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多年,更多采用的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老旧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显然不再适用。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思政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构建科学化、体系化的教学体系,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水准。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更新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思政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但高校往往将思想教育作为显性课程,忽视对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高校思政教育为发挥应有作用,使得思政教育功能弱化。本文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一、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是通过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受到的思政教育知识,提高的思政教育觉悟。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行为中体现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高校不重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高校在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到主导作用,高校领导的言行思想等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当前高校管理者更多将高校日常事务管理当做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忽视了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给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巨大障碍。
(二)高校没有充分利用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
当前思政教育仅仅局限与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没有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实施在专业课教学当中。同时,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更多是对专业知识的教学,丢失了思政教育各种课程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无法做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内容相结合,对思想教育隐性课程的利用不充分。
(三)思政教育教师水平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当前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差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和专业意识。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缺乏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概念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思政教育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落后,使得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缺乏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
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还应当包括对校园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作为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一种,能够使学生在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感受到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优秀的校园文化还能够在整个校园形成人文精神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行为方式,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一)提高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
高校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提高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利用自身在高校的影响力使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能够被充分开发利用。在高校管理中,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纳入高校管理事务中,使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高校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二)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想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必须将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纳入思政教育知识内容,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利用思政教育隐性课程。专业课与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子啊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效率,为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高思政教育教师水平
高校应当聘请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能够在自身专业知识的指导下,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具备专业思政教育知识的思政教育教师能够自觉对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灌輸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思政教育方面的学习兴趣。
(四)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高校应当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自觉规范自我言行,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对高校思政教育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高校领导应当提高对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建立优秀校园文化。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认知水平,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时代教育,2016,(14):57.
[2]钱江飞.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5):99-100.
作者简介:
熊弢(198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更新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思政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但高校往往将思想教育作为显性课程,忽视对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高校思政教育为发挥应有作用,使得思政教育功能弱化。本文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一、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是通过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受到的思政教育知识,提高的思政教育觉悟。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行为中体现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高校不重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高校在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到主导作用,高校领导的言行思想等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当前高校管理者更多将高校日常事务管理当做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忽视了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给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巨大障碍。
(二)高校没有充分利用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
当前思政教育仅仅局限与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没有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实施在专业课教学当中。同时,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更多是对专业知识的教学,丢失了思政教育各种课程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无法做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内容相结合,对思想教育隐性课程的利用不充分。
(三)思政教育教师水平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当前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差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和专业意识。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缺乏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概念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思政教育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落后,使得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缺乏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
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还应当包括对校园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作为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一种,能够使学生在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感受到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优秀的校园文化还能够在整个校园形成人文精神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行为方式,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一)提高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
高校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提高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利用自身在高校的影响力使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能够被充分开发利用。在高校管理中,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纳入高校管理事务中,使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高校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二)将思政教育隐性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想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必须将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纳入思政教育知识内容,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利用思政教育隐性课程。专业课与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子啊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效率,为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高思政教育教师水平
高校应当聘请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能够在自身专业知识的指导下,对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具备专业思政教育知识的思政教育教师能够自觉对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灌輸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思政教育方面的学习兴趣。
(四)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高校应当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自觉规范自我言行,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对高校思政教育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高校领导应当提高对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建立优秀校园文化。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认知水平,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时代教育,2016,(14):57.
[2]钱江飞.高校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5):99-100.
作者简介:
熊弢(198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