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是现代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人的情感需求。把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激发兴趣,引入诗境;再现情景,启发想象,进入情境;体验诗境,延伸兴趣。
【关键词】 诗情画意 语文课 多媒体
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情画意。语文课堂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感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也特别强调对课文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在教学中,我努力追求“诗意课堂”,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营造课堂诗意的情境;根据课文的特点把课文内容以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在诗意的氛围里,尽量用诗化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一般的课文,努力让语文课成为一首诗、一幅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的画面,使课文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生动,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开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那么,如何利用计算机使语文课堂变得诗情画意?
1.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引入诗境
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它给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能促使学生观察和想象,激活多种感官功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同时语文与多媒体结合学习,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留给了学生更广泛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当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脑子里就像在放电影一样,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画面,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
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录象,然后配乐反复朗读课文。那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深深吸引了学生。透过文字,学生已感受到一股自然生活浓浓的诗情画意。学完课文,学生完全沉浸在发现美与感受美的喜悦中。瞧: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春草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花图)。
和煦、轻柔的春风,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牛背上的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春风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春雨图)。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迎春图)。这是,再让学生拿起画笔,画自己喜欢的一幅图,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只要能体现春天的特点就行。就此趁热打铁,利用学生的画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小明同学把自己画好的《春风图》展现在大家面前高兴的说:“天空是沉碧的,太阳像海绵一样温软;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着了魔一样地快活。人们迷醉了一样快要溶解在这种光景里了。”
这样的语文课上得轻松愉快,实实在在,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诗情画意。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自然融合在一起,不受约束,自由发挥。学生畅所欲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能写多少就写多少。难得的是学生的那份真情实感得到充分表现。
2.运用网络,再现情景,启发想象,进入情境
网络能够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
象,充分調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语言描绘的境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在给学生介绍诸葛亮作《出师表》的背景之后,我把事先下载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第68集出师北伐(上)
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代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课文学完之后,一位栩栩如生的古代贤相的形象也就屹立于脑海之中。这样,既给了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
3.赏析录音,体验诗境,延伸兴趣
古典诗词或古代一些骈文、散文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在教学中我很重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配乐现场录音、赏析提高”的办法,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感知诗境——进入诗境——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给学生配乐录音,播放,让其他同学欣赏评议。在优美的音乐中,他们赏析了别人的作品,吸取了经验;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语文课应该是诗情画意的,这是现代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人的情感需求,当然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关键词】 诗情画意 语文课 多媒体
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情画意。语文课堂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感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也特别强调对课文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在教学中,我努力追求“诗意课堂”,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营造课堂诗意的情境;根据课文的特点把课文内容以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在诗意的氛围里,尽量用诗化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一般的课文,努力让语文课成为一首诗、一幅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的画面,使课文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生动,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开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那么,如何利用计算机使语文课堂变得诗情画意?
1.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引入诗境
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它给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能促使学生观察和想象,激活多种感官功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同时语文与多媒体结合学习,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留给了学生更广泛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当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脑子里就像在放电影一样,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画面,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
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录象,然后配乐反复朗读课文。那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深深吸引了学生。透过文字,学生已感受到一股自然生活浓浓的诗情画意。学完课文,学生完全沉浸在发现美与感受美的喜悦中。瞧: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春草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花图)。
和煦、轻柔的春风,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牛背上的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春风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春雨图)。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迎春图)。这是,再让学生拿起画笔,画自己喜欢的一幅图,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只要能体现春天的特点就行。就此趁热打铁,利用学生的画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小明同学把自己画好的《春风图》展现在大家面前高兴的说:“天空是沉碧的,太阳像海绵一样温软;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着了魔一样地快活。人们迷醉了一样快要溶解在这种光景里了。”
这样的语文课上得轻松愉快,实实在在,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诗情画意。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自然融合在一起,不受约束,自由发挥。学生畅所欲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能写多少就写多少。难得的是学生的那份真情实感得到充分表现。
2.运用网络,再现情景,启发想象,进入情境
网络能够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
象,充分調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语言描绘的境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在给学生介绍诸葛亮作《出师表》的背景之后,我把事先下载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第68集出师北伐(上)
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代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课文学完之后,一位栩栩如生的古代贤相的形象也就屹立于脑海之中。这样,既给了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
3.赏析录音,体验诗境,延伸兴趣
古典诗词或古代一些骈文、散文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在教学中我很重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配乐现场录音、赏析提高”的办法,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感知诗境——进入诗境——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给学生配乐录音,播放,让其他同学欣赏评议。在优美的音乐中,他们赏析了别人的作品,吸取了经验;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语文课应该是诗情画意的,这是现代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人的情感需求,当然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