是走镖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这反应了,老舍意识到了革命也要讲究方法。从黑李“应该死”到沙子龙“不必死”;从黑李“那么死的最上算”到沙子龙“夜深人静时,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的保留实力,保留希望。这些既有对现代革命的思考,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还有对两者间关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6]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1; 270
[2] [3] [8] [9]老舍.断魂枪[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60,64,58,65
[4] [5]老舍.老舍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403 ,404
[7]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我怎样写小说》,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10]老舍.老舍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403
[11]老舍:《〈 老舍选集〉自序》,《人民日报》1950年,8月20日
作者简介:刘玉梅(1991—)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 现当代文学专业。
【关键词】:人物形象;传统文化;现代革命
一、眷恋与固守传统文化中的清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文学创作与其他作家往往从“阶级”的角度分析社会与人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1],用“文化的眼光”审视人性和人伦关系。因而,他笔下的人物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诸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恪守着传统的规矩和习惯,在敌人来了的时候,用一口破缸,备上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准保万事大吉;孙子祁瑞宣在顾家和忧国之间的精神苦恼等,都表现了传统宗法伦理文化对人的影响。在短篇《黑白李》中就塑造了一个极具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人物—黑李。作為长兄,他如父如母,一切都为兄弟着想。弟兄两个都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子,他就主动“让”了;他常把“母亲去世的时候,说什么来着?不是说咱俩老得和美吗?”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就连他跟“我”诉说白李跟他“闹了一场”,也非得加个“好”字;一听说白李要分家,直说“他爱要什么就拿什么好了……何必分家……”;弟弟问他要去了一千块钱,没提分家的事,他表现的“非常快活”……。他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维护着弟弟。文本中黑李和白李俨然一对保守者和激进者。但黑李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保守者。黑李也知道自由恋爱;小说中的“我”去劝说黑李,而黑李表示“他都明白,而且愿意老四去创练创练”[2]。可见,黑李虽是保守者,却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对待家里拉车的车夫表现得很善良,为叫王五歇歇,故意在半道上耽搁会儿。王五也意识到“二爷是个好人,不错;可究竟是个主人。多好的主人也还是主人,不能肩膀齐为弟兄”[3]。黑李虽然对车夫不错,不过终究是有阶级之分的,这种“主人和下人”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正是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所以黑李不是“现代人”,可以说是开明的保守者,又是忠孝节悌的践行者。作者使用几个简短的情节,就将深受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黑李形象勾勒了出来。作者不避黑李的缺点,表现了老舍沉湎于传统文化中的清明。
如果《黑白李》中,作者还更倾心于传统文化,而到了《断魂枪》里,沙子龙形象的塑造,则体现了作者态度的转变。
身为镖师的沙子龙,二十年的功夫,在西北一带创出了“神枪沙子龙”的威名。然而世事变迁,“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4]。但是,沙子龙身上的侠士道义风格并没有消失。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找他,“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走”[5]。前来求艺的孙老者,沙子龙以礼相待。尽管已经“放了肉”,沙子龙的江湖道义风范仍在,并且不失对世事的洞察与清明。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但在眷恋之中,又不失一个睿智的作家的清明。
二、对现代革命的审慎态度
老舍对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出路与发展始终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他没有直接参与激进的新文化运动,甚至对“五四”运动也采取旁观的态度,在二三十年代,他始终与时代主流保持一些距离”[6]。即使在四十年后的作品如《四世同堂》里,老舍对于革命的描写也是极其的有限,尽管最后也对出去做革命党的瑞全作出了交待,但主要表现的还是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的生活。与以“文化”分割人的世界一样,他对通过革命拯救,改变国家人民的现状始终有着审慎的态度。1932年创作的《猫城记》,老舍曾直言不讳地说,他写《猫城记》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绝望:“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种种的失败,使一个有些感情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像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7]。这已经充分表现了老舍对革命,至少是当时革命的“怀疑”。
《黑白李》中,白李“他这个人,叫你一看,你就觉得他应当到处做领袖。每一句话,他不是领导着你走上他所走出的路子,便是把你绑在断头台上”[8]。白李认为“这个时代是我的”,虽然他意识到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凭什么人应当拉着人呢?”[9],但他和大家伙不计后果的危险计划,显然是一个激进不成熟的革命者形象。结果,却是黑李被抓,替弟弟牺牲了。黑李的替代行动有着传奇性,不过从结果来看,揍电车这一行动,是黑李做的,而白李大概在被侦探盯上之后就跑了。不赞成革命,惹事的黑李反倒为革命牺牲了;真正的“暴动”策划者、革命者最后却安全的跑掉了。这是否可视为对“轻率”革命者的讽刺?这从侧面上反应了老舍对革命或者革命者质疑的态度。
《断魂枪》里,沙子龙虽然“镖局改了客栈”,英雄已无用武之地,威震西北的“五虎断魂枪”却成了立在墙角的摆设。但是,沙子龙的这些选择却显现了他的清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沙子龙“身上放了肉”,但精气神却一点没减,“夜静人稀……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与其说这是对传统侠义的坚守,不如说是对中国传统国术的自信,而作者也在文中有这样的表达:“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10]。反过来,如果革命党和教育家将传统国术提倡起来,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否就不一样了呢。在这两篇短篇里,老舍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前者有质疑,后者采用和缓的态度,给革命党和教育家们提出了建议。
三、创作思想的转变
老舍在《〈老舍选集〉自序》中谈到到《黑白李》:“我到底看明白了,黑李该死,而且那么死最上算。不管怎么说吧,我总比当时那诬蔑前进的战士的人,说他们虽然帮助洋车夫造反,却在洋车夫跑得不快的时候踢他两脚的,稍微强一点了”[11]。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到,作者对待传统伦理文化代表者黑李的态度:在风云变化的时潮中,固守旧思想的势必要消亡,尽管持旧思想的人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身为一个保守的伦理文化型人的黑李是充满着悲剧的意蕴。老舍说他“那么死最上算”,旧思想文化的代表黑李以自己的生命为“革命”的事业作出一些奉献。这样似乎也能反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革命也有着调和性。黑李本身是无任何过错的,兄弟白李说的,“他是个时代落伍者。这个时代是我的,用不着他来操心管我”。所以老舍貌似决绝的说“黑李该死”。实际上是借黑李的传奇赴死,表达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旧的思想也不得不让位于新的环境,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革命之间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调和性。
在这两篇小说中,老舍对传统文化、现代革命的思考,反应了他创作思想的变化。前者中,黑李替革命者白李作出了行动,更多的出于家庭伦理的原因,到沙子龙主动放弃自己的镖术,但仍没有失去所有的希望“这是走镖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这反应了,老舍意识到了革命也要讲究方法。从黑李“应该死”到沙子龙“不必死”;从黑李“那么死的最上算”到沙子龙“夜深人静时,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的保留实力,保留希望。这些既有对现代革命的思考,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还有对两者间关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6]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1; 270
[2] [3] [8] [9]老舍.断魂枪[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60,64,58,65
[4] [5]老舍.老舍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403 ,404
[7]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我怎样写小说》,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10]老舍.老舍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403
[11]老舍:《〈 老舍选集〉自序》,《人民日报》1950年,8月20日
作者简介:刘玉梅(1991—)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 现当代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