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由于心理、年龄、阅历、知识储备等因素的不成熟,他们极易造成用网失控的现象,形成所谓的“网瘾”,进而影响心理生理的健康。学校是承担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老师们是网络不良道德心灵的洗涤剂然而,目前网络成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不足,本文就此進行研究,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网瘾大学生的表现
大学生有相对较强的理智感,也有一定的自制力,所以大学生网瘾者的表现不如中小学生般肆无忌惮,他们在网上驰骋,损害的是自己的时间、金钱、健康和学业,较少用暴力对抗社会和他人。可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栋梁之材,网瘾大学生这样浪费生命和资源的所作所为就更令教师和家长疼惜。为拯救他们,我们要细心观察,及时识别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一般而言,我们要特别关注有以下表现的学:生①留恋网络,由此造成逃课、抄袭作业、多门课不及格等现象;②逃避现实,疏远同学、师长,习惯于网络上寻找平衡;③生活与学习过分依赖电脑;④以大量生活费支付网费、购买游戏卡、频繁借同学钱等;⑤上网成习惯,不上网时有失落感。
二、高校对网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多重于对网络成瘾矫正的对策,而对造成网瘾的具体原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网瘾大学生的研究多于理性思维视角,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研究有待进一步的重视。大学生虽然过了叛逆期,但是身心是没有十分成熟,性格相对稳定但仍有可塑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加之其特定的年纪阶层、生活学习环境、文化程度,这些与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简单粗暴,应当更加深入研究造成网瘾的原因,教育应采取适合年轻群体的教育方式。
(2)教育方式方面的不足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片面追求成绩分数,忽略学生兴趣及个性发展,没有很好的道德教学效果。高校有些学生面临考研考博的考试压力,心理负担重,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欠缺。大学生恰时青春,渴望自由,追求个性,生活在色彩缤纷的网络时代的现在,他们享受着网络世界带给他们自由空间,他们肆意在网络平台上放松、释放压力,寻求心灵上的满足感,久而久之,迷恋上了网络,沦为网瘾患者。
就当前形势看,大部分高校,学科之间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作用。譬如,由于网络的多元化和开放化等特点,网络世界充斥着不少垃圾资源,大学生大多虽已成年,但是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十分有限,出现网络道德缺席的现象屡见不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不足
大多数高校虽然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老师,但是规模小,存在学生多教师少,教学资源紧缺的状况。一所普通的高校多有上万人,少则几千人,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仅靠几个十几个心理老师,是不能一一解决的,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网络有关应用与技术了解不够,一些教师没有接触过网游及其他网络娱乐,抓不住网络的特点,对造成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了解不深,往往简单拿学业成绩、责任等说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一教育方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网瘾大学生走出网瘾泥潭,反而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逃避现实,教育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大相径庭。
三、防止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对策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
(1)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有效措施,目前各高校都有一些规章制度,但还比较笼统。有的制度完善,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这些宽松的制度环境不能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所以,为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学校要有相应的校纪加以防范。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禁止通宵上网,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不健康的上网方式等。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事实证明,一些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转变,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出于一种对内部动机的趋使。要真正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由于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往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要不断提高授课水平,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要想学习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加强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创造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人际沟通环境。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除了学习、生活之外,平时还要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单纯的状态。但是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密切,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渗入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功利心态有增长的趋势。有些大学生不能面对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使得“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实思想,容易产生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当这种不良心理产生时,网络就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使他们最终迷上了网络。因此,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另外,还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和同伴的交往和接触,提高交往能力,而且可以锻炼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从而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扩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者自身应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从机制、管理、健康网络的建设上着手,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把对网络的热情运用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
(作者单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
关键词:网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网瘾大学生的表现
大学生有相对较强的理智感,也有一定的自制力,所以大学生网瘾者的表现不如中小学生般肆无忌惮,他们在网上驰骋,损害的是自己的时间、金钱、健康和学业,较少用暴力对抗社会和他人。可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栋梁之材,网瘾大学生这样浪费生命和资源的所作所为就更令教师和家长疼惜。为拯救他们,我们要细心观察,及时识别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一般而言,我们要特别关注有以下表现的学:生①留恋网络,由此造成逃课、抄袭作业、多门课不及格等现象;②逃避现实,疏远同学、师长,习惯于网络上寻找平衡;③生活与学习过分依赖电脑;④以大量生活费支付网费、购买游戏卡、频繁借同学钱等;⑤上网成习惯,不上网时有失落感。
二、高校对网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多重于对网络成瘾矫正的对策,而对造成网瘾的具体原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网瘾大学生的研究多于理性思维视角,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研究有待进一步的重视。大学生虽然过了叛逆期,但是身心是没有十分成熟,性格相对稳定但仍有可塑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加之其特定的年纪阶层、生活学习环境、文化程度,这些与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简单粗暴,应当更加深入研究造成网瘾的原因,教育应采取适合年轻群体的教育方式。
(2)教育方式方面的不足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片面追求成绩分数,忽略学生兴趣及个性发展,没有很好的道德教学效果。高校有些学生面临考研考博的考试压力,心理负担重,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欠缺。大学生恰时青春,渴望自由,追求个性,生活在色彩缤纷的网络时代的现在,他们享受着网络世界带给他们自由空间,他们肆意在网络平台上放松、释放压力,寻求心灵上的满足感,久而久之,迷恋上了网络,沦为网瘾患者。
就当前形势看,大部分高校,学科之间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作用。譬如,由于网络的多元化和开放化等特点,网络世界充斥着不少垃圾资源,大学生大多虽已成年,但是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十分有限,出现网络道德缺席的现象屡见不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不足
大多数高校虽然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老师,但是规模小,存在学生多教师少,教学资源紧缺的状况。一所普通的高校多有上万人,少则几千人,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仅靠几个十几个心理老师,是不能一一解决的,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网络有关应用与技术了解不够,一些教师没有接触过网游及其他网络娱乐,抓不住网络的特点,对造成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了解不深,往往简单拿学业成绩、责任等说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一教育方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网瘾大学生走出网瘾泥潭,反而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逃避现实,教育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大相径庭。
三、防止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对策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
(1)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有效措施,目前各高校都有一些规章制度,但还比较笼统。有的制度完善,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这些宽松的制度环境不能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所以,为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学校要有相应的校纪加以防范。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禁止通宵上网,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不健康的上网方式等。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事实证明,一些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转变,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出于一种对内部动机的趋使。要真正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由于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往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要不断提高授课水平,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要想学习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加强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创造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人际沟通环境。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除了学习、生活之外,平时还要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单纯的状态。但是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密切,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渗入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功利心态有增长的趋势。有些大学生不能面对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使得“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实思想,容易产生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当这种不良心理产生时,网络就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使他们最终迷上了网络。因此,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另外,还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和同伴的交往和接触,提高交往能力,而且可以锻炼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从而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扩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者自身应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从机制、管理、健康网络的建设上着手,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把对网络的热情运用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
(作者单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